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教學反思

八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八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教學反思一

本文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裏的一段話,主旨是闡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全文可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第二層是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人人都能關愛他人,人人都能得到社會關愛,人盡其力,貨盡其用。最後一層是全文的總括語。

八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教學反思

對於這篇文章,教學的重點是:一,誦讀仍居首位。這是一篇名文,半個多世紀以前的中學生差不多都能背誦,今天的中學生也應如此。必須讀得爛熟,才能錄取了地領悟我們先人所追求的這個理想社會的實質,並感知這段文字的美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誦讀貫穿始終。在學習完文章之後就能背誦全文。對於這一點,152班做得很好,能當堂成誦,但154班仍得利用課下的時間才能完成背誦,而且默寫還存在很大問題,因爲裏面有特別多的難寫字,如:與、矜、寡。。。。。。在今後的教學中,尤其是背誦方面,在154班還需積極鼓勵,多想辦法。

第二個教學的重點是:積累各種文言現象,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等。雖然本文課下注釋比較多,但對於學生來說,翻譯還是一個難點,因此,在教學時,爲了便於學生理解與積累,翻譯也是一個重點。但不強求,一字一句對譯,只求理解整個句子的意思。

第三個重點是體會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的特點,感悟當時社會人們的思想與願望。在完成好前兩個重點的前提下,第三個就相對容易突破。但對於大同社會的第三個特徵,學生還是不能準確理解與概括。爲了加深同學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最後將本文所描繪的社會形態與《桃花源記》中的理想社會進行了對比。

總的來說,對於這篇文章的教學能抓住文言文的基本特點,明確重點。讓學生能學有所獲,但課堂上留給學生們思考與討論的時間還是不夠。

  八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教學反思二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個世紀以前的讀書人差不多都能背誦如流。爲了更好地領悟我們先人所追求的這個理想社會的實質,我讓學生先反覆誦讀文章,以感知這段文字的美好,畢竟三分文章七分讀。在理解全文,理清文章整體思路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與《桃花源記》進行比較閱讀,拓展延伸歸納總結後,指導學生當堂背誦。整節課通過學生反覆的誦讀,讀明文意,誦出韻味,通曉 “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暢談自己心中理想社會的理念。

反觀這一節課,學習目標基本達到。但是,仍有遺憾之處。在以學生爲主導的課堂上,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教師的時間少了,如何把課堂連綴得更流暢,怎樣把問題引到深處,促使學生思想素養的提升,如何讓教師的點評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都值得再反覆斟酌提煉,深思熟慮。

課堂上教師的授課分析導引的時間少了,就要求我們的語言要更言簡意賅,意味深長,或者更注意起承轉合,抑揚頓挫的激勵性。學生髮言之後教師的點評就顯得格外重要了,若僅是歸納和複述式的,這樣的點評自然軟弱無力,會讓學生興趣索然,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學生思維的發散激揚。以後在上《大道之行也》,應進一步創新教學,設置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供學生拓展,激勵他們的奇思妙想,並要提高自己點評的功力,讓點評起到事半功倍,拋磚引玉的效果。

  八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教學反思三

我給學生們講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古文《大道之行也》。對於古文,一直都是語文教學的一道坎,由於年代較遠,不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很多學生都會覺得陌生難懂,會產生畏難情緒,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激發學生對於本課的學習興趣成爲我教學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

爲了調動學生的思維,我先從導入入手,通過讓學生回憶上一篇古文《桃花源記》中的一個成語——“世外桃源”引出古人關於理想社會的構想,從而導出古人對理想社會的另一個描述,即“大同社會”,順利開展本篇教學。事實證明,這種比較設疑的方法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首戰告捷,接下來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記得有位語文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我們的身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的身邊不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是缺少感受美的`心靈;更多的時候,我們的內心不是缺少感受美的心靈,而是缺少表現美的才情!”的確如此,現在的教學工作功利性太強,導致教師和學生閱讀文章時總是蜻蜓點水不能深入,沒能仔細品讀文學作品中蘊含的美,反而捨本逐末地去分析文章結構,段落大意,表現手法等等,作爲一個教師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要體會文章中的美,首先第一步必須是讀,不論是範讀,自由讀還是齊讀,分角色讀,都一定要讓學生開口,參與其中。

在本文的教學實踐中,我把重點放在朗讀上,首先由我範讀,學生聽讀,同時標出難懂難寫的字詞,初步感知文章。其次,我讓一位學生起來朗讀,檢查其聽讀的效果,及時反饋學生的聽課情況,之後請2-3位學生對其朗讀進行評價並說明理由,這樣,有利於訓練學生的聽力,找錯能力以及合作學習能力。最後由我總結,全班再次齊讀。“讀”只是一個初步感知的過程,要進一步深入文本,“怎麼讀”就是一個重點了,在反覆朗讀的前提下,我進而對學生的朗讀方法進行指導,如讀出文章中提頓、分列、肯定的語氣,由我示範,全班再次齊讀,這樣一來,“讀”與“讀”之中,境界大不相同。由於本文在內容上簡短而又明瞭,沒有多少難懂晦澀的字詞,因此,通過不同方式反覆的朗讀,學生基本上能夠感知文章大意,爲下一步的學習夯實基礎。

接下來的任務是疏通文意,這個環節我交給學生分組自己去完成,我提醒他們注意一些字的讀音和寫法,最後在我的點撥下,由他們共同探討完成這一板塊,全班再次齊讀課文。

最後的環節是課文分析,合作探究。針對文章內容,我提了三個主要問題,並且這三個問題是環環緊扣、層層遞進的。當然,在反覆朗讀和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學生也能夠較快、較準地回答這些問題,完成教學任務。眼看下課在即,我給學生留下一道思考題,“本文描繪的‘大同’社會和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有沒有共通的地方呢?”讓學生在比較閱讀中提升對文本的理解,同時培養他們比較閱讀的習慣和動腦筋思考問題的能力。最後三分鐘,我讓全班再次齊讀課文,並且嘗試當堂背誦,班上學生的基礎較好,大部分能當堂背誦下來。

縱觀整堂課的教學,流程比較順利的,各個環節也能銜接,學生們大多願意積極配合,這給予我無限的鼓勵和信心。本堂課我的教學重點放在朗讀上,以朗讀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也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是,還是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在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分列、提頓、肯定語氣這一環節上,由於我沒能把握好這些朗讀技巧,在示範讀的過程中感情不夠,從而在指導學生的時候也沒能具體讀出不同的朗讀語氣。在組織學生自主疏通文意的過程中,由於缺乏組織管理經驗,導致任務指派不明,有些學生不知具體該做哪些事情,另外,對學生的鼓勵不夠,使得平時很少發言的學生依然三緘其口,這些我都會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改進學習。

  八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教學反思四

反觀這節課,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之中,我努力做到聲情並茂,想方設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爭取做到抑揚頓挫,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文本中去,讓自己的情感吸引學生。課堂總體感覺良好,氣氛活躍,學生都能踊躍發言,積極配合教學。教學重點、難點貫穿課堂始終,師生共同探討,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教法的選擇,靈活多樣,我主要採用了朗讀法、小組討論法、講解法以及探究歸納法,把課堂充分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極力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出現了很好的“師生互動 ”、“生生互動”的活躍氛圍,是學生飽嘗了語文課堂的樂趣。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得當,這節課,我精心製作了影音課件,圖文並茂,既增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直觀性,有豐富了課堂內容,感性與理性得到了有機結合。板書設計一目瞭然,充分展示“大同社會”的特徵。

整個一堂課顯得鬆弛有度,學習目標基本達成。然而遺憾的是,在這堂課的教學中還存在很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1、學生在探討問題的時候,我雖然適時地給予了點評和鼓勵,但是由於時間關係,我的點評基本只是蜻蜓點水般的歸納和複述式的。相對學生髮言的精彩,我的點評顯得軟弱無力,反思一下,這樣的點評,一定會讓學生興趣索然,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學生思維的發散激揚。2、在誦讀的時間上略顯不夠,導致當堂成誦有些不夠完善,原因是課前沒有認真指導好學生預習,沒能讓學生在課前對預習情況進行分組檢查或自查,對學生自覺性估計過高,致使少部分學生沒能把課文熟練地背誦下來。總之,《大道之行也》本來是一篇比較枯燥難懂的文章,在我精心的設計和安排下,比較圓滿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雖然還有些缺憾,但我相信,在以後教學中,我一定會彌補本次教學上的不足,進一步創新教學,博衆家之所長,儘量設置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供學生拓展,激勵他們的奇思妙想,並努力提高自己業務水平,使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