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上冊《背影》教學反思彙編

八年級上冊《背影》教學反思彙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9W 次

  《背影》教學反思之一

這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質樸感人,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兩個關鍵詞“背影”和“眼淚”。

八年級上冊《背影》教學反思彙編

文中出現了多少次“背影”?四次。

一、第一段“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開篇點題,“最不能忘記”這一懸念驅使讀者集中注意力探尋這個背影的不同尋常。

二、寫父親攀爬月臺的背影,全文的重點段,格外詳細:

1、先做鋪墊:交待“父親是一個胖子”“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關於體型和衣着的兩處肖像描寫,在前作鋪墊,讓讀者與之後的背影特寫鏡頭整合起來,使頭腦“背影”的畫面更加清晰。

2、特寫:攀爬月臺,刻畫得很精細,手的動作,腳的動作,整個身體動作,攀、縮、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動作描寫很到位。寫攀爬只寫起始動作,不再往下寫,形成“背影”的終極定格。

3、最後用自己的情感反應去烘托:“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格外感人。

注意一個細節,父親的“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我”的是“紫毛大衣”“皮大衣” ,做父母的,總是把最好的給了兒女!我們是否對這份“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愛”有些太習慣了,甚至麻木了?

三、父親離去的背影,“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這時把“背影”放在人流中寫,由近而遠,由顯而隱,意味深長。

四、讀到父親的來信,“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回顧父親這些年來的境遇,這些年來的父子關係,讀到來信,淚光中又見“背影”,完成了背影形象的定格,這一形象永存作者心中。

文中出現了幾次“眼淚”?四次。

一、“到徐州見着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爲何流淚?抓住一個詞“禍不單行”,父親的工作沒了,祖母死了,家中光景很是慘淡。這個部分爲全文定下感情基調,這是一篇傷感的'文章。把“背影”置於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全文籠罩着哀傷的氛圍。

簡單介紹朱自清父親之前的職位,也算是要職,現在一下子失去了收入來源,祖母的喪事都是借錢辦的,自清正要到清華唸書,還有一個兄弟考上了上海交大,爲了節約用度,改上當時免費的師範學校。父親不再年輕,這個時候壓力很大。這一環節很重要,學生才漸漸有了共鳴,哎,真是“禍不單行”,“慘淡”。

朱自清的眼淚絕不是懦弱,哭過痛過,之後是行動,幹得漂亮!清華大學提前兩年畢業,極大地爲家裏減少經濟負擔,後來在清華任教。

二、父親攀爬月臺爲我買橘子,看到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經濟狀況不好,這時還去買“硃紅的橘子”,不僅僅是感動。父親很“不容易”地給我買橘子,他的“蹣跚”,父親老了,作爲正年輕的兒女怎能不感到心酸?

三、父親離去了,我坐在車上,“我的眼淚又來了”,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想象,此刻作者心中,從沒像現在這樣感動於父子情深,想到父親的至親至愛,想到自己先前的自作聰明自以爲是,想到父親的命運前程,想到家中光景慘淡,一時百感交集,有依戀、溫暖、惆悵,悲涼、沉重、悲憫、辛酸。教人怎能不落淚?

四、讀到父親的信“我身體平安,唯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這時淚如泉涌,當即寫下這篇《背影》。每個人都會掉淚,只爲這句——“大去之期不遠矣”,不管是誰都無法讓時間停留,留住我們摯愛的親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對父母好一點,再好一點,千萬別說“以後”。

  《背影》教學反思之二

本文感情真切、質樸自然,所以我將教學的重點自然放在了通過品讀“背影”來感悟文章蘊含情感上。文章的標題即是“背影”,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是貫穿文章的主線。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

因而,我在教學設計中選取了易於學生領悟文中所滲透的父子深情的角度,設置了幾個層層深入的環節。先是由一首小詩導入,將生字詞蘊含其中,並通過朗讀,讓學生初步進入到一個感悟親情世界的氛圍當中。之後是“初讀文章,尋找父愛足跡”這一環節。通過這一環節的實施,學生對文章能有一個初步的體會,找出文中提及背影的文字,抓住文章主線。再來“品讀,聚焦父愛畫面”,讓學生通過品讀,得到發現,發現這幅感人的“背影圖”是通過多種人物描寫方法塑造出來的。然而僅僅是父親爲“我”費力買橘子這一畫面讓作者感動嗎?並不是。而是作者從那個背影當中感悟到了深深的父愛。於是便是下一環節:研讀,感悟至深父愛。通過結合當時的家庭狀況和父親的境遇、父親的言行,特別是父親送行時的幾句話以及作者看到背影前後對父親的理解,進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走入深深的父愛。最後進行拓展延伸,以片段寫作的形式對父母進行“真情告白”,從而學會感恩,關愛身邊愛着自己的人。

本課教學基本實現了教學設計中的目標和重點,閱讀與寫作相結合。讓學生通過研讀文本獲得頓悟並能從課堂中體驗到真切的人間至情。從學生的狀態來看,他們較爲深入地探究了文本,通過層層深入的環節,理解了文章情感。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同學下課時說道:“我希望這堂課永遠不會結束。”這說明她在這堂課中有着很多的收穫。同時,這也便是對我作爲這堂課的教師最大的肯定了,學生的話給了我巨大的感動,讓我受到了強烈的鼓舞和震撼。我會因此而更加自信、更加堅定地邁向教學探索的更高境界。因更多地注重情感體驗,從而未能夠從結構上很好地分析這篇散文。這是本次教學設計中的遺憾和不足。

  《背影》教學反思之三

今天下午終於上了一節公開課《背影》。

這節課,課前是播放《背影歌》,營造一種離別的傷感。然後一問:“是一件什麼事讓他有如此的感受?我們來看朱自清的《背影》。導入新課。

在初略感知文本的大層次後,直奔第6段,重點品析瞭望父買桔的背影是如何刻畫的,這一環節,特別注重學生的活動。放手讓學生去找描寫背影的句子,品析動詞描寫的妙處。歸納人物特定環境下細節描寫的方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很高,紛紛舉手,品詞品句很精彩。師生互動協調。重點突出,分析很到位。

接下來,緊扣兩次流淚,體會父子間深沉真摯的愛是本節課的難點。沒有足夠的時間給學生,學生是很難進入意境的。我引導學生聯繫當時的背景、路上父親爲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所做的幾件事,還有文中父親說的5句話來體會。一層層地導着學生進入意境,體會到作者當時流淚的複雜心情:這是理解的淚、感動的淚、幸福的淚、憐惜的淚、自責的淚、依戀的淚。。。。正當學生感受到這種情懷的時候,用一首劉和剛的歌《父親》,把學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許多同事說:“歌聲很感人,唱出了內心的感受。”真可謂恰到好處。

第三個環節是用心感恩,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主要是針對現實存在的學生對家長的愛認爲是理所當然而進行一種美德教育。先讓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在家裏不孝敬的表現,然後用一段《感人的家長會》錄像去震憾學生的心靈。最後教師語重心長的說:“同學們,去孝敬父母、珍愛親情吧。因爲只有愛父母,纔會愛他人,愛集體,愛祖國,愛我們這個人類社會。”話音剛落,屏幕出示作業:1、回報愛。回家後爲父母做一件他們需要做的事。

2、描寫愛。回憶父親關愛你的生活片段,學習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細節描寫。這堂課延遲了5分鐘下課。

課後老師們進行了一次評課活動。1、整節課很完整。2、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很大的發揮。3、刻畫背影一段的品詞品句很到位。4、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學生思想受到了洗禮。5、多媒體運用很恰當,提高了教學質量。6、整節課的容量很大。

另外還有幾點爭議:1、“歌聲可以不要,迴歸語文本色”與“歌聲很動聽,唱出了內心的感受”?

2、“第三環節可以不要,因爲美學教育不是一節課的事。多了它顯得拖堂了。”與“第三環節應該要,課堂結構才完整。素質教育是育人爲本。”

聽着他們的話,我反思自己的課:

1、整堂課我始終注意學生的動態,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是他們學習過程中的柺杖、學習過程的組織者、促進者,參與者。這一點我做到了。這要謝謝陳大偉教授給我的片言片語的指點:“注意學生的反應,用學生生成的問題教學。”

2、導入新課自然,環環相扣,像一條順勢而下的溪流,水到渠成的流到課文的深處,流到課堂的結尾。整節課很完整。

3、第一次使用多媒體教學,不是很熟練。加之,學校裏沒有遙控器,每次來到學生當中活動後,又要走回到黑板前,動鼠標才能展示課件。這樣來回浪費了一點時間,導致拖堂。以後要多多運用多媒體教學。

4、至於要不要歌聲,關鍵就是看學生的感受需不需要。學生是學習主體,學生學習需要的一切多媒體都是好樣的。如歌聲促進了學生情感的昇華,有什麼不好?多媒體就是爲學生的學服務的,它與教學內容是有機的組合,而不是各自分離。直觀、提示、促進、昇華。

5、至於美學教育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要不要砍去?我認爲,素質教育以育人爲先,教育工作者先育人,再教書。“德智體美”“德”爲首。一個沒德的人,知識越多越反動。雖然下課了,那我就用下課幾分鐘也對學生進行了一次德育教育,又促進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有什麼不可?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滲透到每一節語文課堂中去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度的統一是我每一節語文課都認真對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