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初中語文《背影》課堂實錄及反思

初中語文《背影》課堂實錄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1W 次

  【設計意圖】

初中語文《背影》課堂實錄及反思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採用紀實的手法,以質樸的語言,以一種獨特的視角——背影,抒寫了父子在那種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兩顆心靈、兩個生命相互依存、溫暖、慰藉的情感。寫得質樸動人。但《背影》這篇文章畢竟是一個成年人回顧“我們”的家、回顧父親的一生、回想自己與父親關係的變化等種種情感,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因缺乏生活體驗,很難感悟到親情的可貴,因而文中最大的特點——“淡淡的憂愁”是很難讓學生真正體味到的,如何突破學生情感上的那一層“隔膜”,對於感受文章真情,喚醒內心的仁慈仁愛,激起內心的情感波瀾,起到重要作用。

針對這一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文本,讀出自己動情的“原始心理歷程”;評析車站送別時父親買橘子的細節;探尋“背影”背後豐富的內涵是我這篇課文層層推進的教學方案。因此,我設計了三個活動:活動一:深情吟讀 感受情深。活動二:焦聚重點 背影”聚焦。活動三:情動於中 “背影”的背後尋動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 體會本文抓住抓住人物形象特徵,選擇最佳角度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

② 感悟這篇文章文質兼美的散文,學習不加任何修飾渲染的樸實自然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 通過自由朗讀、集體朗讀、個性化朗讀,交流閱讀體驗

② 選取話題研讀重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父子親情,體會如何在平凡中見真情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① 學習和感受朱自清借具體描寫父親“背影”的細節,來傳達這濃濃的父子之情

② 體味作者爲之感動的表層和深層原因

2、教學難點:

突破學生情感上的那一層隔膜,引導學生進入情景,能與作者對話,受到感染,感受文章中的真情、深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請同學暢所欲言談閱讀感受

師: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我相信很多同學都讀了不止一遍,很多同學也很期待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談談讀這篇文章的感受,藉以瞭解他們對文章的感知程度。

生1:我知道文章寫了父親在車站爲我送行這件事。

生2:我知道作者那時候的家境很不好。

生3:我讀完之後感受到了濃濃的父子之情。

生4:讀了這篇文章,我可以感受到心情很壓抑,又有些溫暖。

 二、教學活動一:深情吟讀 感受情深

師:有的同學說這是一篇表達生命與生命之間的依存和溫暖的文章,有的同學說他讀完後有些感動,可以看出作者很思念他的父親,那麼,這樣一篇深情的文章,我們應用什麼樣的節奏、語調讀呢?

生(齊):舒緩地、低沉地

師:(學生活動一)請同學們用舒緩地節奏、低沉的語調,富有深情的自讀課文,感受作者樸素語言下的感人力量。

生:自由朗讀

師:(學生活動二)個性化朗讀,讀出你的理解,你的感受

教師評點並且朗誦指導:第一段,讀出思念之情,讀的平而且深沉;第二段,讀出語調層次的變化;第五段,讀出年輕無法理解父親那種不以爲然的語氣,讀出後悔、自責;第六段,兩次流淚的橘子,要讀的深沉,略帶激動和感慨;第七段,讀出傷感。

  三、教學活動二:焦聚重點 背影”聚焦

師:請同學們齊讀第六段,感受關於父親“背影”的故事;感受這一段的結構層次;感受這一段中情感的抒發。我們進行下一個學生活動:請同學們從下面的話題中自選內容研讀課文。

話題:

①這一段中的“事”與情。

②父親的外貌描寫欣賞。

③欣賞段中的“連續動作”描寫。

④動詞的表現力欣賞。

⑤父親的話語欣賞。

⑥說說這一段中的兩寫“背影”。

⑦“淚”的表“情”作用。

生1:我想說第一個話題,這篇文章所寫的事情是父親送我去站臺,給我買桔子的事情。可以看出父親很愛我。

師:很好。

生2:老師,其實父親爲兒子不光買了橘子,還做了許多事,這些都表現了愛呀!

師:你說的不錯,那你說說都做了什麼?

生3:照看行李;和腳伕討價;結我揀定坐椅,鋪好大衣;囑茶房照顧我,囑我小心。

師:說的不錯,提到大衣,你能看出愛嗎?

生思考,一生答:能,大衣是“紫毛大衣”,而父親是“黑布小帽,黑布馬褂,深青布棉袍”,一毛一布相對比,父愛不用言說。

師:父親的愛無時無處不在,而在作者眼裏,真正體會到愛是——

生4:車站送別,父親買橘子時“我”看到父親的蹣跚的背影。

師:說得太好了,請大家把這段再讀讀看,體會這段連續動詞的表現力。

師:加上兩個“黑”字,你們看有什麼效果或不同?

生5:兩個“黑”字,說明父親有孝在身;

師:對,父親奔喪回家的目的是爲了料理喪事;而黑色給人一種悲涼與沉重之感;他的內心承受着雙重的壓力,喪事、賦閒。

那麼,我們繼續看,“蹣跚”與“肥胖”說明什麼?

(生遲疑)

師:“蹣跚”什麼意思?

生6:蹣跚是因爲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師:這說明什麼?

生7:說明父親已經年邁與行動不便了。

師:那麼,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我們聯想一下這個畫面?

(語言是需要想象的,只有在想象中我們才能進入情境,深刻感受)

生8:一個年邁的老人,心中承受着巨大的壓力,但爲了孩子,搖擺的走到月臺,雙手攀着,兩腳在向上縮,左手使勁地支撐着身子,然後右手用力翻過去,這是一幅多麼感人的畫面。

師:是的。父親的背影,兒子是熟悉的,但這裏所描寫的,是在特定場合下,用特寫鏡頭,寫了手的動作、腳的動作、整個形體的動作,用樸實的文字,白描的手法,把父親怎樣走去,怎樣探身下去,怎樣爬上月臺,怎樣探身下去,細細地如實記錄。所以,在這個時候作者怎麼樣了?此時的他感受到父愛了嗎?從哪裏看出的?

生9:感受到了,從作者的淚。“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生10:老師,我想說說這一段出現的“兩次”流淚,這說明作者內心非常複雜,在他的淚水中交織着感激、心疼、愧疚等等情意

師:說的非常好,你的體會很深。

師:在品析第六段中,我想大家都已讀出這質樸語言背後所流露出的濃濃深情,也體會了作者那淡雅、樸素的文字,似乎眼前出現了這位在艱難攀爬月臺的老人形象,但如果是比較單純地描寫父親去買桔子,故事會有這樣感人麼?我們進入第三個活動:情動於衷,背影的背後尋動情。

 四、教學活動三:情動於衷 背影的背後尋動情

師:生活中有許多感動,這些感動往往被人們積壓在內心深處。也許你認爲它隨着時間流逝,慢慢地被沖淡了,忘卻了, 但不料它一被觸碰竟然如潮水般洶涌而出……

《背影》是記實散文,寫於1925年。

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爲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裏所敘述的那一回,想起來跟眼前一般無二。……”請同學們思考:探尋“背影”的背後,在“背影”的背後,我看到什麼?給同學一點提示:思考角度一:車站送別是在什麼境遇之下?思考角度二:作者寫此文是在什麼心境之下?

生:車站送別本是平常的一幕,但這次分別對於朱自清來說,卻又非同尋常的意義,當時家中的光景慘淡,而且父親失業了。

生:我還想補充一點,當時作者的祖母死了,也就是父親的母親死了,這對於父親來說,是很痛苦的。

師:是的,喪母之痛、生存危機、生活給與了父親不能承受之重,父親卻在逆境困頓中卻不忘對我寬慰,他對我說什麼?

生:事已至此,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師:可以看出什麼

生:我覺得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父親的堅強,還有父親在奔波勞累中爲兒子盡心盡力。

生:看到這樣的家境下,我想這次送別,兩個人的心情都比較沉重的。

師:你想的很深刻。請同學們進一步思考,作者寫下這篇文章與事情發生的時間相隔八年之久,此時的朱自清也已爲人父,他再次回憶當時的情景,寫下這篇文章時,會是什麼樣的心境?

生:我看到的是對父親的感激。作者明白了父親在家庭遭遇如此不幸的時候還安慰他,幾年不見,也惦記的是他,生出一種真誠的感激之情。

生:我覺得也有些對父親的愧疚,對當時自己對父親態度的悔恨。

師:你說的很好,能從文中找到依據麼?、

生:比如第五段中,有很多反語,說“我那時實在太聰明瞭”“我覺得父親迂。”說明父親當時對我細緻入微的照顧,在當時我並沒有理解,而現在理解了。發自內心的自責。

師:是啊,年少輕狂的我們總是那麼自以爲是,在事隔多年後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生:還有對父親深深的思念。文章中最後一句可以看出。

師:好,請同學們一同來朗讀最後一句。

生齊讀。

師:父親的話,猶如在向兒子報告自己的生命將走向了盡頭,寥寥幾筆,飽含哀傷,直觸作者內心深處,在淚眼婆娑中,一切都變得模糊,唯有那艱難而有沉重的.背影凝固在眼前。思念、感激父親,理解、頓悟父愛,而這一切明白的又有些晚,悔恨、自責涌上心頭。作者由衷的感嘆,什麼時候才能和父親見面。是啊,我們誰又能待在父母身邊一輩子呢?我們還能孩子多久呢?我想今天的學西,你一定對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體會。文章要常讀常新,我想,等你們再長大些,對生活的體驗再豐富些,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下課。

  【教學反思】

本文感情真切、質樸自然,所以我將教學的重點自然放在了通過品讀“背影”來感悟文章蘊含情感上。文章的標題即是“背影”,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是貫穿文章的主線。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

《背影》這篇文章畢竟是一個成年人回顧“我們”的家、回顧父親的一生、回想自己與父親關係的變化等種種情感,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因缺乏生活體驗,很難感悟到親情的可貴,因而文中最大的特點——“淡淡的憂愁”是很難讓學生真正體味到的,如何突破學生情感上的那一層“隔膜”,對於感受文章真情,喚醒內心的仁慈仁愛,激起內心的情感波瀾,起到重要作用。

針對這一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文本,讀出自己動情的“原始心理歷程”;評析車站送別時父親買橘子的細節;探尋“背影”背後豐富的內涵是我這篇課文層層推進的教學方案。因此,我設計了三個活動:活動一:深情吟讀 感受情深。活動二:焦聚重點 背影”聚焦。活動三:情動於中 “背影”的背後尋動情。

《背影》是一篇需要我們用真情去朗讀、用心靈去感受、用智慧去思考的文章。通過自讀和個性化朗讀,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熟悉,所謂“萬般朗讀總關情”,學生在個性化自讀中,領會文章的情感。這個環節,是爲後面把我深情的鋪墊,學生要讀進文本。活動二轉入對課文重點片段的閱讀。對課文地六段的閱讀理解,在《背影》的教學中幾乎是不能淡化的。讓學生自主的去進行活動,並且給以提示,而非零散的發問,更能提高他們的整體閱讀能力。活動三是讓學生深入文本,和文中的作者情感共鳴,並且聯繫自己的生活,達到情感上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