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蘆花蕩》人教版教學設計

《蘆花蕩》人教版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蘆花蕩》是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以戰爭爲主題的一篇精讀課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該課文教學設計,一起看看吧!

《蘆花蕩》人教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尖利、能耐、悠閒、寒噤、陰慘、仄歪、央告、轉彎抹角、月明風清、張皇失措”等詞語,掌握字音、字形和詞義。

⑵瞭解作者及故事發生的背景。

⑶瞭解本文的故事情節、人物及環境特徵,感受其傳奇色彩。

2、能力目標:

⑴把握故事情節,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掌握解讀敘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⑵賞析文中“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⑶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並分析其作用。

3、德育目標:

從文中智勇雙全的“老頭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葦塘裏堅持抗戰的隊伍身上,學習他們不怕艱險、豪邁樂觀、鬥志昂揚的英雄品格,我們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教學重點】

1、通過體味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

  【教學難點】

探究問題:這篇小說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過於”二字?

  【教學方法】

以學生自主活動爲主,通過反覆誦讀,把握故事情節,在複述中再現文章內容,感受其傳奇色彩。在熟悉內容的前提下,對文章進行美點追尋,賞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寫,感受作品的美。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把握故事情節,感受課文內容的傳奇色彩,並探究傳奇色彩表現在哪些方面。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到過許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個抗日英雄“老頭子”的故事。一個乾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於掌股之間,置他們於死地,可謂智勇雙全,讓我們走進《蘆花蕩》去見識見識這位神奇的老人。(板書文題。)

設計二:

請大家翻開課本前面的彩色插圖《白洋澱》,白洋澱共由一百四十餘個澱組成,佔地面積四十多萬畝,水道縱橫,蘆葦萬頃,俯仰吐穗,風光旖旎。面對浩淼的澱水和一望無際的葦田,我們可曾想到這裏曾是抗戰的大舞臺,上演了無數個英雄的故事,讓我們在蘆花叢中,尋找英雄的足跡,追隨他們高大的身影。

二、作者、作品簡介

多媒體顯示: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白洋澱紀事》是他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建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戰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以明麗流暢的筆調,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的鮮明形象,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其中《荷花澱》《蘆花蕩》等反映抗戰時期的作品,已成爲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以其爲現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幟,視爲“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多媒體顯示白洋澱優美風光,聲屏播放課文朗讀,學生聽讀,感受課文內容:

教師提示需要積累的詞語(多媒體顯示):

1、辨明字音:

提防(dī fɑng)竹篙(gāo)葦塘(wěi)瘧子(yào)寒噤(jìn)吆喝(yāo he)一梭機槍(suō)躥(cuān)仄歪(zè)趴(pā)扒(bā)颯(sà)轉彎抹角(mò)

2、辨析詞義: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仄歪(傾斜、歪斜)

張皇失措(慌慌張張,不知怎麼辦纔好)

2、學生自讀課文,複述故事情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選兩位同學複述故事,其餘同學補充、評價。

教師點撥:故事情節是小說的一大要素,複述時應抓住主要人物“老頭子”,他活動在敵人監視的葦塘裏,“老頭子”的主要活動構成了整個故事內容的框架。

明確:一個乾瘦的、眼睛特別明亮的老者撐着一隻小船,無數次地穿過敵人的夜間封鎖,爲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運幹部。他不帶一支槍,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樣的衣服(除了那件藍色的破舊短褲),只靠那隻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裏穿梭馳騁,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稻米和肥魚的香味,才和歌聲一起從葦塘裏飄出來;靠了他,澱裏澱外的交通聯絡才得以維繫。

學生在教師的示範下接着複述故事情節的後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以“但有一次,卻發生了意外……”開頭,續說下文。

四、美點大追尋

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一次美點大追尋,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發現美,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美。

1、教師以記者的身份採訪同學讀這篇小說的感受,要求同學用“我喜歡_____,因爲______”這樣的句式說話。

學生各抒己見,暢談閱讀的感受。

可能出現的答案有:

“我喜歡這篇小說的情節,因爲它具有濃濃的傳奇色彩。”

“我喜歡這篇小說的主要人物‘老頭子’,因爲他孤身一人捉弄並戰勝十幾個鬼子,本領神奇。”

“我喜歡這篇小說中的兩個俊女子,因爲她們小小年紀便投身革命,大菱受傷後表現得異常堅強,是個真正的革命戰士。”

“我喜歡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因爲它富於詩情畫意,比如‘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這樣優美的自然環境,多麼令人賞心悅目啊!”

“我喜歡小說把嚴酷的戰爭與溫柔的水鄉結合在一起的寫法,因爲它具有一種搖曳的美。”

……

2、教師對同學的發言作總結歸納,明確這篇小說的美表現在三個方面,即情節、人物、環境描寫。

五、教師引導學生深層體味故事情節的傳奇色彩

1、要求學生就“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表現在什麼地方?”的問題在小組內展開討論。

2、各小組組長代表本組發言,進行全班交流。

明確:表現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體乾瘦,卻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葦塘中部隊的供給,保證了部隊的戰鬥力,就是因爲他,敵人的陰謀總不能得逞。

表現在老英雄的英雄行爲上。老人手無寸鐵,獨自一人,竟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

3、深層探究:

提問:這篇小說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的?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

⑴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乾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麼悠閒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部落空,保證了塘內物質的充足與聯絡的通暢。兩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傳奇色彩。

⑵“英雄的行爲”更富有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大菱受傷後,老人發誓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麼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後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而女孩卻一再懷疑,先不答話,後來竟說“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女孩的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爲之奇。

後來敘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過程,而不寫他事先已設好圈套;寫打鬼子的過程,只寫老人的行動,也不寫其用意,就在剝蓮蓬、繞小船中,巧妙地痛擊鬼子。讓人讀後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爲富有傳奇色彩。

六、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賞析小說的人物美、景物美,把握刻畫人物的多種手段,明確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充分體會故事情節的傳奇色彩,感覺《蘆花蕩》像一塊磁鐵深深地吸引着我們,身處磁場,我們似乎身不由己。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蘆花蕩》,賞析小說的人物、景物。

二、賞讀小說中的人物

1、以小組爲單位,就“你認爲小說中人物的刻畫有什麼特點?”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小組組長作總結歸納。然後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全班交流。

學生明確: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爲“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很豐滿,很真實,很可愛。“豐滿”表現在小說中運用多種描寫人物的手段,寫出了人物的各個方面,具有一種立體美;“真實”表現在作爲一個大英雄,小說不僅寫其智勇雙全,而且寫其過於自信、自尊,寫他自責、歉疚;“可愛”表現在“老頭子”對待兩個女孩的態度上。

2、引導學生賞析小說中人物的立體美:

要求學生從課文中畫出描寫老頭子的語段,並說明表現人物的手段,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學生讀課文,畫出相關語段。

明確:外貌描寫:“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隻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裏拿着一枝竹篙。”

肖像描寫:“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幹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

語言描寫:“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不怕,他打不着我們!”“我沒臉見人。”“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麼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爲什麼不能?我打他們不用槍,那不是我的本事。願意看,明天來看吧!”……

心理描寫:“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爲什麼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麼叫人喜愛!自己平日誇下口,這一次帶着掛花的人進去,怎麼張嘴說話?這老臉呀!”

動作描寫集中表現在那一場英雄行爲中,他捉弄鬼子,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

教師點撥:這些片斷從多方面展示了“老頭子”的英雄性格:他有愛國抗日的熱情,有老當益壯的氣概;他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他愛鄉土、同胞,他恨敵人;他過於自信自尊,他有勇氣,有膽略,隻身制服敵人。

教師補充:除了對老英雄的正面刻畫外,也有側面描寫,如“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裏飄出來。”歌聲、香味讓我們想像到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從側面表現老英雄的功勞。再如“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裏,呆望着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寫敵人的束手無策,從側面表現老英雄的神奇。又如寫二菱對老英雄的懷疑、不信任,側面寫老人的英雄行爲。

3、引導學生賞析小說中人物的真實美:

⑴提問: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學生明確:

①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許諾一切靠他,一切保險;

②通過敵人封鎖線,老人就像一個沒事人,顯得悠閒自得;

③送兩個女孩進葦塘,他以爲萬無一失,結果大菱受傷,確實過於自信;他覺得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又有些過於自尊。

④老頭子發誓要討回血債,這場極其精彩的英雄行爲表明他是始終自信的。

⑵仔細揣摩文中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感受人物的真實、可愛。

學生齊讀相關語段,在想像中感受老人的複雜心理。

三、賞讀小說中的景物描寫,領悟這種描寫的好處

1、課文中有不少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要求學生從文中畫出並摘抄,仔細體味寫景的妙處。

明確:

⑴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裏,呆望着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裏纔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裏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⑵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隻小船從葦塘裏撐出來,在澱裏,像一片葦葉,奔着東南去了。

⑶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⑷月亮落了,半夜以後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⑸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着一層煙氣。

⑹水澱裏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

⑺這裏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⑻在那裏,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學生齊讀寫景語段,展開想像,感受那濃濃的詩情畫意。

2、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寫景的作用:

⑴教師示範分析第⑴、第⑻句。

明確:“敵人”“炮樓”點明瞭環境的氣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裏”,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澱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澱水裏,隨着微風的輕拂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起來,因而給人以“要滴落下來”的幻覺。這麼優美的水鄉卻被敵人封鎖。白天一片死寂,連水鳥也躲避;只有到晚上,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裏行間,流露出鮮明的愛憎情感。寫“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把白洋澱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裏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這段景物描寫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鬥的詩情畫意,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第⑻句是老人致敵人於死地時,“向着葦塘望了一眼”所產生的感受。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之中,那鮮嫩的'蘆花在老人的眼裏,自然會顯得格外美麗。這段景物描寫有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決非可有可無。

⑵學生品味其他寫景句,分析其作用。可從點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等角度入手。

四、課堂小結

孫犁的《蘆花蕩》寫得異常優美,那故事情節的傳奇色彩,那人物的真實、可愛,那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讓我們流連駐足,不忍離去,這是孫犁創作魅力的最高體現。特別是文中那位智勇雙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讓我們讚歎不已。從他身上,我們深深地感到,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五、課堂練習

請同學們展開想像,把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爲時的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教師點撥:抓住對老英雄的崇敬、讚歎,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對昨天自己懷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來寫。

選三位同學口頭回答,其餘同學點評。

六、佈置作業

課外閱讀孫犁的《荷花澱》,感受作品的詩意美。

【板書設計】

↗情節──傳奇色彩

蘆花蕩:美→人物──立體美,真實美

↘環境──詩情畫意

  【活動與探究】

一、寫作活動設計

1、假如你是小說中的二菱,請你以第一人稱改寫這篇小說。

2、小說中,敵人嚴密監視着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請用一段文字描述葦塘裏的部隊生活。

3、仿寫小說中景物描寫的句子,來寫你的家鄉,注意體現時代特色,體現抒情韻味。

二、探究性學習活動設計

戰爭,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我國領土,殺害我國同胞,是非正義的戰爭;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消滅敵人,是民族自衛,是正義戰爭。請就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探究以下問題:爲什麼會發生這場戰爭?中國人民爲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誰該對這場戰爭負責?

三、組織以“英雄的故事”爲題的故事演講會

同學也許看過一些表現戰爭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其中勇敢的英雄形象驚天地、泣鬼神,讓我們以講述故事的形式表達對他們的敬仰與追思,請以“英雄的故事”爲題寫一篇演講稿,全班交流,選擇較好的發言人參加全校的演講比賽。

四、開放性探究

閱讀微型小說《午後的故事》,回答文後問題:

午後的故事

一聲尖嘯刺耳的叫罵聲在大街上響起,像平空炸起一顆響雷,撕破了大街的寧靜。當時是午後,陽光明亮亮的,沒有多少事要去做的人們三五成堆聚在大街兩旁侃大山下閒棋,街道上有流水一樣的行人。聽到這一聲叫罵,人們不約而同地伸長脖子睜圓眼睛朝叫罵的地方望去。

只見一個壯漢手持一把鋒利的菜刀在大街上狂奔,他滿臉殺氣,一邊狂奔一邊叫罵。

壯漢手中的菜刀在明亮亮的陽光下發出耀眼的光芒,像一道火繩燒灼着人們的眼簾。大街的行人紛紛停下來,像被誰無聲指揮着似的一同往街道兩旁擠靠。街道兩旁的男男女女也都站起來,緊張地往更裏面的地方擠靠。一時間街道兩旁形成兩堵人牆,人們都屏住呼吸茫然地看着大街上那個狂奔的壯漢。

壯漢還在叫罵,狂奔。大街上空蕩蕩的,彷彿靜止的流水。在午後,整個大街上只有一個壯漢在狂奔,在叫罵。

“站住!放下你的刀!”

突然,又一聲炸雷在大街上炸響,震得兩旁的人牆悸動一下,人牆上的一雙雙眼睛齊刷刷地循聲望去。

一個老人站立在大街中央像巍然挺立的一棵鬆,迎面攔住狂奔叫罵的壯漢。

壯漢彷彿沒有聽見老人的喊聲,仍然揮舞着菜刀往前狂奔,他手中的菜刀閃着亮光猶如一條吐着毒芯的長蛇。

“站住!放下你的刀。”

老人又大吼一聲,聲若洪鐘。

壯漢這次聽到了,他一愣怔停下來,狐疑地瞅一眼老人。

老人像挺立的一棵鬆攔住他的去路。但很快壯漢又兇相畢露,狂囂起來,他瘋狂地揮舞着手中的菜刀,像空中無數條毒蛇在吐芯。

“讓開!我要殺林三,不關你的事。”

老人巋然不動,威嚴地吼道:“放下你的刀!”

壯漢聲嘶力竭地叫道:“你讓開!不讓開我先殺了你再去殺林三。”

老人說:“放下你的刀!我不會讓你走過去,除非我倒下。你聽着,要是死我已經死過三次了。小鬼子的子彈從我前胸穿過後背鑽出,我沒有死;紅衛兵把我踹下高臺,昏迷了三天我沒有死;歹徒的刀從我前胸刺進去,鮮血淌了一地我還是沒有死。這三次我都沒有死,難道還怕再有一次嗎?”

壯漢無望地說:“不,你讓開。”

老人說:“放下你的刀!我是一個失去兒子的父親,我不能再讓一個父親失去兒子。”

聽着老人這句悲涼的話語,街道兩旁的人牆又一陣悸動,像一陣寒風貼着人牆刮過,人們的心都不住地顫抖着。人們都清楚地記得也是這樣一個午後,也是男男女女三五成堆聚在大街兩旁侃大山下閒棋,街道上行人如流水,三個歹徒在毆打一個年輕人,年輕人就是老人的兒子。當時沒有誰出來阻攔,大街上彷彿空無一人,老人的兒子被打倒在地,腸子流出了一堆,一個鮮活的生命在午後明亮亮的陽光下,在衆目睽睽之下枯萎了。

“放下你的刀!”老人又高聲吼道。

壯漢無力地哀號一聲:“不──”可是他拿菜刀的手抽搐起來,劇烈地抖動起來,“哐啷”一聲,菜刀落在地上,像一條僵死的蛇。

壯漢捧着臉蹲下來,忽然放聲痛哭。

老人依然站立着,午後的陽光明亮亮地照在老人身上,老人像巍然挺立的一棵鬆。

1、小說的題目是“午後的故事”,文中多次寫到午後明亮亮的陽光,作用是什麼?

2、作品是如何從正面、側面表現老人的崇高品格的?

3、文中三次以毒蛇爲喻對菜刀進行對比性描寫,作用是什麼?

  〖參考答案〗

1、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暗示有人在光天化日下行兇;暗示竟無人制止陽光下的罪惡;映襯老人見義勇爲的高大形象。

2、正面描寫:通過語言、行動描寫表現老人的嫉惡如仇、大義凜然。

側面描寫:寫周圍人的膽小怕事,襯托老人的見義勇爲;描寫壯漢的窮兇極惡,反襯老人的英勇無畏。

3、表現壯漢由瘋狂到恐懼的心理變化,側面表現老人強大的震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