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八上《奇妙的克隆》優秀說課稿

蘇教版八上《奇妙的克隆》優秀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蘇教版八上《奇妙的克隆》優秀說課稿

您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第四單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奇妙的克隆》,本次說課的程序是: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程序。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奇妙的克隆》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單元所選編的都是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即事理說明文。在教學中訓練學生快速默讀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滲透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的思維方法的教育。《奇妙的克隆》一文用小標題分四個板塊,先介紹克隆的含義,接着寫克隆的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後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

2、教學目標:

〈1〉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及文本特點,確立"知識和能力"目標:積累詞語,掌握“囊、胚胎、蟾蜍、鱗片,脊椎、兩棲”等詞語的讀音、字形;瞭解有關克隆的科學知識;整體感知文意,根據閱讀要求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概括內容要點,逐步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根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我確立"過程和方法"目標: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理解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

〈3〉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我確立的情感和態度"目標爲:培養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和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3、教學重點:理解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

4、教學難點:根據閱讀要求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概括內容要點.逐步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及培養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和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說教法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引導、理解、體悟”等詞語,彰顯了我的教學理念。設計本課教學時力求突出“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特點,讓學生更多的接觸文本,把默讀、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我採用:情境體驗法,激起學生學習文本的興趣;勾畫圈點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討論法,點撥法,引導學生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教師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習。”

  三、說學法

自主探究學習理論認爲:“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使學生能夠自主、主動學習是實現教學效果的保證。因此,我注重引導學生自學、感受、表達、歸納、探究等學習方法的運用。儘量引導學生“自己想、自己找、自己說”之後與他人討論合作,從而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合作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導語: 你看過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電視劇嗎?這個圖片是劇中哪個人物?大家知道孫悟空有什麼絕招嗎?其中《西遊記》中孫悟空有一個絕招令人拍案叫絕:他與妖魔作戰一吃緊,便從身上拔出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羣小猴來作戰。這當然是神話,隨着科技的發展,神話變成了現實,這就是克隆技術。今天咱們就一同學習這篇談克隆技術的說明文《奇妙的克隆》。

設計這一導語,是依據情景導入法,以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故事渲染營造這一氛圍。激發他們一種求知慾,好奇心,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出示學習目標

1、瞭解有關克隆的知識。

2、理解本文的說明方法。

3、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

德國近代哲學家康德說過:“沒有目標而生活,恰如沒有羅盤而航行。”講授新課前,教師先出示學習目標,學生認知,知道本堂課應達到的學習要求。這樣就給學生築起要攻克的“堡壘”,使學生學起來心中充滿期待、好奇。

三、啓迪自學

〈一〉說明文知識簡介及交流克隆相關資料

1、 常見的說明方法和說明順序有哪些?

2、在咱們生活的周圍有很多動、植物通過自身的一部分或一分爲二擴大繁衍,大家知道有哪些動、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領嗎?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暢所欲言,師生互動交流)

(交流的過程,目的爲引導學生養成收集信息、篩選信息、利用信息的學習習慣,實現了師生學習資源的共享,豐富學生對克隆技術的感性知識。)

〈二〉、默讀課文 整體感知

1、在默讀課文中,你有哪些字不認識,請結合課下注釋或利用字典查一查。

2、什麼是克隆,(找出文中相關語句,用“﹏﹏﹏﹏”表示)爲了說明克隆,作者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3、“克隆鯽魚出世前後”的部分列舉了哪些克隆實驗。(找出相關語句,用“ ”表示)本文段的說明順序是什麼?這樣安排說明了什麼?

4、“克隆羊”的誕生,爲什麼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找出文中相關語句,用“====== ”表示)

5、課文從哪幾方面寫了克隆技術造福於人類?(找出相關語句,用“‹ › ”表示)

(學習提示:邊默讀課文,邊思考,自學上面問題,圈點批註從文中獲得的信息,比一比,哪位同學的閱讀能力強)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設計這一些問題步驟旨在幫助學生解決前面所講的重難點問題,理解文章的內涵。使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和表達能力得以提高。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啓發、相互合作,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先讓學生自學,教師巡視發現學情,通過他們的圈點批註情況,瞭解哪些知識點是學生已經學會的,哪些是學生自學學不會的,及時掌握學情,實現課堂的二次備課,便於教師更好的駕馭課堂。

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展示自學成果,教師以表揚、鼓勵等積極性的語言,對學生回答情況的評價。並用啓發性語言激勵學生繼續思考。

例如字詞的處理,我採用自學的方式解決,生字詞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同學們利用工具書就可以掌握其字音、字形。讓學生默讀課文有哪些字不認識,請結合課下注釋或利用字典查一查。學生自學之後,先讓學生展示自學中學到的字詞,再用大屏幕檢測學生自學字、詞情況

在解決教學重點問題“理解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難點問題“根據閱讀要求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概括內容要點.逐步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時我設計了問題2、什麼是克隆,(找出文中相關語句,用“﹏﹏﹏﹏”表示)爲了說明克隆,作者用了什麼說明方法?3、“克隆鯽魚出世前後”的部分列舉了哪些克隆實驗。(找出相關語句,用“ ”表示)本文段的說明順序是什麼?這樣安排說明了什麼?4、“克隆羊”的誕生,爲什麼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找出文中相關語句,用“====== ”表示)

5、課文從哪幾方面寫了克隆技術造福於人類?(找出相關語句,用“‹ › ”表示)

在突破本文的說明順序這一重點,我設計了下面的表格。

學生自學課文內容,篩選出答案後暢所欲言回答表格內容,如有不同見解,其餘同學可自由質疑或說出自己的理解。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教師適時啓發點撥,如:這部分作者是按照時間順序寫的嗎?觀察生物的`類別有什麼變化?如果學生覺得比較困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並加以引導。我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作總結髮言。我做這樣的小結:對於研究的成果依據生物進化的規律由低級到高級層層深入,這就是邏輯順序,通過這樣的介紹,作者想告訴我們克隆技術在不斷進步。1996年5月,綿羊多利誕生了,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進而導入下個內容的學習。

通過此環節的學習,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生篩選信息、概括內容要點.閱讀科普文的能力逐步提高了,突破了難點,學生在獨立閱讀中,思考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得以提高。

〈五〉、合作交流

1、克隆人在這個世界進入新世紀之後,似乎正款款向人類走來, 那麼,人應該不應克隆,爲什麼?

(四人一小組交流討論,然後展示學習成果)

指導學生小組合作,通過“兵”教“兵”的方式,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不會的學生認真聽取會的同學的看法和意見,從他們的意見中獲得啓發和靈感。小組展示交流成果,同學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些組會認爲人應該克隆,有些人會認爲不應該克隆,他們之間展開辯論,讓他們學會在口語交際中熱烈參與討論,耐心細緻地聽,大膽發表見解,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羣體互動等多元互動。教師在他們辯論的基礎上評價、引導、總結,如:通過大家激烈的討論,可以看到克隆人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可是一旦違背倫理、道德,就會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多的問題。科學是把雙刃劍,如何確定並完善現代社會倫理道德價值觀,使其導正科學技術的發展,又能爲人類造福,這將是現代社會必須面對或探討的問題,同學們假如你掌握了克隆技術,你想克隆什麼?爲什克隆它?這樣突破了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和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1、同學們假如你掌握了克隆技術你想克隆什麼,爲什麼克隆他?要求:(1)想法要奇妙 (2)、想法要有益於人類 (3)、表達要有條理 。(學習提示:同桌交流討論後展示成果)

設計這一環節,意在引導學生探索、發現,鞏固新知,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應用,使之轉化爲能力,因此讓學生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對於所學知識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既是對所學知識的強化鞏固與練習,又是在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七〉、總結昇華

剛纔我們認真聆聽每一組代表的精彩發言,感謝這些同學給大家帶來大膽新奇的克隆理想。不管它們是否符合科學原理,但都表現了大家美好的願望,希望科技能夠健康的發展、進步,促進社會的進步、發展更大限度的造福人類、社會,這個世界會更加幸福、美好。

教師的寄語,從知識、方法、思想上去總結,不僅給課堂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同時開拓他們的視野,可以起到引領、啓智的作用。

總之,在教學中,我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力求將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教育薰陶緊密結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每個學生在每一堂課上都有所收穫。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