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無爲而治是誰大綱 無爲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那麼無爲而治的提出者是誰》下面小編爲你解答相關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春秋戰國時期,五霸相爭、七雄相鬥,戰爭連煒不斷,社會動盪不安。面對動盪的社會局面,思想家們紛紛提出......

  • 《老子帛書》帛書老子校正大綱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也。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九達生 達生之情者,情,實也。不務生之所無以為;宣雲:為無益之養者,生之所無以為也。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宣雲:數之不可強者,知之所無奈何也。養形必先之以物,成雲:謂資貨衣食。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矣;宣雲:究竟物不足以養形......

  • 《抱朴子內篇》卷六 微旨 抱朴子曰:"餘聞歸同契合者,則不言而信著;途殊別務者,雖忠告而見疑。夫尋常咫尺之近理,人間取捨之細事,沈浮過於金羽,皁白分於粉墨,而抱惑之士,猶多不辨焉,豈況說之以世道之外,示之以至微之旨,大而笑之,其來久矣,豈獨今哉?夫明之所......

  • 《老子校釋》第二十一章大綱 孔得之容,唯道是從。魏稼孫曰:孔得,禦注得作德。嚴可均曰:是從,大典作之從。謙之案:唯字,諸王本作惟,道藏王本作唯。孔,甚也。書六府孔修,史記作甚修。甚有盛義,孔德猶言盛德,此言盛德之容,惟道體之是從也。道之為物,唯恍唯忽。忽恍......

  • 《文子》精誠大綱 老子〔文子〕曰:天致其高,地致其厚,日月照,列星朗,陰陽和,非有為焉,正其道而物自然。陰陽四時,非生萬物也;雨露時降,非養草木也。神明接,陰陽和,萬物生矣。夫道者,藏精於內,棲神於心,靜漠恬惔,悅穆胸中,廓然無形,寂然無聲。官府若無事,......

  • 《老子校釋》第十三章大綱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辱為下。嚴可均曰:何謂寵辱?辱為下,王弼、傅奕作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羅振玉曰:河上、景龍、禦注、景福、敦煌丙諸本均無若驚二字。景龍本辱為下,景福本作寵為上,辱為下。李道純曰:寵為上,辱......

  • 道家名言名句及翻譯 1)不以物挫志。2)譯文:因外物而擾亂自己的心志(這樣,德性就沒有了)。可玩物喪志。3)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4)譯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錯方向,大的迷惑能夠使人喪失本性。說明純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義則不但不合人......

  • 《文子》守弱 老子〔文子〕曰:天子公侯以天下一國為家,以萬物為畜,懷天下之大,有萬物之多,即氣實而志驕,大者用兵侵小,小者倨傲凌下,用心奢廣,譬猶飄風暴雨,不可長久。是以,聖人以道鎮之,執一無為,而不損沖氣,見小守柔,退而勿有,法於江海。江海不為......

  • 《莊子集解》內篇第五德充符大綱 德充於內,自有形外之符驗也。魯有兀者王駘,李雲:刖足曰兀。從之遊者,與仲尼相若。郭雲:弟子多少敵孔子。常季問於仲尼曰:王駘,兀者也,從之遊者,與夫子中分魯。釋文:常季,或雲:孔子弟子。或雲:魯賢人。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弟......

  • 《莊子》莊子?外篇?篋第十 將爲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爲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則鄉之所謂知者,不乃爲大盜積者也?故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知者,有不爲大盜積者乎?所謂聖者,有不爲......

  • 《莊子》莊子?雜篇?則陽第二十五 則陽遊於楚,夷節言之於王,王未之見。夷節歸。彭陽見王果曰:夫子何不譚我於王?王果曰:我不若公閱休。彭陽曰:公閱休奚爲者邪?曰:冬則戳鱉於江,夏則休乎山樊。有過而問者,曰:‘此予宅也。’夫夷節已不能,而況我乎!吾又......

  • 《老子校釋》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嚴可均曰:□□,別體字。羅振玉曰:景龍、廣明二本作□,敦煌本作□,均芻之別構。謙之案:河上、王弼、傅、範並作芻狗。釋文、羣書治要及遂州本芻作?。李文仲字鑑曰:‘芻&rsqu......

  • 《抱朴子內篇》卷十 明本 或問儒道之先後。抱朴子答曰:"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先以爲陰陽之術,衆於忌諱,使人拘畏;而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墨者儉而難遵,不可遍循;法者嚴而少恩,傷破仁義。唯道家之教,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包儒墨之善,總名法之......

  • 《莊子》莊子•雜篇•外物第二十六 外物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爲碧。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木與木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陰陽錯行,則......

  • 《列子集釋》卷第一 天瑞篇大綱 〔注〕夫巨細舛錯,修短殊性,雖天地之大,羣品之眾,涉於有生之分,關於動用之域者,存亡變化,自然之符。夫唯寂然至虛凝一而不變者,非陰陽之所終始,四時之所遷革。〔解〕夫羣動之物,無不以生為主。徒愛其生,不知生生之理。生化者,有形......

  • 《列子集釋》卷第五 湯問篇 〔注〕夫智之所限知,莫若其所不知;而世齊所見以限物,是以大聖發問,窮理者對也。〔解〕夫萬物之情,各貴其生,不知養其所注生,而愛身以喪其生。故此篇去形全生以通其情,情通性達以契其道也。秦恩復曰:盧解注生之注字疑誤。釋文......

  • 《抱朴子內篇》卷十六 黃白大綱 抱朴子曰:神仙經黃白之方二十五卷,千有餘首。黃者,金也。白者,銀也。古人祕重其道,不欲指斥,故隱之云爾。或題篇雲庚辛,庚辛亦金也。然率多深微難知,其可解分明者少許爾。世人多疑此事爲虛誕,與不信神仙者正同也。餘昔從鄭公受......

  • 《文子》道原大綱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無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聞其聲,吾強為之名,字之曰道。」夫道者:高不可極,深不可測,苞裹天地,稟受無形,原流泏泏,沖而不盈,濁以靜之徐清。施之無勞,無所朝夕,表之不盈一握。約而能張,幽而能明,柔而能剛......

  • 《莊子》莊子?雜篇?說劍第三十 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日夜相擊於前,死傷者歲百餘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左右曰:莊子當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

  • 《老子校釋》第十二章大綱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五味令人口爽;謙之案:牟融理惑論引首二句同,文選七命注引第二句同。七發注引作五味實口爽傷。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正義引:五味令人口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文次稍不同。又莊子天地篇曰:且......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一在宥大綱 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文選謝靈運從宋公戲馬臺詩注引司馬雲:在,察也。宥,寬也。蘇輿雲:在不當訓察,察之則固治之矣。在,存也。存諸心而不露是善非惡之跡,以使民相安於渾沌,正胠篋篇含字之旨。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淫,......

  • 《文子》守法大綱 子〕曰:上聖法天,其次尚賢,其下任臣。任臣者,危亡之道也;尚賢者,癡惑之原也;法天者,治。天地之道也,虛靜為主,虛無不受,靜無不持,知虛靜之道,乃能終始,故聖人以靜為治,以動為亂。故曰:勿撓勿纓,萬物將自清;勿驚勿駭,萬物將自理,是謂天......

  • 《文子》道原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無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聞其聲,吾強為之名,字之曰道。」夫道者:高不可極,深不可測,苞裹天地,稟受無形,原流泏泏,沖而不盈,濁以靜之徐清。施之無勞,無所朝夕,表之不盈一握。約而能張,幽而能明,柔而能剛......

  • 《莊子集解》外篇第二十二知北遊大綱 知北遊於玄水之上,登隱弅之丘,釋文:弅音紛。李雲:‘隱出弅起,丘貌。'而適遭無為謂焉。成雲:此章並假立姓名,寓言明理。知謂無為謂曰:予欲有問乎若:汝也。何思何慮則知道?何處何服則安道?居處服習。何從何道則得道?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