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子》守無大綱 老子〔文子〕曰:輕天下即神無累,細萬物即心不惑,齊生死則意不懾,同變化則明不眩。夫至人倚不撓之柱,行無關之途,稟不竭之府,學不死之師,無往而不遂,無之而不通,屈伸俯仰,抱命不惑,而宛轉禍福,利害不足以患心。夫為義者,可迫以仁,而不......

  • 《莊子集解》雜篇第二十四徐無鬼大綱 徐無鬼因女商見魏武侯,釋文:徐無鬼,魏隱士。司馬本作‘緡山人徐無鬼'。成雲:女姓,商名,魏宰臣。武侯,名擊。武侯勞之曰:先生病矣!苦於山林之勞,故乃肯見於寡人。徐無鬼曰:我則勞於君,君有何勞於我?君將盈耆欲,長好惡,釋文......

  • 《老子校釋》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陳注:(篤)謙之案:致字,景福本、河上本作至。篤字,景龍本、景福本、趙孟俯本均作□。字鑒曰:篤,說文:‘馬行頓遲,從馬,竹聲。'俗作□。又室町本極字篤字下有也字。謙之案:老子言虛共五見,惟五章虛而不屈,與......

  • 《抱朴子內篇》卷七 塞難大綱 或曰:"皇穹至神,賦命宜均,何爲使喬松凡人受不死之壽,而周孔大聖無久視之祚哉?"抱朴子曰:"命之脩短,實由所值,受氣結胎,各有星宿。天道無爲,任物自然,無親無疏,無彼無此也。命屬生星,則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命屬死......

  • 《抱朴子內篇》卷四 金丹大綱 抱朴子曰:餘考覽養性之書,鳩集久視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計矣,莫不皆以還丹金液爲大要者焉。然則此二事,蓋仙道之極也。服此而不仙,則古來無仙矣。往者上國喪亂,莫不奔播四出。餘周旋徐豫荊襄江廣數州之間,閱見流移俗道士數百......

  • 《莊子》莊子?雜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壘之山。其臣之畫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遠之。擁腫之與居,鞅掌之爲使。居三年,畏壘大壤。畏壘之民相與言曰:庚桑子之始來,吾灑然異之。今吾日計之而不足,歲計之而有餘。庶幾其聖......

  • 《莊子集解》內篇第三養生主大綱 順事而不滯於物,冥情而不攖其天,此莊子養生之宗主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生有窮盡,知無畔岸。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向雲:殆,窮困〔一〕。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已,止也。事過思留,其殆更甚。言以物為事,無益於性命。為善無近......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九達生大綱 達生之情者,情,實也。不務生之所無以為;宣雲:為無益之養者,生之所無以為也。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宣雲:數之不可強者,知之所無奈何也。養形必先之以物,成雲:謂資貨衣食。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矣;宣雲:究竟物不足以養形......

  • 《列子集釋》卷第七 楊朱篇大綱 〔注〕夫生者,一氣之蹔聚,一物之蹔靈。蹔聚者終散,蹔靈者歸虛。而好逸惡勞,物之常性。故當生之所樂者,厚味、美服、好色、音聲而已耳。而復不能肆性情之所安,耳目之所娛,以仁義為關鍵,用禮教為衿帶,自枯槁於當年,求餘名於後世者......

  • 《抱朴子內篇》卷三 對俗 或人難曰:"人中之有老彭,猶木中之有松柏,稟之自然,何可學得乎?"抱朴子曰:"夫陶冶造化,莫靈於人。故達其淺者,則能役用萬物,得其深者,則能長生久視。知上藥之延年,故服其藥以求仙。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道引以增年。且夫松柏枝葉,與......

  • 道家無爲而治的思想大綱 在《論語·憲問》篇裏有着這樣的記載:孔子周遊列國時,曾遇到許多“避世”的“隱者”。這些隱者嘲笑孔子一心濟世,但都歸於徒然。隱者們大多遠離世俗,遁跡山林,欲潔其身,在遁世之後,還爲他們的生活方式歸結了一套道理,而他們所......

  • 《抱朴子內篇》卷二十 袪惑 抱朴子曰:"凡探明珠,不於合浦之淵,不得驪龍之夜光也。採美玉,不於荊山之岫,不得連城之尺璧也。承師問道,不得其人,委去則遲遲冀於有獲,守之則終已竟無所成,虛費事妨功,後雖痛悔,亦不及已。世閒淺近之事,猶不可坐知,況神仙之事乎?雖......

  • 《文子》道原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無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聞其聲,吾強為之名,字之曰道。」夫道者:高不可極,深不可測,苞裹天地,稟受無形,原流泏泏,沖而不盈,濁以靜之徐清。施之無勞,無所朝夕,表之不盈一握。約而能張,幽而能明,柔而能剛......

  • 《老子校釋》第六章大綱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畢沅曰:陸德明曰:谷,河上本作浴,雲:‘浴,養也。’案後漢陳相邊韶建老子碑銘引亦作浴神,是與河上本同。俞樾曰:浴字實無養義。河上本浴字當讀為穀。詩小弁篇、蓼莪篇、四月篇並雲:民莫不穀。毛傳並......

  • 《莊子》莊子?雜篇?盜跖第二十九 孔子與柳下季爲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盜跖。盜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穴室樞戶,驅人牛馬,取人婦女。貪得忘親,不顧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萬民苦之。孔子謂柳下季曰:夫爲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爲人兄......

  • 《老子校釋》第十五章大綱 古之善為士者,俞樾曰:河上公注曰:謂得道之君也。則善為士者,當作善為上者,故以得道之君釋之。上與士形似而誤耳。謙之案:俞說非也。依河上公注,善為士者,當作善為道者。傅奕本士作道,即其證。畢沅曰:‘道',河上公、王弼......

  • 《莊子》莊子?外篇?至樂第十八 天下有至樂無有哉?有可以活身者無有哉?今奚爲奚據?奚避奚處?奚就奚去?奚樂奚惡?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

  • 《莊子》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大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爲知者,殆而已矣!爲善無近名,爲惡無近刑,緣督以爲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庖丁爲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囗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九達生 達生之情者,情,實也。不務生之所無以為;宣雲:為無益之養者,生之所無以為也。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宣雲:數之不可強者,知之所無奈何也。養形必先之以物,成雲:謂資貨衣食。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矣;宣雲:究竟物不足以養形......

  • 感悟道家思想中的無爲而治大綱 讀罷老子的“無爲而治”的論調,爲其能在千年之前有這樣的提法而拍手叫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感悟道家思想中的無爲而治,歡迎閱讀。感悟道家思想中的無爲而治1老子的最優選擇是返璞歸真迴歸自然的無治,蕭公權形容老子近乎......

  • 《文子》守靜大綱 老子〔文子〕曰:靜漠恬惔,所以養生也;和愉虛無,所以據德也。外不亂內,即性得其宜;靜不動和,即德安其位。養生以經世,抱德以終年,可謂能體道矣。若然者,血脈無鬱滯,五藏無積氣,禍福不能矯滑,非譽不能塵垢,非有其世,孰能濟焉!有其才,......

  • 《莊子》莊子•外篇•馬蹄第九 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雖有義臺路寢,無所用之。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縶,編之以皁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飢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五刻意 刻意尚行,其意峻刻,其行高尚。離世異俗,高論怨誹,李雲:非世無道,怨己不遇。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宣雲:非,猶輕。枯槁赴淵者之所好也。司馬雲:枯槁,若鮑焦、介推;赴淵,若申徒狄。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為修而已矣,自修其身。......

  • 道家名言名句及翻譯 1)不以物挫志。2)譯文:因外物而擾亂自己的心志(這樣,德性就沒有了)。可玩物喪志。3)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4)譯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錯方向,大的迷惑能夠使人喪失本性。說明純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義則不但不合人......

  • 《列子集釋》徵引諸家姓氏及其著述表 一、只限於列子八篇集釋校說內所徵引之姓氏。二、略依其生卒年次排列,生卒年有可考者亦為注出。沈括(1030-1094)夢溪筆談王觀國宋人學林顧炎武(1613-1682)唐韻正黃生(1622-?)字詁義府何琇樵香小記惠棟(1697-1785)鬆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