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南史 > 《南史》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南史》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張裕

《南史》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茂度仕爲宋武帝太尉主簿、揚州中從事,累遷別駕。武帝西伐劉毅,北伐關洛,皆居守留任州事。出爲都督、廣州刺史、平越中郎將,綏靜百越,嶺外安之。

元嘉元年,爲侍中、都督、益州刺史。帝討荊州刺史謝晦,詔益州遣軍襲江陵。晦平,西軍始至白帝。茂度與晦素善,議者疑其出軍遲留。弟邵時爲湘州刺史,起兵應大駕。上以邵誠節,故不加罪。累遷太常,以腳疾出爲義興太守。上從容謂曰:「勿以西蜀介懷。」對曰:「臣不遭陛下之明,墓木拱矣。」

後爲都官尚書,以疾就拜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茂度內足於財,自絕人事,經始本縣之華山爲居止。優遊野澤,如此者七年。十八年,除會稽太守。素有吏能,職事甚理。卒於官,諡曰恭子。

子演,位太子中舍人。演四弟鏡、永、辯、岱俱知名,時謂之張氏五龍。

鏡少與光祿大夫顔延之鄰居,顔談義飲酒,喧呼不絕,而鏡靜默無言聲。後鏡與客談,延之從籬邊聞之,取胡牀坐聽,辭義清玄。延之心服,謂客曰:「彼有人焉。」由是不復酣叫。仕至新安太守。演、鏡兄弟中名最高,餘並不及。

初,裕曾祖澄當葬父,郭璞爲佔墓地,曰:「葬某處,年過百歲,位至三司,而子孫不蕃。某處年幾減半,位裁卿校,而累世貴顯。」澄乃葬其劣處。位光祿,年六十四而亡,其子孫遂昌雲。

永字景雲,初爲郡主簿,累遷尚書中兵郎。先是尚書中條制繁雜,元嘉十八年,欲加修撰,徙永爲刪定郎,掌其任。二十二年,除建康令,所居皆有稱績。又除廣陵王誕北中郎錄事參軍。永涉獵書史,能爲文章,善隸書,騎射雜藝,觸類兼善。又有巧思,益爲文帝所知。紙墨皆自營造,上每得永表啓,輒執玩諮嗟,自嘆供御者了不及也。二十三年,造華林園、玄武湖,並使永監統。凡所制置,皆受則於永。永既有才能,每盡心力,文帝謂堪爲將。二十九年,以永爲揚威將軍、冀州刺史,加都督。督王玄謨、申坦等諸將經略河南,進攻碻磝,累旬不拔,爲魏軍所殺甚衆。永即夜撤圍退軍,不報告諸將,衆軍驚擾,爲魏所乘,死敗塗地。永及申坦並爲統府撫軍將軍蕭思話所收,繫於歷城獄。文帝以屢徵無功,諸將不可任,詔責永等與思話。又與江夏王義恭書曰:「早知諸將輩如此,恨不以白刃驅之,今者悔何所及。」

三十年,元兇弒立,起永爲青州刺史。及司空南譙王義宣起義,又改永爲冀州刺史,加都督。永遣司馬崔勳之、中兵參軍劉宣則二軍馳赴國難。時蕭思話在彭城,義宣慮二人不相諧緝,與思話書,勸與永坦懷。又使永從兄長史張暢與永書勖之,使遠慕廉、藺在公之德,近效平、勃亡私之美。事平,召爲江夏王義恭大司馬從事中郎,領中兵。

孝武孝建元年,臧質反,遣永輔武昌王渾鎮京口。大明三年,累遷廷尉。上謂曰:「卿既與釋之同姓,欲使天下復無冤人。」永曉音律,太極殿前鐘聲嘶,孝武嘗以問永。永答鍾有銅滓,乃扣鍾求其處,鑿而去之,聲遂清越。

明帝即位,爲青冀二州刺史,監四州諸軍事,統諸將討徐州刺史薛安都,累戰克捷。破薛索兒。又遷鎮軍將軍,尋爲南兗州刺史,加都督。

時薛安都據彭城請降,而誠心不款。明帝遣永與沈攸之重兵迎之,加都督前鋒諸軍事,進軍彭城。安都招引魏兵既至,永狼狽引軍還,爲魏軍追大敗,復遇寒雪,士卒離散。永腳指斷落,僅以身免,失其第四子。

三年,徙會稽太守,加都督,將軍如故。以北行失律,固求自貶,降號左將軍。永痛悼所失之子,有兼常哀,服制雖除,猶立靈座,飲食衣服,待之如生。每出行,常別具名車好馬,號曰侍從。有軍事,輒語左右報郎君知也。以破薛索兒功,封孝昌縣侯。在會稽,賓客有謝方童、阮須、何達之等竊其權,贓貨盈積。方童等坐贓下獄死,永又降號冠軍將軍。

廢帝即位,爲右光祿大夫、侍中,領安成王師。出爲吳郡太守。元徽二年,爲徵北將軍、南兗州刺史,加都督。永少便驅馳,志在宣力,其爲將帥,能與士卒同甘苦。朝廷所給賜脯餼,必棋坐齊割,手自頒賜。年雖已老,志氣未衰,優遊閒任,意甚不樂。及有此授,喜悅非常,即日命駕還都。未之鎮,遇桂陽王休範作亂,永率所領屯白下。休範至新亭,前鋒攻南掖門,永遣人覘賊,既反,唱言臺城陷,永衆潰,棄軍還。以舊臣不加罪,止免官削爵。以愧發病卒。

岱字景山,州闢從事,累遷東遷令。時殷衝爲吳興太守,謂人曰:「張東遷親貧須養,所以棲遲下邑。然名器方顯,終當大至。」

後爲司徒左西曹掾。母年八十,籍注未滿,岱便去官,從實還養。有司以岱違制,將欲糾舉。宋孝武曰:「觀過可以知仁,不須案也。」

累遷山陰令,職事閒理。巴陵王休若爲北徐州,未親政事,以岱爲冠軍諮議參軍,領彭城太守,行府、州、國事。後臨海王爲徵虜將軍廣州,豫章王爲車騎揚州,晉安王爲徵虜南兗州,岱歷爲三府諮議三王行事,與典籤主帥共事,事舉而情得。或謂岱曰:「主王既幼,執事多門,而每能緝和公私,云何致此?」岱曰:「古人言,一心可以事百君。我爲政端平,待物以禮,悔吝之事,無由而及;明闇短長,更是才用多少耳。」

入爲黃門郎。新安王子鸞以盛寵爲南徐州,割吳郡屬焉。高選佐史,孝武召岱謂曰:「卿美效夙着,兼資宦已多,今欲用卿爲子鸞別駕,總刺史之任,無謂小屈,終當大申也。」帝崩,累遷吏部郎。泰始末,爲吳興太守。元徽中,爲益州刺史,加都督。數年,益土安其政。

累遷吏部尚書。王儉爲吏部郎,時專斷曹事,岱每相違執。及儉爲宰相,以此頗不相善。

兄子瑰、弟恕誅吳郡太守劉遐,齊高帝欲以恕爲晉陵郡。岱曰:「恕未閒從政,美錦不宜濫裁。」高帝曰:「恕爲人我所悉,其又與瑰同勳,自應有賞。」岱曰:「若以家貧賜祿,此所不論;語功推事,臣門之恥。」加散騎常侍。

建元元年,中詔序朝臣,欲以右僕射擬岱。褚彥回謂得此過優,若別有忠誠,特宜升引者,別是一理。」詔更量。

出爲吳郡太守。高帝知岱歷任清直,至郡未幾,手敕曰:「大郡任重,乃未欲回換,但總戎務殷,宜須望實。今用卿爲護軍。加給事中。」岱拜竟,詔以家爲府。武

帝即位,復爲吳興太守。岱晚節在吳興,更以寬恕着名。遷南兗州刺史,未拜卒。

岱初作遺命,分張家財,封置箱中,家業張減,隨復改易,如此十數年。諡曰貞子。

緒字思曼,岱兄子也。父演,宋太子中舍人。緒少知名,清簡寡慾,從伯敷及叔父鏡、從叔暢並貴異之。鏡比之樂廣,敷雲「是我輩人」。暢言於孝武帝,用爲尚書倉部郎。都令史諮詳郡縣米事,緒蕭然直視,不以經懷。宋明帝每見緒,輒嘆其清淡。

轉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遷司徒左長史。吏部尚書袁粲言於帝曰:「臣觀張緒有正始遺風,宜爲宮職。」復轉中庶子。後爲侍中,遷吏部郎,參掌大選。元徽初,東宮官罷,選曹擬舍人王儉爲格外記室。緒以儉人地兼美,宜轉祕書丞。從之。緒又遷侍中,嘗私謂客曰:「一生不解作諾。」有以告袁粲、褚彥回者,由是出爲吳郡太守,緒初不知也。

升明二年,自祠部尚書爲齊高帝太傅長史。建元元年,爲中書令。緒善談玄,深見敬異。僕射王儉嘗雲:「緒過江所未有,北士可求之耳。不知陳仲弓、黃叔度能過之不?」

駕幸莊嚴寺聽僧達道人講維摩,坐遠不聞緒言,上難移緒,乃遷僧達以近之。時帝欲用緒爲右僕射,以問王儉。儉曰:「緒少有清望,誠美選也。南士由來少居此職。」褚彥回曰:「儉少年或未憶耳,江左用陸玩、顧和,皆南人也。」儉曰:「晉氏衰政,不可爲則。」先是緒諸子皆輕俠,中子充少時又不護細行,儉又以爲言,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