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文化七年級作文議論文

文化七年級作文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爲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化七年級作文議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化七年級作文議論文

文化七年級作文議論文1

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着實讓過詩詞出了“風頭”,也不可避免地將傳統文化的弘揚問題再次拉回了人們視線的中央。然而,各地各校打着“弘揚傳統文化”旗號的詩詞背誦活動,在我眼中,卻有幾分妄圖“一勞永逸”的意味。

不可否認,詩詞背誦本身,與《中國詩詞大會》的初衷一樣,無可非議。在傳統文化不被重視的今天,這樣的活動或行爲,無論是組織有序還是自發自願,都是一陣強心劑,使日漸“衰弱”的傳統文化重獲人們的歡迎和期待。然而,當大衆開始紛紛效仿,不由分說地將背誦詩詞加入學校必修教程時,這早已無關文化,卻更像一場鬧劇——由一時興起引發的,缺乏長遠規劃的“電光石火”。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弘揚傳統文化本身是個龐大工程——怎樣弘揚、怎樣纔算“弘揚”,每個問題都需要人們的深思熟慮,也遠遠不是背詩所能一勞永逸的。換句話說,選擇背古詩詞的方式弘揚文化無可厚非,可怕就在於人們只抓住這一根“稻草”不放,認爲這就是有所作爲,也統統不管詩歌的擇選、文化的引導或是鑑賞能力的傳授。這樣的做法,不僅不會對傳統文化的弘揚起到推進作用,從長遠來看,反而會誤導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成爲一場“記憶力”的比拼。

弘揚傳統文化,究其根本,恰在於引導人們體味傳統之美,漫步歷史的河灘,尋覓文化的珍寶。借用尼采的話說,參差多態乃美之本源。若僅僅是重複與記憶,那麼烙在人們腦海中的只有枯燥不理的詞與句,若沒有必要的引導,那麼月只是月而已,它不是張若虛筆下飽含哲思與體悟的當空皓月,也不再是令人動容的千里嬋娟;雨也只是雨而已,它不再承載“鬢已星星”的悲歡離合,亦或是“故人何在,煙水茫茫”的悽然心境。

所以,傳承文化能一勞永逸嗎?答案是否定的。節目的熱播或輿論的焦點只是一時,傳統文化的'弘揚卻不能一蹴而就,因背誦詩詞而重新被重視的文化弘揚問題,若只侷限於“背詩”本身,那麼只能收效甚微,甚至是南轅北轍。因此,傳統文化的弘揚,依舊少不了社會、國家的集體作爲。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文化七年級作文議論文2

在古老的中國,流傳着形形色色的文化,它們有着典雅神祕的色彩獨特的意境的風韻,也證實了炎黃子孫的聰明和才智。

古詩是中國的一大文化藝術作品,表現了古人的心情和感悟,有的還描寫了風景和植物等,就由我們現在的寫作一般。唐代的李白杜甫,清代的李清照,宋代的楊萬里,他們都是著名的大詩人,也是古代的藝術家。所以,古詩是文學中的一門藝術。

絃樂器是古人用來奏樂的樂器,在古代的宮廷裏,那些奏樂的宮女們面前的聲音如同高山流水,時而柔和,時而空靈。古箏和箜篌這兩種樂器也算得上是古代的極樂樂器,只有在宮廷和大戶人家中才能看見。它們的樂聲被世人稱讚,今天也有不少人喜歡欣賞。所以,絃樂器是音樂中的一門藝術文化。

陶瓷,人們常說;景德鎮陶瓷甲天下,沒錯,陶瓷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手工作品,它的主要原料是泥土。先用泥土做成想要的形狀,然後烘烤,成型後,再上色,一個美麗復古的陶瓷作品就這樣完成了!有時候,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才智。所以陶瓷是手工中的一門藝術文化。

中國的水墨畫也是名震四方,古代的畫家利用水墨畫把祖國的壯麗河山,名勝古蹟都描畫的淋漓盡致,不但是祖國的山河,就連徐悲鴻的駿馬,齊白石的龍蝦,這些普通不過的動物也令人拍掌叫絕,所以,水墨畫是美術中的一門藝術文化。

一個“舒”字由“舍”和“予”組成,彷彿就在告訴你;人要想活的舒服,就要學會“舍”和“予”。“舍”就是捨棄、放下。人生中的不快、怨恨、憂慮、恐懼、貪念、失望都要及時放下,只有捨棄了這些心靈的負擔,你纔會活的舒服、舒坦。“予”就是給予、付出。這個世界不是爲你而轉的,如果你一天到晚只想着攝取、佔有,得不到的痛苦就會纏繞你。當我們大度的付出時,就是在製造愛、光明、溫暖,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對抗世界的不完美。在這種對抗中,讓我們去體會着生活的趣味和意義。放下和付出,讓你獲得生的舒適、心的舒展。

中國藝術文化多姿多彩還有很多不同的藝術魅力展現文化,在文化當中讓我們感到不一樣的樂趣和生活!讓我們一起領略文化繁多的藝術吧!

文化七年級作文議論文3

文化作爲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中流砥柱,它彰顯着一個民族的凝聚力、創造力;它代表一個國家的向心力。

中華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兒時我們讀唐詩,誦詩歌。不知不覺間,文化已悄然來到身邊。當遇到挫折磨難時,我們會吟誦“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當和朋友分別時,我們會想起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面對一輪明月,我們會想起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現在的我們卻將這傳統的文化拋之,棄之。打字代替書寫,歌唱代替朗誦。且不說,熟讀古文經書,就連人們日常的書法都到了提筆忘字的地步,我們是否該反思自己的行爲?

作爲中華兒女的一員,我們是榮耀的,發揚光大傳統的文化,是我們的責任,亦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越來越注重物質生活,用奢侈掩蓋自己丑陋的內心,在華麗的外表下,做着不合實際的行爲。最近,電視臺多出選秀節目,茫茫人海中,獲得好評的也只會是鳳毛麟角。也許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不讓人才淹沒,只不過方式用錯了,傳統的中華文化需要正氣、大方。而有一些電視臺卻推出《漢字英雄》等節目,通過觀看選手的變現,不難看出,中國人的漢字水平在降低。漢字是我們的母語,我們怎能讓我們的語言喪失。這無疑是爲我們敲響警鐘,中華文化需要我們去延伸,去實現它的價值,去領略文化的美。

文化的含義就是要提升品位,追求崇高,五千多年的中華文化,需要延伸,歷史有文化,將來也必將有文化。看蘇武牧羊,告訴我們要講誠信;品茶道,體會人生的經歷;聽唐玄宗與楊貴妃創作的《霓裳羽衣曲》,感受唐朝繁榮盛華。

面對文化並非照單全收,我們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正確理解歷史文化,不要被他人所述而迷惑,要親自去考察、驗證,好比黃宏演的小品《穿越》一樣,不可將歷史顛倒,誤會他人,爲了自己的祖孫後代,正確瞭解歷史,我們應多做多查,多學習。

文化深刻體現一個民族和國家生命力,是民族生存發展、國家繁榮興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一個國家不可能強盛,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讓我們把“文化”的火炬傳遞下去,讓“文化”之火永不熄滅。

文化七年級作文議論文4

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標準之一。一個國家是否強盛,不僅僅取決於它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也有很大一部分看它的文化底蘊。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着五千多年的歷史,中華文化自然是源遠流長。自堯舜時代,夏商周時期,秦皇漢武,明清時期,都有着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保留下來,如長城、故宮、兵馬俑,這些都證實了中國是古老的東方文化大國,中華文化是悠久的。

然而,文化的悠久卻不能代表它的對錯,因爲所處環境差異,所處時代不同,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往往於古人存在着一些差異,甚至截然不同。所以,我們對文化不能盲目崇拜,跟從,要以正確的目光去看待它,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取豐富和發展我們的文化。

在當今社會,由於科技的快速發展,因特網的出現,各式各樣的信息不斷地進入我們的大腦,洗去了我們屬於中華民族那種穩重、理性的氣質,將一個民族的劣根性展露出來。如中國大媽在盧浮宮門前泡腳;中國遊客在埃及金字塔下寫下“到此一遊”;中國人在乾淨的會場上留下了垃圾。這種事情屢出不鮮,我們也見怪不怪,卻沒用思考到底是文化在落後,還是我們在退步。物慾橫流、急功近利就是這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這個時候,文化的選擇只有兩種,一種就是隨着我們這些文化的承載者一起墮落,被其他民族所唾棄。一種就是重新它那濃厚的底蘊,神祕的魅力,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心態,讓我們浮躁的內心能夠得到冷卻,混濁的思想能夠得到洗滌,讓中華文化重登巔峯。

這些僅靠文化本身是不可能完成的,不是需要我們主動接納、吸收文化,媒體也應該積極宣傳中華文化的重要性,政府也有責任去推進大衆接觸文化,體會文化。我們要用明辨是非的眼光去看待文化,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發揚積極向上的文化精神,培養屬於中華民族穩重、理性的氣質。以中國人爲榮,而不是以中國人爲恥。

文化七年級作文議論文5

拿到題目,我選擇了文化。我在想,何爲文化?我只知道。如今的文化生活和以前大相徑庭了,過去的高山流水空靈輕音已經彌散,過去的戲劇名唱卻成了“庸俗”,現在的文化生活,是欲哭無淚啊!街頭巷尾那麼多的書店,真正想增添點文化氣氛,卻蒼白無力。

現今,我們正被一大批現實文化所包圍着,各類小說、韓劇、時裝、廣告向我們襲來。

武俠類、言情類小說如今大行其道,名著類的書架中黯然無光,“瞻仰”也少,武俠言情等庸俗著作卻被包着閃亮的精裝登上架場。並超受人們的熱愛。老師講課,往往拿出一摞書,大談特談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一個勁兒地灌輸給我們經典文化。其實走出課堂,和同伴們一起談《倚天屠龍記》中的複雜愛情,一起論周杰倫的流行rap,一起看日劇、韓劇。我們欣賞並且喜歡這樣的文化,覺得它給我提供了悅我身心的簡單快樂。

毋庸置疑,流行文化是值得肯定的,雖暢談武俠小說的社會地位時,帶着一種諷刺,但是它的內容可以爲我們的成長起到一定的指引方向。記得小時候看《西遊記》中孫悟空的降魔除妖,上天入地,曾決心去剷除社會上的“妖”與“魔”,漸漸讓我明辨是非。

但是太流行了,必定會引來一定的糟粕。對於武俠小說中的那些頗爲血腥的片段,會影響青少年的心智,因爲它們可能造成青少年們的一種極端可惡的心理,那就危險了。除此之外,還有些糟粕,電視韓日劇學生們爲之瘋狂,做起了狂熱的粉絲。他們以所崇拜的明星作爲偶像,模仿模仿,甚至在模仿中已經迷失了自我。

作爲中學生的我,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對待文化,經典文化也好,流行文化也好,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批判繼承,古爲今用。我們要用積極的心態,創新的精神嚴肅的態度去審視當前的“流行”,讓它能成爲一種“可傳承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