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勿以成績論英雄議論文

勿以成績論英雄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勿以成績論英雄議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勿以成績論英雄議論文

勿以成績論英雄議論文1

有這樣一則漫畫:兩個孩子同時領回了考試成績,一個得了滿分受到誇讚,另一個因沒有及格而受到批評;可在第二次考試,原本的滿分學生退步受到責罵,不及格同學獲得進步受到了表揚。

當我們解讀這則材料,會發現不論是作者還是我們自己,都將成績與獎懲聯繫了起來,可這樣的“以成績論英雄”真的是恰當正確的態度嗎?我認爲這並不可取。

Uber的創始人特拉維斯給出過這樣一個“冠軍理論”:面對逆境,要把一切置之度外,無論如何都要取勝,這就是成爲冠軍的意義,這樣的“冠軍思維”是一種鼓勵人們努力拼搏,執著前進的人生態度,不可否認,它在許多人身處困境低谷時給予了有效的指引,但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人人都會成爲像第一個滿分學生一樣“冠軍”嗎?

我們身處一個充滿較量的時代,每個人都被督促着匆忙前進,彷彿只有不停地奔跑才得以實現超越,卻很少有人自問一句“做冠軍真有那麼重要嗎?”如果註定成王敗寇,未得冠軍者僅能成爲敗者,那麼慘敗的人生又有何意義,真正的成功是對自我的肯定和超越,應是不斷自我完善的歷程,但絕非“惟成績是論”的當代實用主義。

倫敦奧運會組委會回答過這樣一個問題——比賽的意義在於什麼,給出的回答是:學會獲得成功,更學會體面有尊嚴地去失敗。我想,你我如競爭賽跑般的人生意義也在於此。有價值的生命貴在勇於坦然面對成敗得失,用成績高低論成敗未免太過狹隘了,更不是不成功便無用。

我們的生命是不斷前進上升的過程,這其中會有許多或大或小如意和不如意,可真正決定生命質量的是我們以何種態度面對它,我們的社會用一種較爲功利化的狀態影響了我們,也影響了學校、家長的教育態度,我想我們更應明確的是,學習並非只是爲了讓我們披荊斬棘地去殺出一條血路,而最後卻在頭破血流中除了分數和成績一無所獲,無從尋找自己的價值亦或低估了自身的力量。

學習的意義在於思想、智慧和修養,它決不是一紙分數可評判的,我們應理性看待,擁有“畢竟東流水”這般向高遠未來眺望的氣魄,不拘泥於自我,不汲汲於眼前,告別“惟成績是論”的“實用主義”和“以分數論英雄”的'誤區,纔是實現自我的價值之道。

勿以成績論英雄議論文2

某班一次測試,小明同學考了一百分,父母吻了一下,而小華只考了55分,捱了一巴掌。第二次測試,小明考了98分,捱了一巴掌,小華考了61分,得到了一個吻。

難道只因爲數字的多與少就應該得到完全不同的對待嗎?如果小明的98分在小華家長看來,豈不是要吻幾十下?

僅僅因爲一張成績單就決定一個人的好快,這未免有些太苛刻了。孟子有云: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小明考一百分,下一次考試只可能是部分家長口中的“退步”或原地,如果小明次次考滿分,還用學習嗎?毛澤東主席畢業於湖南省黎第一師範大學,這個大學遠不如清華、北大那麼有名,但毛澤東主席卻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帶着百萬大軍得民心,進行抗日,還完成了舉世聞名的的二萬五千里長徵。文憑固然重要,卻難以決定一切。毛主席在長征期間,也寫了許多檢討進行補差補缺。

考試是爲了什麼?現在家長、老師一昧進行應試教育。我以一個次次考試95分以上告訴所有同學,分數固然重要,興趣愛好不可少,要全面綜合發展,只要你付出了努力,你就是最優秀了,同意,我以“老師喜歡的孩子”的身份告訴老師、家長們,應試教育目前已經嚴重扭曲,一張成績單,並不能說明全部,考試的目的是檢測學生哪方面知識的學的不夠牢固,以在今後有明確的目標。如果每個學生都能像老師、家長想的那樣考高分,還要學校幹什麼?

我們評價一個人,不能單單依靠成績,還要看德智體美的綜合發展,只要能付出絕對的努力,綜合方面能力高,就是優秀。

勿以成績論英雄,請每個家長正視分數。

勿以成績論英雄議論文3

一位母親正給一名身上寫有“分”字的嬰兒餵奶,而剩下四名分別寫有“德”“體”“美”“勞”的嬰兒卻被棄置不顧,以至嚎啕大哭。這幅漫畫生動形象的反映了目前的教育現狀——以分數論英雄。

寒窗苦讀十餘載,今朝奮起躍龍門。高考這一沉重又重要的考試,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高考成績好,未來發展空間廣闊,可以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會有更開闊的眼界……種。種好處讓人爲之瘋狂。諸多高中紛紛行動,加課、延時、大量作業等措施紛至沓來,將“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之類的口號貫徹到底;諸多家長只認孩子的成績,瘋狂給孩子報補習班、請家教;許多同學晚上開夜車,不顧身體。種。種現象應當引起關注。

誠然,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分數是排在第一位的。無論是學科競賽,還是自主招生,抑或高考,無不以成績作爲選拔的標準。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學習,充實自己,爲提高成績而不斷奮鬥,這樣才能爲未來繼續成長創造條件。

與此同時,我們不應忽視德體美勞的發展。網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句話:只有德行,沒有成績是次品;只有成績,沒有德行是危險品;只有成績而身體不好是廢品。品德不好但有豐富的知識的人,可能會給世界造成更大危害。一些利慾薰心的化學家,違反法律製造大量化學毒品。還有一些人掌握了大量知識卻被身體所拖累;甚至還有大學新生因無法適應學校住宿生活而被勸退,令人惋惜。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值得我們好好反思。

爲改變這種現狀,國家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鼓勵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全面發展。學校不應將其置若罔聞,而是要切實行動起來,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努力。家長們不能單單重視成績,要教導孩子各方面均衡發展。

中國正在向新時代不斷邁進,這對我們中學生提出了更加多樣,更加嚴苛的要求。我們不能單純以分數爲重,而是要不斷磨練自己,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全面發展,才能爲未來報效祖國做好準備。

勿以成績論英雄議論文4

掩圖而思,對於漫畫中的現象,或許衆口不一,致此也是千家百態。你可以說,這是中國式教育的問題。也有的人認爲,右邊的孩子身上體現的是家長對進步的鼓勵,左邊的孩子身上體現的是家長對完美的要求。而我只覺得,勿以成績論英雄。在粗暴教育下,孩子臉上鮮紅的掌印是多麼刺動人心。

試問一下,對於成績是否真能以親吻和巴掌如此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對待?考得高,給予的是親吻;考得低,施與的是巴掌。如果家長們結合考卷的難度再評論孩子們的成績,結果是否會有不同?我們呼籲,勿以成績論英雄。雖然對此大家也只是調笑胡侃,但就這其中又攪和了多少令人看着心酸的真相?儘管漫畫中,只是表示了簡單的肯定或者否定。可是在親吻和巴掌之間,卻能看出家長對孩子教育方式的問題。棍棒之下的教育,也許能培養出對權威服從的身體,卻無法孕育出有獨立思想的靈魂。

成績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又是否真的能反映出孩子的學習態度?正所謂“人有失足,馬有失蹄”,對於考場發揮,沒有誰能從始而終都完美至極。這樣一種可恥的教育方式,對優秀者愈加苛刻,拼命壓榨着優秀者的成果,用以逃避自身本就該盡的職責。當父母口口聲聲說着“這是爲孩子好”的時候,卻用這等粗暴的手段來對待孩子,確是令我有些感慨了。在我看來,當前社會的應試教育和功利教育的驅使下,教育已經漸漸脫離了它的本質。而後只變成了對孩子的精神灌輸,甚至是某種意義上的摧殘與折磨。

如果把成績作爲一種對人的衡量標準,那簡直沒有人能完美到無懈可擊。勿以成績論英雄,任何一次考試都有可能失誤,孩子的價值也不應該從這裏評判。對於教育的現行方式,只是簡單的一個巴掌或一個親吻就囊括了,孩子能從中得到什麼益處和思考?我希望以後的孩子可以快樂,無論天賦到底在何處,大人們都不要只顧着盯緊分數。因爲人們總是在攀比追逐,然後快樂感和幸福感就被忽視了。評判一個孩子,不應只從表面的成績主觀判斷,而應全面分析,要從各個方面去衡量。只因成績的退步與否來判斷他是否爲英雄,未免太不公平太不科學,也太過絕對了。

有一次我搭長途汽車出遠門,我前面的座位是一對母子。那個母親從上車開始就一直在問她兒子考試的事情,其實這些倒沒什麼,關鍵是最後她的一席話,讓我陷入了深思當中。具體內容我記不得了,但是我真的感覺到現在的家長已經將孩子的成績作爲了一種炫耀的資本和攀比的手段。在這個社會中,可能大人們“拼子”和“拼女”的成績,比年輕人“拼爹”還要普遍和頻繁一些。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教育不可置否是非常重要。但是教育又包括了許多方面,勿以成績論英雄,我覺得教會孩子做人,讓他們形成一種正確健康甚至偉大的人格,纔是最重要的。

因此我在和一些大人們聊天時候,都跟他們說,勿以成績論英雄,極力改變他們“唯成績論”的觀點。成績的好壞根本無法衡量一個人的能力和水平,頂多就說明了孩子適不適合這套教育制度而已。成績好的孩子,承受着更高的期望、更大的壓力,在更加苛刻的要求中,接受最不公平的指責與懲罰,咬着牙追求下一個圓滿。他們每一步都走得搖搖欲墜,每一刻心裏都忐忑不安,這樣下來靈魂又怎麼會不崩潰?現在社會上許多孩子自殺,也應該引起大人們的反思了吧。

一場考試,不會決定誰的命運;一個分數,不能斷言成王敗寇。古時聖賢曾有言:“因材施教”。在我看來,“因材施教”是對於不同人就用不同的方法教會不同的東西。孩子喜歡什麼適合什麼就學習什麼,因材施教應該是一種有方向的引導纔對。反觀現在的教育卻誤解了這個詞,現在的“因材施教”,實行什麼分班分層次分優生差生……說到底還是沒跳出成績的圈子。這隻能說是對成績不同的學生施加不同層次的教育壓力,而且更多是強迫和灌輸。

魯迅先生曾言:“救救孩子。”同則我認爲教育孩子,首先就應該先讓孩子從粗暴方式的陰影中走出,讓孩子得以擁有健康的人格。如果孩子們都能夠在耐心的環境中成長,在溫情的氛圍中茁壯,那麼最後一定能昂揚滿懷地揚帆啓程,在人生的道路上破浪遠航直濟滄海,最終獲得成功。

勿以成績論英雄議論文5

正如漫畫所繪,家長用“進步就誇,退步就打”的理念來教育孩子,實是現今的普遍現象,廣大學生感同身受。

但這樣機械的教育理念,對嗎?

當然不對。一時的成績進退未必能準確反映出學生能力的高低。因爲成績只是表象——無論是進步還是退步,未必能準確衡量學生能力的變化。做家長的應該更多地關注孩子的能力變化,而非成績。

但遺憾的是,現今不僅是家長持有這種理念,學校和社會也都認同“進步的就是英雄”。君不見,學校的表揚欄上永遠貼着“進步之星”“退步之榜”;企業的宣傳上永遠是“營業額增幅力爭×%”……這些現象無不說明,我們的社會風氣是有問題的。

先說學校,老師們不是不知道,成績進步不等於能力進步,而後者纔是真正值得鼓勵的。究其原因,恐怕還是:能力沒有量化的標準,於是只好用成績來湊合。對此,我們只能說:這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

再說社會。問題依然出在能力的量化上面。產品質量好不好,缺少硬標準,於是纔會有“全國銷量遙遙”“比上一代產品性能增加30%”之類的廣告出現。而消費者也不約而同地把進步等價於英雄,最終導致整個社會對進步的無限追捧,也給了商家虛假宣傳的好機會。

再進一步看,用不準確的量化數據,評估一個無法或不宜量化的東西,實是無限問題的根源所在:學生有無學術能力,用考試成績評估;產品營養豐富與否,用含氮量評估;人生成敗,用年收入評估……這樣的不良風氣,也就最終分別導致:考試作弊,非法添加劑,違法犯罪等一系列問題。

當然,對於一些確有必要的評估,比如能力,如果一定要有這樣一個評估的過程,那麼問題也就轉化成:尋求一個更好的多元化的評估方案,來避免因評估不準而帶來的“以成績進退論英雄”現象的出現。對於那些無須評估的,像人生的成敗,無須量化也更不能量化。這樣的事情自己心中有數就好,不必開口。

綜上所述,如果是遇到評估能力的現象,我們應當用更多元化的標準來評估,而不能單純地用成績的進退來評判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