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實用的端午節五年級作文八篇

實用的端午節五年級作文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五年級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端午節五年級作文八篇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1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在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裏,人們不僅以龍舟競渡來歡慶,而且有吃糉子的習慣。吃着清香的糉子,人們不禁要問:糉子是怎麼包的呢?包糉子大致可分以下五步:

首先是浸米。包糉子要用糯米,米要事先浸泡一下,這一步工作最好放在包糉子的前一天進行。浸泡時,要先把糯米淘乾淨,然後倒入容器,假如稍多的水,靜放即可。

再次是拌料。當一切準備就緒,開始包糉子時,拌料的選材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國民族衆多,各地風貌人情、地方口味各不相同,因此拌料方法也數不勝數,無法一一說明。這裏,我只講講溫州地區常見的方法。

最簡單的是“白糉”,只有純糯米一樣東西。較簡單的有豆棕,花生糉等,只要把紅豆或蠶豆、花生等東西和在糯米中,以糯米爲主即可。較難配的是肉糉,也就是夾肉糉。肉最好是稍鹹的,精多肥少。和時,把肉切成小塊,米中倒入少許醬油、味精、放置待用。最複雜的是嘉興的“百寶糉”,它用料很多,如花生仁、松仁、核桃仁、火腿絲、蓮心、棗肉等,這些適量即可,用得最多的是豆沙,豆沙中要多放些糖。包前,要先把前面說的東西包在豆沙中,揉成球狀。

拌料結束接着是包糉。包法也多種多樣,而且隨糉葉不同而不同。就糉子的形狀來說,有夾角糉、小腳糉、秤砣糉、三角糉、八角糉、魔方糉等等。包法不一,各有千秋。包時注意:豆棕裏的餡要均勻;肉糉的餡心要在中間,但不宜太大、太多,否則會隔斷糯米。包糉子是一門看來容易、實際卻很難掌握技巧的技藝,得下一番功夫才能學會。

最後一步是煮糉。煮糉時,把糉子都放在高壓鍋中(溫州老店都是放高壓鍋裏的),但不同味道要放到不同的鍋中,加上浸沒糉子的水,先用旺火把水燒開,再用文火加熱半小時。煮好後,千萬不能馬上開鍋,而要悶上半天才行,這樣才能熟透。

糉子吃起來清香、味美,殊不知,包糉子還有大學問呢!不論何事,持之以恆纔是硬道理啊。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2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

早晨我和姥爺姥姥爸爸媽媽小妹—起來到雙塔山散步,雙塔山上有好多人,有的頭上插着愛蒿,有的手捧鮮花,有的手裏拿着紙葫蘆,還有的在路邊叫賣:“賣糉子了!”我感覺人們的表現和平常不一樣。

我好奇的問老爺:“姥爺,今天人們的表現怎麼這樣特別呀!”姥爺說:“據說,公元 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愛國詩人聽到泰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做《懷沙》,抱石投入江河,以身殉國。沿江的百姓紛紛引舟竟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吞食他的身體。現在人們這樣做也是爲了紀念這爲愛國詩人。”“哦,原來是這樣呀。”我笑着說。

回到家裏,姥姥給我們端上了兩盤糉子,一盤是黃米的,一盤是江米的,我加了一個糉子再放上糖,高興的吃起來。哎呀,糉子真是好甜好香呀!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3

我喜歡許多傳統節日,例如紅紅火火的春節,熱鬧非凡的元宵,登高賞菊的重陽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記得端午節那天,清晨,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我正要出門,卻被媽媽攔住了,她從架子上拿下一個圓乎乎的、像鼓着腮幫子的癩蛤蟆一樣的東西,她說:“這是香囊,據說戴上它能辟邪哦!”我湊近一聞,一股燻人的香氣撲鼻而來,我連忙戴上它,心想:我能萬事如意、大吉大利啦!

晚上,我們一大家子人邊吃飯,邊聊天。媽媽告訴我:“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媽媽說完,就夾起一個糉子,讓我咬了一大口,那糉子的清香在我的身體裏汩汩流淌,真美味啊!

我問:“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爸爸回答:“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因爲他的國家滅亡了,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國家被打敗,但自己卻無能爲力,所以就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裏自殺了。一位漁夫見了很是感動,就把竹筒裏的米撒了下去,說是不想讓江裏的魚蝦吃屈大夫的屍體。後來,就變成了吃糉子的習俗。”聽完,我終於體會到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的萬般無奈了。

第二天,我們來到濠河邊看龍舟比賽。爺爺說:“古時候,划龍舟是爲了撈到屈原的屍體,後來,就變成了賽龍舟的習俗。”這麼說着,迎面駛來一條真龍般的龍舟,它雖然寬大約只有一米,可長卻有十多米。一些人在後面擊鼓,那聲音如雷轟鳴、震耳欲聾,一些人在前面划船,雖然已經汗流浹背了,可還在拼命向前劃,真精彩啊!

回到家後,我突然想到:屈原之所以被人們牢記在心,是因爲他對祖國貢獻很大。我也只有現在努力學習,長大以後才能報效祖國。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4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龍舟節、糉子節。每到端午節,我們去藥店裏可以買到各種形狀的香囊,也能自己動手做。聽奶奶說把香囊掛在身上可以驅蟲防病,還有很多人在自己家門口掛上一束艾草,據說這樣也可以驅除蚊蠅、消除病毒。

端午節還有個故事。楚國有一位詩人叫屈原,五月初五那天,他因受冤屈跳入汨羅江。百姓們爲了讓魚蝦不要來吃他,在江上邊划船邊扔大米。爲了防止大米被魚蝦吃掉,就把大米包進糉葉裏,於是吃糉子、賽龍舟就成爲了端午節的習俗。在端午節這一天,很多地方會舉辦龍舟賽,鼓聲喧天,熱鬧非凡。

去年端午節的那天,奶奶一大早就開始忙碌,餐桌上擺滿了前一天準備好的糯米、紅棗、醬肉。想到美味撲鼻的糉子,我捲起袖子洗乾淨手,興致勃勃地拉上奶奶開始包糉子。奶奶包糉子很專業,我還沒看清楚步驟,她已經包完一個了。我照着奶奶的樣子,先把糉葉捲成一個錐子形狀,再把糯米填進錐子裏直到鋪平,夾一塊肥瘦適宜的醬肉嵌進糯米里,最後再把糉葉包起來用棉繩紮成三角就大功告成了。包糉子可比吃糉子難多了,我手忙腳亂地包完第一個,擡頭一看奶奶已經包完好幾個了。奶奶鼓勵我說:“你已經很棒了,你爸爸都不一定有你包得好看呢!”我聽完,心裏其實還挺得意的。

包完最後一片糉葉,糯米和醬肉也剛好用完,奶奶把所有的糉子放進鍋裏煮,慢慢的香味開始冒出來,我眼巴巴地望着蒸鍋,等待美味的糉子出爐。

端午節的習俗很多,但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是吃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它不僅讓我享用了美食,更體會了勞動的價值。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5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據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20xx多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一束菖蒲、艾草和大蒜。我們家也不例外,爺爺清早便去菜場買來菖蒲、艾草掛在家門前,聽爺爺說,這樣可以驅蚊除蟲,驅災辟邪。

糉子是每年端午節都不可缺的食品。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包好了糉子,而且這些糉子的'餡多種多樣,有蜜棗的,有豬肉的,還有豆沙的。聽了媽媽的一番介紹,我垂憐欲滴。真想快點品嚐又香又好吃的糉子。終於盼來了端午節。這天中午,奶發把剛出鍋的熱糉子端上了桌,我迫不及待的伸出小手,拿了一個,捏着滾燙的糉子。我始終捨不得放下,白色的糯米展現在我的面前,還發着油光。我大口咬下去,哇,真香呀。不一會兒,一個糉子便進到了我的肚子裏。糉葉的葉香,糯米的米香,摻在一起,吃起來真是回味無窮。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可我最喜歡的還是吃糉子,因爲它的味道讓我回味無窮。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6

在這個端午節裏,我看見了一些讓我難以忘懷的事。

在端午節的第一天,奶奶早早的就去菜市場買來糉葉,還買了許多糯米、花生、蜜棗,我中午一回到家,就看見奶奶在包糉子,我也想試着做一做,可怎麼也做不好。奶奶耐心的教我,首先先拿出兩片糉葉,捲成一個像小漏斗的形狀,然後裏面放上糯米、花生、蜜棗,把糉葉往下壓,然後再捆上繩子,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認真的學,總算學會了。我開心極了,晚上吃到自己包的糉子,真是又香又甜,我好像感覺到了端午節甜甜的氣氛了。

在端午節的第二天,媽媽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買回來了許多線,五彩繽紛的,好像一條彩虹,媽媽拿起線快速的編織起來,不一會兒,媽媽就編織好了一個手繩,媽媽給我戴上,正好,我問媽媽:“爲什麼要帶這個五彩手繩呢?”媽媽說:“這是一個傳說,有一條龍,龍鬚上沾着一片屈原的衣服,人們很生氣,他們將惡龍打死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上,以解心頭只恨,而且五彩手繩還可以避邪。”聽完媽媽的話,我恍然大悟。

這就是我的端午節見聞,我不僅學會了包好吃的糉子,我還學習到了端午節的習俗,我真是開心不已啊!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7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爲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節也是因爲屈原而流傳於世的。包糉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傳說,賽龍舟是因爲當時撈救投泊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爲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爲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糉子也是爲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糉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糉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糉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託着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着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節和衆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爲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於端午節由來的傳說,雖是衆說紛紜,卻也爲它增添了不少神祕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澱,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託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願。如果說端午節是因爲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恆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於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後”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爲新時代我們引以爲豪、爲傲的民族瑰寶。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8

星期六我和媽媽去超市,看到有許多五顏六色的禮盒,我問媽媽:“這是賣什麼的?”媽媽說:“因爲端午節快到了,賣糉子的。”

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一位叫屈原的人。端午節主要的活動就是包糉子和賽龍舟。我說:“媽媽,我也要包糉子、賽龍舟。”

媽媽笑着說:“過幾天,在夾河裏就有龍舟賽,到時候媽媽帶你去看。我可以教你包糉子。”

我和媽媽買了包糉子用的糯米和糉葉,回家後媽媽把買的東西都放到了水裏泡着,媽媽說要泡一天,哎呀,急得我在廚房裏轉來轉去的。

第二天,我早早的就催着媽媽包糉子。媽媽把糉葉在桌子上放平了,從一頭開始往上折成三角形,再折一下就弄成了一個三角形的漏斗,媽媽把泡好的米、花生和大棗裝進去,然後用糉葉一層一層的包好,再用線把三個角綁住,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學着媽媽的樣子開始做,哎呀,怎麼回事,怎麼裹不住呀,米都跑出來了。看媽媽做起來那麼簡單,怎麼我做就這麼難呢?後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做了三個糉子,一個送給媽媽,一個送給爸爸,還有一個送給我自己做端午節的禮物。

過端午節真有意思呀!既能玩又有好吃的,媽媽還誇我是個愛勞動,懂得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真希望天天都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