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端午節作文[共15篇]

端午節作文[共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作文[共15篇]

端午節作文1

在時間的催促下,五月靜靜地走了,六月悄悄地來了。六一的木偶戲已經成爲過去,端午的糉子又給大家增添了許多的歡樂。端午節是一個特殊的節日。他的由來和屈原緊緊相連。據說,當時屈原跳到汨羅江,以死酬志,以死報國,人們怕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到江中。

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投江殉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時,各地的人們都有不同的習俗。吃糉子、賽龍舟,各有特色。我國江漢平原會吃黃鱔;甘肅會吃麪扇子;南昌吃茶蛋;朝鮮族吃打糕;晉江要吃煎堆;溫州人民吃薄餅;鄒平縣日照時要給小孩纏七色線,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時扔在雨水裏;長江流域的人要喝雄黃酒……我最喜歡的還是外婆親手包的糉子。白白的糯米,翠綠的竹葉,紅紅的`絲線一拴,一個尖尖的糉子就成形了。不過看我說得容易,做起來那可是很難的呢,連媽媽都還只是個學徒,我就更沒有動手的份了。

我只用焦急地等待它從鍋裏撈出上桌的過程——爸爸總是怕我被燙,將我趕出廚房;外公會細心地幫我剝去那綠綠的外衣……雪白的、黏黏的糉子,帶着淡淡的竹葉的清香,熱氣從糉尖飄散開來,粘上粒粒白糖——這件原滋原味的藝術品就可以進肚了。我喜歡這個節日,當然,包括任何一個節日,它都成爲我們一家人休閒團聚的好時光。

端午節作文2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不相同的民風民俗。比如說傣族有潑水節,白族有火把節,漢族有端午節等。在我的家鄉,我們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這端午節是吃糉子,賽龍舟的節日,每當節日到來大家都很開心。

傳說,端午節的'起因是:在春秋時代,在楚國,有一位叫屈原的人,他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大臣。有一天,因爲屈原的官盡力保護皇帝,奸臣就迫他自殺。在黃河邊,屈原就跳河了,楚國的百姓爲他傷心流淚,於是就定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就要吃糉子還要賽龍舟。

在我們家鄉,我們起碼要吃10個糉子。因爲代表着我們會“十全十美”。到下午,河邊的人越來越多了,不到一會兒河岸邊幾乎人山人海,他們都看龍舟賽,河裏有兩條舟,一條長的,一條短的。兩條都劃得非常快,不分上下,還未分出勝負。河邊上的人,有的大喊大叫,加油,加油,加油!最後,長的那條航優先到達目的點。場面十分激烈,熱鬧極了!我對家鄉的端午節真是戀戀不忘。

56個民族,風俗不同,建築不同,服飾不同,但,是一個團結的民族。

端午節作文3

盼呀盼呀,終於盼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心裏好高興呀!

中午,我們吃了糉子、魚、肉、海鮮大餐,就和哥哥、妹妹一起興高采烈地來到東浦橋邊看龍舟比賽。這時,河岸上人山人海,築起了人牆,我迫不及待地往裏面擠。河面上的龍舟一字排開,划龍舟的人都穿着整齊的衣服,有紅、有黑、有黃隨着一聲悅耳鑼鼓聲傳來。之間河面上很多龍舟開始比賽了,船上的.隊員一個個不甘落後,他們划船的速度和鼓聲的節奏一致,嘴裏不停喊着"嗨喲,嗨喲"場面十分壯觀,看着河面上激烈的比賽,龍舟劃過,兩邊激起雪白的浪花。河岸上的觀衆不由自主地高喊"加油,加油"吶喊助威聲。我多想跑到龍舟上爲他們加油。

龍舟一隊隊劃過,每個隊員都使出渾身的力氣,整齊地划着,鑼鼓聲和助威聲,一陣比一陣激烈,太震撼人心了!我看得簡直入迷了!

時間過得很快,今天我觀看了一場精彩的龍舟大賽,又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端午節作文4

端午節,記憶裏是飄香的糉子和熱鬧的龍舟賽。

五月,溫暖的風吹來清新的糉葉香。伴隨着端午鐘聲敲響,家家戶戶開始包糉子了。新採來的糉葉,用熱水泡一個晚上後晾乾。在裏面裹上洗好的糯米,或是加上紅棗,或是加上臘肉,然後下鍋蒸。

糉子出鍋了。一家人圍坐桌前,小孩子總是迫不及待地衝上去拿第一個糉子,也總被燙得呲牙咧嘴逗得大家鬨堂大笑。大家剝着糉子,那香味一時間散了滿屋,伴着歡聲笑語一起飄進人的心裏。

吃完糉子,我們就該去看龍舟賽了。

來到梅林祝家村,只見河面被太陽炙烤着,好像下一刻就會燃起大火似的。河上幾艘船在爭先恐後地向終點衝去,河兩邊已是人山人海,都在爲各自的船隊高聲吶喊助威。各色的.龍舟上,鼓手打着激昂的鼓點,船上的每一個人都配合着鼓點賣力地划着槳。

一艘船上儘管載滿了不同的人,可他們卻都能步調一致,以同樣的節奏在同一時間朝同一方向划槳。他們將各自的力量匯聚成一股巨大的引力,牽引着着船隻不斷向前。或許他們每個人都不是大力士,但他們懂得團結,所以他們擁有無窮盡的力量,帶領他們向前……

端午節伴隨着糉香和龍舟歡快地來了,又載着歡聲與笑語緩緩地走了。這中間是歡樂,是團結,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

端午節作文5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

後來,大家把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鄉每年都過端午節。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媽媽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高手。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很多糉子。我媽媽說:用蘆葦葉子包糉子最香。

所以,她用蘆葦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葉子放在水裏燙一燙,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她先取幾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她包得又肥又大。等她把糉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煮四十分鐘,再放幾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糉子的材料非常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所以,我每當吃糉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爲糉子太合口了吧!說到合口,我也不知道媽媽包糉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糉子總是香香的。媽媽包的糉子讓我回味無窮。

端午節作文6

“嘩嘩!”我從學校回到家,聽到了一陣陣洗東西的聲音。我來到廚房一看,原來是媽媽在洗箬葉呀。

媽媽洗完箬葉後,又把準備好的糯米放上灰水。過了一會兒,一切準備就緒,就剩下把打一大堆白白的.、胖胖的糯米包進長長的、硬硬的箬葉裏了。

我和媽媽各搬了一張凳子,坐在一大桶箬葉前,然後就開始包糉子。媽媽叫我先看他做幾遍,看完後我再做。可我沒耐心,看了一遍就覺得會做了,於是我做起了糉子。最後,我果然沒有做成功。

媽媽發現我在做,而且沒做成功,便再次強調:你要多看幾遍再做!

我聽了媽媽說的,再看着她包糉子。經媽媽同意後,我自己包起糉子來。照着媽媽的包法,我先取出一片葉子,摺好形狀;再往摺好的箬葉裏放糯米;然後把葉子再折成三角形(每面三角三邊)。最後一步是最難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繫繩打結,我就經常被這最後一步打敗。

我在包糉子時,包好後,就差繫繩打結了。可繩子卻偏偏不聽話,我叫它別動,就要動;我叫它鑽過洞,它就不鑽;我叫它別鬆,他就鬆……包糉子時,有這種繩子“拖後腿”,真是難啊!

雖然我不太會繫繩子,但我還是包成功了幾個——它們小小的,不太成形狀,和大人們包的不想上下。

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端午節的習俗——吃糉子!

端午節作文7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叫娃娃節,端午節有戴龍線、包糉子、賽龍舟、插艾草等習俗。

端午節,小區裏舉辦了一個包糉子活動,我猜那裏應該是黑壓壓的一羣人吧。果不其然,到那裏後看到了人羣,用人山人海形容毫不誇張,那裏擺着一長條桌子,活像一條長長的扁蛇。每一張桌子旁邊都有六張椅子,一盆乾淨的大米,一沓散發淡淡清香的糉葉,還配有六顆橢圓形的紅棗,六根細細長長的線。

終於等到包糉子了,我先觀察了媽媽怎麼包,只見媽媽左手拿着糉葉的中間,右手拿着糉葉的末端,往裏面一卷,捲成一個圓的三角體,然後舀一勺米,用手拍平,把多餘的.部分撥掉,右手再把三角體握緊,左手把豎起的糉葉蓋在三角體上,再把剩下的糉葉折成一個三角形,往裏一插,一個糉子就快要做好了,我看到媽媽拿了一根線,圍着糉子的“綠衣”系一個結,一個糉子就大功告成了!

我也躍躍欲試,媽媽總算同意我包糉子了,前面幾步很簡單,我一下子就弄好了,可是到最後兩步,那糉葉就立刻變成了一個調皮的小孩子,在我手裏不停地打轉,但是皇天不負有心人:YES!我終於成功了!我高興得一蹦三丈高。

時間過得飛快,我們的活動結束了,我心裏慢慢地回憶着那忐忑的心情,調皮的糉子,成功的喜悅都那麼的美好。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8

農曆的五月初五,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

在我的家鄉,我們有包糉子的傳統。奶奶一大早從市場上買來蘆葦葉,然後買來糯米。將生糯米倒入鍋裏,再拿來準備好的蘆葦葉,將糯米包裹進蘆葦葉裏。捏成長條形狀,再用繩子綁起來,放進鍋裏,煮熟,一個既暖心又暖胃的糉子就做好了!

儘管太陽照射,也抵擋不住我的腳步。做完糉子之後,我又來到了觀海長廊。來到觀海長廊,只聽見大家吶喊的聲音和漿在水面滑動的聲音。他們在呼喚神明,希望神明能保佑屈原。天邊劃過一道彩霞,似乎他們的願望已經實現。

我回到家裏,翻動着屈原的資料,興奮的心情涌上心頭:他是一個多麼愛國的`人啊!能爲了國家獻出自己的身軀,這種精神多值得我們學習啊!雖然跳江而死,但是他的精神永遠流傳在我們身邊。

夜晚,似乎平靜了不少。但是那糉葉的飄香和劃過龍舟的水面,都還留在人們的心裏。

原來,端午節可以過得這麼精彩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自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最早是爲了祭奠含恨死在汨羅江中的屈原。經歷多少春秋冬夏,風吹雨打,端午節在許多古節日中保留了下來。它流傳的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華夏民族的一種精神。

端午節作文9

在家鄉,人們通常把傳統端午佳節稱爲“五月節”。每到傳統端午佳節那天,家鄉最熱鬧的就是北大橋了,從傳統端午佳節頭一天晚上開始到傳統端午佳節當天晚上十點多都是人。傳統端午佳節那天,我們大家都會早早的起牀,然後就去北大橋玩,從早上三點多出門到下午五點多才回家。

傳統端午佳節,給我的印象除了吃就是玩。吃糉子是一定的,傳統端午佳節那幾天,在大街上都是推着車買糉子的。插艾草,老人們都會去採或者是買一把艾草,用艾草穿上葫蘆掛在門上,至於爲什麼,我也不知道。吃雞蛋,也是傳統端午佳節必不可少的`一項。我們這兒看不到賽龍舟的,也是傳統端午佳節的一大遺憾。傳統端午佳節,我最喜歡買五彩繩系在手脖上,好幾個月都不會拿下來。

不同地方傳統端午佳節的習俗也就不一樣。傳統端午佳節是一個神聖的節日,也是一個偉大的節日。所有地方的傳統端午佳節的目的都是爲了紀念屈原。

每年最期待的節日除了春節就是傳統端午佳節了。我喜歡傳統端午佳節,更喜歡家鄉的傳統端午佳節。

端午節作文10

又到了飄滿糉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此時爸爸領着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十分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着許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裏一字排開,划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着。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裏。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裏扔糉子和雞蛋,我十分奇怪地問:“爸爸,他們在做什麼,爲什麼要把好端端的糉子扔進水裏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此時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借划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糉子等食物餵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端午節作文11

晚上,我請爺爺講端午節的來歷。

飽學的爺爺用蒼老的聲音,穿越了遙遠的時空,將我帶到楚國。 獻祝福,祝福網

楚國時,朝廷腐敗無能,官員們魚肉百姓,人民怨聲四起。楚國走向衰落。

當時,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着遠大的政治抱負,他連續幾次寫出改革朝綱的奏摺呈給皇帝。但是皇帝不但沒有采納屈原的正確主張,還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屈原以死抗爭,毅然跳下滾滾汩羅河。

屈原的愛國精神感動了人民。人們紛紛趕來,划着竹排小舟沿江找尋屈原,但尋找多日未果,就無奈地往河裏撒一些白米,希望魚兒們不吃屈原的屍體。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散,魚吃不到怎麼辦?於是有人就想到包糉子的`方法。用葦子葉捲成一個尖尖的小筒,往裏面塞上糯米,再用細細的馬蓮草纏好包成一個個糉子,丟進河裏,魚兒就可以吃飽,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

爲了世世代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爲端午節。

後來,人們就以吃糉子,賽龍舟的方式,永遠紀念屈原。聽到這裏,我不禁流下了晶瑩的淚水……

端午節作文12

星期三下午放學後,回到家做完作業後,媽媽迫不及待的帶我去了外婆家包糉子。

首先,外婆端出了一盆泡過灰水的糯米,緊接着又拿了一些洗乾淨的糉子葉和繩子,就這樣,外婆就開始教我包糉子了,這是我第一次學包糉子,我小心翼翼的拿了兩片糉葉,葉子要一正一反疊在一起,再把糉葉對摺,折成一個像漏斗一樣的形狀,再用勺子挖兩勺米放在漏斗裏,把米壓結實,但是米不能太滿,太滿了就不好包,包好以後又要用繩子捆幾圈再打結,我感覺有點難度。

外婆先示範了包糉子的過程給我看,然後我按照外婆的步驟包了幾個糉子,可是我不會綁繩子,是外婆幫我綁的,雖然我包的不太像外婆的那一種,但是也算是成功了。

然後,媽媽和舅媽也拿起了糉葉,包起了糉子,舅媽包的就很像外婆包那種媽媽包的.,就像我這種,哈哈,我和媽媽包的都是有一個長尖角長形的,外婆和舅媽包的就是三角形的,我覺得外婆包的最漂亮。

我們包了兩種口味的糉子,一種是豬肉花生的,另一種是原味的,全部包好以後,外婆就拿到廚房去煮,煮熟了以後,外婆從廚房裏端出來,我聞到一股香飄飄的糉香味,看到其中有自己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我狼吞虎嚥的吃起了花生肉糉子,雖然有點燙,可是太香了。

這次包糉子,我很開心很快樂,更讓我收穫滿滿。

端午節作文13

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那一天,我們鄉下每家每戶的廚房裏都會飄出一陣陣清香-糉子。現在糉子的品種越來越多了,有紅豆餡的',有蜜棗餡的,有肉餡的…‥我和爸爸媽媽一邊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邊聊起來了。媽媽問我:“寶貝,今天是什麼節日?”我連忙回答說:“端午節。”媽媽接着又問:“那爲什麼端午節這天要吃糉子?”我回答說:“不知道。”

媽媽就此給我講了關於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的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叫屈原,創戰國時期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團結*的國家,共同抵抗秦國。可楚王不但不聽勸告,反而將屈原從楚國放逐了。後來,楚國都陷入了困境。屈原整天都很憂愁。不久,這個懷才不遇的詩人就抱着砂石,投汩羅江自殺,大家得知這個消息後,都去尋找屈原的屍體,可沒有找到,人們害怕江裏的魚兒吃了屈原的屍體,便用糉子扔進江裏餵魚。從此,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

聽了屈原的故事之後,我格外感動,屈原爲國捐軀的好精神真令人敬佩啊!這個端午節讓我過得真有意義啊!

端午節作文14

端午節快到了,今天,媽媽給我戴上了一種紅黃綠相間的“花繩繩”,我十分不解,便問媽媽說:“媽媽,端午節戴這種繩子有什麼用呢?”媽媽說道:“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爲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牀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裏。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裏,意味着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我又問媽媽:“端午節還有什麼習俗呢?”媽媽故作神祕的說:“很多啊,你自己上網查查看吧!”

上網一查,果然沒錯,端午節的習俗可多着呢,賽龍舟、食糉、佩香囊、懸艾葉菖蒲、懸鐘馗像、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躲五、送時、驅五毒、飲雄黃酒等等。其中賽龍舟、食糉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看完這些,我覺得我對中國節日習俗的瞭解真是太少了。

原來一個小小的端午節有這麼多的習俗,我以後一定要多查閱資料,瞭解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

端午節作文15

端午的時候要幹什麼呢?當然是要賽龍舟、吃糉子嘍!

過端午節的時候,我更喜歡帶着弟弟去老家和親戚們團圓。在我看來,和親戚朋友團圓有兩大好處:其一,多了許多熱鬧氣氛;其二,可以和許多人分享我們的快樂。

老家的人很勤勞,咱們也是懂得勞動最光榮的.好孩子。所以,每當端午節的時候,老人家們非要自己親手包糉子。

說幹就幹,我們"啪"地一聲打開了倉庫的大門。

取來糯米、糉葉、紅豆沙和糖,我們就開始做了。

奶奶教我們把糉葉鋪平,再把一大勺糯米在糉葉上抹一圈,並撒上白糖,糉子的外面就做好了。我想:裏面不就是裝紅豆沙唄!裝完了再把糉葉用繩子綁起來就可以了。誰知,我把這一頭包好了,那一頭又流出來了。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一個糉子給包好。

吃糉子了,奶奶端着一大盤糉子來到餐桌前,大家一看到糉子,個個垂涎欲滴,也不管是不是很燙,拿起來便迫不急待地大吃起來。大家吃着糉子,臉上溢滿了幸福。

自己做的糉子,原來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