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端午節徵文15篇

端午節徵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徵文吧,徵文具有標題醒目,讓人一目瞭然的特點。那要怎麼寫好徵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徵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徵文15篇

端午節徵文1

“我與傳統節日”主題徵文:我與傳統節日——端午節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好多好多節日有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

今天我就來說端午節。也是我最喜歡過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爲了不讓魚蝦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糉葉包裹着糯米投放到汨羅江裏,並且人們也要吃糉子鹹鴨蛋在家門前掛菖蒲和艾草。還要喝放了一些雄黃的酒,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舟。去年,我們一起去,江津中山古鎮觀看賽龍舟。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舉辦賽龍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鎮,因爲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賽龍舟改在了下午。爸爸見我對賽龍舟很感興趣,便滔滔不絕地爲我介紹起來:“賽龍舟是端午節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他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一般爲二十到三十米每艘船上約三十名劃手,有二十六個劃手,一個舵手,兩個鼓手,還有一個喊號子的。”

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下午我們走出客棧來到了河邊,河邊的吊腳樓懸在岩石上,爲了遮擋強烈的太陽。家家戶戶的陽臺頂上都掛着藍布,我們走過石橋,繼續向前走去……

龍舟的顏色各不相同:鮮豔的紅,明亮的黃,黯淡的黑,和清爽的藍,原來龍舟的顏色是根據四海龍王的顏色刷的漆來定的。我們剛一來到河邊,劃手們就出場了。他們一個個都非常強壯,不同的龍舟上的人穿着不同顏色的背心。

比賽開始了,頓時鼓聲大作,觀衆的喊聲和運動員的呼聲匯成一片,響徹雲霄。參加比賽的隊員們用力把木槳向後滑,緊接着船慢慢地移動起來,漸漸的,漸漸的每條船都越來越快,好似發飄浮在水面上看不出來一絲波紋。

傳統節日,洋溢了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清秀。散發了濃濃的詳情,也陪伴着小小的我快樂成長。

端午節徵文2

今天,我看了划龍舟的視頻。

一年一度的划龍舟比賽又拉開了序幕。只見碧綠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穿的衣服顏色不一樣,有黃的,有藍的,有紅的,有白的,還有的穿着救生衣的,龍舟有1號,2號,3號,4號,5號,6號,7號,8號和9號,前面都有打鼓的。隊員們個個不緊張,彷彿勝利在望;旁邊的觀衆一個個比運動員緊張,心裏對隊員說:一定要贏啊!過了一會兒,開始比賽了,隊員們拿起槳,使勁劃了起來,有些隊員不團結,就在那裏繞圈;有的隊員都往一邊劃,龍舟就往另一邊倒,他們就摔到河裏面;還有的隊員團結一心,就一直往前衝,5號就是這樣,所以5號就衝在最前面,8號第二,2號第三,4號其次,9號就在原地轉圈,3號翻龍舟了,隊員們趕快用大勺子把龍舟裏的水舀掉。過了10分鐘,5號和8號並列第一,2號超過了8號,1號超過了4號,7號也超過了4號,4號看見這情景,趕快使勁的劃,終於超過了7號。

艾草不僅可以做成美食,也是一種藥材。小時候,我每次磕磕碰碰出血,母親會隨手扯一把艾草,嚼碎後敷在我的傷口上,艾草不僅能止血,還有止疼的攻效。蚊子漫天飛舞的盛夏,沒有蚊香驅蚊,母親總會在土炕邊燃起一把幹艾草,薰一會兒蚊子就飛遠了。我那時候以爲蚊子是怕煙,後來才知道,蚊子是聞不得艾草味道的。做月子的女人需洗艾草水是家鄉人的習俗,用艾草、金銀花藤等隨處可見的植物煮一鍋水,燻蒸半個小時,可祛除新媽媽身上的寒氣,這有點像現在的桑拿浴,沐浴完後全身輕鬆。

當然,母親採了艾草回家,首先挑選碧翠肥碩的捆一簇,掛在門框。她說,艾草就像一把把長劍,有驅惡避邪的作用。因爲家鄉不靠江,距河遠,村裏的小夥子、姑娘們都會帶上一兜染紅的鹹蛋,或結伴去黃河看龍舟比賽,或在曬穀場踩高蹺。訂了婚的男青年,這天還要去準岳父母家送節。送節的盒子裏除了糉子、雞蛋之類,必須有染紅的蒲扇。說那蒲扇主要是用來驅趕蚊蠅的,併爲新人帶來吉祥之意。母親沒讀過書,只知道按照祖宗傳承下來的習俗,帶着一家人過着快樂而充實的五月單五——端午節。現在,村裏過端午節只留下門前插艾草、掛菖蒲、吃糉子的習俗了,孩童時代的快樂成了美好的回憶。

我覺得划龍舟就是要團結一致。

端午節徵文3

和去年一樣,這個端午和平常日子沒什麼區別,只是家門口插了一把艾草,我連糉子都沒吃。對端午節的期待,只不過是多了一天假而已。

記得小時候,一到端午節,外婆、姑姑、阿姨都來了,家裏搬出一張大桌子,上面擺滿了食材與器具,大家圍着一起包糉子。我也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可我包不好,米總是從尖角縫裏漏出來,好不容易包起來了,外婆又說,米沒壓實,線沒紮緊,煮起來不好吃。最後,總算包成了一個,樣子醜得很滑稽,大家一邊欣賞我的“傑作”,一邊笑:“這個糉子,等會就留着你自己吃吧。”“我纔不願給你們吃呢,自己包的更好吃。”我也不惱,跑進廚房,親自把這個糉子放進了大蒸箱的最上層。

等大家包好了糉子,就拿到大蒸箱裏煮,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用慢火,糉子要在鍋裏煮幾個小時,接着還需要捂好長時間,這樣蒸出來的糉子才又糯又有粘性。而這煮的當兒,我們就會一整天在家裏窩着,難得有這樣的時間一家人聚在一起聊聊天兒。

其實,糉子的味道真的不怎麼樣,吃糉子,也就吃的一種情懷。當然,糉子裏飄出來的清香倒是實實在在的,家人在一起包糉子時的歡聲笑語也是久久散不去的。

可是現在,大家都吃買來的糉子,畢竟是買來的,吃起來肯定沒自家包的好吃,而且餡兒也少,這也是我現在不喜歡吃糉子的原因吧。更重要的是,再也沒有了家人圍在一起包糉子的溫馨了。

雖說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可現在大家過這個節也就是走過場,還沒有人家的萬聖節、聖誕節隆重呢。

何時重“拾”屬於我們的端午呢?

端午節徵文4

當你看到有這樣一個節日,一定非常驚訝。是啊,那麼多的節日:“兒童節”、“勞動節”、“聖誕節”、“婦女節”、“國慶節”、“端午節”……應有盡有,可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泡泡節”呢?想知道嗎?請走進我們的校園,你就恍然大悟了。

在我們學校,你總會看見有一些孩子,在廊子上吹泡泡,他們把泡泡“呼哧呼哧”地吹上天,泡泡便隨着風兒飄動。於是,許多泡泡緩緩地升上天空,然後又慢悠悠地飄落下來,在泡泡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時,“啪”地一聲,儘管聲音極小,泡泡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然後,許多新的泡泡又從我們的“嘴裏”誕生了,在孩子們歡快地 “吹促”下,它們一個個興高采烈地飛上了天……下課時,我們就會看見滿天的泡泡飄浮在空中。

那泡泡總是一羣羣的,還有各種怪異的形狀:有愛心形的,有橢圓形的,有長方形的,有“8”字形的……五彩繽紛,令人目不暇接,給了我們無盡的歡樂,無限的遐想……可是,老師卻把吹泡泡當作違紀的事情,從我們課桌裏沒收了一隻只孕育泡泡寶寶的 “母親”,讓我們無比難過與遺憾。我覺得,學校裏五彩斑斕的泡泡,是校園裏一處美景,彷彿是春天裏第一縷彩虹,儘管它們的生命短暫,卻充滿無比的活力。

“泡泡節”又是什麼意思呢?從昨天到今天,一直好像是一個吹泡泡的節日,彷彿每人都要準備一瓶泡泡水一樣。我清楚地記得去年二月份,大約也是這個時候,也有像今天學校裏不約而同的事,既沒有人規定,也沒有人啃聲過,校園裏每個角落都有吹泡泡的孩子,我隨口把每年二月的這個時候,大約是十八日到十九日稱爲“泡泡節”。

我絲毫沒有對“泡泡節”做任何準備,也沒有勇氣敢買泡泡水,我喜歡看別人玩,也喜歡別人吹好泡泡給我玩。這兩天我們各玩了自己喜歡的泡泡遊戲,我喜歡用食指指尖輕輕觸碰小泡泡,可惜一到我指尖上它們就變成了水,消失在我眼中。穿了冬季校服的女同學高興壞了,因爲我們的冬季校服外層很光滑,而且富有彈性,她們用袖子輕輕一碰,泡泡不會破,卻會像體操運動員一樣,在空中打盤旋,翻跟斗,實在是精彩極了。就這樣,泡泡就在我們袖臂間傳來傳去,不過,沒過多少秒鐘,又“不翼而飛”了。

看着周圍的同學吹着泡泡,我又想起了以前超愛看的動畫片《海綿寶寶》,主人公海綿寶寶是吹泡泡的高手,它能吹出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泡泡,雖然感覺有些像畸形的黃方塊,但我還是打心眼裏喜歡

不知呆立了多久,我總是喜歡這些七色泡泡。它們又似球形鏡子,把校園裏的綠樹紅花、青瓦高樓,還有一個個快樂小天使的身影……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攬入”自己的懷抱,展現出來。它們把自己印出來一切顯得更加生機勃勃,樹木是彩色的,房子是彩色的,孩子們也是彩色的,一切都是彩色的!

儘管“泡泡節”如此美好,但也有對付泡泡的強敵,男同學們都知道,水槍是泡泡的剋星。水槍一射,泡泡像自己因爲被擊中,傷心地留下了眼淚,幾滴“淚水”滴在地上,彷彿在哭訴着自己悲慘的命運。

泡泡節快要結束了,校園裏只剩下依稀的幾個泡泡,我很想對它們說:“但願你們命運好,一路走好保平安!”我在心裏默默爲泡泡們祈願。順着泡泡的去向,向它們招手,歡送它們遠行。

端午節徵文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各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傳說,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爲國忠誠。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在過端午節時,人們有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等許多習俗。這些習俗都是爲了驅邪或紀念屈原的死。

又祭屈原街道里散發出淡淡的香味,那是煮糉子發出的清香,端午節到了。 端午節是個傳統的節日,這天人們都要吃糉子,掛香包......人們用各種形式來歡度這個節日。當然,也會想到那位與端午有關的詩人--屈原。那種悲苦的命運,讓人對他同情,對他懷念,於是,便有了端午,便有人祭奠他,一遍一遍。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峯。”梅堯臣的這首《五月五日》,寫的就是屈原,那種悲哀,那種淒涼,那種孤獨,那種感傷,讓人也跟着憂愁。屈原啊,你很痛苦吧,自己費盡了心思想要幫祖國,卻遭到奸臣的陷害,眼看着殘暴的秦軍攻入楚國,焚燒楚國的宮殿,屠殺楚國的人民,伴隨着你種植在宮殿花園裏的心,也同樣被燒成灰燼,沒有心的你,就象一棵沒有根的樹,所以你選擇了死,以死來證明你的心,

跳下了那汨羅江,你就這麼的一跳,便結束了一切。在你跳下的那一刻,你看到了那悲痛的人們,在爲你哭泣,你欣慰的笑了,原來人在死前會是如此的明瞭啊!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雖說有些神化,但一位詩人,能夠被人們近兩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百年來一直爲人們所傳誦,着實令人敬仰。又到端午,又聞糉香,又祭屈原。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節徵文6

街道里散發出淡淡的香味,那是煮糉子發出的清香,端午節到了。端午節是個傳統的節日,這天人們都要吃糉子,掛香包......人們用各種形式來歡度這個節日。當然,也會想到那位與端午有關的詩人——屈原。那種悲苦的命運,讓人對他同情,對他懷念,於是,便有了端午,便有人祭奠他,一遍一遍。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峯。”

梅堯臣的.這首《五月五日》,寫的就是屈原,那種悲哀,那種淒涼,那種孤獨,那種感傷,讓人也跟着憂愁。

屈原啊,你很痛苦吧,自己費盡了心思想要幫祖國,卻遭到奸臣的陷害,眼看着殘暴的秦軍攻入楚國,焚燒楚國的宮殿,屠殺楚國的人民,伴隨着你種植在宮殿花園裏的心,也同樣被燒成灰燼,沒有心的你,就象一棵沒有根的樹,所以你選擇了死,以死來證明你的心,跳下了那汨羅江,你就這麼的一跳,便結束了一切。在你跳下的那一刻,你看到了那悲痛的人們,在爲你哭泣,你欣慰的笑了,原來人在死前會是如此的明瞭啊!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

雖說有些神化,但一位詩人,能夠被人們近兩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百年來一直爲人們所傳誦,着實令人敬仰。

又到端午,又聞糉香,又祭屈原。

端午節徵文7

不知不覺又到了糉子飄香的時侯,又讓我想起故鄉的端午節來,我的老家在閩西紅土地。在我的記憶裏,聽媽媽說,每年端午節的前幾天,也就是農曆四月底開始,閩西客家人就開始籌劃過端午節了。首先,人們要抽空上山採摘包糉子的竹葉、菖蒲、艾葉等晾乾備用,五月初三開始,人們就忙於包糉子,老家產水稻,家家戶戶都養豬,所以包糉子的主要原料是自家種的大米和豬肉。五月初四之前,男人尤其是男童要剃頭;初四日下午全家人都要以艾葉、菖蒲等煎湯沐浴,晚上人們還要在自家大門上掛上、菖蒲和艾葉等以避邪避禍。 五月初五當天,大人們拜完神,就開始婦女圍在一起包起各式各樣的糉子,有長條形的,三角形的,有甜的、鹹的,邊聊家常手裏邊包着充滿喜悅的糉子。這時的男人們則三個一羣五個一夥的圍在一塊泡着自家種植及加工的紅茶在一邊聊着農作和秋冬將帶來的收穫。晚上家家戶戶都將親手包好的煮好的糉子、美味的佳餚(在農村家家戶戶都養雞鴨,只有在過節、過年的時候才捨得宰殺雞、鴨)、美酒(自家釀的糯米酒)端上桌,全家人圍在一起憧憬夏季的豐收和秋冬歲末的家庭建設藍圖,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而糉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而今超市裏或是小攤鋪上常年都可以買到,而且包裝精緻美觀。可是,我感到好象總缺少了一些什麼的……

端午節徵文8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糉葉飄香,端午節吃糉子,是最具節日氣氛的傳統習俗。

我們家包的糉子,極有講究。先說糉葉,媽媽總是不辭親苦地爬進深山,採摘山上天生青翠繁茂的箬葉,半潤肥大,香味清純且濃郁,它是包糉子最正宗的極品了,包裹的糉子帶着山野飴人的撲鼻清香。再說包法:將糯米洗淨,泡三四個小時;新鮮糉葉、糉繩用溫水浸泡、洗淨、瀝乾;根據需要加入各種配料,可包成單純的紅豆糉子、綠豆糉子、紅棗糉子、板栗糉子、火腿糉子……也可包成有碎蘿蔔乾、香菇丁、栗子、鹹蛋黃、肉等配方的葷或素的八寶糉子。媽媽說包、煮糉子的人一定要性情溫和,不能急躁,否則包不出好吃的糉子。是啊,只有像媽媽那樣,做活總是細緻、從容,將糉葉兩片重疊,捲成尖筒狀,放入兩大匙糯米等,用筷子將其細細搗壓。媽媽特別強調米鬆了,進水失粘,不好吃。媽媽再把糉子包成四角狀,捆緊。做好後放入鍋中,冷水蓋過糉子,用中火煮兩小時。這兩小時是最讓我們孩子“煎熬”的時刻,隨着四溢的香味越來越濃,我們嘴巴喳吧喳吧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待糉子煮熟後,一個個呈青黃狀,一種濃郁悠久的美味蕩氣迴腸。

最令我難忘的是今年的端午節。今年,媽媽得了嚴重的脊椎病,已經害病大半年,都不能幹什麼活了,只能在家臥牀靜養。我們都以爲不能吃到媽媽親手包的糉子了。沒想到在過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揹着我們去了一趟農貿市場,在那精挑細選了很久,買了一疊箬葉回來。可憐的媽媽走這一段路就已累得氣喘吁吁。走到家裏時,幾乎一步一挨,嘴裏還喃喃地念道:“這箬葉也不好,沒有我自己上山採的好。”我們都勸媽媽不要包了,要吃就買幾個吃吧,媽媽搖了搖頭說:“沒什麼,包幾個糉子算啥呀!”第二天一早,媽媽就一瘸一拐地忙活開了。洗糉葉,淘糯米……豆大的汗珠掛在了她的額頭上。我們知道,那不是天氣熱的緣故,那是媽媽病着。我們都心疼媽媽,但又知道媽媽那犟脾氣,只好想方設法地在一旁幫助她。由於年紀小,其實也沒幫上什麼忙。媽媽咬牙包了整整一百個糉子,待到糉子快煮好時,媽媽實在撐不住了,已躺在牀上休息了,可口裏還一直囑咐:“給鄰居們送些去,平時沒少麻煩人家。”我們按照媽媽一貫的做法,有好東西一定要與鄰居分享,自家留了三十個,其餘的都分送給鄰居了。

這一次的糉子,雖然沒有以往的好看、好吃,但是我認爲這是平生吃到的最美味的糉子。因爲這是媽媽用心做出來的,也是我用心品嚐出來的。

端午節徵文9

端午節大家都很熟悉。端午節在6月8日。

端午節裏,我和媽媽包糉子,先看着媽媽包幾個,然後再學着媽媽的樣包。包着包着,我學會了。在端午節裏我學會了包糉子。

我跟媽媽上街去買菜。買了許許多多我喜歡吃的菜,還買了一些許多好吃的回家。回到家裏,我就急忙洗菜,快到中千12:00的時候,我家的表姐、表哥,也到我家裏來慶祝端午節。

端午節還要吃茶蛋,媽媽做好了茶蛋,就分給我們吃。這就是愉快的端午節。在端午節裏,我學到了許多東西。

媽媽做好了菜,端到桌上,便吃起來。飯吃完以後,我覺得這頓餅吃得津津有味。過端午節還穿上了新衣服,在端午節裏我還知道糉子怎樣包的。

先洗乾淨米,在把髒水倒掉,然後在把糉葉弄成一個尖砂的東西,再把米放進裏面,在拿筷子搞一下,然後再把兩片葉子合上,把繩子繫緊來,這樣就包好了一個糉子。這樣就可以一個一個的包了。

愉快的端午節太開心了,太快樂了。這就是愉快的端午節。

端午節徵文10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收拾好東西準備去超市買糉子。一進超市,進入眼簾的是貨架上各式各樣的糉子,栗子味的,蜜棗味的,八寶糉子,還有豬肉鹹蛋糉子。我問媽媽:“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媽媽告訴我:“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由於受到奸臣所害放逐到汨羅江,五月初五這天,抱石投江。老百姓爲了防止魚兒吃他的屍體,就包了很多糉子扔到江中,爲了紀念屈原,我們每年五月初五都會吃糉子。”

爸爸還告訴我:“端午節除了吃糉子,老百姓還會在門窗上插上艾草,來祈求一家平安,驅邪避鬼。南方有些地區還會舉辦大型的划龍舟比賽呢!”

端午的風俗可真不少,今天不僅品嚐了美味的糉子,還了解到了不少歷史知識,這個端午真快樂。

端午節徵文11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樂清人特別重視這個節日。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有: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而划龍舟是端午節的重頭戲。

每當到端午節前夕,偶爾河面上傳來稀稀疏疏的幾聲鑼鼓聲;人們路過河邊時,常常看到河面上會有幾隻龍舟“飛奔”而去。他們大概在爲端午節的比賽備戰吧。到了“開戰”的那一天,銀溪河邊站滿了觀衆。有的老人搬了凳子坐着悠閒自得地看着;有的大人將孩子背在肩上一起觀看;有的年輕人站在最後,踮起腳觀望;還有的人用盡全力向上跳,希望能看見一點。河面的起點上有序地停着一隻只來自樂清不同地區,各色各樣、五光十色的龍舟。一聲令下,只見四五隻龍舟飛奔而去,鑼鼓聲叫喊聲響成一片。河兩岸的觀衆也吶喊助威。龍舟在河面上像幾條水蛇,麻利的向前衝。快接近終點了,選手們的喊聲越來越激烈,一隻只龍舟先後衝破終點。慢慢的,船停了下來,喊聲漸漸平息了,喧鬧的人羣暫時安靜了下來,接着觀看下一場比賽。

端午節除了划龍舟以外,就屬包糉子,吃糉子最開心。

端午節,在外婆家過,一進門,就看見許多人圍着桌子包糉子。外婆先用糉葉做一個三角體,在底部放上糯米,然後把陷放上去,再蓋一層糯米,包上糉葉,最後捆上線,放在一邊等候進竹籠。這邊動工,那邊早早已經下鍋了。一開鍋,一股清香迎面飄來,我們撲了上去搶糉子。外婆叫:“別燙着!”我專挑吃金絲棗陷、赤豆陷,因爲甜。而大人則喜歡吃鹹的肉餡。我們都只吃個新鮮,圖個團圓熱鬧。

希望每年的端午節都那麼熱鬧,也希望的習俗代代相傳。

端午節徵文12

午後靜寂,溫和的陽光照滿小院,一股清香幽幽地飄來。

哦,是牆角的艾草。艾草一入門,端午也跟着到了!

那把艾葉無妖嬈姿態,無絢麗色彩,無獨特之處,唯有香氣迷人,令人喜愛。聞着這般的艾香,我託着腮幫子,注視着門口。哦,是姥姥來了!

眼前的姥姥是多麼消瘦,手拎着浸水後更顯碧綠的糉葉。她從一旁熟練地搬來板凳,將糉葉放進一個洗淨透亮的鐵盆裏,鐵盆的周圍放滿了圓滾滾的糯米,還有香甜的蜜棗。

姥姥撈起一根糉葉,包成一個圓錐形,放入糯米、蜜棗,再用棉繩圍起紮好。哦,所有的動作都是那麼嫺熟,水到渠成一般,令我眼花繚亂。在她包好成堆的糉子之後,便開始下鍋煮了。

很快,一股濃烈的糉香向我襲來,我循着味兒,信步走進廚房。可是,當我揭開鍋蓋,裏面卻空空如也。我如夢方醒,方纔的一幕幕,只是我的幻想罷了。

愛依舊有的,我堅信!

這不,昨天姥姥在電話裏充滿歉意地說,她今年端午不來了,但會託人捎一些糉子給我。我的心中有着一絲悵然。很快,這份悵然又被收到的糉子驅散。

哦!讓我去“偷幽香一縷”,但也不要忘“聞糉香一片”。

我將姥姥寄來的清一色碧綠的糉子放進鍋裏,加水、點火、開煮,等待真正的那一片糉香。很快,鍋內的水沸騰了,糉香溢滿整個小院。

待糉子煮好後,我將糉子裝到碗裏,開始品嚐。我將糉葉撕開,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滿嘴的糯米,粘粘的,香香的。立即,我最愛的豐碩的蜜棗便露了出來,甜味嫋嫋地鑽到心底,那是最熟悉的味道。

我走在小院的小徑上,只有那艾香萬里。愛直撲我心,我心甜蜜。

端午,我“艾”你。

我想糉子與艾葉之間,還蘊藏着,我與姥姥濃濃的祖孫之情…

端午節徵文13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爲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裏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糉子。早晨,家家吃糉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糉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糉葉。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吃棗糉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糉,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糉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節徵文14

看着那東昇的太陽,又迎來了一個端午節的早晨。

從睡夢中醒來,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從人們的笑聲中美好的遐想中感受到了端午節的美好和神聖。端午節的早晨既讓人鍛鍊了身體,又讓人們知道了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

吃完了兩個雞蛋,我們便揹着包袱來到了三角山的腳下,我們順着山間那蜿蜒盤旋的小路,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看到了龐大的岩石、強壯的綠樹、香氣撲鼻的鮮花、活潑的昆蟲、清澈的小溪,綠油油的小草......

走着走着,終於走到了三角山的山頂。站在山頂眺望遠方,俯視下方,人們常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站得高,望得遠。看到了那幢幢高大的樓房,條條川流不息的街道.......,站在山頂上,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令人流連往返。走了一段路,我們都筋疲力盡了,就坐在大岩石上,欣賞着美麗的風景,吃着香噴噴的的飯菜,讓人更加貼近大自然,體會出大自然的神祕和絢麗。伴隨着人們的吶喊聲,天空中的無數“小水兵”羨慕極了,也來到了人們的身邊,天空中雖然下着濛濛小雨,但大家一點都不遺憾,而且更加喜歡三角山了。

等回到了家,已經七點多了,吃着媽媽包着美好願望的糉子,心裏也是美滋滋的,在那美好的端午節的早晨,我們又盼望着明天,我們每個小朋友的節日————“六一”兒童節。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其中端午節我最喜歡。

端午節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糉子。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糉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非常喜歡吃糉子。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糉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場上戰死了。人們爲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裏。爲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裏。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裏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傢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乾淨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後,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爲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們把糯米糖棒叫成“糉子”。

煮熟的糉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家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糉子和端午節是親密朋友。因爲我喜歡吃糉子,所以我也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徵文15

從古到今,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許多美好的節日,外國朋友有他們自己的節日,而我們中國人也有中國特定的節日。

端午節有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今天我把這些故事講給大家聽。

說起端午節,每一箇中國人都再熟悉不過了。因爲這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大家都知道端午節的習俗就是吃糉子,賽龍舟。但是,過端午節爲什麼要做這些事情呢?

通過了解,我終於找到了適合的答案,原來過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忠臣,他主張富國強兵抗擊秦國,但遭到奸臣陷害,被革職流放。後來自己的國家被秦國佔領,屈原悲憤欲絕,於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的老百姓聽說後,划着大大小小的船隻趕來搭救。爲了不讓水裏的魚蝦咬食屈原的屍體,人們把糯米包在葦葉裏,用線捆好,做成糉子投入水中。此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用賽龍舟、吃糉子等方式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相信大家聽這個故事以後會抱着不一樣的心情去吃糉子,過端午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