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6端午節徵文範文

2016端午節徵文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6端午節徵文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6端午節徵文範文

  【2016端午節徵文範文1】

又是一年端午到,中午單位聚餐吃食餅筒,來到這個城市端午節便告別了糉子,而本地的習俗是吃食餅筒。食餅筒又稱麥油脂、五虎擒羊,台州特有的傳統小吃,上了《舌尖上的中國2——腳步》屬於浙江菜,具有面皮薄韌、作料鮮香的特點

製作過程非常簡單,將麪粉加水調成膠糊狀,放入平底鍋中配以油脂用工具將粉漿順時針方向均勻地移動攤開、鋪平、烙熟。取出麪皮鋪上炒粉絲包上各類菜餚,如:鴨蛋絲、豆芽、土豆、肉片、洋蔥等即可。

食餅筒常在端午節食用,但何時開始已很難考證。通常有立夏、端午、五月十三吃錫餅的風俗。台州人習慣在立夏這天吃錫餅,這一天也叫做“疰夏”,有俗諺曰:“疰夏嘸麥餅,白落(碌)做世人。”意思是立夏這一天,如果不吃,那麼就白白做一回人了,看得比什麼都重。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爲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今年的端午節對我特別有意義,我的“愛心草藥”爸爸服用後見效果了,瘙癢消失正在慢慢恢復中,三週見效果然神奇。如果說去年我的一次意外過敏換來治癒爸爸多年頑疾的野油菜偏方,讓他老人家能夠徹底遠離皮膚病的折磨,太有價值,太值得了,沒有比這更讓人幸福了。

特意讓爸爸選在我生日那天開始服用,前二週一點感覺沒有,第三週我又電話詢問,爲了檢驗藥效我跟爸爸同時服用,時間地點不同罷了。我服用只是治療臉上的痘痘,有涼血的作用,很快控制並消失,半個月便停了,捨不得再試驗下去,草藥很難尋找的,至少要5比1才能製成1公斤。

當時爸爸很謹慎地告訴我可能有用,估計還不太相信,畢竟才半個多月,好象有點潛移默化的小感覺了。這個消息讓我很興奮,讓他繼續堅持。三週一過爸爸很肯定地說:瘙癢症狀明顯減輕,癬塊也控制住了。趕緊讓大姑子從萬年又寄了三公斤,足夠的“子彈”不怕打不垮可惡的頑疾。

明天就要過節了,端午有三天小長假。下午給爸媽打電話問候,正好四周,問爸爸情況如何,告訴我身上不癢了,癬塊有分離的跡象。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老天保佑,天大的好消息,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報,感謝提供藥方的鄭老師,讓我親愛的老爸用最短的時間恢復健康,這是今年端午節我最大的收穫!

  【2016端午節徵文範文2】

不用看日曆,我也知道,端午節正在來臨,又是一個糉子飄香的時節。

在我的樓下,有一戶賣糉葉的人家。連日來,那些買糉葉的人,正在激增。

糉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食,其身上寄託着某種特具的文化內涵。像我們家鄉和許許多多的地方,只有在特定的節日時,比如端午節,我們才吃糉子。當初聽老一輩的人說,這是爲了紀念屈原,中國古代的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其因深重的憂患,對國家的現狀和前途憤懣、絕望,而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盡。人們在河裏打撈他的遺骸時,向江水中投擲糉子,祈禱魚兒來吃糉子,而不要傷害他的遺體。後來,每年的這一時候,人們便自發地包食糉子,聚集到江上劃龍船,以紀念這一位憂國甚於生命的人。這一傳說一直沿襲至今。

可是,南寧人卻在一年四季中的任何時候都吃糉子,街上的小吃店隨時都可以買到,而尤其是在逢年過節時,更是盛極一時。他們的每家每戶,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乃至過年,一年中的任何一個節日,似乎糉子都是必備的食品。在這一片土地上,包糉子就是一種節日的象徵。

據當地的老人們說,過去,若某一個村裏或某一戶人家,出了值得慶祝的大事,要聚集族人或村人,蒸那種一斗米的大糉子,稱爲鬥米糉,大家歡樂共饗。蒸那種鬥米糉,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據說技術含量非常高,要將許多的糉葉縫製起來,然後將糯米及一應添加的食料包裝成型,用牛繩捆紮好,再用大火蒸煮幾天幾夜。而且那火色的掌握相當重要,需拿捏得當,否則,那糉子就蒸不熟或蒸不好,難以透心。在那蒸煮的過程中,糉子的香味,會籠罩着整個的村莊,香飄數裏。

所以,在這裏,有長年都經營着糉葉的店子。

那些買糉葉的人,每天一大清早,就會來到這家糉葉店的門口,在那裏等待。他們有男人、有女人,有白髮蒼蒼的老者、也有黑髮叢密的青壯年,開着各種各樣的車子,有面的、有三輪小貨車,但最主要的是電動摩托或者電單車,車子和人們,在門前擠了黑壓壓的一羣。等到一臺裝運貨物的農用三輪車,運來滿滿的一車用編織袋裝好的糉葉,那些等待的人就會一擁而上,把糉葉一袋一袋卸下來,搬到磅秤上過重,然後再搬到自己的車子上,交錢離去。那些騎電單車和電摩托的人,有些路途較遠的,將那裝着糉葉的編織袋,在車子上捆綁牢實;有些路途較近的,連綁都不綁,在前踏腳上放一袋,座位與後架之間放一袋,車子一溜就開走了。有些可能一袋又少兩袋又多的,就會拆出一些散裝的來另裝一小袋。頃刻間,就會將一車糉葉瓜分完畢。

有一些顧客還沒來到的,店家就會將整袋的糉葉移進屋裏,等到後來的人到達,再移出來讓其裝車載走。

而當那些節日來臨的時候,趕早來等待的人就會更多,需要數車的糉葉,才能滿足需求。

看着那些趕早與忙碌的人們,你就會爲街市裏的一種生活的氣息,爲人們的勤勞,爲那些爲生計而奔波的人們,爲節日到來時的一種氣氛,而深深感觸與興嘆……

不光是在南寧,在全國各處都一樣,糉子的種類其實非常多,有肉糉、綠豆、紅棗、板栗等等,不一而足,只要你喜歡,任何的食料,你都可以加入糉子中。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糉子的最主體的原料一定是糯米,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會是一致的,並且是一成不變的吧!

我很喜歡吃糉子,而且也多次包過糉子。但令我印象最深刻、久久難以忘懷的,是第一次包糉子和吃糉子的情景。

那時,我都已經十六歲了!

在此之前,我從沒吃過糉子,而且也並不知道有糉子這種東西。

我十五歲以前,一直生活在農村。那時的農村,物資短缺,經常連飯都吃不飽,一到了冬天,一天有早晚兩餐是紅薯。青黃不接的時候,我們還要在唯一的一餐飯中,加入胡蘿蔔米、乾紅薯片或麥麩子等。過端午節的時候,能吃一頓肉,還有那時候新種的茄子和辣椒,正好出產了,如果還可以吃到趕早採摘的茄子和辣椒,那就是最豐盛的端午節了。

所以,從來不知道有糉子!

十五歲的時候,我考上了城裏的一所中專學校。記得那時,從我們家鄉到學校大約有六十華里的路程,父親叫來表哥,我們三個人挑着一些東西,是走路去的學校。那要太陽還沒出山時就上路,到天黑的時候纔到達。

城裏有我的一位表姨。第二年端午節的時候,表姨讓我上她家去過節,那時,我才第一次學習包作、並吃到了糉子。

那時,表姨家裏也有多窮呀!他們家住在河邊上的一條破舊的街道里,表姨家的房子,比我們家的還破。房子下面部分是磚頭、上一部分是木頭的,一弄兩層,樓板也是木頭的,到處陳舊破爛,樓板踩起來咯吱咯吱作響,連房子上的瓦片,好像也滿目瘡痍、破爛不堪,屋檐和瓦縫裏,長出高高的瓦菲,下雨的時候,會到處漏雨,就好像杜甫那秋風秋雨時茅屋中的情景。

表姨家貧窮和艱難的情景,從另一個數字也可以知道:表姨家有六個孩子,五個女兒,最小的一個纔是兒子,全靠表姨和姨父兩人在廠裏上班的菲薄的工資撫養着。我最大的表姐,剛進了一家織染廠上班,在我考上學校來到這座城市的前一年,出了車禍,被一輛公共車碰撞去世了,所以,我從來沒有見過她。可能因爲我這位表姐的去世,家裏獲得了一點賠償,而且政府允許頂班,又解決了一個表姐的就業問題,家裏的情況才略有些好轉。

那天在表姨家裏,最新奇的,當然就是表姐、表妹們教我包糉子了。

那些糉子其實很簡單,就是糯米和綠豆。

表姐和表妹教我,怎樣將兩張糉葉疊好捲成尖錐形的窩鬥狀,既要達到足夠的寬度,又不能有空漏的地方,然後填進糯米,最後在頂部放上一些綠豆,再將糉葉封口包紮好。包紮糉子的,是一種棕樹葉子,青青的很有韌性,撕成一縷一縷的,那在我們那時的農村隨處可見,我們常常用它編織成許多的玩物,也是一種從小就叫我們很喜歡的東西。那糉子,通體都是用植物做成的,天然而又潔淨,清氣四溢。尤其將其蒸上的時候,一種奇異的香氣,溢滿了屋子裏,非常好聞,而且會氤氤氳氳,飄出很遠,數間屋子外的人都能聞到。自那以後,我覺得過端午節的時候,蒸糉子時的香氣,比吃糉子的時候,好像更具節日的氣氛和味道。

我因爲很笨拙,儘管我很認真,但包出的糉子又緩慢又很難看,表姐表妹罵我笨死了,而且笑痛了肚子。

比我小一歲的表妹,小名叫做雙雙,大約是因爲前面四個女兒,剛好是兩雙,所以,姨母和姨父就將其叫成了雙雙。她那時正在初中畢業,準備考高中,算得一個讀書人了,而我們又年齡相仿,所以,我們談書論文,談論音樂,兩人最講得來。她在後來我畢業的時候,還送給我一隻口琴呢!她是當時最熱心教我的,幾乎手把着手,可是我仍然包的不夠利索。其他的表姐表妹,只是一個勁地吃吃發笑,而雙雙有時就會又好笑又沮喪地罵我:“真笨,笨死了,我不想說話!”其他的表姐見她又氣又笑的樣子,就會笑彎了腰!

那糉子吃起來,甜而糯軟,通體是植物的清香,我覺得是我自出生到那時,吃過的最奇妙的食物。

自那所中專畢業後,我分到單位上了班,後來又上了大學,再分配工作,後來又下崗,再到外面四處漂泊。許許多多的年月過去了,在艱難的掙扎求生中,我的身心,都磨下了許多的老繭,心靈和生命上結成了一層厚厚的、堅硬的外殼。很多的時候,我沉默而冷漠,很不容易柔軟而感動了。

可是,這一刻,在這節日來臨時,看到那些搶購糉葉的人們,我不自覺地想起了當初第一次包糉子和吃糉子的情形,想起了表姨、姨父、表姐妹和表弟一家人,想起了那貧窮生活中的糉香、溫馨和快樂……

我突然在一個剎那,感覺溫柔升起,自己身上的那一層厚厚的堅殼在融化、崩塌,變得柔軟而溫存,眼睛裏蒙上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