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一袋米的記憶的散文

一袋米的記憶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在整理過去的書籍時偶然發現,裏面竟然夾藏有50斤糧票。好友驚奇的說這可是個古物。我飄起的思緒回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時自己還是個不滿20歲小夥子,自然也有意中人,她託我給她買袋大米,我便欣然的接受了。說真的那時心情是最愉快的,畢竟是我人生第一次。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走在一起。數月後,她硬把五元錢和50斤糧票塞給我。從此,我便把這段感情和糧票封存在書籍裏。當時可別小瞧這“一袋米”,在物質匱乏、糧食緊缺的計劃經濟年代,就是有錢也不是隨便可以買到的。

一袋米的記憶的散文

記得小時候,父親在鄉里工作,每月六十元的工資,除了留下生活費,拿回家中的三十元錢根本養活不了我們兄妹五人,母親還要出去做些零工補貼家用,好在母親很會料理家務。每月父親發工資了,買一袋大米,一袋麪粉帶回家中,這便是全家人一個月的口糧了。母親在做米飯時,總會抓出一把米放在另一個袋子裏單獨儲存起來。大哥好奇的問母親,這是爲了啥,母親說這是爲了今後的生活,以後你結婚成家掙錢了,也就要學會掙二個花一個的道理,積少可成從啊。“一把米”看似不多,可日積月累,一年下來就是一整袋米啊!

黑鐵鍋,清亮的水,潔白的大米和金黃色的小米混合在一起,加入紅薯幹,在熊熊火焰中沸騰着……米粥熬好了。母親端上黃白相加的花捲饅頭,加上新泡製的糖蒜、豆瓣醬、野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喝着那叫開心,那叫香甜,至今想起來仍倍感溫馨。

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餐桌上的飯食也慢慢的豐富起來。周未,陪女兒逛了一趟超市,買了些時令蔬菜,海鮮及肉類。女兒推薦我當主廚。我說,主食大米飯就包給你了。她笑了笑說,沒問題。不一會,幾個拿手的小菜我便搞定。女兒問那條昌魚呢,我說還在鍋裏清蒸着呢。女兒瞥了瞥嘴說,沒聽說過魚還可以清蒸。放心吧,稍會兒肯定有驚喜。我說。當我把獨家研製的清蒸魚端上餐桌,母親第一個叫好,小妹也說二哥以後可以當廚師了。這頓飯美中不足的是,女兒把米飯做夾生了。孩子畢竟是孩子,將就着吃吧,但怎麼也難下肚。還是二姐勤快,出去片刻就把饅頭買回來了,這樣饅頭自然代替了大米飯。女兒見狀,不由分說將大米飯全部倒掉了。見我有點心痛,女兒卻說,一點點米算什麼。是啊,一點米是算不了什麼,但在生活困難時期,那可以救命啊。

時光在不經意間流逝,歲月改變了家人的思想和生活習慣,母親的優良傳統,“一把米”精神也隨之遠去。前幾天去鄉下表兄家,驚奇的發現,院內擺放着五六隻大桶,裏面裝滿吃剩下的葷素菜及大米饅頭,我說,哥你這是?表兄笑了笑說,我那敢這樣“造業”,這是從城裏大飯店拉回來餵豬的。看看錶兄家養的'十幾頭豬,餵養的是大米麪飯,雞鴨魚肉,個個長的膘肥體壯。不由聯想到不發達地區羣衆的生活,恐怕一年也吃不上幾次肉類吧。眼看着餐飲業和食堂驚人的浪費糧食,着實讓人痛心。是啊,中國糧食生產是實現連年豐收,但也經不起這樣浪費啊。雖說“一把米”的時代早已過去。但我們總不能忘掉那個艱苦的歲月吧。因此,弘揚“一把米”精神還是有必要的。平時養成良好的節約習慣,不要讓糧食浪費在我們的舌尖和指間上,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記的是一個月前的事了。那一天,在市場上碰到一舊識。害的我差點沒認出他來。我說,發福了。對方哈哈一笑說,發什麼福,胖了病到多起來了。的確,發福並不是什麼好事。這就是膳食不合理,引發的肥胖營養過剩,成爲誘發疾病的重要因素。所以應減少主食量,每頓飯特別是晚飯,只要吃七八分飽就行,不僅能滿足身體消耗的熱量,更有利於節約糧食和健康長壽。

最後我想說,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進一步把“一把米”精神一步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