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現在的孩子到底該怎樣教散文

現在的孩子到底該怎樣教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很多家長面對現代孩子的教育,幾乎都有同樣的看法。那就是現在的孩子難管了。從而感到無所適從,尤其面對所謂的問題孩子。不知道怎麼做纔好。這裏不從專業的兒童心理學入手(筆者另有論述)而是就一些常見的兒童行爲及如何引導教育淺談個人的看法。

現在的孩子到底該怎樣教散文

七十年代末與八十年代的我們也許都依稀記得:那時兄弟姐妹多。物質生活甚爲貧乏。父母每天忙忙碌碌從而無暇顧及子女。就是那種斷斷續續的筆者稱爲間隔式教育下的我們:從小就知道父母的艱辛,就知道哥哥姐姐要帶弟弟妹妹(雖然自己本身還是個孩子),就知道家裏來了客人要有禮貌,知道飯好了先讓爺爺奶奶吃。知道了每一分錢的來之不易。

現在,在一片面對孩子教育上頭痛的今天。不僅要問,到底是時代變了還是孩子變了。

客觀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從改革前的一窮二白到如今的物質生活的豐富。窮怕了的人們迫於生活的壓力與金錢社會的標準對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我們得到了很多同時也失去了很多。

物質生活的豐富與獨生子女的意識讓作父母的一度丟掉了本來教育上的底線:縱容,溺愛,繁忙無暇時的金錢教育與不顧兒童心理和生理上的成人要求。不一而足。

靜下心來我們試問:爲什麼現在的孩子過度上網,亂吃東西,腸胃不好。亂花錢,不聽話,說謊,注意力不集中,從小愛攀比,暴力。以自我爲中心,有的孩子在家裏很霸氣到外面卻內向的像個女孩子……這些問題你注意了嗎?

面對這些問題,是上火、暴躁、無奈、失望、放任,還是秉承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傳統教育模式?

當一個生命呱呱墜地時,他(她)便與這個世界上的一切緊密聯繫在了一起。與所有的生命一樣,開始了悲歡離合的行程。

每一個孩子也永遠成爲父母和親人心頭永遠的牽掛。就是這一張白紙,如何書寫完美的篇章,如何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擁有健全的人格,康健的體質,具有獨立思考之精神,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時具有善良悲憫情懷,與萬事萬物和諧與感知的心靈。

人的一生。從0--2歲的懵懂,2--4歲時的感知。到--4---6歲時的認識,6歲後對周邊世界的認知。而性格的形成。重要要的也是三個階段。他們分別是2---4歲,6---9歲。9---13歲半。14歲上一生的性格基本形成。即使隨着年歲的增長和後天社會環境的影響。但基本性格也在14歲上定型。

兩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就知道對待每一個人要因材施教。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與孩子的互動式教育

和引導式教育恰恰被現代拋在了腦後。而生活的壓力與繁忙也成了衆多家長的堂皇的理由。

中國曆來傳統的教育理念是重人文輕名利。說白了就是很是看重怎麼做人。對名聲和利益到不怎麼在乎,先輩在這點上是聰明的,也知道厚味不養生,名利傷身心的道理。然而時勢發展至今天,在全民一切向錢看一切以物質文明衡量現世標準的今天。事實卻恰恰相反。物質決定上層建築。政府的職能:本來應秉現以最大限度體現社會公平,正義,民主,扶弱。繼承和發揚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爲己任。而非僅僅以發展和金錢至上的理論爲風向。

可悲的.是:現在的孩子都是以升學、獲得物質利益爲中心和個人利己主義教育下的一代。其結果將是整個社會人心的浮躁,信仰丟失,以自我爲中心。民族缺乏凝聚力。是非標準判斷上的模棱兩可。人性上的冰冷。個人人格上的缺失。獨立思考判斷與應擔當社會責任上的逃離。

可悲的是:政府以至民間,目前尚未對此種教育下的惡果引起足夠的重視。而每一個人在不遠的將來也勢必嚐到本末倒置教育下的苦果。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如何走進孩子的心靈,給予恰當的引導教育。擺在每一個家長的面前。

這裏,我要問的是:當你因生活而奔波他鄉,而你的孩也已經5歲了或10歲了,你想過長時間親情上的疏離嗎?是的,你會說,孩子有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看顧。但是我告訴你:隔代下的教育勢必會導致孩子性格上的缺失,而與父母長時間的分離也同樣導致親情上的缺失。對一些單親家庭則需要對孩子進行性別缺失上的彌補。

我要問的是:當你因生意而忙碌時,面對孩子的一些要求,你是否僅僅以金錢打發他(她)了事?

我要問的是:當孩子長到三歲時,父母和孩子分牀睡了嗎?當孩子啼哭和取鬧時,你正確引導和互動了嗎。

我要問的事:當孩子已經養成吃垃圾食品而正餐不好好吃身體逐漸瘦弱你引起重視了嗎?

我要問的是:當孩子有說謊的跡象,有在學校拉幫打架沉迷網絡在對錯概念上混淆又染上不良習慣時?你取證教育了嗎?

我要問的是:明明你的孩子喜歡繪畫,而你偏偏強迫他學習鋼琴了嗎?

我要說的是:在高分與健康上做取捨時,寧選後者而非前者。

我要說的是:孩子性格上的完善和心靈上的豐滿比什麼都重要。

請走進你的孩子,走進他(她)的心靈。

這不是泛泛說教,而關乎民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