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後家河木橋散文

後家河木橋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家鄉旋坨坪到甲馬池集鎮,必須經過後家河。

後家河木橋散文

後家河屬烏江支流唐崖河的支流曲江河上游,出水洞大洞就是曲江發源地。峽谷幽深,水流激盪,清澈見底。是品質極佳的飲用水源地,清爽甘甜,只是目前尚未大規模引水飲用。我想,再過數十年,隨着湖北省咸豐縣城的城區面積日益擴大,常住人口大量增加,這處山川美麗、質量上乘的優質水源地將發揮它應有的作用,用大自然賦予的清醇,回報社會,回報人類。

兒時經過後家河,每次都是膽戰心驚,心有餘悸。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後家河,從我家鄉旋坨坪經過後家河上游,數公里的上游河道僅一座木橋。木橋長約十餘米,河道兩旁河坎邊砌有橋墩,由於河道較寬,河道中央也置有橋墩,上面鋪有條木四根。因爲橋木鋪搭時間久遠,木料外緣腐爛剝落,人在木橋上面走動時,橋木間相互作用不時發出聲響,怪嚇人的。這還不算,最驚險的要數走到木橋中央時,橋木間的聲響不但越來越大,而且橋木上下抖動的頻率很高,人在上面走動時搖搖晃晃,十分危險。那時,我很佩服那些大人們,不但不懼怕,還兩三個一起邊擺龍門陣邊過橋,而且還一幅悠然自得的樣子。有的身上揹負着數十斤重的物資,有的.用籮筐挑運百多斤重的擔子,有的肩頭揹負着小孩。最讓人感嘆的是,農家到甲馬池集鎮購買或銷售幾十斤重的架子豬需過河時,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將架子豬抱在懷裏,幾大步就走到了河的對岸。那時小還不大知曉力學原理,現在回想起來,那的確需要勇氣、力氣和膽識。因爲抱着架子豬過橋時,與揹負物資不同,物資緊緊地依附着身體,與人體向心力同步,而抱着架子豬過河,豬與人不協調,豬十分不配合,它在人的懷裏使勁的掙扎,這個情景,難度可想而知。至今也沒弄明白,也沒親眼看到過,過去生產隊給國家交售的活肥豬當時人們是用怎樣一種方式運送過河的,另外還有迎娶新媳婦時人們擡着貴重的嫁妝過橋時的情景。

上高中階段,政府撥款在木橋下面修建了一座石拱橋供人們通行。石拱橋未完工前,工人師傅們撤除了危險的木橋,在河道上臨時用木頭搭了個簡易木橋通行了一段時間。

後家河木橋從那個時代起,僅僅留給了那個時代曾經過這座木橋的人們的美好記憶。也只有那個時代的人對這座木橋感情深厚,記憶真切,念想不斷。因爲這座木橋現在雖然沒有留下一點痕跡,木頭不知到哪兒了,橋墩當年也被撤去修建石拱橋了,河道兩旁鬱鬱蔥蔥的植被生長與連年洪水肆意侵蝕輪番交替,已使得原木橋處與整個河牀兩岸融爲一體。

後家河木橋雖小,但歷史厚重,情意綿綿,它是那時人們通行的重要載體,它是那個時代的重要建築物,它是那個時代的重大工程。因木橋而發生的民間修建木橋和人們通過木橋的傳說故事,建築木橋的人文理念及人們倡導的這一社會公益事業的精神,有待進一步發掘,發揚光大。

人們爲什麼把這條河流取名後家河,也值得研究。我想,是不是叫侯家河呢?走訪了一些老人,都沒有聽說過過去有侯姓人家在河流沿岸居住過,至今疑惑。後來想了想,武陵山區人們習慣在坪壩修建集鎮,稍有點規模的坪壩就以姓氏、地形、名木、建築物等取名如“李家壩”、“三岔壩”、“青h壩”、“筒車壩”等。除了“壩”以外,把一些二高山、高山地區被稱着“後山”、“界上”、“埡”等。我想,後家河名稱的來歷是不是與坪壩上的人們習慣把坪壩以外的人們稱着“後山人家”有關呢?後家河是不是“後山人家的河”的簡稱呢?還需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