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行攝的木橋邊散文

行攝的木橋邊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當我再次來到黃梅縣北部山區的木橋邊,已距自己第一次來這裏的時間相隔7個年頭。

行攝的木橋邊散文

木橋,不是一座橋,是黃梅縣五祖鎮的一個行政村名。村子山水環繞,從黃梅縣城出發,途經五祖鎮鎮區、阻馬村、洪樓村、盧府村,繞壠坪水庫緩緩而行,大約40分鐘就可到達25公里外的木橋村。

黃梅人喜歡到木橋遊玩,是因爲這裏是天下禪林的五祖寺“後花園”。置身山清水秀的木橋邊,彷彿倘佯在“世外桃源”,聞聞花香、聽聽泉聲、拍拍圖片、寫寫詩歌、做做農活,有種讓人返璞歸真的感覺。

木橋村因是山區、庫區,這裏的村民大多搬到五祖鎮或者縣城區居住,所以老房子觸目皆是。年輕人在外打工,留在村裏的都是些老年人,他們除了種種莊稼,就是到山上采采竹筍、草藥什麼的,偶爾也打打骨牌,日子雖然過得清貧,但也舒坦。

站在村子的最高處,宛如明鏡的壠坪水庫映入眼簾。木橋村因在水庫的上游,着名的墨莊書院和梅源寺遺址就在附近,深不可測的龍潭據說可通東海,要不然這裏也不會成爲黃梅上鄉40多萬人重要的飲用水水源之一。

走在木橋的'大小村落,多見清澈的山泉水恣意流淌,處處皆聞泉水潺潺聲。許多來自外地的小朋友,看到如此明淨的水,禁不住大人的再三勸告和拉扯,就撲通一下跳進齊膝深的水裏,腳踩在大小不一、光滑的鵝卵石上,感受這份難得的清涼。

木橋村現在已經沒有一座木橋了,只有五座形態各異的石拱橋把村組之間連接起來。村前有水,村後有山,也就是俗話說的“前有照,後有靠”。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連繪就一幅無須筆墨的天然山水畫。

村裏有很多青磚青瓦的老房子,一排排緊密相連。那斑斑駁駁的青磚牆上似乎記載着村子的興衰,推開沒有上鎖的木門,房子明瓦透過的光射到地上,光束如同水汽般蒸騰,絲絲縷縷,夾雜着許多莫名飛舞的塵埃……

這次造訪,是應謙益農業創辦人李明攀之約,來這裏感受一下木橋是否有陶淵明筆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靜和美感。

我多次採訪過李明攀,這是個種田堅持“三不”,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不用除草劑的“怪人”;秉持讓“有緣人吃上放心食糧”的理念,他從it精英蛻變爲綠色生態的農場主。木橋遠離喧囂的城市,周邊多山林、泉水,無污染,恰好符合他的綠色生態種植理念,今年他在這裏流轉了200多畝土地,將全部種植原生態、純天然的放心糧。

山上、水邊都是武漢來的遊客。這個週末,200多名武漢市民慕名來體驗木橋的生態遊。這羣人中,有坐大巴來的,有自駕游來的。他們在這裏吃土菜、搭帳篷、搞篝火晚會,還計劃到附近的四祖寺、五祖寺以及老祖寺等佛教聖地參禪。更有幾名攝影愛好者帶着攝影飛行器來這裏航拍木橋的自然風光。

行攝木橋邊,一步一處景。在這裏遊玩,不但可以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無私饋贈,還可以吃到當地人家的土豬肉、竹筍子、洋芋餅,雨花菜。走走看看,更能感受到山區的樸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