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重遊法門寺散文

重遊法門寺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到旅遊勝地法門寺大門口,已是中午十點多。其時,風清雲淡,陽光和煦,停車場處的樹木已泛起淡淡的鵝黃綠,初看還以爲樹枝裹了淡色綠絨,綠化帶裏鮮花朵朵,柳絲飄飄。站靜,目之所及,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重遊法門寺散文

我是重遊法門寺,第一次應該在三十年前。那時法門寺正在開發,我青春年少,依稀記得小雨淅淅瀝瀝,矮矮的青磚碧瓦仿古門臉,院牆外是一望無際的莊稼和被莊稼地包圍的村莊,腳下的土路泥濘不堪,淹沒在雨霧中的土坯房屋若隱若現,當時看到那樣一副景象,瞬間我的心情變得落寞和低沉!回憶往事,繼續前行,不覺間走到法門寺大門外,簡約“一字型”的門頭大氣恢宏,高懸正中的鎏金“佛光”二字與陽光交相輝映,熠熠生輝!感慨世事萬千、乾坤鉅變,我猜測,這應該就是赫赫有名的“佛光門”吧!

法門寺內有四道門非常有名,“佛光門”算第一道,寓意佛光接引衆生進入佛國清亮之勝地,它宛如蒼茫大海上的燈塔,照耀着世間芸芸衆生在生命歷程中集聚智慧、切勿迷茫!第二道門是“般若門,”般(bo)若(re)二字爲梵音直譯,蘊意深邃,表述的是用語句難以言說的智慧和真理!據傳,因爲當時人們找不到恰當妥帖的詞語解釋,所以就一直保持“bore”古音不變。人類社會生生不息,科技知識日新月異,根據現代文字工作者研究論證,般若二字極有可能是從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字裏所提煉出來的精華!第三道門是“菩提門,”菩提是覺悟的意思,不言而喻這道門的設置就是讓通過者心境豁然,使那些心有千千結者赫然開朗、頓悟人生!我想,但凡世人心裏能沒有一點煩惱?因此,就“菩提”本身的意義而言,它理所當然就成了佛家與俗家相互通融的“對接點”了!走到第四道門——“圓融門,”發現只有門柱,沒有門楣,造型獨特,義喻天人合一,遂稱“圓融,”門柱下鐘樓鼓樓赫然峙立。鐘鼓樓是寺院的大型法器,其主要功能是報時,僧人每天聞晨鐘而起,暮鼓而息,它時刻提醒大家虔誠修行莫懶惰,凡塵俗世兩茫茫!

出了“圓融門,”赫然開朗,呈現眼前的是法門寺旅遊景區的核心部位——佛光大道。非常開闊的人行道啊!最外圍是鬱鬱蔥蔥的松柏和若隱若現的建築,右邊靠近圓融門的地方是十八羅漢雕塑,它們表情豐富,形態迥異,或睜眼慍怒,或怪笑森森!對於佛教的各種學說,我隔岸觀之不崇拜不迷信,一直一來就對十八羅漢心存芥蒂:它們擁有一幅令人望而生厭的模樣,可信徒們爲什麼還要去膜拜呢?塑像的腳下有一條形大香爐,有人虔誠恭拜,香菸嫋嫋,肅穆莊重!再往裏是十尊菩薩塑像一字排開,左右對稱,各具形態,大氣端莊,慈眉善目!每一尊雕像前面都有一架條形香爐,緊挨着的便是“功德箱,”雕像底座的正面刻有中、英、日三種文字的說明。記得我小時候看《西遊記》,每當孫悟空遇到鬥不過的妖怪,觀音菩薩總會及時出現,基於此種少年情結,我對東邊第五個“觀音菩薩(大慈)”的塑像產生了興趣!走進細看,上書:獲觀音慈悲救護,來世蒙觀音引生極樂。真的嗎,不置可否!小時候以爲,孫悟空神通廣大,在取經途中降妖除魔,至始至終,修成正果,成爲鬥戰勝佛!如今我已年近半百,方纔知曉,原來《西遊記》只是吳老先生杜撰出來的一部小說

佛光大道最北端,矗立着舉世聞名的“法門寺合十舍利塔。”塔高一百四十八米,呈佛家弟子經典的雙手合十狀,指尖直指蒼穹,兩手掌間安放着佛指舍利的寶塔。據說這座龐大的建築造價不菲,耗時多年,由臺灣著名工程大師李祖原設計。我們拾階而上,進入塔下的大殿內,彌勒大佛像是花崗岩石體雕刻而成,鉑金裝飾,金碧輝煌,氣勢磅礴!更讓人歎爲觀止的是,它身上的每一寸“肌膚”都雕刻着小佛陀,圖案細膩,栩栩如生,無以計數!離左邊不遠處是“抄寫堂”,裏面有五六名十歲左右的孩童,正跪爬在凳子上寫着什麼。一瞭解才知,原來是一些虔誠的佛教信徒,把自己貪玩厭學的孩子送過來,逼迫着謄寫“三字經,”“弟子規”之類的傳統經典,以求他們“收心,”最終改過自新、達到教化之目的!靈驗與否暫且不說,我默默地在心裏唏噓“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同時,也爲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讚歎不已!

傳統經典與現代文明在這裏完全融合,上樓頂的時候,我們乘坐的是電梯。走出電梯門,或許是因爲站得太高的緣故吧,一剎那間便有了“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感覺!東南方向,有一青灰色的塔非常醒目,曹大哥見多識廣,知識淵博,他說那就是法門寺舍利塔,八十年代曾經坍塌過一次,現在看到的應該是後來重修起來的。法門寺原名阿育王寺,釋迦摩尼坐化後,火化的遺體結成舍利。公元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爲弘揚佛法,將舍利分成若干份,分送世界各地建塔供奉,中國共有十九處,法門寺爲第五處。法門寺塔原爲四層木塔,下有地宮,除藏有舍利之外,還有唐皇賜予的金銀、器皿、、袈裟、錦緞之類。新建的塔爲磚砌樓閣式,平面八角十三層,高六十餘米,塔上的造像莊重肅穆,技藝精湛,是這法門佛教聖地不可多得的一處亮點!

法門寺名揚四海,每天都會引來無數的朝拜者和遊覽者,歸根結底,還是因爲法門寺塔的地宮供奉着釋迦摩尼的佛指舍利!心嚮往之,我們從室外的樓梯上走下來,穿過佛光大道,向東一拐,走進了一條兩面都是仿古建築的街巷。這是到達法門寺塔的必經之路,兩邊都是各具特色的飲食店鋪,正午已過我們也餓了,恰好在這兒就餐!找了一家麪館,坐定後點了所要的飯菜,價格聽起來還挺貴的,但飢不擇食,也管不了那麼多了!麪條是手擀的,黑黑的卻很勁道,面裏混搭的菜蔬是野生的薺薺菜,味道不錯!我好奇地問店家,麪條裏是不是加了什麼添加劑之類的,回答是啥也沒有,面是自家種的麥子磨出來的,薺薺菜是從自家地裏剜出來的!我想多少年來,我們吃的都是那種所謂的“雪花白”的精品麪粉,思想深處早已淡忘弱化了樸素粗糙的農家飯食,今天沒想到卻在人流涌動的旅遊景區,無意間品嚐到了小時候家常飯菜的美妙滋味!嘿,應該也算是一樁幸運之事吧……

曲徑花叢,梵音嫋嫋;人流如梭,廳迴廊轉。循着青色長衫僧人的'蹤跡,走過一段路程,我們來到法門寺塔下的地宮,一洞旁圍着好多遊客,一位導遊模樣的小夥正在講解,我也湊了過去。洞口用結實的有機玻璃封閉着,公元873年唐懿宗祈求佛祖保佑,就是從這裏請出佛骨迎到長安供奉,佛事禮儀還沒結束便患病駕崩!繼位的唐僖宗第一件事,就是恭敬地護送佛骨迴歸法門寺,公元874年,伴隨着誦經聲佛指舍利連同數千件稀世珍寶,一同被封入地宮,並用唐密曼荼羅壇供養。從此唐代持續了242年的迎送佛骨活動,就在把鐵鎖鎖上的那一刻,稀世珍寶連同佛指舍利,一起長久的塵封在了地下!直到1987年,修塔的工作人員無意間在浮土下面發現一塊白玉石板,經文物部門細緻深度地挖掘探測,於是乎,1000多年前的絕世機密纔有了重見天日的機緣!透過玻璃,清晰地看到洞口只容一人屈膝通過,裏面設置了一道又一道小門,靠近出口處躺着一塊青色方磚,滿目蒼夷,缺棱少角,導遊介紹說當年就是用它來封洞口的。

聽完藏寶洞神奇的歷史,往前走幾步,轉過一個彎就到了展覽廳。裏面光線很暗,或許是爲了突出展品精美絕倫的緣故吧,只是在每件文物的玻璃罩裏安裝了一個小燭燈,既有鐲、盞、釵、鈺、盂,也有生活器皿碗、碟、盤和絲、錦、帛、紙等等。種類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最引人矚目的還是盛放佛指舍利的七個盒子,它們漆皮斑駁,由大到小一字排開,被安放在一個梯形的大玻璃罩內。據說出土時,舍利子就裝在最小的盒子裏,大的套小的以此類推,並且一一上鎖,此情此景我實在想像不出,還有什麼東西能有如此珍貴,被不厭其煩地包裹、上鎖而深埋地下一千餘年,出土後被後人又如此的頂禮膜拜?

因爲時間的原因,法門寺裏的好多景點我們都是走馬觀花一閃而過,並沒有仔細地去探究觀賞。

在返家的途中,我一直琢磨着,想到了法門寺三十年前的荒涼,想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一沙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世間萬事萬物持續繁榮發展,抑或沒落淒涼,不都是因爲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強大信仰的緣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