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水映寺遊記隨筆散文

水映寺遊記隨筆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水映寺位於騰衝縣城南端的水尾山麓,遠遠望去紅牆黑瓦,重殿飛檐,倒影於寺前如鏡的水面。水中寺,林中寺,交相輝映。聽說曾爲騰衝八大古寺之一,時值春日週末,陽光燦爛,便趁興一遊。

水映寺遊記隨筆散文

寺前水邊爲一新修的半圓形石鋪廣場,自廣場中心上三個月臺便到了山門前,上書“水映禪寺”四個大字,左右柱子上掛着一副黑底金字對聯“水月淨三皈任臘去春回無非般若,映光徵回諦鳥啼花笑盡是菩提”,對聯既點名寺名,又應眼前之景,更合佛義,仔細看原來只是附近鄉人所獻,不得不佩服在這邊陲之地文化底蘊之厚。

山門後便是彌勒殿,雖紅色的木牆及柱、樑上沒有任何裝飾及繪畫,但各尊佛像造型迥異,栩栩如生。眯眼、笑口、垂耳的彌勒佛似乎在遙望着遠方,慈眉眼目。左右兩側供着四大天王,護國天王手持琵琶,氣定神閒。增長天王雙眼圓睜,橫眉倒豎。廣目天王瞠目怒喝,雷霆萬鈞。多聞天王聚精會神,似乎在用心聆聽。殿前牆上鑲嵌有一塊石碑,記述重建彌勒殿的由來及捐助者名單,仔細一看才知水映寺建於明代,後彌勒殿倒塌,於1986年重建。碑文的前半部分記述水映寺得名、佈局及景觀,文字質樸優美,很值得一讀。

“水映古寺得名於周匝皆水,建於明代,迄今三百餘年。全寺四殿一閣,雄偉巍峨,塑像高大莊嚴。花園、月池分列左右,依山旁水,林木蔥蘢。登玉皇閣,視城郊盡入眼底。傳有“水映寺,寺映水,水由寺中流”的美談,譽爲騰衝八大古寺之一。……”

穿過彌勒殿,擡頭便見大雄寶殿正中的題字及對聯,正中是紅底金字“其揆一也”四個行書大字,左右兩側黑底金字,上聯“性海波澄無鏡無臺無色相”,下聯“心池月朗一花一葉一如來”,對聯刻於木上,黑漆局部有開裂與剝落。寶殿正中立高大雄偉的三世佛,金身盤坐,佛前供奉鮮花,佛後繪七彩雲朵,現在佛上方立金色大鵬鳥。兩側立十八羅漢,造型各異,栩栩如生。雖各羅漢前的玻璃上分別貼有標籤,但因對佛家人物不熟,也沒仔細看,唯獨看到道濟尊者時多看了兩眼。尊者右手拿酒壺,左腳踩酒罈,背掛破扇,身穿破袈裟,右腳大拇指露出鞋外,與小時候聽過的童謠“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一致。

大雄寶殿值得仔細欣賞的還有經橦上的刺繡、中式木構建築及繪畫。掛於三世佛兩旁的圓形經幢,下部爲藍色絲綢,上繡蓮花圖。圖案整體設計爲蓮花、荷葉自底部藕節長出。蓮花花瓣層次分明,大紅、淺紅、粉紅及粉白漸次過度,花瓣之間以金線相隔。荷葉之上也是綠、淺綠及嫩綠過度,葉片之上的葉脈以白線、金線繡出。寶殿爲中式木構建築,四角飛檐,斗拱上以蘭、青及淺紅等亮色繪飛龍、雲彩圖案,生動形象逼真。

出大雄寶殿時,有一個年輕人在大殿外左側的方桌前掛名捐資。坐在桌後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乾瘦女人。

“最近我老是做夢,夢見進寺廟拜佛。”年青人說。

“好夢啊。”女人忙着寫字,頭也沒擡。

“是嗎?還很煩躁,老是覺得自己很失敗。”

“沒有啊,你那麼年青就苦了那麼多家產,怎能說失敗。”女人擡起了頭,滿臉堆笑,併合上了手中的功德薄。

我趕緊加快了腳步,走進觀音殿。也許女人只是安慰年青人吧,所幸的是這三十多的人,還在尋找地方供奉自己的心靈。

大雄寶殿右側是觀音殿,殿前有一半圓形水池,泉水從地下涌出,常年不幹,清澈甘甜,池中金魚自在穿梭,如在空中。左側是四官殿。後面是玉皇閣。

走進觀音殿,頓覺自己好像一下子變矮了,殿高兩層,頂部爲四角形,不用樑架支撐,而以斗拱組合懸空承託,所以殿內高大,讓人有一種虛空之感。觀音高大慈祥,臉部紅潤,衣帶爲青、白兩色,背靠七彩雲朵及青白波浪,典雅明快,和諧一致,美感極強。頂部是藍色二龍戲珠的圖案。上掛四個金色大字“慈航普度”。觀音殿內更讓人稱絕的恐怕當屬兩側的善財童子及龍女像。善財童子及龍女腳踏彩雲,立於兩側柱前,離地約三米,好像是飛在空中。而彩雲之下,是一副對聯,上聯爲“南海駕慈航普度衆生超苦海”,下聯爲“西天懸慧日光照萬姓庇筠天”。略一回思,大雄寶殿佛祖像背後果真是金光閃閃的太陽。

四官殿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因爲一心掛念玉皇閣,未及細觀。

玉皇閣位於全寺最高處。自大雄寶殿後屋檐仰望,只見發白的石牆和牆上或黑或黃的苔蘚,閣前三層石階,陡峻窄小,各有石欄迴繞,可惜年深久遠,下擋牆均有所傾斜或開裂。閣門正面八塊石欄板上刻有浮雕動物故事,只有中間的三塊上大致可以辨認出龍、鳳圖案,其餘均已模糊不清。

站在玉皇閣前,俯瞰全寺,全寺建築依山呈倒三角形佈置,逐級升高,最後攢尖至玉皇閣頂。以玉皇閣、大雄寶殿、彌勒殿爲縱軸,觀音殿、四官殿及僧舍、廚房等建築左右對稱。寺院佈局謹嚴有序,層層疊疊,錯落有致,不得不讓人佩服設計者的匠心。

中間的兩扇閣門刻滿雕龍及蝙蝠圖案,雕式精巧,氣勢非凡。久聞玉皇閣最有名的.是其六角攢尖頂。進閣之後也就不免多留意其建築。柱子、樑及頂部椽條均爲紅色,牆壁爲白色,閣頂六角鬥拱,不用樑,由椽條匯至中間,正中繪一陰陽魚。果真是傳統的中式建築風格。

其實閣內壁畫也很值得一觀,白牆之上,濃淡不一的黑色,匯出了綠樹、威龍、猛虎、繁花、行雲、翠竹,可惜的是我對這些圖畫故事不甚瞭解,再加上牆壁局部剝落,竟不知各幅圖的名字。

在寺內徜徉了半天光景,竟有些不捨,閉目細細回味細微之處,除了贊還是讚歎。回到寺前廣場,三個僧人也前後出了山門,前面的一個走着來到一輛白色酷似奔馳的國產車子前,打開車門,發動車子,後面的兩個跑着上到車上。車子在我身後調了一個頭,便向城區駛去。這莊嚴肅穆的寺院,只是他們的日常,這日常裏有車子的油,還有廚房的排水口。於我、於你,何妨片刻遠離世事的紛擾,去禮佛,觀景,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