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西渭橋畔,商芝肉散文隨筆

西渭橋畔,商芝肉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開春,應一家報社之邀,去西安採風。回京前一天,組織者安排自由活動。晨起,我一改“三更漁火五更雞,敲打鍵盤抒感遇”的習慣。走出酒店,來到西安古城城牆下,獨自徜徉。

西渭橋畔,商芝肉散文隨筆

秦中自古帝王州。踏入這座中國自古建都最多、歷史最悠久的古城,沿途感受,如一組壯懷激烈的詩歌,久久在胸中涌蕩。沿渭河行走入陝,恍惚聽到古人若隱若現的輕鼾聲。博大山河間的文化積澱,真的太深太厚。歷代創新的急湍,無論怎樣去刷新、去改觀,八百里秦川依然蒼莽;漢中棧道依然蒼涼;華山古鬆依然蒼鬱,五丈原石碣的筆力依然蒼勁……來到西安,你儘管去豪飲闊論,儘管端着肥湯泡饃大快朵頤。儘管晃盪在鐘鼓樓下,猛然吼出一段跑了調的秦腔,絕對不會有人在意你粗獷率性。令人念天地之悠悠的陝西啊,令人酣暢淋漓的西安!

迎着春日絲絲暖意,我來到古城一處老巷巷口。巧遇一同採風的陝西作家。他一把拉住我:“走,我們暢飲它幾大杯!”

飲酒,理應是午時或是黃昏。沐着晨光飲酒談笑,我感到有些不適應。剛想婉拒,身材高偉、聲音洪亮的陝西作家看出我的心思,不由分說,一手用力拉住我,一手掏出手機,吩咐駕車而來的妻子,送我們直入絲綢之路起點——咸陽市。路旁柳色青青,偶遇花色點綴。我們穿街過巷,停在西渭橋邊一家餐飲老店門前。

西渭橋,唐代始稱咸陽橋。建於漢·建元三年。是古人送客之處。這家老店酒櫃上多是西鳳酒。酒家滿臉帶笑,把酒倒入深褐色“淺碗”,洋溢幾分古風。陝西作家說,我們算是“把盞共話”。

近年,我一向喝紅酒。對於清香型白酒的.代表作——西鳳酒,早已一別多年。小品一口,舊時滋味便涌上心頭,且增添了幾分豪情。陝西作家指着窗外絲絛般的垂柳說,當年王維吟詠《渭城曲》時,也是這個季節、這個地點、這般景象。我說,當年,古人在此以淚揮別,今日,我們在此怡然相聚。暢飲、暢談,意境自然大不同。

他點了幾道風味特色菜。讓我感到陌生的是,商芝肉。

兼有“美食家”稱謂的陝西作家,見我聽到“商芝”滿臉疑惑,又是一陣朗笑,爽然告知,商芝即蕨菜。隨着他的娓娓道來,數千年前一幕幕場景,恍然在眼前重現……

秦末,天下依然是鐵馬金戈、烽火連三月。在陝西商山,有四位耄耋之年的大隱,人稱“商山四皓”。以論仙道、食野菜爲樂。他們離世後數百年,晉·皇甫謐,在撰寫《高士傳》中,對商山四皓作如此描述:“四皓者,皆河內軹人(河南)也。見秦政虐,乃退至藍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飢’……”那年,也是春初,漢高祖行遊商山,聞名拜訪。見四人在山中撫琴弈棋、採芝(蕨菜)果腹,深得當地百姓敬重,於是,熱邀他們協理朝政,委以重任,不想,一番盛情被拒。

10多年後,呂后用留侯(張良)之計,用多種方法終於把四皓請出山,輔佐太子,使太子日趨成熟。高祖不止一次在四皓面前指着太子說:“羽翼成矣!”(此情節源於《史記·留侯世家》)

高祖爲褒獎他們,命御廚每次做蕨菜時,都放入香噴噴的紅燒五花肉,要求精工細作,肉與菜,在色、形上搭配適當。自此,商芝肉漸漸地傳入民間。

當時,淮陽山下,才學能力不亞於商山四皓的隱士應曜,一直拒絕高祖的徵召。一日,高祖命人把商芝肉端來,請其品嚐,他在品嚐前,十分認真地把五花肉夾出扔掉,而後有滋有味地吃起了商芝。高祖聞聽此事,就再也不爲難應曜了。當地人感慨應大隱士“真清高”,留下了一句流行語——“商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延至到今,成爲掌故。陝西作家說到此,停箸嘆息。

此時,我見到餐桌八寸盤內的商芝早已吃完。一瓶西鳳酒業已見底,只剩下晶亮濃郁的五花肉……

我倆目光會意,撫掌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