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廟前雙橋散文隨筆

廟前雙橋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八都河與九都河就像兩位暗戀已久的情人,相約着從各自的源頭,靜悄悄地流下來,終於在廟前古鎮匯合了,成了兩水交融的一體。

廟前雙橋散文隨筆

清康熙年間,廟前鎮一度稱爲“三溪鎮”。當時日臻繁榮的廟前鎮,因爲八都河與九都河上無舟楫之便,貿易發展也相對受到一定影響。當時該鎮旺族趙村張氏宗族鑑於這種情況,弘願募捐建設了通往下街的'石拱橋。該橋含二孔,橋高數丈,巍巍橫跨於曹溪、雙溪合流而成的八都河上。此橋建成不久,在九都河與八都河交匯處又建造了五洞平石橋。二橋縱橫相依,輝映成趣,古往今來,成了廟前古鎮的一大壯觀。如果你在明月皎潔的夜晚,靜靜地站在月光之下,你彷彿就會感到石拱橋如同一把拉滿弦的弓,而那靜沐在月光之下的平石橋,就是一枝箭,那箭已經搭在弦上,欲射未射,只等吉時。

當年,拱石橋頭曾建有一座古香古色的橋亭。這座橋亭在供行人小憩的同時,也給行人增添了不少雅趣。相傳清代禮部尚書吳襄之子“虎顛子”(因爲屬虎而被世人稱爲“虎顛子”)題了一聯半對聯於橋亭石柱上。上聯刻“彩虹永鎖屏山翠”下聯只刻了末尾三字“縞水清”。有意空下四字讓人們作文字遊戲。多少年來,許多文人墨客相繼作答,有的對以“碧蓮常映縞水清”,有的對以“秀野外流縞水清”,不一而足,哪一種對得工整、貼切,恐怕只有早已經成了古人的吳襄之子“虎顛子”知道;只有這二座古橋自己知道。

古橋隨着時代的變遷,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過去的石拱橋橋面都是巨石匝地,人們行走只能拾級而上,車輛不能通行。如今,石梯已經不存,橋面上新鋪了水泥和瀝青,古橋如同煥發了青春,成了廟前古鎮通往西北邊村隊的通衢大道,每天總是大小車輛絡繹不絕。古橋如同一位負重前行的老人,馭着時代在默默無聞地前進。與此相對應的平石橋,也是命運多蹇,歷史上曾多次遭遇山洪的衝擊,屢塌屢建,風貌猶存。

今天,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不妨獨立橋頭,東眺蓮花峯,西望玉屏山,北顧橋下潺潺河水。撫今追昔,你就會幽趣橫生,一副絕聯想必就會隨吟而出。信否?不妨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