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秋霖母親做棉衣散文欣賞

秋霖母親做棉衣散文欣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從昨天傍晚開始下雨,到今天晚上淅淅瀝瀝下了一天一夜仍然沒有停的意思。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今年秋天雨水多,算來已不止十場雨了,晚上天氣預報說明日有股寒流自西而東,長江以北降溫七八度。門前那棵杏樹的樹葉掉得差不多了,還剩下的幾片在秋雨的敲打下,支撐不了多長時間。明天要添加厚點的衣服了。

秋霖母親做棉衣散文欣賞

每當這樣的時節,這樣的天氣裏我想起了小時候母親爲我們做棉衣的情景。那個年代,父親和我們七姊妹過冬的棉衣全靠母親一人用手工縫製,頭年穿過的棉衣,無論新舊在夏天全要拆洗,把衣服裏的棉花取出在彈花店重新彈一遍,做成的棉衣才保暖。到了秋天遇到霖雨天,父親把睡房門上的門板卸下來,把廚房裏的東西挪到一邊去,在光線好的那個位置,用兩條高木凳把門板支起來做個案,母親就伏在這個案上做幾天的針線話。這幾天父親負責給我們做飯、餵豬、給母親搭手。那些年,條件差,換洗的衣服少,棉襖上經常沒罩衣穿,棉襖穿兩年就大窟窿小眼睛的`,姐姐、哥哥長高了,把姐姐、哥哥的縫補好給妹妹、弟弟穿,年年都要添置部分新棉衣。

手工縫製九套棉衣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先要量出每個人衣服尺寸記錄下來;找些報紙剪出前胸、後襟、領、袖的模型,反覆修改比對;模型鋪在布上,貼着邊緣用專用粉筆在布上畫下來,再用剪刀裁剪;把棉衣的面子和裏子的正面貼在一起,用密密實實的針線把邊沿縫在一起,有一方留出一段;把棉花薄薄的、均勻地鋪在布上面,棉花上壓一層報紙,輕輕地將其捲起,從留着的那處口子,把裏外翻轉,取出報紙熨帖布和棉花;再用針線間隔兩寸寬引一道航線;再將幾塊用針線連接起來,上袖子、領子。那時棉襖上的扣子全爲布做的。做這種佈扣子最費工,先用一指寬的面料布,捲成實條,用針線把它扁好,挽紐頭、打紐盤,這是項技術活,左右鄰居,常找我母親教他們。一件棉衣要釘五至七副布鈕釦,全憑手工縫上去。

那時,我放學回家,剛進門見母親伏在案前做針線活,便與母親打招呼,母親說:“兒子放學了,快來給我捶捶背。”看着母親破頂針磨紅了右手食指和被針扎的血還未乾的指尖,以及長時低頭伏案而造成的頸椎增生引起肩頸疼痛,心裏就有些難受。母親天晴要去生產隊幹活,天雨要縫棉衣做針線活;白天有白天的事,夜晚有夜晚的活,一家人都休息了,她還要爲明天兩頓飯找到着落。女人一生真是辛苦,在家裏往往是睡得最遲,起得最早的人。

這做兒女的哪知道生活的艱難。有一年還嫌棉衣是舊衣服改做的,使性子、耍脾氣忍着寒冷不穿,讓父親罵了一頓,母親還好言勸我,承諾來年一定縫新棉襖。剛穿上棉襖,感覺笨拙,雙手彎曲不靈活,本來適應兩天就行了,可我硬說那兒棉花填多了,讓母親費一些神,多說些好話哄乖我。七十年代初的冬天,縣上剛通汽車,我穿着母親給我縫的新棉衣,覺得大卡車新鮮,爬上爬下,一不小心,車邦上一小鐵鉤將我胸前的衣服掛了一卡長的口子,棉花都露了出來,遮遮掩掩回家,一下子就讓母親發現了,當時把她氣得流了淚,數說了我不知愛惜衣服,添置件新衣服那是多麼不易呀!還用一幅對聯“一粥一飯當處不易,半縷半線物以爲艱”來教育我。

八十年代初,我剛參加工作那幾年,每到這個霖雨季節,母親仍然要給我準備過冬棉衣。記不清從哪年開始,入冬後穿了毛衣、羊毛衫、羽絨服後,再沒穿母親給我縫製的棉衣了,那件縫製好的棉衣,依然放在衣櫃裏,我讓母親把它送鄉下親戚中的老人,母親沒同意,她說:“這是我給你縫的最後一件棉襖,等你上了年紀,怕冷時再穿吧!”。

每到這個季節,聽着秋雨聲,母親給我們縫棉衣的情景就浮現在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