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寫意目連山的散文隨筆

寫意目連山的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是誰這樣粗心,將一幅水墨丹青遺忘在目連山,還是目連山的風情萬種成就了一幅驚世墨寶?沿着大片的綠,是一條九曲八彎的河流,它像一根銀針,將散落在大山深處的村落一個個串起。忽而,升騰的薄霧讓整個目連山變得一片虛無。

寫意目連山的散文隨筆

這個夏日的一個下午,當我驅車來到目連山,透過雨絲,映入眼簾的就是這樣一幅大寫意的畫面

步履匆匆。我們近乎是用一種撲的姿勢投進了目連山的懷抱。

迎接我們的是一泓清澈的碧潭。山水相依,它像一塊碩大的翡翠鑲嵌在山谷間,當地人叫它“滴翠潭”。一片清澈中,浮雲和蔥蘢的樹木顯得是那樣的真切,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這滿目的青翠和滿布如絮的天空,不染一絲微塵都源於潭水的滌盪。這種大淨,使它多了幾分霸氣,更平添了幾分可愛。

前行數十米,但見幽谷深深,落英繽紛。剛纔還聚攏一起的五彩斑斕的蝴蝶,見我們一班不速之客的到來,馬上四散開來,像是用它們獨特的禮儀,表達出某種熱情。在一片驚歎聲中,嚮導告訴我們,這兒是蝴蝶的樂園!每逢山花爛漫,各種蝴蝶來此繁衍,爭奇鬥妍。留給大自然的是一派“春來花自舞,花開蝶自飛”的壯麗場面。

白浪翻滾。水聲潺潺。雨點輕打在雨傘之上,發出一種柔軟的'聲音。

循聲望去,潭邊側臥着一位“睡美人”。那圓潤的背、豐滿的臀部、修長的雙腿,在河水的沖刷下晶瑩透亮。她將整個頭、身軀和雙手都深埋進了大山的懷抱中,那深情、動容,近乎有些誇張的擁抱,把她對目連山的全部愛戀定格成了永恆!

緣溪行,越過一座山嶺,突兀眼前的是高峽出平湖這一奇麗美景。如鏡似的水面,被青山綠樹籠罩着,擠壓着,發出綠寶石般的光芒。這種綠是從心靈深處發出的,它給人一種震撼是刻骨銘心的。偶爾一隻水鳥、蝶影掠過,波紋四散,讓人感到一種靜美。雨點擊打湖面,一個個小水柱升起又落下,小竹排一字兒排開,藏在樹陰之下……讓你聯想到湖的寬容、含蓄與奔放。

御馬嶺,因樑太子蕭統策馬經過而得名。它山勢陡峭,密密匝匝的樹木遮雲蔽日。幾乎清一色的常綠闊葉喬木,名叫小葉青岡櫟,種子可食用,樹幹是優質木材,是製作實木傢俱的最佳材料。

佇立山嶺,“轟隆隆”巨大的水流衝擊聲,直逼耳畔。透過密集的樹林向下,便是一口既大且深的清水碧潭。只見水流從巨石瀉下,像被猛地拋進潭中。當地人叫它拋兒潭。

傳說,兵荒馬亂年代,一女子一手抱着兒子,一手提着包袱回孃家,路遇一羣土匪。土匪見女子貌若天仙,又將包袱誤以爲財寶,遂生歹念,追趕而來。弱女子見狀拼命奔跑。眼見土匪喊聲越來越近,女子想,將手中包袱甩掉,就能跑得更快些!於是,她邊跑邊將“包袱”拋向潭中。待她拋出之後,才發現自己慌亂時竟誤將懷抱之子當作了包袱。後悔不迭的她,隨即縱身跳進了懸崖。不曾想,這對母子最終僥倖得以生還,並一起逃離險境,而“拋兒潭”卻口口相傳下來。

離開拋兒潭,前面的河灘和兩岸的林木驟見濃密高大。

據嚮導介紹,當地村民喜愛一種祛災祈福的地方戲叫目連戲。十年唱一屆,唱一屆可保十年平安。每到第十年頭上,目連山的樹木就被砍一次,所得收入用於唱戲。最後一次唱戲是在1947年。解放後,這種戲就不唱了,但不唱戲就不砍這裏林木的習俗,卻被傳承了下來。

越往高處攀登,微風一吹,霧氣漸大。相傳,明代有名的瞎子、劇作家鄭之珍就特喜歡這裏的霧。他在目連山編創《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時,曾因勸人行善感動上蒼,於是,天上落下幾滴霧露水掉進了眼中,他的一雙瞎眼就這樣不治而愈!———呵,多麼富有靈性的霧啊!

在目連山走累了,走餓了,走乏了,別忘了農家採摘。這裏星星點點分佈的桃園、李園、梨園、蘋果園,還有茶園,成了城裏人消遣取樂的好去處。這不,桃樹、李樹下我們這班人閃動的身影,別樣的快慰早已寫在臉上啦。它讓我們真正做了一回果農,體味了一分收穫的喜悅。

告別雙河口,暮色向晚,而我們一行遊興正濃。一輛接我們下山的車,在大家堅請之下,轉而繼續上山,直奔橫山觀瀑。

橫山是目連山上一個不大的村民組。茫茫竹海之中,橫山瀑布呼之欲出,雖沒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壯觀,但大有“瀑布半天上,飛響落人間”的氣勢。“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橫山觀瀑好遺憾!”不知誰的一句感慨,引得大家一片讚許。

驚詫中,一陣濃香襲來。同行的小馮,不知從哪裏摘了幾枝梔子花。奇的是,山下的梔子花早已謝過,在這裏卻正競相開放。待我摘下一枝梔子花,身後一陣山歌飄起:“桃樹開花紅似火,梔子開花白如雪……”

我心頭一熱,全忘了雨在下,讓人陶醉的清香瀰漫在空中,一路相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