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樂聲中的目連山散文隨筆

樂聲中的目連山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我每次來石臺縣的目連山都有新的發現,就在我第四次沿着幽谷旁鵝卵石道進山時,除了一路伴隨着鳥鳴和溪流的歡歌外,我還發現了兩灣清潭的排列酷像西洋樂器小提琴的琴板,“拋兒潭”的瀑布則成了提琴頭上的旋首,而潺潺流下的溪水就是那琴絃在指板上撥奏出的樂曲,在大自然的.五線譜中,多彩的湖灘旁那拖着尾巴的小蝌蚪在上上下下地遊動着,恰似五線譜上一隻只跳躍的音符。一首流動着的歌曲就這樣在目連湖面上盪開,在密密的樹林中漫開,在鵝卵石鋪就的路上伸展……

樂聲中的目連山散文隨筆

目連山被稱爲“安徽的戲劇山”,皆因古老的目連戲從久遠的年代在這裏一代代地唱了下來,因此,幾百年以後,這裏的鳥兒比其他山上的鳥兒嗓音就格外地亮些;這裏的樹兒比其他山上的樹兒就賦予了音樂的靈性;這裏的水“嘈嘈切切亂雜彈”地向下奔去時,你會聽出那是天際傳來的交響音樂……在這裏,沒有爬高山之苦的你一邊走一邊就忍不住地放聲歌唱着你喜歡的歌。沿途伴你進山的溪流就成了你歌聲中的樂器伴奏帶,無論你唱什麼調,它都很協調地在每一個音符上每一段旋律中盡職地伴唱。

這片山爲何有這樣天生的音樂靈性?因爲這裏明朝出了一個戲曲家鄭自珍,他從小就耳聞目睹着各地目連戲在這裏匯演及其他劇種在這裏傳唱,於是他在目連山一帶改編了《目連救母勸善戲文》。自鄭自珍在這裏將戲曲改編以後,這一帶不僅唱出了“孝”道,而且,純樸的鄉風、子女孝道的遺風也一代一代地傳承了下來。我走過不少名山大川,卻少有唱歌的衝動,可是,當我四次走進目連山時,卻情不自禁地唱了四回。那種淋漓盡致的歌唱讓我年輕了三十歲,是目連山的音樂讓我從混混沌沌的世俗中甦醒過來。

在目連湖畔的木臺上,一位拉着二胡唱着本地山歌的山民見我走來,忙將二胡遞給了我,於是,我面對一片傾聽狀的目連湖,面對湖對面的古樸樹林,自拉自唱地融入了大自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