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大山散文隨筆

大山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2W 次

大山散文隨筆1

在我生命的詞典裏,沒有“土生土長”這個美麗的詞語。那年,我和媽媽生生的撇下爸爸,從那個生我養我的都市大院裏,解甲歸田,迴歸自然。

大山散文隨筆

坐完車船,剩下山路,媽媽用一擔羅筐把我挑進密密層層的大山深處。大山一點也不嫌棄我這個被城市放逐的孩子,不顧一切的把我緊擁入懷。我傍上了大山,賴上了大山。我讀他,品他,欣賞他,有時甚至還欺負他。他既沒有城市的浮華和趾高氣揚的派頭,也沒有城市耀武揚威和惟我獨尊的虛榮。大山,樸實無華,包容萬千。城市就像一個珠光寶氣、濃妝豔抹的女人,矯柔造作,還瞪着一雙有色眼睛。大山就像一個雄壯又豪爽的男人,從不拒人於外。他骨子裏散發着陽剛之氣和雄性之威,他的每個棱角無不勃發着力的所在。他的大氣、他的內涵,震懾着人的心靈!他的美,從里美到外。

大山無時不在寵着我,當我好想爸爸的時候,我就一個人爬上村後的那座山頂,放聲呼喊;“爸爸,爸爸!”大山就大着嗓門給我呼應,把我的喊聲一山接過一山的傳向遠方。我想,爸爸一定聽到了我的呼喚!我閉上眼睛,躺在草叢中,任由感動的淚水流進土裏,去溫暖大山的幾棵小草,給大山那麼一點我的愛,大山給了我無盡的關懷。

當城市忘卻了我的時候,大山卻傾其所有來呵護我。困了,有開滿鮮花的草地和鋪滿落葉的樹陰。渴了,有清溪和甘泉。餓了,有滿山遍野各種顏色的野果和大片大片的玉米和紅薯。燒堆篝火,和放牛的夥伴們,一起啃着烤香的玉米棒子,一起美美的分食焐熟的紅薯,再品嚐野果的酸甜苦辣,再喝口同伴用樹葉捧來的清泉,感受大山無私的愛。大山,沒給我“土生”的機會,卻給了我“土長”的溫暖。

那時,村子裏所有的孩子都把我當洋娃娃來擁戴。只要一上山,大些的女孩就輪流的揹着我,追在牛羊羣的後面奔跑,小些的女孩,就採來大把大把的鮮花獻給我。男孩子們,有些捉來蜻蜓和蝴蝶,綁根細線遞給我,有些就跳下小溪,捉來螃蟹和鯉魚,用草梗串起,讓我拿回家。我好富有,勝過都市的小公主,都市裏用多少錢也買不來這一幕。我噙着淚水,幸福着。大山就這樣悄悄的走進了我的生命裏,一天一天的滋潤着我,囑咐着我——要堅強,要豁達。我愛大山,深深的愛。

大山散文隨筆2

柿子是中國傳統水果中最養眼的,它那火紅的顏色是其他水果無法比擬的,瞧着都讓人覺得喜慶。尤其是那翠綠的葉柄更襯托出紅紅柿子的萬般嬌豔與嫵媚,別有一番風情。

每年中秋過後,正是柿子陸續上市的季節。柿子不同於其他水果,剛採下的柿子又苦又澀不能馬上食用,四散裏的山裏人家傳統的催熟柿子的方法是:在木桶中墊一層乾淨的稻草,鋪上一層生柿子,再在上面鋪一層從高山上採摘的野生獼猴桃,重複如此操作。末了,在最上面蓋上一層棉絮,柿子成熟需要5-7天。在這段時間,對於貪吃的人來說是一個過於漫長的等待。

我小時候就耐不住這份等待的煎熬,過了三二天就彷彿過了一個月,掐指一算,日子過的真慢。終於抵不住強烈的誘惑,輕輕的把小手伸進柿子堆裏,哇!裏面好溫暖。俗話說“柿子揀軟的捏”,我用手指憑感覺小心的撥拉着,真希望有奇蹟出現,能有那麼一二個已經軟了的柿子。結果可想而知,柿子還是不爭氣硬邦邦的像石頭,還好野生獼猴桃些許個小的有了變軟的跡象。小腦一轉,揀二個解解饞吧!快速取出兩枚,雙手一掰,開了。乳白色的果肉間雜着排列整齊的“黑芝麻”籽,塞進嘴裏,眉頭頓皺,牙酸的發麻,滿嘴的清口水,剩下的一枚還是乖乖的放進去吧。

山裏人種柿子樹的人家並不多,每戶人家的自留地有限,柿子樹大了會影響其他蔬菜植物的採光,雖很想吃柿子,思前想後,還是忍痛割愛放棄了種柿子樹的念頭。

採柿子是一項高難度的體力活,成年的柿子樹很高大,起碼也有十多米,柿子樹的枝椏沒什麼韌勁,人站上去發脆的枝丫易斷裂,摘柿子也有人跌死跌傷的事發生,一般的人可不敢冒這個險,常用的做法是:一根夠長的竹竿的盡頭綁一個小丫杈,丫杈下面掛一個網兜,舉起竹竿看準柿子,利用上面的小丫杈輕輕一折,“咔!”柿子不偏不倚落到小網兜中。網兜中裝了七八個就得倒騰出來,不然舉着竹竿的手太沉了,可想而知,一個上午的勞累也就採摘五六十斤光景的柿子。

摘柿子也要看柿子的成熟程度,太青了,藏熟後的柿子不綿軟,口感差;太成熟沒摘的柿子會成爲大批鳥類的腹中餐,淡黃色是採摘柿子的最佳期。

催熟柿子有二種方法:用傳統方法催熟的柿子,外觀紅中泛黃,典型的橙紅色,外面蒙着一層淡淡的粉妝,葉柄青綠有光澤。揭去葉柄,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小窟窿處有一些黃燦燦的茸,對半撕開可見絲絲縷縷橙色纖維,入口綿軟甘甜並伴有絲絲涼意,享受極了。用“藥水”催熟的柿子外表色澤偏紅且暗淡,口感略差帶有淡淡的酸味,不太爽口,可惜現在的人吃的大都是這樣的柿子。

柿子成熟了,也就是我母親最忙的時候。山裏人沒有經商的頭腦,也沒有經商的習慣,鄉里鄉親的家裏的水果拿來賣也怪不好意思的。成熟的柿子是不能放太久的,所以把柿子分給親戚朋友和沒有柿子樹的人家成了我母親的頭等大事,還好大多數親戚離家都不遠,由於柿子有限,分到柿子的人家一般大人是吃不到的,柿子綿軟更適合老年人吃,所以不多的柿子又成了別人家孝敬老人的珍貴禮物,老人們吃着綿甜的紅柿子,咧着缺牙的嘴笑了。

大山散文隨筆3

山村

大山熬過昨天的黑夜

裹着喜悅的山風

唱着祖上那支唱了又唱的歌

踩着那片剛露臉的紅霞

趕在黎明前

在一陣陣疼痛中

哇,一聲滾燙的喊聲

伴着多情山風接來一輪

溼淋淋的太陽

跑來向山村報到

一道亮麗的晨曦裏

大山高興地舉起來

又一個趕山的漢子

亮起山村又一個黎明

梯田

不知是哪代祖先寫下

的書,一本本,一頁頁

整整齊齊地把它們

安放在,安放在大山上

留給後代翻讀

一代代人又繼續寫的詩篇

寫下荷犁執鋤人

耕種生存的字句

尋找世代追求的希望

書寫的華章

而我每每讀它的時候

在想,我自己,應該

耕種出什麼樣的莊稼

纔不愧對祖先

篝火邊的歌聲

點燃睡着的火把

就不分男女老少

用酒的膽氣與豪爽

一齊踩着弦子彈響的腳步

放開歌喉

歌唱大山,歌唱樹木

歌唱青春和愛情

在這紅土地上屬於

只長莊稼和思想

和祖上傳下來的歌聲

來吧,快來唱,快來跳

有什麼,什麼理由

不把歌聲唱得更響

像火一樣燎人,燦爛

歌宴

離別大山那年

寨子穿着自家剛縫的新衣

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

在那凸凹不平的草地上

燃起篝火,鄉親們爲我

舉行一場大山歌宴

火,點燃沒有修飾的野性

燃燒我性格中的脆弱

歌聲飛起血液熾熱的噪音

唱響古老而又年輕的生活

點燃着我性格中的慾望

在歌裏,在火裏,在酒裏

在那火一樣的希望中

囑我,好好讀書,好好做人

歌手

一把古老的弦子

陪伴着他

踩着彎曲的羊腸小道

從這個寨子唱到那個寨子

在火塘邊,火把下

唱古老的故事

唱自己編的歌

唱得山民眼裏那團火

跳躍地打開

慾望中的那道門。不過

山民們給不起錢

只管他一天的吃飯,睡覺

外代一把自己種的草煙

是他演唱的全部收入

情歌

山裏人表達愛情很特殊

沒有火辣辣的語言

說明自己

更沒有

春暖花開般溫馨的話

扔給你

有時只是一句話

飛過來

就知那顆心

是甜

還是酸……

我接受過她們的愛

不過,那是對

客人的友誼

躲雨

毫無防備,陣雨來了,來得好急

就像一根根竹子往下飛

我跑向大青樹

突然雙腳失去了勇氣

只見她解下身上的蓑衣

憨小夥,還不快來躲一躲

難道是怕我吃了你

我雖然明白她的意思

又怕壞了爺爺說的規矩

只好呆呆地

任雨在鞭打自己

一陣雨過後

她瞪了我一眼

竟成了我多年來說不清的回憶

大山散文隨筆4

歲月總是在重複着她的輪迴,當我再次踏上這片土地,爬上山巔那酷似山鷹的孤石,鳥瞰山下櫻花遍野的時候,頓時感覺時間似乎又過了一個世紀。在記憶的深處又重現了父親的影子,那是小時候和父親一道守護大山的歲月。

大山深處,依然是懵懂的少年,無憂無慮,哪怕是缺吃少穿的我,只要是跟在父親的身邊,都是快樂的時光。滿腦子精彩繽紛的幻想。當父親用廋弱的軀體揹着我,說是要去守山的時候,我高興得再父親背上搖晃,直把父親折騰的站立不穩。

夜,月色迷濛,白日裏秀麗的羣山,已成爲一帖帖剪影,此起彼伏的掛在天邊;風,輕輕的拂過,穿越山下的包穀林,把包穀葉子抖落得簌簌作響,低吟着我怎麼也聽不懂的歌;昆蟲藏匿着,叫出各種不同的聲響,交織繪成了雜亂無章的的樂章。父親揹着我前行,喘息着一路的累,但卻快樂着……

大山的夜,註定充斥着怪異詭祕的.氣息,我斷然被這種神祕吸引。所以,每當去大山守夜便成了我不光是打發無聊的歲月,更是探祕搜奇的一種樂趣。

大山裏野獸奇多,每到收穫的季節,那滿山滿坡豐碩的包穀,總是驕傲的掛在腰間,神采飛揚的展示着自己的丰姿。然而,也就是在這樣的時間,那些平日裏不多見的各種野獸會如期而至,肆意踐踏父輩們辛勤的勞動成果。於是,守山便成了那時必須的課題。

攀上大山,來到酷似山鷹的孤石,父親會把我安頓在用樹枝搭建的草棚裏,然後叮囑了我很多:大抵是關於野獸出沒後,我必須小心的事宜。那時候壓根兒就不知道父親說的什麼。總之,大山守夜的時候,父親是非得不讓我離開窩棚的。每當這樣的時候,我只能透過窩棚觀看如黛的羣山、掛在山巔的圓月和眨巴眨巴的星星;聆聽夜裏昆蟲的低鳴和夜鳥“嗚呼”的叫喚……

父親總是在安頓完了我以後,才走到平時準備好的控制點,裝好“三引炮”(一種通過爆炸響聲驅趕野獸的火炮),拿着號角,沿着田邊巡視一圈,然後纔回到窩棚小憩。

守山的歲月持續了好幾年,大約是在我上完小學而上初中的時候,我終於背離了守山的生活,隻身在外唸完高中,然後上大學,然後踏入社會,然後爲了生存生活而打拼。

經過了光怪陸離的現實生活,讓我再次踏上守山的領地,又重新感受到父親的辛酸和不易,感受到守夜時如銀的月色撫摸着我幼稚的臉蛋,顯得溫柔而嫵媚,讓我沉浸在溶溶月色的那汪純潔和嫺靜之中,枕着月色,慢慢地進入夢鄉……。這是何等的境界,總是在一剎那間盡顯眼前。

彈指一揮間,歲月就這樣快速的流逝。國家號召退耕還林,當年大山上的田地被現時的果林所替代。雖然我看到的是漫山的櫻花,但註定召喚着豐收的來臨。春天過後,一定是豐收的季節。

守護大山是一段記憶,如今父親老了,廋弱的軀幹佝僂了。但於我,父親依然挺拔,就像當年守護的那座大山一樣,屹立在故鄉的原地。

離別故鄉,獨自生活在他鄉異地,每當月圓之際,仰望天空那一輪朦朦朧朧的圓月,回想起守護大山時的圓月,總感覺差一些境界。大山深處的圓月,毫不憐惜的灑下的那一地清輝,總有一絲絲柔柔深情,在冥冥之中輕輕的呼喚我、召喚我……

大山散文隨筆5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的確,居住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人們應該沒有什麼可恨的,都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可夏季的南疆仍山花遍野,蜂飛蝶舞,更有草木蓊鬱,野果飄香,比那純粹花開滿地的春天還實惠,使人在遊山玩水、飽覽湖光山色的同時,還能品嚐到酸甜可口、養身健胃的野果,真是其情怡怡,其樂融融。

四五月間,行走在山間林莽、原野坡丘、羊腸小道,甚至寬闊馬路旁,房前屋後都能看到累累野果,黃的是黃泡、黑的是黑泡、紫的是野楊梅、紅的是野草莓等等,更有叫不上名的山珍野果,赤橙黃綠,五彩繽紛,懸掛在綠蔭叢中,點綴在千山萬弄裏,讓你見了口角流涎,吃下齒頰生香。

山裏人最能享受這上天饋贈的佳果,一進入夏天,滿山滿嶺的野果山珍,如黃泡、黑泡、野楊梅、野草莓、野葡萄、野桃、山梨,還有竹筍、木耳、野菌等都漸漸長成。而這些野果山珍不知養活了多少生命,在饑荒年代,人們還靠它們來果腹,維持生命。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濟困難,人們食不果腹,常常以瓜果代飯,而當時因政策原因,很少有人能在房前屋後種植果樹,因此,在每年野果飄香的季節,人們只能上山釆擷野果來充飢了。記得我七八歲時,就經常跟在哥哥姐姐背後,穿刺叢、攀青藤、爬果樹,釆擷野果,品嚐各種酸甜可口的野果,既滿足了食慾,填飽肚子,又獲得了採擷之樂。稍稍長大,已懂得上山釆擷些野果山珍帶回家,供全家人食用。因此,在每年野果成熟的季節,我們這些山村毛孩,在放學後或者星期天,常常呼朋引伴,三五成羣,浩浩蕩蕩地奔赴山裏,走山川穿林莽,採黃泡、黑泡、野楊梅、野草莓、野葡萄、山桃、山梨等野果成袋成簍(小揹簍)地帶回家和大家一起分享;有時又穿竹林走山溝,採竹筍、木耳等山貨扛回家,除了自己食用,還把一部分曬乾留到過年或拿一些出去買,補貼家用;有時又去爬懸崖走老林,採擷木蒼子、黃草,挖土黨蔘、何首烏等藥材拿回家加工曬乾了去賣錢。

總之,大山是一個大寶庫,吃的用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後,因外岀求學、工作,上山採擷野果山珍之樂事已漸行漸遠,但大山的饋贈卻永遠留在記憶裏,且越久越清晰。如今,國家繁盛,世道昇平,人民生活富裕,已不指望這些來充飢了,但這些野果山珍仍自我飄香,還在給人們提供豐富的野味和無公害的天然保健食品。

感謝大山的饋贈,感謝大山滿山遍野的野果山珍曾給予我們的飽腹和快樂。

大山散文隨筆6

金城靈寶南五十華里外,有個小山村叫上劉村。它東臨伏牛山系餘脈胡山,西望秦嶺東緣的娘娘山,南依大青山以爲屏,北靠黃河而聞濤聲。呈南北走向的兩條大溝,歷經了千百年的風雨剝蝕。勤勞智慧的張姓族人,祖祖輩輩就生活繁衍在這塊黃土地上。小山村自古及今,人才輩出,羣星璀璨,鄉賢張向羣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

追溯到張家的上幾代人,張向羣的曾曾祖張殿傑清代曾官拜六品承德郎,曾祖父張清魁官拜六品功牌,清魁生七子,向羣家爲四門之後,是當時方圓顯赫的名門望族。隨着歲月推移,族人染上了洋菸癮,致使家道中落。解放後成分劃爲下中農。後人謹記祖訓,耕讀傳家,安分守法,晝夜勞作,過着食僅裹腹的小農生活。

1953年9月,張向羣出生在這個小山村。他幼年喪父,家境貧寒,缺衣少食,與小他三歲的妹妹相依爲命。在人們歧視的目光中,苦度日月,備受人生艱辛,所幸還有叔父的照應。他幼小的心裏裝着一句話:頑強地活着,長大了掙錢,回報救助過自己的好心人。

在那個靠工分吃飯的年代,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更何況兩個未成年的少年。人說生容易,活容易,生活真是不容易。十四歲的張向羣,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割草換工分,拾柴備炊飲,上山挖草藥,養兔剪毛換油鹽,維持兄妹二人的艱難生計。叔父可憐倆兄妹,就央求生產隊幹部給孩子生活勞動的機會。於是他當上了生產隊的飼養員,飼養着全隊12頭耕牛,每天能掙八分工。

張向羣天資聰穎,且酷愛讀書,但因家境沒有機會上學。他就用勞動休息的間隙和下雨天,學識字,讀書本,時斷時續地讀完小學。在繁重的勞動之餘,他求學若渴,聽說誰家有書,他死纏爛打,想方設法都要弄到手,一旦得到,如獲至寶。他說:偷閒讀書不是癡,無識無知最可恥。一部《三國演義》不知讀了多少遍,從中汲取營養,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做人的道理,在苦難的年月裏熬日頭……苦難的日子,磨練出了他吃苦耐勞、處變不驚、堅忍不拔、迎難而上的獨特性格。

十八歲那年秋天,靠叔父及村鄰的張羅,張向羣總算成了家,生活真正拉開了序幕。他辦事公道,爲人正直,深得村民信任,在村選舉中擔任了生產隊會計,一干就是十幾年。在任期間,他沒有亂花隊裏一分錢,沒有爲自己多記一分工。他明白,如果沒有關心照顧他的衆鄉親,就沒有他這個風雨飄搖的小家庭。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小山村,也吹醒了莊稼人的經濟意識。1983年農村土地下放後,張向羣看準了藥材經營的生意。於是東挪西借,又貸款四千元,開始了中藥材經營之路。經過幾年摸爬滾打,在澗東辦起了藥材收購站。幾年間,無論嚴寒酷暑,頂風冒雪,他都推着自行車夾着麻袋,奔走於五畝、朱陽的山鄉村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進村入戶,收購藥材,組織貨源。他上河北下廣東,奔波於江西樟樹、安徽亳州、河北安國等全國各大藥材市場,瞭解藥材行情,掌握市場需求。多年下來,他的生意越做越活,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九十年代初,黃金開採的熱潮席捲豫西,藏金埋銀的小秦嶺撩動了無數人的淘金夢。張向羣在朋友鼓動下,轉讓了藥材收購站,踏上了礦山開採的跋涉路。他與朋友合夥組建了民工隊,在秦嶺金礦承包了坑口,三年中賠得血本無歸。他沒有就此罷休,又重整人馬,先後在陽平金礦、朱陽金礦、嵩縣的舊縣等處找礦脈、打礦洞,嚐盡了採礦生涯的酸甜苦辣。到20xx年底,不僅賠光了多年經營藥材的老本,還欠下了300餘萬元的債務。最困難的時候,他家徒四壁,身無分文,甚至吃飯都成了問題。逢年過節,債主圍門,他白天躲債,夜深回家。如此巨大的挫折並沒有壓垮他,反而磨鍊的他百折不撓,愈挫愈奮。他像一匹滿身傷痕的蒼狼,舔舐傷口,養精蓄銳,等待着東山再起的時機。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張向羣忠厚待人、誠心爲事的品行,感化了朋友,贏得了信任。20xx年經朋友幫忙,他到朱陽的硫鐵礦區黑山採區採礦作業。在黑山的日日夜夜裏,他與工人們同吃同住,勞作在兩頭不見太陽的巷道之中。幾經艱辛,終於出礦了。三年時間,終於還清了所有的債務。

20xx年初,他在五畝鄉孟灣建起了鉛冶煉廠,因冶煉技術缺乏等因素,賠進了200餘萬元。他深深地感到:知識就是金錢,科技就是財富。於是了鉛冶煉技術專家,與專家共同分析生產過程的道道環節,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然後對症下藥進行工藝改造,一舉扭虧爲盈。他在工藝改造過程中虛心向專家討教,鑽研學習冶煉技術,由一個門外漢變成了行家裏手。

20xx年秋,經陝西省潼關縣企業局牽頭,張向羣承包了潼峪鎮冶煉廠。從冶煉爐改建到原料配比,從技術指導到生產流程管理,他事必躬親,現場指揮。經過兩年的艱苦奮鬥,成了資產千萬的龍鄉致富領頭人。

20xx年,在與潼關縣企業局合同到期後,張向羣帶領項目部人員,歷經三四個月的考察,與寧夏自治區採用合資或獨資的方式,建成了忠寧、吳忠和青銅峽三個鉛冶煉廠,總投入資金1.5億元,安排靈寶及忠寧周邊的富裕勞動力300餘人。

20xx年,國家環境政策收緊,對冶煉企業進行治理整頓,張向羣忍痛關閉了吳忠、青銅峽兩個冶煉廠。在資金緊缺、經營陷入低谷的情況下,他優先保障一線員工的勞動工資,優先解決家庭有學生的員工工資。20xx年5月,幾個冶煉廠通過了國家環保局的環評驗收,重新啓動,企業生產逐步走上了正軌。他靠自己的勤勉與實幹精神,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成功後的他,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小山村,沒有忘記龍鄉的父老鄉親,沒有忘記給過他幫助的所有人,他辦了好些爲人津津樂道的實事:

——建提灌站,解決了村民的吃水難。以前的上劉村山路艱難,吃水必須下到羊腸小道的陡坡溝底,靠人擔牲口馱,輔助以收集雨水的旱窖。他上面奔波遊說呼籲,下面號召村幹鄉賢,廣泛發動羣衆集資,籌資30餘萬元,建起了坡長770米、揚程250米的二級提灌站,把溝底的蓄潭水送到了村民的家門口。

——興修道路,改變了村民的行路難。20xx年他先後捐資14萬元,修通了杜家窪到上下劉村3公里的交通主幹道,當年又貫通了下劉村到東淹村1.5公里的次幹道。用自己的汽車運送水泥、砂石,僱用剷車挖土填路,支付了修路人員及勞動力所有的工費。

——重修戲臺,解決了羣衆的看戲難。他出資近百萬元,重修了古文廟,並連續五年義務爲村裏請來有名的劇團,公演羣衆喜聞樂見的戲劇,活躍農村文化生活,給小山村增添了濃濃的喜氣。

——樂善好施,看望敬老院孤寡老人。逢年過節,他都去五畝鄉敬老院送溫暖,給孤寡老人們送去煤炭、麪粉、棉衣棉被以及生活用品。用自己的善意之舉溫暖孤寡老人的心田,使他們安度晚年。並捐資10萬元改善了敬老院的設施條件。老人們說:向羣比親兒子都親。

——慷慨捐資,促進經濟文化建設。五畝鄉籌建龍湖風景區,打造旅遊鄉鎮,他慷慨解囊,捐資38萬元,促進了山鄉的經濟發展。鄉里舉辦元宵節文化活動,他捐資4萬元,活躍鄉村的文化氣氛。

張向羣用大山一樣的胸襟,容納了創業過程中常人難以容下的一切。他辦事認真,捨得付出,待人誠心,贏得了周圍人的普遍尊敬。熟悉張向羣的人,如是說:

他是一個事業心強、百折不撓的人。市場經濟大潮中幾起幾落,但他從不氣餒,永不言敗,堅定的意志支撐他奮力前行,頑強的毅力助推他爲理想而拼搏。

他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他常說,受過苦的人最知道甜來的不易,別人對他的滴水之恩,他永遠記在心上。幾個在他困難時幫過他的人,他翻了身後都給與了更大的回報。

他是一個重義氣講情面的人。一位陳姓朋友經營陷入困境,求助於他,他儘管資金週轉困難,還是想法資助了130萬元,讓他給職工發放工資過春節,幾年中累計幫助該朋友達3000餘萬元,併爲其提供銀行擔保,賬至今沒有還上,法院執行找上了他的門。多少人說他不該辦這事,他笑笑說:困難時你借給人家糧食一口,勝過富裕時的黃金幾鬥。

老驥伏櫪,壯心不已。63歲的張項羣並沒有停下奮進的腳步,一張宏圖勾畫出了他的勃勃雄心和凌雲壯志:寧夏鉛冶煉產業區建設如火如荼,在城東產業集聚區建起了中輕物流公司,在五龍工業區建造12層的靈瑞礦業總部大樓,在東淹村和上劉村建起了藥用植物基地和泡桐基地。幾年來累計爲國家上繳稅金4000餘萬元。

他是大山的兒子,有着大山一樣的情懷。他用“包容、捨得”詮釋着自己的人生夢想;用創業、奮進譜寫人生的精彩華章,用勤懇、智慧創造人生的不朽價值;用平淡、不爭修煉自己的美德情操,不負今生,無悔人生。他的作爲令人肅然起敬!欽佩之餘,賦詩一首,贊曰:

孤苦求生創業難,百折不撓奮爭先。

功成不忘鄉親事,樂善好施美譽傳。

大山散文隨筆7

大山深處

走在這蜿蜒盤旋、崎嶇陡峭的山路上,呼吸越來越急促,黛青色的山巒,一脈接着一脈,鬱鬱蔥蔥。不到十米寬的路面,幾步一轉彎,百步一回轉,越走越覺得吃力。隨着山勢的升高,越往高處走,路越曲折,越難行。一面是陡峭的大山,一面是險峻的懸崖,一條蜿蜒崎嶇的小路,就這樣從山底盤旋着一直到了大山的深處。

一間破舊的房子,坐落在山的半腰,孤單的守着這座寂靜的山坡。房子的破舊和蒼老,在喧囂的城市中已經很難見到了。窗櫺上的玻璃早已不知去向,或許本來就不曾有過。風可以自由自在的穿梭在屋裏的每個角落,屋頂,透過瓦縫可以看見悠悠飄過的片片白雲,屋內,一張破舊的草蓆上散落着一條漆黑的棉絮,地上散落着許多的麥秸草,空蕩蕩的屋內再也沒有其它的東西了。

一個佝僂着背,兩鬢花白的女人坐在一塊石頭上曬太陽,她的身上穿着一件幾乎看不見顏色的破爛衣裳,衣袖和前胸幾個破洞處露出絳紫色的肉來。她低着頭,不時用青筋裸露的手捂住嘴使勁的咳嗽幾聲,對陌生人的到來沒有一點反應。

屋子裏,透過窗子探出一個小腦袋,看樣子,也就五六歲左右。兩隻大眼睛驚恐的注視着外面,不停地把兩隻黑黑的小手放在嘴裏吮吸着。我招手和孩子打着招呼,同事迅速把手中的餅乾遞過去。小孩看都不看我們,從屋裏跑到媽媽身邊站着,戲弄着媽媽頭髮。孩子的衣服既破又舊,光着小腳丫,一雙黑黑的小手胡亂的把媽媽花白的頭髮,編起來又散開。可能弄疼了媽媽,媽媽一把把小孩推的很遠,小孩咯咯的笑着又跑回來。媽媽到這時,才擡起頭來,衝着孩子憨憨的傻笑着,原來是個智障媽媽,浮腫的臉上竟也是一臉的笑意。女人沒有丈夫,全村的人都不知道孩子的爸爸是誰!在女人的世界裏,也許只有清純的白色。後來,家人就把女人和她的孩子送到離村子很遠的這座孤單的房子裏,女人和孩子就這樣一天天相依相伴過了這麼多年!

不知什麼時候,來了四五個小孩,嬉笑着走到女人面前大聲叫喊着:"瘋婆子,瘋婆子…"這時孩子撿起地上石塊扔向他們。女人看到有人過來,警覺地抱緊孩子,用滿是敵意,又滿是畏懼的眼神看着眼前的人們,一把摟過孩子,也撿起石塊扔向我們,嘴裏不停地嘟囔着:"走,走,走遠點。"我們一邊躲閃,一邊退讓。把拿來的東西放在屋裏,默默地走出院子。走出幾步,回頭看看母女兩人,孩子正把餅乾喂在媽媽嘴裏,女人傻傻地笑着,背起孩子,一步步走回那搖搖欲墜的小屋,漸漸隱沒的身影,拖着一縷暮色,沉沉的歸於寧靜,山也安靜於她的沉默。

車漸漸的駛出了這座大山,轉瞬間,太陽落山,月亮在山的對面升起。輕柔的把清亮的光芒投放到了最深的黑暗中,樹葉隨風搖曳。遠處,放羊的老人揮着鞭,趕着羊兒歸圈了。大山,你依舊雄偉,峻峭,依舊樸素,依舊滄桑!

作者垚淼的文集

衰落的鄉村

古老的鄉村是一個不能被遺棄的歷史化石,它記錄着一方人的生產生活方式、民風民俗和信仰,它擁有着獨有的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的DNA,是許多人記憶中的文化之魂,也是一種文化生命的延續。

傳統的村落真實地反映了農業文明時代的鄉村經濟和極富人情味的社會生活,對於歷史的傳承比文字更爲準確、真實。它不僅僅是各具特色的居民建築,更爲重要的是它蘊含着豐富的傳統民俗、宗譜系、祭祀禮儀、婚喪嫁娶、飲食服飾、鄉規民約、節慶民俗;還擁有令許多人魂牽夢繞的那份古樸與寧靜。

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和目前如火如荼的城鎮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傳統意義上的鄉村似乎正在走向沒落,日漸凋零,古老的建築在坍塌,或被具有時代氣息的樓房等所代替,民俗正在淡化,相當多的鄉村中只剩下獨孤老人在歲月的滄桑中守望着鄉土獨有的那份純樸和靜謐。

傳統鄉村中那種“雞鳴桑樹顛,犬吠深巷中,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的悠閒的田園風光、田園生活,今天正與我們漸行漸遠,那種延續了幾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那熱鬧的社火、廟會、祭祀、在延續了幾千年後的今天,正在走向消逝,村落的原始性、文化性正在逐步瓦解,甚至頻臨消亡。

傳統意義中的鄉村是許多人心目中的靈魂的發祥地,也是夢中靈魂的歸宿,是他們心目中永遠難以割捨的牽掛和戀念與寄託。然而,社會進步是一股不可逆轉的趨勢和力量,並非某種力量可以改變。傳統與現代人的需求矛盾得不到有效地調節,科學合理的調濟與疏導,一些應該傳承的傳統文化,或因爲缺乏傳承人;或因爲與現代人的生活理念發生碰撞等,而無以得到有效的傳承發揚,甚至可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被淹沒與歷史的長河之中。焦慮、浮躁的現代人,忽視了傳承已久的文化,只重視外表的發展變化,而忽視了發展的真正內涵,使一些傳統村落失去了活的記憶和生命,粗俗化的發展,卑劣的發展過程成爲傳統村落今天發展的病痛之所在,使得今天傳統村落變得極其脆弱。

保護與發展、傳承與創新是一種可以合理解決的矛盾,在發展的過程中推陳出新是一種趨勢之所在,現代文明與傳統文明得到有效地調和,在保護和傳承的基礎上,讓現代文明與傳承鄉土文化得到融合演變;在保護和傳承的基礎上,構建新的鄉土文明,規避鄉土文化遭到徹底的破壞。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在深入展開,不可否認的是,鄉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有力的改變和改善,尤其是生活條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陰暗潮溼、水電老化、不通風、漏雨……,土木結構的住房正在被富有現代氣息的磚混結構的房子替代,無論從堅固程度,還是條件設施都有了一個飛躍。到那我們面臨的是千村一面,廣場城市化、去農工業化、面子工程等,鄉村正在逐漸失去自己獨有的特色,農家特色正在淡化;古老鄉村中的古老房屋建築中那些精美的手工藝面臨腐爛,但依然清晰可見,飛的鳳、遊的魚、威風凜凜的獅子、騰雲駕霧的麒麟,還有那雕刻細膩的門廊、雕樑畫柱,它們正在面臨消失,不由的反思現代人與先輩們的距離,反思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總覺得我們有責任用現代建築技術加固和保護存在久遠的古建,讓我們的後代看到先輩們的智慧。

中國悠久古老的文明,中華民族之根深深地紮在鄉村,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上都在鄉村,文化的豐富多樣性也在鄉村,鄉村文明孕育了中國幾千年古老的文明史。面對日漸衰落的鄉村文明,要正視現實,進行有效合理的保護與發展,讓中國夢同樣在鄉村這片熱土上得以實現,讓鄉村文明成爲現代文明的一朵奇葩。

作者路惠民的文集

感受親情

我的老家位於商城縣南部山區,以前交通不便,我很少帶女兒回去。轉眼女兒都已上初中了,談起老家卻沒有一點印象,對爺爺奶奶及老家親人的感情也十分淡薄。我自己也是以沒時間爲藉口,每年只回去看望父母一次,平時只是電話問候一下而已。慢慢地,親情觀念在家中淡化了。去年春節前,我突然有一種強烈的願望,要帶女兒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聯絡與親人的感情,體驗老家的過年習俗。

女兒不太情願地跟我回去了。多年不見,看到小孫女已長成“小大人”了,父母高興得合不攏嘴。和大哥、二哥家一說,要大家一起過個團圓年。

老家的習俗,是中午吃年飯。年飯安排在大哥家,十多年大家沒機會團聚在一起過年了,大嫂特地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年飯。放炮、燒紙、祭祖,傳統程式過後,一家十口多人圍坐一桌開始吃年飯,邊吃邊聊,其樂融融。看着滿堂兒孫相聚在一起,從不沾酒的父親也高興地喝了兩盅。

晚上,一家人圍着炭火,看着電視,包着餃子,敘說着家常。女兒也和她兩個姐姐打得火熱。

大年初一,我和二哥帶着孩子們在村子裏挨家挨戶拜年。每到一家,都是熱情地泡上一杯茶水,端上瓜子糖果等來招待,長輩們甚至沒改傳統習俗,一定要留我們吃上一碗餃子或臘肉餈粑掛麪才肯讓我們走。拜年,讓我再次感受到鄉村那淳樸、厚道的人情,而這樣的人情在高樓林立的都市幾乎已蕩然無存。

初一晚上,我陪着母親坐在火盆邊,聽她給我講述村子裏這兩年所發生的一些事情,以及舅舅和幾個老俵家的事。她說,我的幾個老俵這幾年在外打工都發財了,把家裏的老房子都拆了蓋成了小洋樓,舅舅和舅母多次想讓她去住一段時間,但母親知道,自己八十多歲,身體不好,又不能坐車,走小路翻山越嶺去二十多裏外的舅舅家已是不可能的事了。說這些的時候,母親佈滿皺紋的臉上,高興中帶着一絲遺憾。看着母親,我內心感到一陣愧疚,作爲兒子,不但不能在她年老體弱的時候廝守在她身邊照料她,甚至連她極爲簡單的願望都不能幫她了確……

幾天的假期轉眼就到了,臨走,母親執意要我帶點花生和雞蛋,她說花生是自己種的,雞蛋是自家雞子下的,比城裏買的好。大嫂也送來一塊臘肉和一兜水果要我們帶上,我知道侄兒還在上大學,她的家境並不好,說什麼也不肯收下,推讓中嫂子的眼眶竟噙滿了淚水。後來電話中她說,女兒回老家短短几天就和家裏人混熟了,真有些捨不得讓她走,幾年纔回來一次,自己卻沒能力給她買件衣服什麼的,感到很傷心。

像往常一樣,走的時候,父母一直將我們送出村子,問我們什麼時候再回來,直到我們上車,看着車走遠了,他們才轉身慢慢回去……

記憶中的梧桐樹

在記憶的長河中,難忘,難忘那五彩繽紛充滿萬花筒般的孩提時代,充滿着生趣,充滿着理想,充滿着夢想,充滿着希望------

但最難忘,最刻骨銘心,至今記憶猶新的是故鄉那充滿生命力的高大、挺拔的梧桐樹。

我很小的時候,就迷上了故鄉的那棵古老的梧桐樹。那棵梧桐樹好高好大,幾個人環抱着才能抱得過來。光陰似箭,而我小時有大部分的時間是在那棵梧桐樹下度過。

明媚的春天剛剛來臨,溫柔的陽光普照着,梧桐樹撇下春寒料鞘,舒展着翠綠欲滴的枝葉,抖動着腰枝,在微風中搖身矯情地舞蹈着。那全身的活力宣示了它無比的強大。而我不迷戀它的強大,卻特喜歡它那象手掌般大的梧桐葉。還可放在頭頂上做帽子戴,不至於曬太陽。那時的我就很知足。那個季節,我和灣裏的小朋友在梧桐樹下揀子、跳繩、踢鍵子、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聽叔叔講鬼的驚險故事------玩得不亦樂乎。那時我們童真無邪,那時我們和同年的夥伴無話不談,那時我們思想透亮單純,那時我們也盼望着快快長大,好讓大人說話自己也有插話的權力------然而時至今日,當我們有發言權,我們才恍然大悟,我們什麼都懂了,我們卻什麼都不想說,喜歡沉默,這就是人,小時和長大了就不一樣。才慨嘆人生糊塗難得,難得糊塗!

常憶,常憶那些個熱鬧的夏天,那美麗的夜晚在梧桐樹下乘涼,母親親手爲我搖着古老的小蒲扇,一陣陣清涼的風吹進心田,然後聽叔叔講鬼的故事:那鬼青口撩牙,紅臉,藍眼睛,伸着長長的舌頭,手爪好長好尖,能從窗口伸進房裏抓小孩,我當時那個怕喲,聽到貓叫就慌了,連忙撲到母親懷裏,反正不敢一個人睡,也經常做着惡夢------那些個夏天好漫長,也趣味盈然,經常聽故事,也喜歡聽故事,當時是又怕又愛,聽到最後就沉沉的進入了甜美的夢鄉------夢中盡是女鬼優美的故事。

那個夏天,我親眼見到了豺狼把我家喂的豬吃的只剩下豬頭和豬腸子,血淋淋的,母親哭得傷心的那個勁,肝腸寸斷。而我只縹緲的記得那豺狼的眼睛是藍色的能放光,老遠看見人來了就跑了。看見母親哭得傷心,我也哭了,母親見我哭,怕嚇着我,就抱着我回家了。聽說母親一晚都傷心得沒睡。還好那個夏天鬼倒沒來抓我,母親安慰說是因爲我很乖。我信了,因爲我真的很聽話。

很快夏天過去了,那五彩斑斕的夢也不再有了。突然感覺到了秋的涼意,秋天真的來了,梧桐樹葉也黃了,一片片的飄落下來,一地的梧桐葉在秋風中旋轉着,舞蹈着,訴說着------它們不平常的經歷和故事。我在風中追逐着那蝴蝶般的梧桐葉,梧桐籽竟掉了下來,一個個歡蹦亂跳的砸在我的頭上。我小心的拾起來,默默的注視着那梧桐籽。肚子餓得呱呱叫------真的好想好想能吃點什麼,可我不能說,因爲每天都沒吃飽,不過母親也沒吃飽,如果我說我餓母親又會流淚,所以就默不作聲。看到梧桐籽竟有一種悸動,什麼都沒想就塞了一個到嘴裏,沒想挺甜!於是拼命的將梧桐籽揀起放在衣兜裏。偷偷拿回家,然後不敢告訴母親就偷偷的把隊裏分的油放了一點在鍋裏,把梧桐籽倒進鍋裏炒,只到熟了,再放上一點鹽,熟了就吃。哇噻!又香又好吃,吃了居然也沒死,心裏可樂了。沒想母親知道了,便捱了一頓打,說是毒死了咋辦。不過我從此倒希望我家能種上一棵梧桐樹,可這個願望總也沒實現。澳,我夢中的梧桐樹啊!你再也沒有成長過。

寒冷徹骨的冬天終於來了,我們一家也在飢餓中艱難的度着日子。那時我無比的幼稚,竟飛奔着來到梧桐樹下發呆,也夢想樹下要能掉下好多梧桐籽該有多好,一家人也許能暫時充飢,可那又怎麼樣呢?嗨!------

冬竟是那麼的寒冷,那麼的蕭瑟,那麼的嚴酷,又那麼的不盡人情。那個冬天,冬將那個會講故事的叔也帶走了,叔叔的追悼會就在那梧桐樹下舉行!更增添了幾分淒涼!我突然很想念我那個可敬的叔叔。是啊,當夏天再次來臨的時候誰會再來梧桐樹下給我們講那優美動人的女鬼的愛情故事呢------唉!叔叔呀,你就安息吧!或許你走了,你再也不會捱餓了,從此在那另外一個世界裏過着安逸舒適的生活。

兒時的梧桐樹啊!你可否依然還在,還有我那兒時的夥伴和鄉親們,你們可否還好?我深深的想念着你們,你們可否也如同我思念你們一樣思念着我呢?哦,故鄉的梧桐樹啊------我生命中的樹!

嚮往自然

在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有人嚮往熱鬧的都市,有人甘於農村的靜謐,有人崇尚自然,嚮往自然……

走向自然,放眼青山綠水,每一點的風吹草動,每一陣的微風細拂,都會使你內心震撼,不能平靜……

走向自然,享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體驗扣人心絃的完美結合,呼吸新鮮清爽的空氣,欣賞漫無邊際的綠色,觸摸堅強不息的小草,聆聽鳥兒鳴唱的天賴之音……

在這遼闊寧靜的自然境界,盡情地舒展你那迷人的歡笑,敞開心胸容納這寬廣的原野;用那動聽的樂音讚賞它們的美麗,用靈巧的小手繪畫出它們的完美組合,在這裏,讓你的思想無束縛地飛揚,讓你的心在高空放飛,讓你的心靈在這無塵染的環境中淨化,讓你自己完完全全融入這美景中……

走向自然,走向綠色的田野,享受它獨特的風采。這裏雖沒有高山的險峻,卻有厚野的遼闊;雖沒有大海的洶涌,卻有小溪的優雅,雖沒有外界的熱鬧,卻有你所期待的平靜。在這裏,你可以欣賞到藍天的遂道,白雲的飄逸;小草的翠綠;果菜的芬芳,蝴蝶的阿娜,蜜蜂的辛勤……

在這裏,陽光賦予你朝氣,小草給予你啓示,鳥鳴使你陶醉,微風使你沉思,溪水淨化你的心靈,青山陶冶你的情操……

你會癡迷,神往。

你會放飛夢想,讓它在青山綠水中飛揚,在海闊天空中徘徊,在神洲大地中飛馳……

放飛夢想,讓思緒不受任何束縛,讓決心不再動搖,讓目標更加堅定——嚮往自然,走向自然。

此時,微風輕拂,小草在搖動,內心再次起伏……

真不應該認識你

早晨剛坐上車,就有一個看了一眼就很難忘的人隨我後上了車,互相對視一瞬,我發現這個如大叔一樣溫暖的帥哥貌似在哪見過,可惜的是沒坐兩站,那個人卻閃電般的下車了。戀戀不捨回頭看了一眼那位下車的人,不巧的是那個人也貌似在下車一瞬回頭看我,錯過很精彩的一刻,那也許只是一瞬。

嗯,人生本身就是一個行走過程,在行走的過程中不知道會遇到誰,不知道誰是你生命中的常住之客,也不知道誰只是你的過客。

就如一句話說得好: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口,沒有一個人可以至始至終陪着你走完,你會看到來來往往、上上下下的人。如果幸運,會有人陪你走過一段,當這個人要下車的時候,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因爲,說不定下一站會有另外一個人會陪你走的更遠。

突然感悟,人生不如意的事情真的很多,也不是你想遇到誰就能遇到誰,也不是你想喜歡誰,誰就會心有靈犀的陪你一生。就如,我早晨偶遇這個貌似有緣的帥哥,卻連人家的姓名都不知道,或許還真不應該知道,就匆匆的分別了。

其實,有時靜下心想想,總覺得人這個名字真的是蠻累的,累得原因,只因爲事與願違的事情很多不說還有一種總不能滿足的感覺。

一個人安靜的走路,不想打擾任何人,卻有時會與某種不該遇見的人遇見。世界看似很大,卻不經意間偶然回眸卻感覺世界又小的可憐。有句話不說的很好嗎:世界很小,一轉身,就不知道會遇見了誰;世界很大,一轉身,就不知道會失去了誰。

很早那個年代,很青蔥時,總覺得快樂真的是一輩子的。所以無拘無束的嬉戲,沒有章法的狂轟濫炸。即使那時的我真的很淑女,但也難免讓人想入非非的注目。但那時即使遇見了很錯誤的人,咱也不怕擔什麼風險,因爲年輕嘛,年輕就是資本,咱經得起謊言,受得住敷衍,經得住諾言。你即使是糖衣炮彈裝它一火車,咱也不怕有什麼損失,咱年輕咱必須的輸得起玩的起!

一路走來,雖然遇到了不該遇到的人,雖然給咱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咱也依然陽光,依然精力充沛。即使有些心力憔悴,有些想想挺難受的,但咱還是勇敢的挺了過來。因爲,我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些風雨,有些不盡人意的傷害,有些事與願違的有緣無分,就如大自然有風、有雨、有陽光也有乾旱一樣。有些事,你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種下的種子,即使你風雨無阻的看護,即使你付諸心血的精心養護,也不一定就會收穫。

但有時想想有些人一開始真的不應該認識。有緣認識了,卻無緣相守會很傷心;但無緣相聚卻是一種負擔;就如張小嫺說過的一句話: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種幸福在對的時間,遇見錯的人,是一種悲傷;在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聲嘆息;在錯的時間,遇見錯的人,是一種無奈;對的時間遇到錯的人那更是一種悲劇。

人生也許就是這樣,陰差陽錯的輪迴,輪迴的有些讓人接受不了不說,還讓人覺得偶遇也是一種罪過!

風塵滾滾的歲月,帶給我的是經歷,年輕時咱玩得起輸得起,你無情我無意。那年老了的今天,我更不會由此而傷心欲絕的死死抓住飛逝的歲月不放。人生講究的就是拿得起放得下。人不就短短几十年嗎?怎麼過也是過,何必爲一些一開始就不應該認識的人而費神的去堅守一開始的諾言呢?!何必認識了錯誤的人就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態就時刻謹慎呢。

生活不是一成不變的,人生最不可原諒的就是抱着一棵大樹說腐朽,說離不開。人生有許多想不開的事你根本就沒必要去說清楚。較真,對於有些事有些人來說還不如難得糊塗。就如我們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不該遇到的小人,小人討厭的原因就是愛無中生有,所以,我們對待小人不是提防小人就會因爲你的提防而繞着你走的。因爲小人無時不在。有生活,就會有羨慕嫉妒恨,有世界,就會有讓世界昏暗的小人。就如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遇到的給與我誹謗的小人,無緣無故的生是非,你都不知道你究竟哪做錯了?

搞得我是心痛了好些日子,最後澄清了事實,那個嫉妒小人才自消自滅。

但從那以後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人真的不能可憐,越貌似很缺心眼很可憐的人,這種人往往會比正常人更陰險毒辣。不是有句話說的好嗎: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嗯,生活就是在不斷行走中吸取教訓。因爲人道主義不是針對任何人,而是針對懂得感恩的有良知的人而言。愛情更是如此,人本無情,卻偶遇難忘。本以爲念念不忘的東西卻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中被遺忘。一晃神,一轉眼。我們就這樣垂垂老去。

本不該認識的人,N多年後,但願已經沒有了記憶。

何葉QQ450170601

煤油燈下的聊齋

我總是無端的喜歡黑夜,那種純黑純黑的山區的黑夜,沒有星月,點一盞煤油燈,清清寧寧的,守着父親從森林裏打馬歸來。

父親的白鬃馬踩着噗噗跳躍的燈花兒,從我的一個夢裏走來,又從我的另一個夢裏遠去了。我在煤油燈下總是看不到父親完整的身影,他牽着白鬃馬,行色匆匆的來去着,悄悄留下一些稀奇的東西,極力讓我的歡樂完整着。

譬如皮球,一拍居然蹦起天高,我爬上泥牆垛子“拍”下來,除了鼻青臉腫,絲毫也彈不起來呀。譬如收音機,方方正正的盒子裏居然有人說話,我在牆角里拆開它,哪有人走出來呀。這些神奇,讓我癡迷了好一陣子,始終也猜不透其中的奧祕。後來皮球丟了,盒子也壞了,惟一陪伴我的只有那些畫冊書卷了。

它們真好,沒有那麼多玄機,靜靜的躺在煤油燈下,牽着我的手,讓我迫不急待從一冊裏進去,又穿越到另一冊裏酣然入眠了。

那時候山區沒電,沒電的夜其實是很靜謐很怕人的,滿眼裏彷彿都潛藏着黑黝黝的我所不明的怪物和生靈,它們瞪大眼睛盯着我,似乎隨時要搶去白鬃馬馱來的書冊,我纏着母親,催促她快快點燈,煤油稀缺呀,一般人家是不捨耗用的,實在是夜色濃稠了,才慢吞吞點亮,驅趕下難熬的靜寞。

父親不會叫我失望,總能供應我們充足的煤油。燈光一亮,滿室溫暖。我靜靜趴在燈下,鑽研孫悟空的七十二變,發誓一定要打敗潛藏在暗夜裏的妖魔。

我真是個有心的人,按照燈下所學,尋來一根細細的竹竿,纏上些花花綠綠的煙盒紙,就做成七彩的金箍棒,依依呀呀,開始降妖除魔。許是法力不夠吧,當我脫離煤油燈的光亮,壯膽走出黑漆漆的莊門時,總覺得頭皮生涼,甚至,連發絲都有倒豎起來的嫌疑。咳,真是非常的失敗。

妖魔沒有逮着,不過連續幾晚,山窪那邊劉家屋裏的燈光卻格外明亮。我敢保證,那絕不是一盞煤油燈的光亮,好奇在暗夜裏翱翔,直到劉家新娶的媳婦吹吹打打擡進了門,我才頓悟了他們豪奢的緣由。

我擠在看熱鬧的人羣裏瞧去,新娘子鮮紅的衣裳和鮮紅的臉蛋,在煤油燈下居然那麼的好看。回到家裏,我就躺在煤油燈下暗想,長大後一定要娶上這樣的新娘。

可是第二天,不知誰悄悄放出風來,說新娘子被白骨精附了身,她那白皙的臉蛋根本就不是人間的姿色。我法力不夠,怎麼也看不出來。不過白骨精,多麼如雷貫耳的名字呀,我在煤油燈下拜讀過她的,美貌異常,法力超強,連孫悟空都辛辛苦苦三打了的呀。我趕緊駐守煤油燈下,翻書潛煉,決心拯救劉家可憐的新娘。

但我忽然發現,《西遊記》裏的妖魔都是低級的,心心念念,無非就爲吃一口唐僧肉麼。我們山裏多的是牛肉羊肉,唯獨沒有唐僧肉,白骨精怎麼會糊塗降臨呢?

這狂妄的結論並不是我發燒時的囈語。那夜煤油燈下,蒲松齡先生讓我大開眼界。我在歎服裏顫抖,這世界原來妖魔橫行呀。她們一個個幻化着嫵媚的外形,有情皆孽,無情皆怨,潛伏在荒寂的山野或衰敗的寺廟裏,暮來曉去,晝伏夜出,算計清秀的書生。

我這個小小書生,不知合否她們胃口,但對面劉家的書生,定能大快朵頤吧?我不寒而慄,合上書頁,哭鬧着讓母親把煤油燈徹夜長明。母親古怪的看着我,奪了書去,說我走火入魔了。

我也暗自猶豫,是繼續做燈下書生,還是去山窪裏放羊?

放羊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晃盪在天地裏,不像我小小年紀便愁眉招展。就在我舉棋不定時,放羊的羊倌領工錢時失敗的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出來,看着他被村長奚落的滿臉臊紅,我決心繼續修煉,做個會降妖會寫字的書生,我要拯救我自己和劉家的新娘。

然而令我苦惱的是,那些妖魔都有自己的結局,根本不需要我來降伏。這樣的發現,讓我沮喪不已,我在煤油燈下不斷咒罵老蒲,他如此安排,害我失業無趣。不過也罷,人有人命,妖有妖命,順其自然也許纔是最好的歸宿。

山區的黑夜漫長又漫長。實在呆不住了,東家西家就串在煤油燈下,談完天氣,談完收成,就要談談鬼了。堂叔說,他看見半夜的丫腰裏,魏家去世兩年多的老爺子總在走來走去。嬸子說,那算啥,春上我身上夭折的那丫頭,幾回了,半夜裏就坐在家裏炕沿上啃饃哩……每當這時,我乾咳幾聲,極力鎮定地把這些怪異消化入耳。同時我堅信,我比叔嬸更有靈氣,一定能捕捉更大的靈異。

千真萬確。奶奶去世後不久,一個月朗星稀的秋夜,忽然有人拍窗,我在睡夢裏爬起,藉着月光瞧去,奶奶跪在窗臺上,穿着去世時的那套黑棉襖,聲音幽幽的呼喚我。我捅不醒沉睡的父母,急切的問奶奶怎麼了,奶奶沒有回答,只用瘦削的手一遍遍拍打窗櫺,一如她在世時受盡的委屈,無法明晰的表述給疼愛的幼孫細聽。

這是我和奶奶最偉大的跨界溝通。我興奮不已,竊喜自己功力飆升,要不怎能看見陰間的奶奶呢。我把這事講給父母聽時,他們納罕之極,認定我在撒謊。我極力辯解,終無濟於事。看來,他們並不知曉,煤油燈下澆灌的聊齋之花,早已在我心田恣肆怒放了。

然而我還是大意了。

那晚,劉家的媳婦被人手忙腳亂地擡走了,第二天又覆着白布擡回來,劉家人臉色冷青,間或帶出幾聲乾嚎,組織人手,匆匆下葬。山村再次被黑夜籠罩,到處漂浮着詭異的氣息。叔嬸們串在煤油燈下私語,說兩口子吵了架,媳婦喝農藥自盡了,留下個可憐的娃。

不對,一定是白骨精下手了!望着幽冥的黑夜,我倍感挫敗,把幾個弟妹迅速召來,編入降妖隊伍裏,浩浩蕩蕩的遍遊山野,搜尋一切可疑之物。

幾日一無所獲後,我突然靈機一動,又把目標鎖定在一切白色物體之上。白牆,白紙,白衣,白狗,甚至白毛驢,都成我們攻擊的對象。這樣憎恨的結果,導致我現在路遇面白風騷的美女,都有揪住想痛扁一頓的衝動,始終就覺得這白皙絕非人間顏色。

尋尋覓覓,煤油燈清冷了山風。我愧疚難當,始終不敢向對面山窪投望一眼,就想,落花般凋謝的新娘,一定在陰涼裏怨怪着降妖書生吧?

那夜,忽有怪聲在對面山窪叫響,是貓,是白貓!我血液沸騰,滿腔愧恨頓有泄處。當即斷定,白骨精一定附身於貓,貓又藉機毒害了劉家的媳婦。要不,爲什麼我失落喪氣的時候,它偏偏高昂得意的鳴叫呢?

偏偏,父親帶來搬家城市的消息。我只好把這鉅任轉付幾個弟妹,再三叮囑他們剷除那隻來路不明的白貓。可是我一走,山風就把叮嚀吹散了,他們在煤油燈下歡暢地嬉鬧着,居然把白貓變成玩伴了。

我在城市的霓虹裏捶胸頓足。

城市的夜是曖昧的,燈火輝煌,卻找不到一絲心寧的感覺。我在白熾燈下攤開《西遊》與《聊齋》,卻怎麼也讀不進去了。我常常回過頭去凝望山村,懷念煤油燈下的清寧,以及清寧裏走出莊門時倒豎起來的頭髮。我想,在明亮的城市裏,那樣的窘迫決計不會生髮了。瞧瞧,燈光照亮了每一條街巷及角落,妖魔是無處藏身的。

但很快我又發現自己錯了。

在雷臺以及東關的一條長街上,每走幾步,便有小攤。攤主舌吐蓮花,能把你前世今生說個通透,她們名曰“神婆”,專爲城市除魔。剛來時,我在暗處深情的迷戀過她們,也曾偷偷的模仿過她們“天靈靈,地靈靈,妖魔鬼怪快離開”的術語,但如今在耀眼的城市燈光下,我已逐漸失卻了降妖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我明晰了“神婆”們賺錢的鵠的,她們早已淪爲妖魔的朋友,甚或經紀人,我不能同流合污。

我作別煤油燈,在城市的霓虹下茁壯成長,也終於正確參悟了蒲松齡先生以及聊齋的本真,想起煤油燈下的小小降妖少年,我偷偷一笑,那無可倫比的天真啊,多麼美好的填塞了寂寞的青春。

搬家時,煤油燈留在了老屋,而金箍棒,早也不知了去向。至此,我把自己打包,投寄在城市的滾滾紅塵中,隨波逐流。可我始終堅信,這世上一定有妖魔的。因爲一些端莊的人,總是在煤油燈或者霓虹燈下,戴上面具走出門去,做一些妖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