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快餐文化”的碎片化短文散文

“快餐文化”的碎片化短文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快餐文化顧名思義是比喻追求速成、通俗、短期流行,而不注重深厚積累和內在價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現象。隨着大數據時代的來襲,快餐文化開始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逐步壯大。在這樣一個以互聯網爲經濟中心,一切的事業都追隨經濟效益的步伐,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抓住大衆的心,誰就能夠攫取更多的利益,社會的價值觀也同時被打上了清晰的經濟烙印。

“快餐文化”的碎片化短文散文

一個地方要發展,首先要抓經濟,因爲經濟學是最先進的科學,當然歷史文化是前提。突飛猛漲固然好:只要你想了解什麼,在網上查閱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同時也使得產品能夠快速地傳播給大衆,那麼揚名立萬也變得更加得簡便快速(不過有了飛快的速度,質量有時就很難保證了),有了利益的驅動,有了名聲的誘惑,快餐文化又怎麼可能不蓬勃發展呢?

現在的社會普遍現象低頭族,由此又有多少人想過,它給我們帶來的弊與利呢?電子產品已成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有空閒時間就看着小小的屏幕,玩玩微信、刷刷微博,就這樣度過每一天。如今,大家一面在斥責其粗製濫造,一面卻又在享受着其帶來的.身心愉悅。那爲什麼,這些粗製濫造的東西會被大衆所接受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它門檻低,不像高雅的藝術、古典名著,需要你有足夠的文化底蘊和知識內涵,正是它的淺白、低廉,使我們這些文盲不需要花時間研究,一看就一目瞭然。

碎片化往往充滿至理名言的精華輯錄,大都是瞬間的思維和感受的片段,而且有的已瑣屑到只是對個人經歷的絮叨而無法高於生活。正因這種自戀情愫和功利目的,使微博文學常常過於瑣碎,以致帶給我們的往往不是智慧、思考、美感而大都是以自我爲本源的碎片拼湊,內容看似華麗,讀後卻無所受益。微博書偶爾看看也無妨妨,權當娛樂放鬆。若長期以此爲精神食糧,恐怕會造成年輕一代人營養不良。現在不少人既不想看大部頭書、也不願看經典,覺得讀大部頭書辛苦、讀經典無用,真的是這樣嗎?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關鍵在於如何使用?快餐文化也是如此。有的人閒暇時看看新聞,增加閱歷,拓展視野;有的人就知道玩微信、刷微博看些毫無意義的文化碎片。在此以電影、電視劇爲例:它,場面宏大、大腕雲集、動輒投資上億卻難覓往日經典,邏輯混亂的速成劇本,詞不達意的淺白臺詞,矯揉造作的舞臺表現,這些倒也就罷了,而大多影片缺乏思想靈魂。同時,互聯網的發展,使得網絡文學作品也應運而生,小說的創造成了碼字的遊戲。

浩瀚的網海佳作寥寥,尤其是網絡小說,其中很多作品承繼着相同的套路,擁有着粗糙的語言,洋洋灑灑的開始草草收尾。有不少學術界的學者也開始了時尚走秀,不再是幾十年如一日的著書立說,上了媒體的平臺以其巧言令色便能一夜爆紅。然而那些研究推廣的東西,到底又有多少值得靠譜的呢?更有專家教授爲了名利搞起了代寫抄襲及剽竊的行爲把學術研究也變成了快餐文化。

回眸學生時代,嗜好文史但又看不懂。還記得曾經文史老師在臺上枯燥的講,我們在課桌上沉沉的睡,在當時的宏潮下,難得有幾個講得精彩的老師。我當時的印象就是:文史課只管背誦,某某年在哪兒發生了某某事情,有什麼歷史意義?而快餐文學卻給文史教育以養分,活躍了課堂內外,如百家講壇中老師們的講故事般的讀史,梳理了歷史脈絡,描繪了生動的歷史人物,雖有一些自我臆斷和現代流行詞彙的穿插,但卻極大地調動了公衆對歷史的興趣。一些獨到的分析和剖析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對於正在歷史中埋頭苦讀的學生有很高的借鑑價值。

快餐文化如何把握這個度尤爲重要,對於成年人來說是沒有問題;但對於心智尚未成年的學生就不一樣了,這時就應該有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挑選有益的快餐供孩子們享用,讓他們學會如何分辨快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