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父親與高坎散文

父親與高坎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回到故鄉,心底柔柔的情感像一隻無形的手,牽引着我來到了兒時望而生畏的地方——高坎。

父親與高坎散文

昔日如天梯般的高坎,此時卻似每家每戶那極爲普通的樓梯,斜立在山的一旁。一道道石級的棱角,已被歲月中一雙雙赤腳打磨成弧形,像鄉親們的額頭,滿是“滄桑”。不知爲什麼,眼前的高坎不是記憶中那般高峻,而是略有些卑微和猥瑣,像父老鄉親略爲有些駝的脊背。

我知道,這是我在日漸長大,而它卻在日漸消損的緣故。

兒時,我和父親經常爬這道高坎。因爲我家住汪家街,而父親卻在深溝當保管,高坎是汪家街到深溝的必經之路。

每次爬到高坎半中央時,父親便會說:“歇一會兒吧。”此時的我,已累得大張着嘴喘粗氣,那情形,極像三伏天太陽底下躺着的雞。聽父親這話,我是滿心歡喜。我認爲父親也許和我一樣,已累得不行了,便仰着頭問:“爸爸,你也累啦?”父親微笑着點了點頭。現在我明白了,那不是父親累了,而是父親對我的疼愛。記得父親經常愛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我就是父親的幺兒。

歇息時,父親便唱川戲給我聽。

父親是個川戲迷,能唱很多川戲,隨便什麼時候,張口就能唱。我那時很崇拜他。父親還能將戲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他在排解鄰里糾紛或給人說道理時,常常拿戲中的人與事來打比方或作對比,總是能把人說服的。父親這可真是:戲裏人生,人生如戲。

我就是在父親川戲的薰陶下成長的。現在想來,我之所如此熱愛文學,首先要感謝的,應該是我的父親。

不知爲什麼,我對川戲不感興趣。看來興趣這東西,不是單純靠培養就能成的,它確實需要發乎於心。

在夏季,父親看見河裏有小孩在洗澡時就會唱:“六月裏來是三伏,蔣子龍打傘在中途。包包擱在山岩上,娃娃兒在水裏浮。”父親聲音洪亮,山谷迴響,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那時小,父親唱的有很多不懂。起初我會問父親,像這段唱詞中的“三伏”、“蔣子龍”是什麼意思。父親都會給我講。只是有時,我老是圍着一個人或事沒完沒了地問,不知父親是被我問得不耐煩了,還是回答不上了,他就叫我去拿把鋤頭來。我覺得好生奇怪,便問父親拿鋤頭來幹什麼啊?父親笑了笑說:“挖根根哇噻!”我又問:“挖根根來幹什麼呢?”父親沒回答,而是叫我回去問哥哥他們。我一問,哥哥他們笑着說:“那是爸爸在取笑你咧!”這下我明白了,我不該拗着父親問,應該自己去弄明白。大人有大人的事,他們沒那麼多閒工夫來回答的,於是父親一旦叫我拿鋤頭來,我就不再問了。把要問的問題裝在心裏,等待日後慢慢消化,就像我們把糧食吃進肚子裏慢慢消化一樣。當然,有些消化不了的問題,就像河底的鵝卵石,被泥沙堙沒了。

父親最愛給我唱的是書生考狀元的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叫秦仲的書生考取了狀元這出川戲。

我之所以能這麼清楚的記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姓秦。是我們秦氏門中的人,也就是一家人的啦。當然,他是我的祖先,這是勿庸置疑的。能有一位祖先考上狀元,那可是很光彩的事咧!讀書後,我從歷史書上看見有個叫秦始皇的,我很自然地就認祖歸宗的了。只是讓我覺得有點疑惑的是,父親怎麼沒跟我說這位祖先呢?要知道,他可是皇帝呢,皇帝是龍,我們可就是龍子龍孫的了耶!也許是年代太過於久遠,也許父親讀的私塾書裏沒有,所以,父親不知道。現在我知道了,看來我比父親還要博識的了。不過我沒跟父親說,怕傷父親的面子。你想,我一個小孩子都知道的事,父親卻不知道,這讓父親的面子往哪裏擱呢?於是,我便在姓魏的同桌面前炫耀,說我們秦家有當皇帝的!

同桌不服氣,他也拿出歷史書來翻,結果找到三國時的魏文帝,還有南北朝時的西魏。這下子,他比我還要神氣。我見比皇帝這方面比不過他,就又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比歷史書上“秦”與“魏”誰多,誰多誰就贏。同桌同意了。於是,我倆便分頭在歷史書找了起來。我在找到“秦檜”時,感覺很彆扭,因爲秦檜是個大奸臣,他殺了岳飛呢!不用別人說,我們秦家人都會覺得很丟臉的呢!那秦檜的“秦”數不數上呢?我猶豫了一下,覺得還是應該把這“秦”字數上,畢竟我們只是看“秦”與“魏”字哪個的多,不用管他是忠臣還是奸臣。

結果數下來,我的“秦”字比同桌的“魏”字多一個。同桌怕我多數,就說他要再數一下“秦”字。我見他這樣,我也要數他的“魏”字。我倆數下來,結果是一樣的。這下子,我神氣活現地對同桌說:“怎麼樣,你服了吧?”同桌爬在桌子上,沒有說話,顯得很是沮喪和失落。

後來,當歷史老師說秦始皇不姓秦,而是姓嬴,名字叫嬴政。我在情感上是很難接受的,以至於我很是希望老師能跟同學們道歉,說他說錯了。雖然老師最終沒這麼說,可我卻在找能證明老師說錯的理由。一是,“嬴”這姓,我聽都沒聽說過;二是有這麼稀奇古怪的姓麼?當然,我是學生,雖不說迷信老師,可老師講的我們是深信不疑的。試想想,老師講的你都不信,那你信誰的,未必信你自己的,你比老師還得行麼?那可真是笑話了。所以,我很矛盾,甚至有些痛苦,因爲我一旦認爲秦始皇不姓秦,那我就得把頭頂上這金光閃閃的光環摘下來。現在想來,那時確實挺幼稚可笑的。不過,我現在若見到姓秦的,仍會感到很親切,總是會認爲他是自己的一家人。

再說這秦仲,家裏很窮。可他有天賦,讀書又那麼勤奮刻苦,所以考上了狀元。父親跟我說,凡是考上狀元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我聽後,在夏夜乘涼時,會看着蒼穹的繁星,想從中找出文曲星,同時心裏面想着,我要是文曲星下凡那纔好呢!記得父親還說過,地上一個人,天上便有一顆星。我又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那顆星。我自然是無法尋找到的`。

父親所唱的考狀元的書生,他們家庭都很窮,用我們這裏的話來說是,窮得叮噹響。我很是有些疑惑,怎麼都是窮書生考上狀元呢?

父親也許感覺到了我的疑惑,解釋說:“寒屋出公卿呢!”我雖不懂公卿是什麼意思,但我會猜。我猜這肯定是大官。父親這話的意思是,窮苦人家出大官。這下我明白了。

秦仲讀書期間,寫了一首詩來明志。其詩是:“筆尖攢勁吃硯水,夜裏熬幹燈淚油。小小小魚兒未成龍,日睏遊閒沙灘中。有朝一日風雷動,步步騰雲上九重。”對於這首詩,父親很是詳細地跟我做了解釋。從父親的解釋中,我知道了秦仲讀書已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後來,我讀到韓愈《進學解》裏的“焚膏油以繼晷 恆兀兀以窮年”一句時,不自覺地就想到了秦仲。秦仲刻苦攻書目的就是爲了成龍,也就是考上狀元。說到這裏,父親又跟我講了“鯉魚躍龍門”的故事。說是鯉魚修煉到一定的程度,便會去跳龍門,如果跳過了龍門,就會成龍,能吞雲吐霧,呼風喚雨。說到最後,父親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幺兒,你今後要像秦仲這樣勤奮讀書,爭取將來能有出息。”我“嗯”了一聲,並用力的點了點頭,向父親表示了自己的決心。

我現在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他之所以只唱讀書士子求取功名的川戲,爲的是以此來激勵我,讓我能像這些士子一樣刻苦讀書,有出息。

父親還給我說過一首詩:“讀得書多認得秋,不能耕種自有收。白天不怕誰來借,夜晚不怕賊人偷。”想來這應是哪出川戲裏的唱詞,只是我沒問,父親也沒講。父親只是給我解釋說,這知識學到是自己的,別人借也借不去,偷也偷不了的。所以,你以後要多學知識,對自己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還有一個叫呂蒙正的書生,這個人比秦仲家還窮。他父母雙亡,住在一破窯裏,在冬天,他像一隻寒號鳥樣,冷得沒辦法。就是這麼一個人,後來考上狀元,並當了宰相。他當上宰相後,有一次出行,天下着大雪,轎伕們直呼冷。呂蒙正從轎的門簾伸出一根指頭,想試試外面究竟有多冷。結果回去生了病。醫生看後,說他是得了一指之寒。呂蒙正想到當年在寒窯,冷得那麼厲害都沒生病,現在只伸出一根指頭就生了病,感嘆不已。

呂蒙正最爲有趣的是他在窮困時期去趕齋飯。

鄰近有寺廟發齋飯,像呂蒙正這麼窮的人,自然得去的了。他沒想到那些去趕齋飯的人去得那麼早,結果他落在了最後。寺廟裏的和尚添齋飯添到他這裏時,齋飯已添完了。第二天,呂蒙正起得比誰都早,他排在了第一個。寺廟的和尚知道呂蒙正有才華,想照顧一下呂蒙正。他想到呂蒙正是排在最後一個,於是這天他添齋飯不從前面,而是從後面開始添,結果添到呂蒙正時,又沒有了齋飯。第三天,呂蒙正想到自己頭兩天站最後面和最前面都沒能添到齋飯,他便想自己站在中間,不論你從哪頭添,自己都能添到,於是,他便站在了中間。誰知添飯的和尚想到呂蒙正不是站最前面就是站最後面,這次他便從兩頭添起。結果添到最中間的呂蒙正時,又沒齋飯了。就這樣,呂蒙正三天都沒能添到齋飯。

父親說到這裏,感嘆說,這時的呂蒙正正在倒黴,所以他做什麼都不順。就像當年姜太公,“時來運不通,好比姜太公,上街賣麪粉,遇到旋頭風。”說的是姜太公倒黴時,去都城賣麪粉,誰知遇到官兵出城,人一擠,把他的麪粉擠倒了。姜太公想把倒在地上的麪粉捧起來,正當他要捧時,一股旋頭風(龍捲風),把地上的麪粉吹得一乾二淨。

父親最後說,其實這都是天老爺在考驗他們,只有這樣,他們今後才能幹大事。其實這也就是孟子說的:“故天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如今,父親已駕鶴西去,我也已到知天命之年,然而我卻碌碌無爲,一事無成,心裏很是愧疚,因爲我辜負了父親對我的期望。

此時,我看着眼前的高坎,耳畔似乎傳來了父親唱川戲那高亢嘹亮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