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文人·酒·鄉情的散文

文人·酒·鄉情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於酒,我自是不敢說貪好,但興致來時,也每每會燒幾樣小菜,或淺嘗輕泯,或索性約上三倆好友呼杯換盞,不求大醉,唯想一品酒入喉腸後心裏那團烘烘暖意,至少,我覺得,酒,且不論它香濃幾許,亦莫論它價高几何,有一種感覺鐵定是嘗過酒的人都無法抗拒的——喝酒時的那種飄然、那種神怡、那種帶着溫軟將身心全部釋放後的迴歸!

文人·酒·鄉情的散文

收入的原因,我喝酒不多,更不追求酒的檔次。先早在鄉下時,喝的是那種零售七塊錢一瓶的扁瓶信州春,更早時,喝的還是信州春,卻是圓瓶裝的,約略記得,那種酒約莫售價四塊五毛錢,甚至還記得,我父親50壽宴上用的酒就是那種圓瓶裝的信州春酒,52°,性甚烈,但口感極好,壽宴時,一大桌外地來的戰友把桌上兩瓶份內的喝了不算,還讓管酒的相幫端來整半箱子酒,一個個喝的酩酊大醉。在我的記憶中,那次醉酒,在我戰友羣裏應該是最厲害的一次,原因其實很簡單,父親50歲時,正是我從部隊退伍回來後的一個禮拜,這般戰友在杭州喝了三年客鄉酒,乍一回來,突然有了鄉味,地道的信州春酒,怎不讓我們這般離鄉太久了的'孩子大膽放縱!

這一回,我便隱隱有所察覺,酒裏,其實一直是裹着鄉情的。

前不久,我生命旅程裏第一次收到了一份價格比較高昂的禮物。三清女子文學會的毛姐讓會裏的吳蘋蘋給我送來了兩瓶酒,說是我來饒半年了她一直難得有空和我聚聚,碰巧有人送她幾瓶酒,便讓人給我送來,毛姐說:“紅粉送佳人美酒贈文士,”兩瓶酒,算是爲我接個小風。毛姐的禮物本來就給了我一個欣喜,打開一看,透明塑鋼外殼裏的酒瓶更是讓我狂喜,酒瓶通體晶瑩透徹,不含一點瑕疵,西湖浮屠造型,顯然也煞費了設計者的一番苦心,圓潤、修長、豐滿、這一堆用來形容女性風姿的詞彙,用在這兒一點也不會覺着不妥,瓶兒上的篆書“信州春”,更極具上饒男人的清秀和上饒女人的溫婉,一瓶酒,滿透出了雄性的剛、陰性的柔、儒家的圓。上饒人的兼容,上饒人的通達,居然被這一用來裝酒的瓶兒表現了個透徹,着實讓我嘖嘖讚歎了一番。瓶裏的酒,則清澄似欲化未化的冰凌。不用開蓋品嚐,單是看着,已經有些微醺了。這時,我已經清晰知曉,毛姐送我的這兩瓶酒該是多麼價值不菲了。

與毛姐相識,是因爲文字,與毛姐相處,更是緣於文字。一年前,我的一篇《蒼涼陳坊》的小文章,竟無意間勾起了原是陳坊人的毛姐共鳴,於是,我與毛姐有了交流,之後,蒙其擡愛,我還在她們文學會小住了一段日子,只可惜,我終於是個不願離開山水鄉村的懶人,不久,我便在對妻兒的不盡思念中爲自己找了個藉口,把自己騙回了遠離饒城百公里外的山村。那時,毛姐說:她有些抱歉,沒有讓我能在饒城紮下根的條件;而我知道,其實是我辜負了毛姐,我對文學的理解和創作上的能力實在還幫不了毛姐的忙。

我始終不敢以文人自居,毛姐卻顯然總是把我以文友相待的。在今年一次小聚中,毛姐就直白說:怎能沒有酒,怎能不喝酒?嵇康、李白、陶淵明、蘇軾、歐陽修……哪一個不是一身酒香,文字裏也多得是滿篇酒味,所以,但喝無妨,不但該喝些酒,還應該嘗試也能達到斗酒詩千篇的境界哩。她自己不喝酒,卻一直是捨得請文友們喝酒的,而且,她看着文友們喝酒時的神態,也從來都是帶着欣賞、羨慕的眼神。

這也難怪,果然文人大都好酒。嵇康骨格清奇英俊瀟灑,卻一生放浪形骸與酒爲伴,其《與山巨源絕交書》等千古絕唱不僅讓讀的人分明覺出酒味,那通酒後絕罵,更能讓人全身血脈沸騰,爲其高尚人格和偉大情操而震撼;陶淵明潔身自愛,寧東籬採菊躬身稼田也不爲鬥米折腰,可無酒,他怕是也難清心,是以,“攜幼入室,有酒盈樽”他便欣喜若狂,有酒,則陶公方能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一批膾炙人口的名篇傳世……

酒,從來都是能讓人心機洞徹靈感頻來的。飲酒後那份毫無拘謹羈絆的心境,正如幼年時躺在母親的懷裏一般,心情絕無雜蕪,“此生不屑事權貴,只將醉身付老莊”的嵇康也好,“天子呼喚猶不應,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也罷,還是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歐陽公……一個酒字,酣暢淋漓地把他們的灑脫豪放表現個極致。

我卻有個發現,歷史上與酒瓜葛最緊的一干文人大賢門,通常都是在仕途受挫之後才真正癡迷於酒的,嵇康是不屑於仕,陶淵明是不滿於仕,李白是不合於仕,蘇軾、歐陽修等都無一不是在仕途遭斥後迷戀了酒。於是,這些無意眷戀官場的文士們,不但成就了他們的文章大事,也塑成了他們的酒事。“不慕凡塵笙簫舞,唯羨曠野有空靈,半壺清酒當車馬,一路逍遙到天明。”酒,居然成了躬送他們迴夢裏故鄉的車馬,讓他們並未真正拋開世俗的心得到撫慰。是的,疲憊了,倦怠了,還有比生養他們的家鄉更好的去處麼?又有什麼地方能比家鄉更讓人覺得溫馨可靠!亦唯有生養過自已的故土,才能讓自已心境澄明,無圬無垢。可嘆,家離他們偏偏總是太遠,他們只能籍酒酣醉,在醉夢裏迴歸家園。

當然,這時,如果有盅家鄉的醇酒,那麼夢迴故鄉就更近了。我便有這種感覺,當兵時也好,在義烏飄蕩的幾年也好,那會,想家想得苦了,便花錢買醉,且買的大多是家鄉的醇釀,四特、全良液,最多的還是信州春,有鄉人回鄉,也千叮萬囑要其莫忘帶回一兩瓶家鄉的信州春,因爲“信州春”來的親近——我們本就信州人,信州春,恰恰能讓我們在醇酒的纏綿中找到家的味道,讓我爲它鄉風塵漬重的心靈得到片刻輕鬆。

文人尤累,豐富的情感和滿腔抱負註定他們要飽受侵擾,因爲,這個世界太於噪雜太於現實!一位影響我生命的知己曾與我就中國文人的避隱和嗜酒做過探討,他說,他認爲那是文人們源於無奈而選擇的逃避。聞及此,我無語。我不得不悲哀地從心裏接受知己的論斷,然而,我也無法不認可文人這種用避隱和嗜酒的逃避方式,的確,他們本來就是別無選擇,難道,我該去贊同他們拋卻骨氣隨波逐流麼!難道我該認同那些用虛僞堆砌一通華藻去換取榮華的行徑麼!嵇康等先賢都醉了,醉得可以敞胸露體與天地相通。

我以爲,這種境界是舒暢的,最少,那一刻,他們不需爲任何事情騷擾,能盡情將自己的靈與肉盡付於自然,不需焦躁,不需自抑,就像久別家園的遊子回到夢魂縈繞的故鄉,有的只是無盡的親暱和盡情的釋放,自己早已不堪重負的四肢百骸,就此洗得一個輕輕鬆鬆,這有何不好!何況,接着,他們還會趁此一刻難得的潔淨寫下一篇篇可以流芳千古的乾淨文字,這,即便是逃避也逃得極有價值!

酒,原來始終都有着促人迴歸之效的,讓人卸卻重負輕易歸家。突然明白毛姐送我“信州春”之意了,原來,毛姐果真是把我當作文人相待的,除此之外,我想,送我信州春酒還有一層深意:毛姐是囑我莫忘故土,本性長存。這兩瓶酒,我想我是捨不得開了。其實也不用開,這用哺育了七百萬饒信人民的信江水醞釀的美酒,還能不香甜甘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