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樓觀勝景元始臺散文

樓觀勝景元始臺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3W 次

元始臺坐落在秦嶺山脈中部的終南山北麓地肺山腳下之中點上,位於樓觀臺東殿鎮村正南1公里處,東距古都西安約65公里,西北距周至縣城約20公里。這是一塊鮮爲人知的神奇聖地,是我國最早的道文化初開之地。從歷史的角度看,仍屬素稱“天下第一福地”的樓觀道壇範圍之內。

樓觀勝景元始臺散文

《樓觀道藏》載:“終南千峯聳翠,以樓觀爲最名。”樓觀作爲老子著《道德經》的地方,堪稱道教之祖庭,但古時分作上樓觀(元始臺)、中樓觀(說經臺)、下樓觀(西樓觀臺)三處,簡稱“三院”。《陋室銘》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樓觀道壇以元始臺爲玉清仙境,說經臺爲太清仙境,西樓觀臺爲上清仙境,分祀着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靈寶天尊,構成了樓觀道壇的宮觀體系。這就是道家所稱的“三清”。有詩爲證:“老君一氣化三清,三教執掌碧遊宮。太極圖上分八卦,如意鉤上定太平。”

據考證,這裏既是真正的道家發源地,又是道教的發祥地,爲中華傳統宗教文化之始源,其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人文景觀美不勝收,考古意義源遠流長,開發價值不可限量。

元始臺的形狀象個受丹的人體,相當於地腹懷胎,故原名地丹山,又名終南壽山。正南山峯爲地肺山,是地理之肺臟;稍向東之山峯爲地安山,是地理之心臟;中間山谷稱大安溝,是元始天尊修性之地;在地肺山與元始臺相連之處,有元始天尊的墳墓,與元始臺合做爲地理之肚腹。臺東側同位方向有兩樑兩溝,即:安家樑、李家樑、大安溝、花園溝。安家樑相連於地安山,南北長達千米,樑頂平坦。此山丘右翼即大安溝,谷水涌流不息。李家樑亦相連於地安山,更向北延伸,南北亦千米有餘。此山丘山頭突出,因在著名的金鳳山之西,與該山隔赤峪河相望,故又名銀鳳山。古傳一銀鳳離開金鳳,展翅西飛而來,見此處有一穀道,像個天然的百花園,溝內之天然礦泉水清流潺潺,山花爛漫,爭奇鬥豔,風景秀麗,遂不思回返,永棲此地,繁衍生息。這裏靈氣繚繞,萬物崢嶸,難怪其形似鳳凰亮翅呢,該穀道就是花園溝。臺西側地形則平坦寬闊,相臨于田峪河牀,有田峪口自然小村,便於遊覽。臺北之殿鎮村原名“殿紫頭村”,本是元始天尊之故鄉。古時有座紫雲大殿,紫氣環繞。兩千五百年前,周大夫尹喜在該村田峪河西煉丹峯下結草爲樓,觀星望氣,留下了“紫氣東來”之美談。這裏村貌整潔,民風淳樸,確係一方風水寶地。

這一帶全名叫作元始方白山,既有地理“百會”地頂山,又有地理“膀胱”瑤池、“腦海”天池等,正所謂“三十六洞天,洞洞出神仙”,歷來高道名侶多精修於此,久負盛名。該臺其所以以“元始”命名,古代有稽可考。《史記》中有云:“惟初太始,天地未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又云:“上元之尊,先天之根。” 《說文解字》中亦云:“陰陽未值,善之本源;陰陽之精源,中華文化之始根也。”可見,有形之混沌時期,萬事萬物皆從元始。“元始即爲先天地之祖始”﹙《道藏·清靜》﹚,先者爲始,後者爲元,得元者得始,得始者復元,元而自然,始而天然,以始復元,以元復始。

《道德經》開篇有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後又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道教三清》中載曰:“道生元,元始皆起今。”天開子,地闢醜,人於寅下凡。人作爲天地靈氣之精華,正是大自然孕育之精靈。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小宇宙,各器官和大自然是息息相通的。終南壽山其所以稱“壽山”,裏邊自有其生命之奧祕。人體壽命之本源,正是壽於始,命於元,命得於心,壽得於性,壽者命之起元,命者壽之起始也。

元始臺內含地理真氣、紫氣之根源,有元始天尊的天然地理真氣和老子的自然道德真氣相應,其元始文化內涵相當豐富、獨特。該臺以地肺山爲載體,古時青山疊嶂,碧水環繞,山鳴谷應,物華天寶。山峯邊羣谷環列,東臨赤峪河,西鄰田峪河,兩河相夾,源遠流長,不愧爲元始天尊遺蹟和道教文化的主要勝蹟。在臺正中西南腳之下有180餘通元始道文化藏碑,對面駱駝脖子下有一獨子柏,亦內含元始靈氣。其相連之處,古時不知從何處無意飛來一塊巨石,聳立此處已達數千年之久,背面有模糊的文字痕跡,有無法估量的考古研究價值。

元始臺玉清大殿五間,建於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左右偏殿各三間(現有元始柱頂石數墩爲證)。周圍還有玉皇殿、三清殿、菩薩殿、龍王廟、藥王廟、三太白廟等古蹟,其亭臺樓閣亦不少見。當年此處森林茂密,松竹常青,藏龍臥虎,一派古樸靈秀之象。

千百年來,這裏幾經滄桑,歷受磨難,正如《周至縣志》所載:西周繼創,秦漢增建,大唐鼎盛,金時兵毀,元朝復興,明清漸衰。當代則百廢待興。隨着歷史的推移,事物不斷髮展,元始正殿古建築衰毀,森林大半變爲農田,古景鉅變,人煙大增,植被銳減。現今的元始臺上多長橡樹,雄風不再,從形式上已脫離了樓觀道壇。

還有許多文化韻味建築和自然景觀,不勝枚舉。如:位於海拔兩千米之高的地肺山頂之仰天池和八卦爐就是其代表。仰天池坐落在九焰鄉九龍村北,地理造型十分獨特。俯視這鬼斧神工、天然雕琢之寶池,望着這呈現着鐵黃色的'不枯之水,想象當年老子用此水煉神丹的情景,真是神乎其神,令人歎爲觀止!此池大約一畝見方,真不知這山巔之水從何而來?據說:池內常年長有蘆葦,根結成船,內可容納三五人,可由人撐掌游來游去。盪舟其上,飄飄欲仙。

池北畔仰立一玉清殿,內有老子和其徒弟石像三尊,元始鐵燈一對,記事殘碑一通。正殿東側爲青牛嶺,與南北山峯相通:南爲古時廟址,北是遊人上山必經之路,西通田峪深峽,連貫於大安溝。

仰天池一帶動物四季出沒,礦產資源豐富,野花、山珍、百藥琳琅滿目,加之百鳥啼鳴,空氣清新,林竹茂密,懸崖驚情,好一派悠然自得之修養勝境!難怪清初大詩人趙籲俊觀瞻於仰天池處,心曠神怡,情不自禁,盛讚其景曰:“種竹連朝暮雨天,雨晴人在畫圖邊。半樓翠閣山山寺,綠樹清泉處處田。徑僻遙聞幽磬發,林深時見老僧還。平生最愜瞿曇理,到此渾忘濁世緣。”

站立其邊,自然祥和之氣繞身,古老奇特之感油然而生,有享不盡之幽雅壯觀之趣。怪不得文人墨客之靈感一觸即發呢。這裏之夜景更爲奇妙:鳥鳴舒心,獸嘯驚人,燈光如織,妙趣橫生。遊人如癡如醉,似在天街上行走,超然於大千世界之外,心無雜塵,萬愁頓消,好不令人拍案叫絕!

據《史記》雲:元始臺一帶山脈系壽命造化之聖地,是天然致化於自然之長生不老山。因此,這裏有着重要的文化研究、旅遊開發價值,是歷史文化、道教文化與民俗文化的切合點,是元始與現代、天然與自然的完美結合之處。若能將其開發出來,當是開發大西北的一項壯舉!當給金周至增添更爲亮麗的一道金色風景!

現今,已有南山真人經過多年實地考察,寫出開發該寶地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其論斷科學有據,令人信服。請仁人志士們不妨前來探訪、觀賞或研究,並能爲開發此樓觀勝景而盡一分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