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師道尊嚴與當仁不讓散文

師道尊嚴與當仁不讓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禮記?學記》曰:“凡學之道,嚴師爲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中國文化自古以來就非常注重傳承。從歷史上看,它在總體上表現爲一條線性的脈絡,“源”“流”關係至爲明顯。中國文化不是橫截面的,也不是斷層式的,而是像一條縱向延伸、綿綿不絕的漫漫長河,雖歷久而彌新。

師道尊嚴與當仁不讓散文

然而,中國文化的上述特點到了現代社會卻遇到了嚴重挑戰。海外學者林毓生認爲,現代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講求民主。民主當然有許許多多好處,但也有一個弱點,就是對傳統的權威地位形成解構和腐蝕作用。因此,各式各樣從傳統演變而來的權威都相對地遭受削減:父母、師長、學校甚至語言規律都不再被信服,也不再被依靠。

眼下的社會,甚至已經平等到了孩子對於父母可以直呼其名的地步。其實,這正是今天的人們之所以出現文化認同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我們都強調師生之間關係的平等,其結果往往是淡化甚至遮蔽了由“師”到“生”的文化傳遞方向。文化的承繼功能因此受到極大的抑制,從而造成道統的斷絕。這是導致現代社會人們價值觀紊亂,以至於出現是非不分、善惡不明、好壞不清狀況的.重要原因。就這個方面來講,“師道尊嚴”是有其不可忽略的文化價值的。

當然,“師道尊嚴”並不是說學生在老師面前只能唯唯諾諾,甚至喪失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以至於丟掉自己的獨立人格。中國文化傳統中還有一條重要的補充,就是孔子提出的“當仁不讓”。《論語?衛靈公》中記載孔子的話,“當仁,不讓於師。”這表明,比“師”更重要的是“仁”,當兩者發生牴牾時,我們寧願放棄前者而保全後者。

“師道尊嚴”與“當仁不讓”恰好形成一種張力關係,其中既實現了文化傳統通過“師者”的尊嚴而延續和傳承,亦維繫了道德原則藉助“當仁不讓於師”的信念而獲得的至上性。我們的文化傳統,正是在這種相互矯正和彼此限約中,得以生生不息地發展和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