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記小亮和他的母親散文

記小亮和他的母親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當聽到小亮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就開始醞釀祭詩,伯母是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勤勞節儉,善良賢慧,陌上勞動,炕上補衣,餵養家禽,鍋臺忙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唯一的驕傲就是養育了兩個孿生兒子,挺爭氣的,身出寒門殊不羣,老大小菁教壇耕耘,老二小亮仕途歡欣,在小縣都是響噹噹的人物。午夜時分,總算湊了一首《祭史母》:夜靜思母堪自傷,高香漸短嘆聲長。東坡鋤豆纖腰瘦,西畈梨田素面黃。昨日同堂割不捨,當年舊事飲寒涼。孿生兄弟身邊轉,夢醒淚流空想娘。以他的視角,想象他在夜深人靜之時悲切思母,熱淚盈眶,母親操勞一生,正是享福的時候,一場意外的交通事故,不幸與世長辭,令人心痛不已。願兄弟節哀,沉痛悼念伯母大人。

記小亮和他的母親散文

我想起高中假日我第一次他家時,受到伯母的熱情招待,中午炒了四盤菜,記憶憂深的是那盤炒雞蛋,黃燦燦,香噴噴的,我與他兄弟倆如風捲殘雲,一會就吃光了,我不禁說:“真好吃”,小亮得意着說:“我媽的雞蛋麪更好吃,每個星期天回來我媽都給我們做”。一會雞蛋麪上來了,津津有味地吃着,心想,雞蛋在農村是最好的'食物,營養高,增強記憶力,難怪這兄弟兩體質好,學習好,必定是雞蛋吃多了。院子裏母雞咕咕地叫着,是他們重要的營養基地,豬圈裏的豬是他們的學費,而母親爲這些生命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小亮又給我講了小時候的許多故事。兒時家貧,每到青黃不接之時,姥姥就來接走他們,姥姥有絕活,會接生,周圍百里的人家生孩子都是請她,姥姥去哪也帶着他倆,吃飯時,必須給他們吃雞蛋麪,日久形成了規距,韓洪鄉一帶的人至今都有人記得這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孿生弟兄,見了他們還準會問,你是老大還是老二。沒有長時間的相處確實分不清旳,都是國字臉型,濃眉大眼,身高一樣,肥瘦一樣,幾十年無變化,簡直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不過只要熟悉,還是能分辨出來的,老大沉穩,語速慢,聲音渾厚;老二性急,語速快,聲音尖亮。老大下巴圓,老二下巴略尖,只有細心人能看出來。村裏人稱老二是“二吊蛋”,經常惹事生非,和小夥伴們打架,吃虧時老大就出手了,弟兄倆心意相同,配合默契,把人家打的鼻青臉腫,直到高中兄弟倆還打架呢。看着他們眉飛色舞地講兒時風光,我說他們簡直是江湖上的“絕代雙嬌”。

長大後,兄弟倆學習都很優秀,父母親望子成龍,嚴格管教,小亮收斂了不少匪氣。我和小亮在班裏是前後座,我曾經看過他寫的一篇文章《耬》,敘述了他禮拜天回家,正值種穀時分,兄弟倆興沖沖地去了田地,看到母親弓着身艱難地拉着耬,父親用力按着不斷地搖着耬,瞬間感動,父母是多麼的艱辛。快步趕上,要替下母親時,父親大怒,高聲斥責:“給我把書念好就行了,這不是你們乾的,滾。”望着無端發怒的父親,他們楞住了,母親慈祥地說:“回去學習吧,中午做飯就行了。”他們委屈地走了,從此明白父母心,決心努力學習,用成績去孝順父母,末尾小亮反問結尾:“我們難道只有學習纔是出路嗎?”文章不是作業,是他自覺寫的,班主任寫了很長的評語,讚揚了他的覺醒,鼓勵他再接再厲。我對他肅然起敬,刮目相看。許多年以後,他不斷學習,從教師到公務員,到鄉鎮書記,學優而仕志凌雲,頗有成就感。

第二天,我和同學們就去了留神峪,祭典了他的母親,我凝視着她慈祥的遺容,感慨萬分,命運經常毀滅美好的人生,人生最幸福的時候,也許就是人生的盡頭。一位同學說:“咋天法中鄉着火了,小亮接了電話,就帶早來的同學去滅火了,幸虧現在護林防火管理先進,措施得當,設備先進,所有人看見史書記奮勇當先,戰鬥在第一線,頓時士氣高漲,總算把火滅了。”累得連話也不想說,最傷心的時候,遇上了最無奈的事,最忙的時刻,拼搏着最疲憊的工作。母親的忙碌命,他繼承了,身居要職,責任重大,家事重要,公事更重要,成千上萬像母親一樣的農民,更需要在他的帶領下脫貧致富,改善生活。真是能者多勞,高處不勝寒啊!又有誰能理解耀眼的光環下,那顆傷痕累累的心。

下午安葬了伯母,在高高的山崗,我瞭望着山腳下的村莊,公路,小村四面青山環繞,一條小河蜿蜒曲折,山腰中有一座天齊廟,傳說封神榜衆神去李城村看戲,路過此地,黃飛虎坐在那裏,青山如同太師椅的靠背扶手,山青水秀,讚歎不已,便留下來施法,一夜之間修成天齊廟,護佑鄉里,香火不斷,年長日久村名就改爲留神峪村了。而今伯母與之爲鄰,就日夜守望着家鄉,保佑兒孫平平安安吧!告別小亮,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雨,淅淅瀝瀝,同學說只有雨天小亮才睡得放心,也該好好休息了,明天繼續我們的人生,儘管是張單程票,只要盡力而爲,無怨無悔,任憑雨過風流去,披掛朝霞賞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