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評論的標準散文

評論的標準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評論的標準是一個讓我特別惶惑的問題。當然,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如果是,也是一個迂腐的問題。但我覺得在當前的語境下很有必要談談這個話題。

評論的標準散文

“標準”在《現代漢語詞典》裏的標準解釋是:“衡量事物的準則。”顯然,一談到“標準”,就會有一個非常準確、肯定的標杆在我們心中豎起。但是,我所談的這些,其實來自我的疑惑。

本雅明曾提出了評論家應恪守的十三條法則,其中第二條是:“沒有明確立場的人須保持沉默。”作爲一個評論家,假若沒有自己對藝術的判斷標準,如果不選擇沉默,我們所說可能都是些人云亦云的廢話,這樣的話說來又有什麼意義呢?

沒有標準就沒有判斷。作爲一名評論家,當我們面對作品時,我們憑什麼說這部作品是好的,那部作品是不好的呢?我們判斷的依據何在?我們依據的標準是什麼呢?

當前,評論家對作品的判斷標準似乎在以下兩個向度上出現了偏差:一種是屈從市場和大衆標準,一種是隻看重表現技能。

前一種情況的出現,可能更多地緣於評論家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自信的喪失和自我的懷疑。面對銷量、收視率、上座率這些作品受大衆歡迎程度的具體指標,很多評論家對自己一向堅持的藝術價值判斷標準發生了懷疑,開始自覺不自覺地屈從於市場標準和大衆標準。但是,市場標準和大衆標準對文藝作品的衡量尺度並非藝術價值標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很多文藝作品爲追求銷量、收視率、上座率,往往會主動迎合受衆的'欣賞口味,這就造成某些低俗的文藝作品反而受到追捧。這些年,低俗化傾向愈演愈烈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作爲文藝評論家,如果不想成爲道具或擺設,就應該堅持自己的獨立品格和價值標準,堅持用藝術標準來評價作品,並以此引導大衆的欣賞趣味。只有這樣,文藝評論家才能在市場環境中顯示出自身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

後一種情況則更多地出現在那些自視甚高的專業人士那裏。一些評論家似乎特別注重作品的藝術性,堅守藝術價值標準。對他們來說,衡量作品優劣的標準就是其表現能力或者說表達技巧的高下。在文學領域,一個時期以來,敘事技巧甚至簡化到寫實能力的高低,成爲衡量作品水平高下的重要甚至唯一尺度。在美術、書法、攝影、影視等領域,表現技法也是很多評論家衡量作品水平的重要標準。但是,文學、藝術畢竟不只是一種專業技能那麼簡單,它與人類的精神生活、個人經驗息息相關。從根本上說,文藝是關乎精神信仰的問題,必須追究到終極的問題上去,對人的生命安立提供幫助。所以,評論家的判斷標準應該建立在作品是否對時代的問題和人類的生存經驗做出了有深度的表達上。評論家應當以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於人類現實生活與生存的深度關切,對人類的現實生存發揮積極的作用。

一直以來,文藝評論被認爲缺少獨立性,評論家甚至被譏諷爲寄生蟲、吹鼓手或轎伕等等,總之是需要依附於創作而生存的不光彩的角色。而現實情況是,由於評論標準的偏頗,我們的評論要麼迎合市場、作者,成爲商業炒作的道具或堂會表演,要麼變成與大衆無關的自娛自樂的遊戲。要改變這種狀況,評論家應該堅守自己的藝術評判標準,積極面對生活現實、創作現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力介入當代文藝現狀的參與和構建,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立做出自己的貢獻,顯示自身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獨特意義、價值、作用、責任和使命。

標準就是操守,標準就是責任。所以最後我想說的是,在今天這個除了金錢似乎無法找到其他衡量事物價值準則的時代,既然選擇了評論,我們就應當確立並堅持自己的判斷標準,不屈從於市場、大衆或其他標準,以藝術的標準引導創作者創作出真正能代表我們這個時代水平的文藝作品,並通過我們的發現推介,使之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作爲我們這個時代的標誌留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