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淺析小學三年級起步作文教學的論文

淺析小學三年級起步作文教學的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5W 次

一、精心設計活動,激發寫作慾望

淺析小學三年級起步作文教學的論文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離開了生活的作文,就如無源之水,作文只有與生活緊密結合,才能凸顯其價值。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只有豐富的活動, 才能激發他們的寫作慾望。筆者經常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觀察活動 如景物類的觀察活動:觀察春,天、秋天、野菊花、銀杏葉、大霧、北山雪景等果實,類的觀察活動:觀察荔枝、砂糖橘、西瓜、葡萄等?人,物類的觀察活動:觀察同學、老師、爸爸、媽媽等活動類的觀察活動:越野賽、運動會、拔河、老鷹捉小雞、貼鼻子、護雞蛋等儘管開展觀察活動需要時間和設計,但觀察活動的收穫是豐碩的,觀察之後, 學生寫出的作文不再空洞,不再千篇一律,爲了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筆者還經常組織學,生開展連續性體驗活動,如開展吹泡泡、跳繩、生綠,豆芽的活動,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將活動過程中的,觀察記錄下來 學生積極參與這類活動,也有強烈的表達願望,他們很想把自己參與活動時的心情寫出來,這樣,學生寫的作文更加生動、具體實踐證明,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和慾望,也讓學生找到了作文教學的源頭 。

二、培養觀察能力,積累習作素材

沒有觀察就沒有寫作材料三年級小學生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爲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要教給學生具體的觀察方法,而不是讓學生隨意觀察在引導學生觀察事物時筆者會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和順序,讓他們明確觀察的內容例如,在觀察植物時,教師要給學生這樣的觀察指導:觀察植物的莖、葉、花、果,注意大小、形狀、顏色、氣味等觀察人物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從觀察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表情等入手,觀察校園時,要教給學生觀察的順序,由遠及近或整體到,局部等。另外,在觀察時,教師還要啓發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另外,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時可以鼓勵學生融入想象,讓他們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這樣,他們的作文就會寫得更生動、具體 除了教會學生按順序觀察外,教師還應教會學生在觀察中調動多種感官,去感受和體驗例如, 在指導學生觀察荔枝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來觀察眼睛看外形,雙手觸摸外皮,剝開後用鼻子聞氣味,放在嘴裏嘗味道等通過多種感官去感受和體驗,學生可以積累詳實的寫作素材,寫出更加,精彩的作文。

三、培養閱讀習慣,內化積累語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有量的積累纔有,質的提升。教師要利用班級“圖書角”和班級博客,等途徑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在做好正常教學工作的情況下,首先,筆者將每天的早自習前和午間廣播前的20 分鐘設定爲讀書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學生認真閱讀,漸漸地班形成了爭讀書、愛讀書的氛圍每次學校組織訂閱報,刊或自願購買書籍的活動時,筆者所在班訂閱的數,量總是名列前茅。其次,筆者還要求學生在家裏每天至少閱讀20 分鐘,閱讀後家長簽字,教師定期檢查。最後,筆者還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日積月累本”,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積累好詞、佳句和精彩,片段,建立寫作資料庫學生只有積累了大量的詞彙、大量的句式、大量的段篇,下筆時才能妙筆生花。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學生在閱讀中積累面的圈填入手,不離開事物的本質讓學生深入思考,總數與每份數的關係,變與不變的關係,體會標準量的重要性,爲解決“已知一個數,求它的幾倍是多少”奠定基礎。

任務1:變一變,提升“倍”的認識,問題:如果去掉一個蘋果,桃子還是蘋果的兩倍嗎? 這個任務的設計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變化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倍”的含義,強化標準量的唯一性,感受變與不變的辯證思想。

任務2:自由創造,讓學生用學具擺出任意倍數關係,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過程,這樣,教師可以在加深學生對倍的理解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觀察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幫助學生理解數形結合,將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結合起來,彼此詮釋,提升思維能力。

四、以課堂生成爲核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課堂生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評價一節課的好壞很大程度上要看教師是如何處理課堂生成問題的,這是判斷一個教師課,堂駕馭能力的重要依據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合作者的理念在張玉娟老師的教學設計中得到了很好的實施倍的,認識這節課的所有環節設計都基於學生自己的思考和發現,要解決的知識點都是隨課中生成的資源而靈活處理的。

在教學過程中,張老師採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時,讓學生通過動手擺、嘗試說、互相質疑、解答等活動,逐,步構建“倍”的模型語言是思維的外顯形式,教師可以利用語言讓學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時,學會生活語言到數學語言的轉化 張玉娟老師在教學中,注重從新知到練習,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嘗試總結概念和規律在拓展提高環節,學生的學習素材,正是課堂上生成的內容,教師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爲學生思維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