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實用】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合集五篇

【實用】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合集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合集五篇

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 篇1

我有一個溫柔的媽媽,也有一個嚴格的爸爸,他們兩個都很愛我。

每天早晨,當我還在睡夢中時,媽媽便跑到房間充當鬧鐘來叫醒我,春夏秋冬,天天如此。起好牀,我邊吃飯,每天早上都有好飯菜,那是因爲每天晚上媽媽都把食材準備好,。當我不在家時,媽媽就會焦急萬分,趴在窗臺上翹首張望,我只要晚一分鐘回家,媽媽就會狠狠的批評我一頓,我明白,這是對我的愛,。每當我做作業的時候,就能聽見媽媽在廚房切菜的聲音。每當爸爸回家後,媽媽連忙端上香噴噴的飯菜招待我們。爸爸回家後總是一言不發,表現出一種漠不關心也不理睬的樣子,這時候,我就會變得心灰意冷,但吃草的時候,如果爸爸找到了一塊肉,會立刻放到我的碗裏,雖然爸爸沒說任何話,但我卻能從飯菜裏找到濃濃的愛,吃好飯,無論我有多忙,爸爸都會等着我,檢查我的作業,有時候我沒時間給爸爸看作業,爸爸就不睡覺,直到看完我的作業才肯睡覺,這已成爲了一種習慣,但我卻從這種習慣中看出了爸爸的愛。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父母天天都在愛着你,擔心着你,關心着你,想着你,萬水千山總是情,你思考過了嗎?

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 篇2

我最喜歡語文作業,因爲我覺得語文作業很動腦子,最難忘的是老師說自己做一種小吃,帶到學校展示並讓大家品嚐打分。因爲這種作業太少了,所以我覺得很難忘。

我來給你們說一下糉子的做法吧,先把糯米泡上一天,再把糯米用若葉包住,露一面在外面,把一顆棗放進糯米里,再把糯米完全包住,用線綁住,再把糉子放到高壓鍋裏,大火煮半小時,小火煮一小時,糉子就做好了。

我們都做了小吃,老師說請同學們上講臺展示,老師請了十名同學,他們都做了美味的小吃,展示完了同學們也都品嚐完了,展示的同學們在講臺上留下了自己的小吃。

老師說自由活動讓我們自己去品嚐,我們紛紛下了自己的座位,去找自己喜歡吃的小吃。我們每個人都吃到了自己喜歡吃的小吃,我們開心極了。

我最難忘的小吃是曹靖彬的`年糕,因爲我是第一次吃到這麼好吃的年糕,我知道了年糕真的是粘糕呀。

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 篇3

樹葉飄落,大雁南飛,秋姑娘給大地換上了金裝,我和媽媽到西湖公園“踏秋”。

站在曲拱橋上,倚着欄杆看湖水悠悠地從腳下流過,幾隻遊船在遠處緩緩地順水而下,有幾個小朋友還在船上向我們揮手呢!

沿着湖邊有一片很大的荷花池,水面上全是墨綠色的荷葉。荷花有紅有紫,還有白色的,有的開了兩三片,有的全開放了,還有的已經結了大大的蓮蓬,看起來真象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

回家的路上我想,滿園春色固然可愛,但踏着濃濃的秋意,更是別有一番情趣。

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 篇4

嘿!告訴你們一個特大新聞:孔子要穿與時空隧道,來給我們當老師啦!

一大早,孔子就來到學校。只見他頭上扎着一個高高的髮髻,留着一把長長的白鬍須,穿着長袍,腳蹬一雙黑靴子。他走路非常慢,後面還跟着兩個弟子,一個抱着一大捆竹筒,另一個拿着筆、墨和戒尺。孔子一進學校,很是驚訝:怎麼滿院子有這麼多又高又大的“石頭怪物”?校長見了,連忙上前迎接,十分熱情地說:“哎呀,這不是大思想家孔先生嗎?快裏面請!”說着就伸出手想和孔子握手,孔子卻忙把手往回縮,十分嚴肅地說:“男女授受不親,這萬萬不可呀!”校長只好無奈的把手放下來。領着孔子去教室。一路上,孔子每上一個臺階都要提一下長袍的下襬,走着走着,腳踩住了衣服,孔子就重重的摔在了地上,長嘆了一聲:“嗚呼哀哉!”他又怕別人看見了笑話,連忙爬起來,拍拍身上的土,接着走。

終於到了教室,這時的孔子已是鼻青臉腫!他把弟子拿的東西放在講桌上,看見牆上有一大塊黑色的木板,不解的問學生:“這是何物?”我們說:“那是黑板呀!是老師用來寫字的。”孔子點點頭好像明白了似的。開始上課了。孔子打開竹筒,給我們讀上面的文章,我們卻什麼也聽不懂。孔子見讀學生們聽不懂,那就寫吧。於是,他就拿出筆墨紙硯,讓弟子磨好了墨,他拿起毛筆往黑板上寫字,字還沒寫出來,墨水卻灑在了衣服上。我們實在憋不住了,就哈哈大笑起來。整個教室嘈雜得如同戲院裏一樣。孔子拿起戒尺,裝着要打人的樣子走下講臺,一邁步,腳又踩住了衣服,幸好一位同學扶住了他。

無奈之下,孔子只好來到校長室,對校長說:“時代發展太快了,我還是回去吧!”說完,穿越時空隧道走了。

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離市區幾百公里的山區,是一個山清水秀、景色優美、人民安居樂業的地方。

昔日,家鄉的道路坑坑窪窪,全是泥巴路,道路上冷冷清清的,很少有車輛通過,大家的夢想是擁有一輛自行車;人們住的全是瓦房,遇到颳風下雨的氣候,重則進水,屋頂被掀去,輕則水淹牆角,讓人整天提心吊膽;至於廠礦、超市等,更是隻可想象的。穿的衣服缺乏,“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吃穿基本上是靠天吃飯,飯碗裏只有玉米飯、土豆,能吃飽就是最大的奢望了,遇到逢年過節,能打個“牙祭”就已經不錯了;而對於外界信息的瞭解,靠的就是外出人員的口述。

但是,自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人民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裏,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成了一個繁榮昌盛、美麗富饒的地方。當年的泥濘小道變成了寬闊的柏油路,車輛川流不息,多數人家擁有了摩托車,有的還實現了家庭轎車;家裏結束了靠柴火做飯、取暖而基本實現了電氣化;人們的飯碗裏不再單調,每餐還講究營養搭配了;穿的也能根據季節的變化而更新,有時還可穿上時髦的名牌;在政府的關心下,廣大的人民羣衆經濟收入也發生了變化,有的種上了“泡核桃”、“脫毒馬鈴薯”,有的學習了科學養殖技術,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正在大踏步前進。

家鄉的變化,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也離不開勞動人民的辛勤汗水。作爲小學生,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做一個對社會、對家鄉有用的人,用自己的知識才華去建設家鄉,使家鄉更加美麗,成爲我國最耀眼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