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六年級端午要過得隆重作文

六年級端午要過得隆重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端午要過得隆重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端午要過得隆重作文

六年級端午要過得隆重作文1

提起端午節,大家都不陌生,對端午節的'習俗與來歷也應該略知一二吧!但,一個地方一個風俗,有很多端午習俗大家都不知道,今天就由我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與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爲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揩記》與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賢臣屈大夫的時候,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糯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萬水千山糉是情,糖餡肉餡啥都行。糯米沾着紅棗香,糉葉包着朋友情。”不管怎麼說,聽完我的介紹後,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節的知識呢?

六年級端午要過得隆重作文2

在大作家沈從文的筆下,端午節是個民俗大舞臺,各種民俗令人應接不暇,而在我們家,端午節是個親情交流日,促膝而談使我們感到親情的溫暖。

我們的端午節,最令人心動的不是各式各樣的民俗,也不是豐富多樣的食品,而是濃濃的親情。到了端午,一家人無論誰,也無論有多忙,都會抽出時間回到家中,同家人吃頓團圓飯,敘敘舊,坐一坐,讓親情和着糉香盪漾在每個人心頭。

在我印象中,我過的最難忘的端午節,當屬那一次。當時,太谷的四姨奶奶一家前來看望我奶奶,恰好是端午節那天。自從一大早接到四姨奶奶的電話後,全家人就忙了起來。爸爸負責置辦酒水,一口氣拎回來兩桶“竹葉青”和三瓶汾酒;姑父和三大爺一起去了菜市場,買了幾種熟肉和幾道家常菜的原料。媽媽、姑姑、二姑等幾個女眷有條不紊地包起了糉子。就連我們幾個小孩子也不閒着,幫忙遞着包好的'糉子……

四姨奶奶終於來了,她不僅帶來了糉米與糉葉,還帶了一大家子人。當時的規模達到了十人以上,吃的是自己做的鮮棗糉,喝的是杏花村的汾酒、竹葉青,把兩張大長條桌子擺在一塊,十幾個人正好圍了一圈,濃濃的親情便氤氳在糉葉的清香中。

飯桌上,兩家,不,是一家人親密無間,大家都有話要說,女人們兩兩聚在一起,談談家常。男人們則點上支菸,倒上杯酒,圍在一起話說天下大事,頗有煮酒論英雄的氣概。就連孩子們也找到了夥伴,你給我講個笑話,我給你看個稀罕玩具,笑聲不斷。

吃了飯,一家人又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汩羅江上的龍舟比賽。電視開着,卻沒人看,最多不過瞟一眼,便又將注意力轉回親人身邊。孩子們呢?他們早就帶着大人給的香包到鄰院給其它小朋友炫耀去了。

這就是我們這裏的端午,沒有偉人,因爲一個普通人的屋子裏不能也不必容納偉人們崇高的精紳;沒有宗教,因爲那對我們的家庭生活毫無用處;只有親情,纔是於我們最平凡,最親近而又最珍貴的心靈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