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九年級作文 > 扇蘊清風滿文情

扇蘊清風滿文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扇蘊清風滿文情
羽扇
扇子是誰最早開始使用的,現在已無從考證。但是,最早用扇子的名人大概是三國時代的諸葛孔明瞭。“扇”這個字是由“戶”和“羽”組成的,那麼大概就是每家每戶都有一把用羽毛做成的扇子的緣故吧。每每讀起(三國演義),總是要想象一下諸葛亮輕搖羽扇,天下事瞭如指掌,宏偉計劃成竹在胸的風采。他舌戰羣儒時,用這把羽扇提點衆儒,爲他們指明獲得勝利的光明正道;他輔佐劉備時,用羽扇對他一樣的忠心來幫助劉備;他寫《出師表》時,羽扇又一次見證了他的雄才大略以及對後主的一腔熱血。羽扇綸巾諸葛孔明,也已成爲中國歷史上智慧與謀略的象徵。羽扇和諸葛亮,成就了時代的又一個傳奇。
   輕搖羽扇,道不盡的天下事……
團扇、摺扇
說到摺扇,腦海中揮之不去的竟然是《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想起他在報血海深仇時的那身裝扮,竟說不出的瀟灑:穿的是滾了金邊的亮藍色長袍,頭戴珠纓寶飾之帽,兩隻極盡華麗的鞋尖上綴着兩顆珍珠。最引人注目的是手中的那把摺扇,製作考究不用說,題字瀟灑也不必說,單是那上面吊着的紅玉吊墜就已經讓人神往中國古代的公子哥兒的風采了。雖然我不喜歡林平之這個人,但我也很能體會在大冬天打一折扇輕輕揮動,以示閒暇的那份閒適了。不過林平之的品德十分低下,不管多麼的用心打扮,到最後也免不了惡俗的結果。
   然後出現在我腦海裏的是唐伯虎。這一風流才子,手中總少不了一把摺扇。有時候心情好了,就在你的扇子上題幾個字,畫幅小畫,那麼你手中的這把扇子就會立刻價值連城,身價倍增。而最被人引爲佳話的自然是唐伯虎點秋香的那段傳聞了。唐伯虎爲了佳人,不惜自毀身價,帶着一把摺扇進了華府,當了小工,結果自然是抱得美人歸,而那把摺扇,可能也是這段奇緣的見證了吧。
   說到團扇,我總想到江南的婉約佳人,手中揮着團扇,緩緩走過小橋的樣子。不管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都要有三從四德的品質,要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們一般不能出門,也不太有朋友,手中的團扇就是她們傾訴的對象。總之,摺扇、團扇是離不開文化底蘊的襯托的。如果它們的主人沒有文情、文心、文化,那麼他手中的摺扇、團扇是不可能多麼的優雅,從容的吧。
   摺扇輕揮,說不完的文化情。(初中作文)
蒲扇
映渙大中國,有八億多人是農民。而他們正是最辛勞,最累的人。每到晚上,大家總喜歡聚集在村頭的那裸大槐樹下。而蒲扇,以它自身的樸素,實用的優勢,成爲衆人手中必備的物品。搖搖扇子,問:“李嬸兒,今年的收成怎麼樣?"“成,賣個好價錢不成問題。”“那,明年準備種什麼呢?”“不知道。我兒子現在在城裏讀農業大學,明年就畢業了。到時候,讓他回來當個像小王那樣的科技員,給咱們參謀參謀。”“好。”“謝謝了。”在鄉親們歡快的笑聲中,扇子也不斷地搖上搖下,好像在點頭說:“好啊,村中又多了一個大學生,村中又多了一個新的希望!”
   田間勞作的人們同樣離不開這普普通通的蒲扇。雖然今年收割的時候都換上了收劊機,但畢竟不像城裏的小轎車那樣,還裝有空調。在這熱浪滾滾的炎熱x季,自然還要備上一把蒲扇。不過,這已經比往年用鐮刀一點一點割麥子好多了。金黃的麥浪在微風的吹拂下不住地起伏,蒲扇聽見人們歡喜地說:“收割的是麥粒,播種的是希望!”
   蒲扇見證的自然是農民們心底最真實、最充滿希冀的心聲。這也同樣是一個個普通中國人的文化內涵。他們勤勞、肯吃苦,這已成了所有炎黃子孫的共同品質。
   蒲扇一扇,看不完的中國心。
   扇子,似乎已成爲文化的象徵與代名詞。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扇子不可否認地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平民布衣,每個人都與扇子有過不可磨滅的記憶。在高科技發展迅速的今天,空調、電扇等已逐漸代替了扇子的位置,扇子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如果你還記得它,就好好地珍存它,因爲其中有無限的文化、歷史與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