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三作文 > 關於高三作文集合十篇

關於高三作文集合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三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高三作文集合十篇

高三作文 篇1

我不那麼喜歡富有文學的四大名著,也沒那麼喜歡在文學史上獲得高度評價的作品,有時候會脫口而出,它們只是因爲看的人多了纔會變的有名,於是被爸媽進行長達一兩個小時的思想教育,被灌輸大人們所認爲的正確概念,然後會被問“懂了嗎?”才突然驚醒點頭,我從來不會對爸媽說那些對我來說正確的觀點,因爲會不被他們認可,反而倒被罰斥,因爲要被強迫接受,所以選擇隱瞞,他們以爲我懂了,其實沒有。

我喜歡那些悲傷的文字,喜歡看那些刊物,一個人陶醉,翻弄着的時候卻流下不知名的淚水,我曾寫過憂傷的文字,但我會把這些文字隱藏起來,在只有我自己知道的地方,在漆黑的夜晚上,藉着燈光默默獨賞。

我總是那麼心驚膽戰,小心翼翼,在父母走進我房間的時候便慌亂地合上電腦,偶爾還沒能來得及,在被問及在做什麼的時候,只能說:“找資料”。迴應質疑的眼神,然後他們關照地對我說:“別總是玩電腦,多看看書。”然後稍稍鬆口氣,其實我寧願被爸媽這樣嘮叨,至少不用再像從前一樣,興致勃勃地與他們分享我的文字時被教導:“你正處在青春期,總寫那麼陰暗的東西不好。”我不能反駁,只能忍受,假裝聽進了他們的話語。

所以,請原諒我的假裝,我只是很喜歡那麼悲傷的文字,被你們安上陰暗的文字,我只是喜歡,卻不得不埋藏。

那是很美麗的日子,真實的叛逆,青春的回憶。

高三作文 篇2

像滕海漁村這種地方就不應該有網絡、電視。我是這麼認爲的。

破破的村落,守着一弧藍藍的海灣。那是怎樣的一種藍,天空純粹得找不到一縷流雲,與天相接的海水於礁石上漾出清透的紫來。我愛這個地方,不希望網絡、電視破壞她的自然。

“滕海會被毀掉的,被電視節目,被無線網絡。”我對林說。

林翻着書,不曾擡頭:“現在很好,看書、寫字、面朝大海。餓了吃飯,累了睡覺。現在,這裏很好。”林是旅店的老闆,上海人,喜歡這裏,便定居了下來。所謂旅店,其實不過八個房間。

“你也說了是‘現在’,那‘以後’呢?”

“這裏住的所有人都喜歡海棠灣的乾淨、純粹。沉浸於你愛的景色,又何必管顧那些。”

“可是——”我心中不甘,卻又無話可說。

林放下書,走到前臺,合上了筆記本電腦:“別忘了,你也是通過它發現滕海,用它向我訂房的。”

林的話把我噎住了,下意識地避開他的視線。茶几上是林看的書,隱約瞥見作者的名字——尼爾?波茲曼。我不禁覺得好笑。

入夜,睡不着,摸黑溜出房門。天很暗,沙灘上只幽幽一盞黃燈。看見林站在海里,水沒到胸口。他一動不動,海水的波光泛到他的身上,儼然一體。鬼使神差,我走進了海里。水很涼,從腳踝,到膝蓋,過了腰,泱泱及到肩膀。海浪的聲音比白天真切得多。一簇一簇的水連綿地涌過來,捲起淡淡的魚腥味。我不再往裏走。剎那間,懂了林的感受。自然讓人無法抗拒,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海灣。一瞬間你所有的動作都靜止了,卻有一種莫名的充實感。

我在想數年後的海棠灣會是什麼樣子,會不會和周圍若干商業化的景區一樣?到那時,林又在做什麼?我們愛自然,所以我們建立風景區,可是商業化的浪潮又席捲了那些自然之美。我們不是從很早以前,從老莊起,就講求順應天道,摸索自然法則嗎?又爲何與這順應自然的本意漸行漸遠?是因爲我們的信仰不夠堅定嗎?我們本沒有宗教,所謂信仰,是靠自古一線的情懷維繫起來的吧。或許就是這樣,我們纔不夠堅定地維護我們熱愛的東西,於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和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失了自己的精神,在對物質的不斷追求中日漸脫離自己的本心?不,不。那些現代產物是一種工具,它們幫助人們生活,只是我們太依賴工具。

林說得對,沒有現代化的工具,我幾乎不可能找到海棠灣。我上網,用搜索引擎找最美的自然風光,定路線,訂酒店,用手機拍下沿途景色,發到微博上,傳到空間裏。

我發現窮苦的地方往往風光獨佳,比如稻城亞丁。在國道318上顛簸五天,看見了彩虹下的泥石流,趕上滾滾長江上的橋樑坍塌。沿途總能看到藏民幫着清理道路。他們的孩子在一旁揮手敬禮,用並不標準的普通話告訴旅人:“謝謝你們給我們造希望小學。”我常常對此有一種難言的感動,他們的貧苦無法阻擋他們內心的幸福和對這個世界的感恩。這是一種脫離了信息與機械的美,生長於蔚藍天空下的高原,將無塵的空氣和山巒的冰雪當做養料,源於純粹止於自然。這在被現代工具充斥的社會裏幾乎是神蹟。可爲了走近這神蹟,我必須依賴現代的信息和機械,人都是這樣的吧,在落後的物質生活中用精神改善生活狀態,融入自然。這種根本的“信仰”又在物質被科學改善的過程中迷失。我們感到空虛,復又學會悲天憫人。通過物質工具努力退回本源。在路上有一位老媽媽請我喝酥油茶,仰頭的時候看見貢嘎神山。“只有雲霧散開,才能看見神山,活佛保佑。”老媽媽說。

思緒凌亂,海濤依舊。一下子懶散了,彷彿要癱倒在海里。想來科學和人文是同一片土地上的兩棵樹,根系交錯,不可分割。與其說我用網絡找到海棠灣,不如說我們通過現代工具,通過科學前往永寂之地,聆聽自我的聲音。

夜深了,發現林已經不在。我走上岸,忽然覺得疲憊,一種徹底放鬆了的疲憊。林適時地遞來毛巾:

“滕海會一直這麼安靜,這麼美麗,至少在心裏。”

回頭望一眼夜色中的海棠灣,寶石藍的天空中明星低垂,海水卷着浪花擁來淡淡的海腥味。

晚安,滕海。

高三作文 篇3

"夢裏走了太多的路,醒來還是在牀上".

事實上,誰不曾做過移山倒海的夢呢,但終究,他們的夢在現實面前太過脆弱,以致被生活逐漸吞噬。漸漸地,他們放棄了實現夢想的希望,放棄了最初的追求,淪落爲失去夢想的人。

太多太多的人被現實打敗,放棄夢的權利和追逐夢的道路,我不禁想發問,"夢深深幾許"?

1918年11月初,樑濟60歲生日前夕,爲準備給他祝壽,家人進行大掃除,他因此到朋友家小住,生日那天回來。11月7日,他問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正在北京大學當哲學講師的梁漱溟回答說:"會好的,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裏去的。""會好就好啊".說罷,他離開了家,口中不停呢喃"這個世界會好的",三天後,即民國七年十一月十日,樑濟自沉於別墅附近的"淨光湖",帶着心中那個"這個世界會好的"的夢。

父親的自殺對經年累月進行人生思考,而且也想懷着看不見終點的夢自殺的梁漱溟是一個啓示。他用一生研究"人如何找到夢的希望,如何保持夢而活下去"這樣一個哲學課題。最後他給出的答案是,人的生命中存在三種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理想的關係,人與內心的關係。懂得擔當的梁漱溟用紮紮實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和95歲的高壽完成了當年對父親之夢的承諾,用行爲證明,"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裏去的".1983年,英國學者艾愷特對他進行了連續30多個小時的訪問,這段錄音被整理成《這個世界會好嗎?——致父親的夢》,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吃飯好好吃,睡覺好好睡,走路好好走,懷着自己的夢並堅信它,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其實,有時候,夢,就這麼簡單。幾米在自己的作品《我的心中每天都開出一朵花》中寫道:"落入深井,我大聲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頭,才發現水面滿是閃爍的星光。我在冰封的海底找尋希望的缺口。卻在午夜驚醒間,驀然瞥見絕美的星光。"

夢有時就是緊握希望,一步一步,你終會走向夢的終點。夢深深幾許?端看你自己。

後記:海子說:答應我,隱忍以行,經歷苦難,懷揣希望,穿過夢想。

高三作文 篇4

春回大地,雨過瀟湘。

於是,桃花就這樣羞澀的笑着,怕露出潔白的小虎牙,只是春光麗影裏忍不住睜開嬌柔的眼睛,吸納着陽光和輕風。一種花事,醞釀着一段愛情。多情的風就着樣帶走了花的眼淚,帶着留戀,帶着思念,飄零在溼漉漉的雨季,伴隨着小溪的脈絡,把心痛的記憶留給溪水。滿林桃花,紛紛落水,如水牽掛,飄落誰家?伊人已不在,有誰獨步桃林,撫摸落花的心跳,聆聽你遠去的足音?

葬花?不,是葬愛!漫天飄逝的煙雲,是最沉重的祭奠。跳動的火焰,扭曲的臉。飛舞的菸灰,未燃盡的紙。驚恐而悲傷,落寞的,是虞姬微弱的笑,那身結婚時最美的紅衣紅鞋;寂寞的,是褒姒久違的笑,那首隻有在孤單時才唱的童謠。

飄落的剎那,劍刺的瞬間,猶豫,廝殺,不顧一切,牽手,分手,迷茫,忘卻,執着,小石頭,糖葫蘆,烤熟的'兔子,小猴,情繭,醉生夢死,誓言,血腥,竹林,月影,哀傷,茫然,墜落,從一而終,背叛,救,掙扎,絕望……

一縷白雲,一絲秋雨,一枝殘花,一片落葉,一池活水。曾經滿天飛絮中的低吟淺唱,曾經滄海月明下的追逐流浪,是樓臺煙雨中的惆悵,風移影動時的憂傷。“你,還好嗎?”縱有千言萬語,可說出口的,卻終究只有這幾個字。“你,好像瘦了……”是驚愕,歡喜,淡淡的紅暈。“你,跟我走吧!”

去哪裏?隨便吧!天涯海角!一個悽清的夜裏,懸崖之上,誰的衣衫飄動?蕭聲在山谷中迴盪,撫琴人又在何方?欲箋心事,獨語斜闌。怕人尋問,咽淚裝歡。是唐婉深閨中撕破夜的獨舞,纖細的手,婉約的眉。船行影猶在,芙蓉水面採。是念奴嬌出宮後縱情的歌,修長的腿,飄逸的發。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離愁是一杯酒,讓她痛飲了一生。

愛是望不穿的秋水,斬不斷的相思,是最堅貞的守護,最不可靠的信仰。雨過瀟湘,這其中愁緒,離索,又有幾人能懂?“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其必曰;夜不負紅顏。

高三作文 篇5

哲人說:“一個時間只能幹一個時間的事,這是時間的邊界,也是做人做事的邊界。”良渚先民乾的是琢良渚玉器之事,乾的是造良渚文化之事,他們終讓時間在邊界內盡情閃現出燦爛之光,這是何等的輝煌,何等的精彩!

“良渚”的字面意思是“佳美的水中陸地”。考古學稱,良渚文化爲距今5300—4000年,分佈在長江下游環太湖流域約36500平方公里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1936年的11月3日下午,是一個註定要被載入史冊的日子。年僅24歲、學歷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在考古學界毫無名氣的“小人物”施昕更,在家鄉良渚朱村兜附近的棋盤墳一個狹長形的乾涸池底,發現了幾片“黑色有光的陶片”,從此漸漸揭開了良渚文化神祕的面紗。從1936年良渚文化的奠基者施昕更發現良渚文化遺蹟到現在,在已經發掘和出土的文物中,石犁、石鐮、石耘等稻作農具以及各種陶製酒器,反映出當時的農業已進入犁耕稻作時代;遺存的絲、麻、陶、玉製品反映出手工業趨於專業化;氏族祭壇、貴族大墓和平民小墓顯示出不同層面的分野;黑陶器皿上的原始刻痕,既是先民對當時社會的理解,也是中國成熟文字出現的前奏……衆多信息揭示出一個共同的文化特徵:華夏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

一種文化比一個政治單元不知要久遠多少倍,考古學家也許仍未確切地弄清良渚的時代背景,但是它折射出的文化光芒所帶給人們的驚奇,早就淹沒了對它的政治制度的興致,這也就是以“良渚文化”命名之緣由了。在我看來,玉器是良渚文化最重要的文化因子。在那個時代,良渚文化玉器恰似一卷卷古樸的詩書,沉穩的線條就是連綿的文字,謄寫着良渚先民琢玉的故事。要知道,良渚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第一個玉器製作和使用高峯期中最傑出的代表。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已知的良渚玉器數目不在20000件之下。反山與瑤山是目前所知出土玉器最爲豐富的兩處顯貴者墓地,24座墓葬出土玉器達到6000件,其中反山12號墓一座墓葬就出土玉器647件。良渚文化玉器使用的玉材可分爲多種,一種爲透閃石類礦物,同新疆和田玉類似,以青色、青綠色爲多,同和田料比,較和田玉色豔、色勻,透明度高,有專家稱之爲真玉。另一類屬角內石類礦族,硬度不如前一種高,幾乎沒有透明感,有些帶有云母狀亮斑,以青色、赭色玉爲多,專家稱之爲假玉。另有出土牙黃色玉的報道,可能是蛇紋岩類的材料。精美的石頭會唱歌,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玉石,在良渚先民那裏,都被當作一個個獨具個性的生命形態來讀。

一種祭祀憑弔的心緒,融入悠遠寧靜的空氣。躉擁着對良渚文化玉器的熱切念想,初夏的一天,我走進了位於施昕更當年發掘良渚黑陶的山角邊的良渚文化博物院。顯然,這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宣傳教育爲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博物院。據介紹,博物院建築由英國建築設計師戴衛·奇普菲爾德設計,凸顯了粗獷、大氣、厚重、簡潔的特色,體現了藝術與自然、歷史與現代的和諧與融合。可不是?整座博物院以“一把玉錐散落地面”爲設計理念,由不完全平行的四個長條形建築組成。外牆全部用黃洞石砌成,遠看就如玉質般渾然一體。博物院的院落不大,過了停車坪,上十來級臺階便是一個大平臺,平臺左邊豎立着一根外方內圓中空的石雕玉琮。玉器造型作爲一種元素,在設計創意裏佔據的重要位置,無疑亦昭示了玉器在整個良渚文化中之無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說,第一展廳“發現求真”,讓我們跟隨施昕更試掘良渚,聽聞蘇秉琦感嘆“古杭州”,並在良渚古城的石破天驚裏,以時空爲座標穿越體驗考古學家發現良渚遺址、認識良渚文化、確立良渚文明的70年考古歷程的話,那麼,第二展廳“良渚古國”的一個個活靈活現的良渚先民的勞作場景,讓人震撼,令人感慨。

這裏有實地揭取的良渚古城剖面,有反映莫角山營建的大型油畫……尤其是運用聲、光、電等現代高科技手段,全景式復原和再現良渚人的生產、生活方式,展示了5000年前良渚古國的燦爛與輝煌。圖示告訴我,良渚文化的大多數精美文物都出自人工堆築的被當地人稱作“墩”或“山”的土臺,其高度在地平以上4米到10米甚至更高,土臺的佔地面積從數百到上千平方米不等,土臺的墓葬和祭壇的作用類似於埃及法老或南美瑪雅的金字塔,這樣的高臺大冢,考古界稱之爲良渚大墓。除了已經發掘的反山、瑤山、莫角山,經考證在良渚附近的大墓還有近50處。

真正令我怦然心動,有着強烈現場感和參與感的,則是一個碩大的良渚先民的琢玉場景。玉“聚天地之精華,得日月之靈氣”,其雖爲石,也有生命,一旦爲慧眼識之,高手琢之,則獲新生。微闔雙目,我自能想見玉匠們相互間配合默契的場景;側耳諦聽,自能聽聞隱隱的歌音。要知道,那定然是一個快樂的時代,是一個創造的時代,否則就不會有如此衆多的珍品奇物創造出來。溫煦的時光裏,和諧的氛圍中,良渚先民們更多地發揮揮並且進行着幸福的想象與鍥而不捨的切割、打磨,每一件珍品,都留下了抑制不住的興奮與熱情。儘管這些創造了歷史,創造了文化的玉匠們,最後連個名字都未能留下來,他們總是不停地付出,不停地流汗,不停地喘息,但他們願意,他們樂於默默奉獻。顯然,與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相比,良渚文化玉器的製作工藝取得了長足進步,其中一個特點是,石英砂已被廣泛運用。已被髮掘的墓中不僅發現了可以琢玉的石英砂,而且管鑽剩下的棕蕊的發現,也證明了當時管鑽法已普遍運用到鑽孔技術中。另根據對良渚文化玉器工藝的考察,此時很可能已出現了旋轉性的原始砣具。在加砂注水的切割裏,在砣具不斷旋轉中,良渚文化玉器呱呱落地……這幾千年前的玉器,是生命,是音樂,那些靈動的流線,是良渚先民臨摹石頭、樹葉、竹枝的指紋,是他們打擊各種器物、男女歡唱的音韻的記錄。於是,有了甲骨文、青銅器,有了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傳說黃帝時史官倉頡造字,造出來後“天爲雨粟,鬼爲夜哭,龍爲潛藏”。可見,在中國人心中,文字的力量驚天動地。殊不知,甲骨文正是起源於這些流線,受到了這些流線的啓迪。更何況,這些流線吞吐過無數祈禱祝福,又沉默在地下5000年,蘊含着多少力量!透過現場,我想深入和執著,但我的手和目光只能遊走在時光的背面,就像面對一張粗糙的沙紙,它擋住了我。

在展廳中穿行,就恍如在5000年的文明時空中遨遊。而當步入第三展廳“良渚文明”時,我分明感受到最激動人心時刻的到來。這裏展出的琮、璧、鉞等大量良渚時期的精品玉器,充分彰顯了以玉爲特徵的良渚文明在中國和世界同時期或同類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與影響。是啊,其實每一件良渚文化玉器,都曾經照耀過也必將繼續照亮中國和世界的文明天空,其的入土和出土本只是一種存在的方式。

良渚文化玉器的種類,已知的有琮、璧、鉞、璜、環、瑗等40餘種,其中琮、璧、錐形器、三叉形器、梳背等半數以上的器類,皆爲良渚文化原創。是啊,每一件原創玉器,皆是古老文明的見證,都鐫刻着一段歷史的精彩;每一件晶瑩剔透裏,閃耀着良渚先民的智慧之光、浪漫之情。比如那一件件玉璜,形如航船,其藝術的靈感不就來源於生活?要知道,5000年前,船已是良渚人的生產和交通工具。正如著名作家趙麗宏所說:“一個五千年前的女子,將一艘玉雕的船佩在胸前,我想,不僅僅是爲了追求美,也是將希望懸在心頭。希望捕魚者滿載而歸,希望遠行人平安歸來,希望生活如航船乘風破浪……現代人如此想象,也許牽強附會,但我相信,古人的希冀,必定比我的想象更悠遠,更寬廣。”玉璜創作如此,那麼其它玉雕的構制琢磨呢?歲月的湍流自可以將人世興衰沖刷得無影無蹤,然而,在不朽的玉器上,時間卻能永恆凝固。

面對每一件玉器,佇立呆看,只覺一股氣勢迎面撲來,形制各異,動人心魄,讓人深爲良渚古人的膽識、氣魄與智慧激動。爲什麼偏偏是這種形制狀態,而不是別的形制狀態?爲什麼只發生在良渚,而不發生在別的什麼地方?良渚先民究竟出於何種思考……一切都讓人感嘆不已,思量不已,深感自己纔剛剛開始閱讀一部大書。

也許是太湖之水天目之綠給了能工們太多的靈感,也許是錢塘之潮東海之濤給了巧匠們太多的激情,良渚先民們把摯愛與希望、虔誠與理想統統傾注於每一件玉器之中了。是的,良渚文化玉器在數量和器類上的絕對優勢,標誌着良渚文化的製作和使用達到了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獨一無二的高度;在功能方面所顯示出來的複雜性和全面性,也爲中國同時期各大區系類型考古學文化所絕無僅有。

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呢?隨着良渚文化的琢玉技術的提升,尤其是隨着經濟文化的發展,良渚文化玉器的用途始有了質的變化。當時,璧、琮、冠狀器、三叉形器、鎮爲禮器,是史前時代人類用來崇拜神靈的利器。這標誌着中國古代部分玉器已經開始脫離現實生活,逐步被蒙上神祕的面紗走上神壇。毫無疑義,良渚文化玉器是當時輻射面最寬、影響力最強的器物,其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的影響力幾乎達到大半個中國。

是啊,良渚文化玉器所顯示出與夏商周文化的密切關係,自引起了學術界的高度重視。比如,良渚玉琮到了商代,不僅爲殷人所繼承,而琮上雕刻的神徽,更成爲商王朝青銅禮器裝飾上所具有的饕餮紋,呈現出一派莊嚴威武而又神祕的氣氛。《周禮》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這也是後世“蒼天、黃土、青龍、朱雀、白虎、玄武”思想的由來,而周代以璧琮祭祀天地的用玉禮制,正是起源於良渚文化。漢代以後玉琮發展成“玉剛卯”,變成一種佩帶於身,具有祈福消災作用的護身符。又比如,良渚玉璧在先秦時已爲華夏民族所使用。良渚玉璧的功能既是先民用以與神明溝通的祭器,又是具有斂屍防腐功能的法器,同時還是部族間饋贈禮聘的貴重禮器。三國以降,良渚玉璧融入華夏文明,而且功能仍具有良渚遺風……可以說,其他地區出土的內圓外方造型的玉琮爲良渚文化首創,其他地區出土的玉琮都受到了良渚文化直接間接的影響。隨之秉承、變異、傳遞和發揚光大,最終融匯到夏、商、週三代文明以“六器”與“六端”爲代表的玉禮器系統之中,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切誠如爲“良渚文化”定位的夏鼐所言:“當時各種文化在祖國大地上爭妍競秀,並且常常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交織成一幅光采奇麗的圖景,而且爲中國文明打下了基礎。良渚文化不愧爲中國文明起源的一大源頭。”

穿梭在一片片玉石串成的歷史隧道,我想起了王蒙先生的話,良渚玉器有“天人合一”的自然審美趨向,有“寧爲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有“敢爲人先”的創業新追求,有“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有“化干戈爲玉帛”的和諧友愛風尚。是啊,這些鮮明的性格,自深深熔鑄在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之中,良渚文化那種精緻和諧的調性奠定了杭州這座城市的審美調性,又何以不爲當下浙江人留下創新、開拓進取的文化基因?

走出良渚博物院,我心自難以平靜。良渚,吸引我們的不應該只是瞻仰者的目光,更多的應該是一種厚重與雋永的文化符號,凝結在華夏曆史與傳統文明的骨髓中,永恆在一個民族的記憶中。什麼叫智慧?什麼叫力量?創造文明就是智慧,推動歷史就是力量。良渚文化玉器告訴了我們一個完整準確的答案。

高三作文 篇6

“我老感覺纔剛過了十六歲生日,“這是一句老媽常掛在嘴邊的經典名言,儘管她早已年過四旬。

有一天我說:“老媽,我今年是十七歲了。“

“噫!你比我大一歲!呵呵……“她高興地說,她此時的瞬時快樂等同於當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時的興奮。

“媽……“我無言以對,默默地注視着老媽。她的臉上綻放出潔淨的笑容,一圈圈漣漪在她的臉上擴散開來,魚尾紋在隨風飄揚。我盯着她的魚尾紋不放,心中默嘆曰:“唉,這個老嬸。“

韓劇港臺劇偶像劇是她的至愛,瓊瑤饒雪漫郭敬明是她的鐘情所在。每次看電視我們都要經過一番撕殺打鬥,到最後我總被迫採用妥靖政策,一退再退,默默忍受老媽法西斯張狂侵略,一句又一句肉麻的對白又從耳邊泛起。

每次逛書店,她總會強迫我去買瓊瑤饒雪漫郭敬明的書。每次我都會斷然拒絕,說,這些東西看多了會變白癡滴,還是買李敖韓寒的。此時她總會很不爽地說,李敖韓寒都是教壞小孩子的,否決無效。再敢廢話我就沒收你的零用錢。《島》還剩一本就齊了,你給我衝進書店搶出來……

結果我像傻一般衝進書店,開始了飛奪island的征程。

如果說婚姻是一座圍城的話,那麼老媽就是佇立在城樓上的守望者,望着一對對想進城的男女。默默地望着,偶爾笑一笑。因爲她知道自己已經出不去了。

“你知道麼?”她“深情款款”地望着我。“每一個女生都有一雙翅膀……”

“阿嬸!你少發神經了!”我打斷了她的話。

老媽用能殺死人的眼神盯着我,似乎想把我吃掉。“少廢話,聽我講下去!”

“每一個女生都有一雙翅膀,她們能在天地間遨遊,無拘無束地玩耍,直至……直至她們遇上心儀的伴侶。她們就會將翅膀卸下,鎖在一個小匣子裏,緊緊鎖住,然後將它放在牀底下。從此她們就變成了母親。”老媽完全沉浸在她的世界裏,不能自拔。

“咳,咳……這些騙小孩子的技倆少在我面前賣弄了。”

“喔,是哦!”老嗎作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我差一點忘記你比我大一歲……”

“媽……”我真的無言了。

他發出爽朗的笑聲,在空氣中擴散開來。我凝視着她的雙眸,一雙烏黑的瞳仁泛着無限的青春。

就像一不諳世事的十六歲少女。

幻覺,幻覺,一定是幻覺。

我拼命地對自己說。

但她卻活生生的在我面前,泛着微笑,洋溢出無限的青春。

我突然覺得,我果真比她大一歲。是那樣地真切又是那樣地虛幻。明明近在眼前卻覺得不可能。這種感覺隨着血液,在全身流淌,在心房迴盪。

老媽輕輕拍了我一下說:“你又在動什麼歪腦筋?”

“善哉!善哉!”我裝着唐僧的樣子說。

“傻子……”她笑着說。接着她隨手拿出一個鏡子,看了看說。“最近又多了幾條魚尾紋。”

我一本正經一臉嚴肅地端詳着老媽說:“有嗎?我怎麼沒發覺?”

“當然啦!你還比我大一歲耶……”

高三作文 篇7

有一天你的蓋世大英雄會踩着騰雲從你身邊經過娶了另一個姑娘。

——題記

開始變得冷酷,開始變得讓人理解不了。我就是那種越長大越孤單的人,我性情不好,脾氣暴躁,我沒有選擇但我可能已經習慣了,習慣了看一個個人離我而遠去。

大概你也要離我而去了吧,你說你很喜歡我很愛我,可是我不愛你,就連喜歡的話可能也是一點點。如果我要是真的喜歡一個人的話,我會時刻關注他,我會盡量去找話題聊天。如果他某一天和我聊的不是很多的話,我會去猜測,他是不是不喜歡我了,是不是討厭我了。

怎麼說呢,我喜歡別人主動,可是要是主動的人不是我一開始就喜歡的話,你就算說了多少情話多少好話我都不喜歡。我不喜歡自己主動,我主動了,那就是我很喜歡了,可到最後我也怕被傷害。我也怕,我怕我掏心掏肺也換不回來他的喜歡。

真的很對不起,我確實不喜歡你,和你聊天聊着聊着也慢慢變得冷了。越來越簡單幹脆,要知道,我還是喜歡做朋友。異地戀其實真的很討厭,雖然只隔着四五十公里,搭車一兩小時就到了。反正就是沒見過面,我不知道我們要是見面了,是你會失望還是我會失望。

我不想去喜歡了,我很早之前也和你說過,後來了不知道怎麼就和你在一起了。其實你也應該看得出,我不喜歡你,最多也是好感。可是我不敢直接說出來,因爲我也被別人拒絕過,我是把你當朋友了,我怕你的喜歡到最後變成濃濃的失望。

我沒見過你,我不知道你。

我沒喜歡你,也不喜歡過。

我沒聽過你,我不知道你。

我們不熟悉,只是互相瞭解一些而已。

十里春風不如你,可你卻不是我真心喜歡的。我也不想去喜歡任何人了,不過你要知道,你一直都是我的朋友,你知道我很多事情,很多就連我閨蜜都不知道的事情。其實,作爲朋友來說,我還是挺喜歡你這個朋友的。

希望你放下吧,我都已經放下了你也放下好不好。

高三作文 篇8

一樹花開,惹一陣悸動。

七月裏盛開的花,在我的記憶裏是鮮有的。紫薇便是其中一種。在鄉村的水泥路兩旁,總會均勻地栽着紫薇樹。在炎熱的日子裏靜靜綻放……? 奶奶自從前幾年退休下來以後,便開始搗鼓花花草草。院裏院外都是奶奶的牽掛。紫薇樹便更是佔據了奶奶的心尖。院牆邊,紫薇樹一個挨着一個。紫薇的花朵很小,不香不豔。大部分紫薇花是團聚在一起,一簇一簇,一個個小繡球似的,討人喜。也有一些零散的小花,在綠色的樹葉間忽隱忽現。活像綠色的棉絨布上鑲嵌的小珍珠。

兩棵紫薇樹間的樹蔭是乘涼的好去處,奶奶在哪裏放了一把老木搖椅。午後,奶奶會在搖椅上小眯一會兒,吱吱呀呀的搖椅聲,和風撩樹葉的沙沙聲,總能使我焦躁的心平靜下來。通常我不願在午後離開清涼的空調房,可是一個偶然,我看到了在空調房裏無論如何都看不到的風景……? 馬路邊的工人,在烈日下修理電線。我也被迫離開了冰涼的小窩,爲了避暑,我想到了滿是植物的小院。

如往常一樣,奶奶臥在搖椅上,手中搖着蒲扇。緩緩的一下,又一下的扇着。她將蒲扇輕輕的,在胸脯上拍着。好似那把扇有神奇的功效,一下一下的,周圍燥熱的空氣平靜下來。

吱呀吱呀,四周靜得只有老木椅搖來搖去的聲音。奶奶緩緩睜開滄桑雙眼,看到了站在樹下的我。她略微愣了一下,隨即又笑了起來,牽起了眼角的歲月紋。“丫頭,站那下面熱不?”奶奶問着。“是呀,有點呢。”我如實回答。她又朝我招一招手,示意我到她那去。我一路踩着落花,走到了奶奶面前。她緩緩坐起了身子,離開了搖椅,“躺在這兒休息吧,可涼快了!”奶奶捋了捋耳邊的頭髮,然後按着我坐了下來。

“你們年輕人總是埋在屋子裏,叫我說,這樹葉的聲音就頂好聽。”奶奶仰着頭,看着頭頂的紫薇,口中呢喃着。我也不知怎的,就有一種想躺下來的慾望。當然,我也是這麼做的。

我靜靜躺着,閉上了眼。於是,我用耳朵觀賞到了那些被眼睛忽視的東西。我聽到了風經過院子,它調皮地在紫薇樹間穿梭,逗留。“沙沙”像是樹葉的呢喃,又像是風兒告別的驪歌……? 真如奶奶所說,自然的聲音頂好聽,身邊處處有風景。離開了機械化的牢籠,尋找身邊的風景,也是一種心靈的解脫……? 風已過,花未落……

高三作文 篇9

秋帶着暖暖的有點兒涼爽的氣息悄悄地走來,陽光已沒有了夏日裏那煩燥的熾熱,風兒吹過來的也不再是那種火燎味息,藍藍的天際白雲閒懶的飄散着,一種清旎的感覺頓讓人輕鬆如許。於是人們都開始結伴出行了,我有幸成行,附庸着在周邊走了幾遭,感略了一下大自然的秋之魄力。

江南的鄉村秋天賞景最佳的去處,而水鄉則更是美不勝收的,現代都市中那不能一賞的小橋流水、曲巷通幽、古蹟逶迤的景緻,在此倒是得以一親芳澤了,可謂是人生一大快事矣。隨着遊人潮的涌動,我失落在古鎮巷子裏,悠悠的曲巷在散發出古韻的同時,還伴和着現代氣息,閒步信走,是別有風味的。小河穿鎮而過,古宅沿河而落,自成一體,全石板鋪就的石拱橋牽引於兩岸之間。古往今來,不知渡過了多少善男信女的癡情人兒,而河道中的小船更是他們喜愛的搖藍。院落幽幽,門庭虛掩,一縷縷桂花香氣淡淡的悠悠的襲來,暖暖的帶着絲絲的溫馨,傳遞着那愛的纏綿。當地居民都喜歡沿着河道在自家門前各式的擺放着菊花,供給遊人欣賞。又彷彿是告訴人們已是秋日了,而沿街叫賣的菱角更是透露着秋的氣息。

走過古鎮,來到了原野,這裏又是另一番的景緻。路的兩旁芙蓉花兒正一簇簇的婀娜多姿的綻放着,花兒朵大的,密密層層的開着,豔豔的如春日裏的牡丹,煞是好看。向日葵的盤面大大的,已不似昨日的小臉兒了,每日裏無憂的追隨着太陽,一個個的涎着臉兒飽飽的、羞澀的在那佇立。玉米地已不再是成綠的一片了,葉兒已經枯萎,露出了一個個個大的結實棒棒來。桔林成片成片的連在一起,墨綠中黃燦燦的桔子綴滿了枝頭,豐碩地向人們展示着。它們也和向日葵一樣,正等待着主人將它們放逐呢。

河塘中的水面漸顯的寬綽起來,夏日擁擠的熱鬧已退出了我幄幕,只有那半殘的荷葉零散的在那孤立,果實已被收摘,荷花更是無影蹤了,正是那菡萏香消翠葉殘的節兒了。水生菱角還是有一些成片的在生長着,略略地還有些小花兒綻放,而成熟的菱角隱隱約約的小露在水面。河塘中偶爾還會有幾隻野禽兒在凼着水,歡快的不厭其煩的在水中鑽來鑽去,尋着魚兒覓食呢,見着人來呼地一下飛走了。河塘邊的四周野菊花和一些不知名的花兒開的正豔。附近成片的稻田,已是快成熟的時候,淡金色的,平整的一大片,近及稻田,稻子的香息撲鼻而來,實實的,暖暖的帶着喜悅,與那塘中之景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照。

順着河塘向前望去,便是開闊的溼地,植物由基邊的多樣化逐漸的單一起來,成片的蘆葦蕩卻了基岸的風情,風吹得蘆叢沙沙地發出聲響。暖秋的季節,蘆花兒還未成形,雖還看不到那飛舞時的浪漫,但也是觀賞到了蘆穗張揚時的美麗了。偶爾見到一些鷺鳥從蘆叢中驚悸的飛出,我們的到來打擾了它們平靜安詳的生活,因爲這裏是它們的家園。亦正是這一驚擾,讓這有點悽美的畫卷爲之動容了起來。

沿河塘的小路行走,漸漸地有農舍展現在面前,江南風的特色建築,使原野的故事平添了幾分神韻,院落前的幾棵柿樹象過節似的,密密的掛滿了一個個小燈籠,黃紅相間的,和着那幾株芙蓉花兒的嬌豔,喜慶之色流溢於這秋的氣息裏。三三二二的家禽在院內自由地追逐嘻戲,護院的狗兒懶懶地躺在那一動不動的,對來的客人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自在的獨自享受着悠閒。而房主自然是熱情招待着來往的客人,鄉風的淳厚和農人的樸實,讓人倍感溫暖,不似城裏人的那種假面的樣兒。

原野賞景,最美的當數是晚霞了,西邊蔚藍天空中飄着的幾朵白雲,在夕陽餘輝照耀下,漸漸地紅暈起來,象個害羞的少女,而灑向大地的則是一片片的金黃色,暖暖的煞是好看,醉人心扉,令人陶醉。只是江南的水鄉少卻了楓樹,如有那一兩棵碩大的楓樹的話,紅紅的楓葉,和着這夕陽的餘輝,把這天地合一的畫卷,完美的顯現在騷客面前,逗動着他們那顆驛動的心靈,錦心繡口的文字,得以流落在塵世間,美哉美奐矣。

高三作文 篇10

地方是越來越小,希望是越來越大,接待規格是越來越高,態度是越來越好。

——題記

話說莊周因“出書未捷”而棄文從商,辦起了養魚場。於是他先來到東海,水價挺便宜,可是無水,而且服務也不行,莊周很傷心;然後他又去了河伯辦事處,服務挺和氣,但水價漲了十倍,並且沒水,莊周很失望;最後實在是沒辦法了,來到了濠梁,這次他既沒有傷心也沒有失望,而是氣憤,因爲他買到的只是一張提貨單……

莊周到家後越想越氣:爲什麼啊?我花那麼多錢,只買了那麼點東西。於是他又打開他那早已被淘汰的電腦,接好網線,在網上發了一張帖子,希望有人能夠幫助他。

兩天以後,有人回覆他讓他到當地工商局進行投訴。莊周一想:對啊!這個方法我怎麼沒想到呢。隨即,他架着一輛噪音極大的破摩托飛奔到當地工商局。

等他到工商局以後,只見門上掛着一張“工作時間8:00-18:00”的醒目大牌,他非常高興,大步的跨進去,可誰知進去以後裏面空無一人,他就隨便找了一張落滿灰塵的椅子坐下,大約十分鐘過後不知從那裏冒出來一個人,那人一見莊周禮貌地說:“莊老,什麼風把您給吹來了,有什麼事還勞您大駕我們工商局啊!”

莊周認識他,說:“我有點事想找你們局長,他現在人在哪兒?”那人又笑着說:“什麼事您就直接給我說吧!我可是他的祕書,他現在也不再局裏。”

莊周大吃一驚:“現在不是上班時間嗎?不行,我必須得直接給他說。”那人還是很和氣的說:“好吧!不過您必須得等一會兒。”說着,拿起身邊的電話撥了一個號,接通後,電話那邊聽起來很嘈雜,好像在打麻將……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局長才露面,他一看見莊周就說:“莊老,有什麼話您就直說吧!”

莊周說:“既然局長您那麼爽快,我就直說了。”然後他說了大半天。

局長心不在焉的聽着,並且手裏捏着一張100元大鈔,說:“莊老,這事……”

莊周沒看懂局長的意思,說:“怎麼了?”

局長有點不耐煩但還是溫和的說:“好吧!現在您老先回去,兩天以後我會給您答覆的。”說完就離開了,一會兒局長祕書進來了,問莊周:“莊老,事情辦的怎麼樣啊?”

莊周很高興的說:“很好,局長答應我兩天以後給我答覆。”

祕書笑道:“那好,您就在家等吧,局長什麼意思都看不出來,恐怕兩個月都不行。”

“什麼意思”,莊周問。

祕書笑而不答。

果然,莊周等了一個多月,還是杳無音訊,他再次來到工商局,在與局長的交談中,局長始終在逃避這個問題,最後等局長走後,祕書實在受不了了,告訴莊周:“局長的意思是給他送電‘禮物’,不然你等一輩子也不行。”

莊周生氣的說:“哼,現在都是什麼社會,動不動就是錢。”

到家後,他想起了一個遠房親戚,他想:給他來個“黑吃黑”。隨後馬上撥通了在市政府工作的親戚,告訴親戚他自己的問題,那親戚說:“好,今天下午我給你們那裏的工商局局長打個電話問問他這件事到底是怎樣解決的。”

等到了晚上,局長就打來電話說:“莊老,就你這一點事還需要驚動市長大人嗎,你怎麼不給我說清楚啊,這件事我已經調查清楚了,明天賠款就可以送到您老人家手裏了,您老在家等着吧。對了,我想再問一下市長家中的電話是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