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品】高考作文合集9篇

【精品】高考作文合集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高考作文合集9篇

高考作文 篇1

有一個人出外旅行,來到一條水流湍急的河邊,他站在那裏束手無策。有一個人看見他遇到難處,就過來很爽快地把他背過河去。這個人沒什麼錢,不能給好心人適當的報酬,爲此他過意不去。正爲此事不安之時,他看到那個人又回到對岸,繼續把不能過河的人送了過來。於是,他走到那人身邊說:“我現在已經不再感激你了。根據我的觀察,你有幫助任何人渡河的癖好。”可是當他回來時,那人卻不再揹他過河了。

思路點撥:英國有句諺語說:“受恩宜勿忘,實惠宜莫記。”我們常以爲某些人的熱心是他的天性,視爲理所當然,這往往是我們對父母或朋友的態度。學習長存感恩的心,並且期待自己也成爲能助人的人。人在受到幫助後,報恩是種責任,人要想在人類這個羣體裏生活,就必須常懷感恩心,這樣你的人生纔會快樂,你的生命纔會充滿陽光!

高考作文 篇2

近年來,高考語文作文越來越傾向於讓考生“自選文體”,這一要求對於考生來說,賦予了其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寫作起來更能得心應手纔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文體不清、問題混亂等現象層出不窮;不少學生在平時寫作中也出現了很多文體不明的現象。特別是考試時,考生一見到題目,就會爭分奪秒地寫起來,根本不考慮寫作的要求,當意識到時,時間已不允許從頭再來,悔之晚矣。這裏對文體的忽視佔到很大的比重。即使注意到“要求”,也有在寫作中偏離文體的現象,以至於結果寫下的是一篇篇被戲稱爲“雜文”的文章。筆者認爲文體很是問題,故在此作一窺探,以與方家商榷。

一、根據作文的要求文體寫作

最近幾年的高考寫作多半沒有文體上的要求,擔心束縛了考生的思維,呈現給考生的是一個開放的環境。當然也不排除一些省市在文體上要求考生選擇其一,這一點要引起注意。那麼這裏是不是考生選擇的餘地就不大了呢?或者說平時的文體的有意識練習就白搭了呢?回答是:不會。相反,這樣要求並沒有限制考生的選擇,因爲這些省市多是要求在“議論文”或“記敘文”中任選一種,而在平時的練習中,考生也常是選擇這兩種文體來寫作,所以,擔心是多餘的。

至於一些考生提出的能不能寫作散文或小說之類的問題。筆者以爲:可以寫,但是要慎重。即使平時常寫這類文體的文章,也要注意文體的要求。比如,寫散文要知道散文也是有議論性的、敘事性的、抒情性的和描寫性的之分,所以寫出來的散文也是有議論文和記敘文之分的。小說更好理解了,因爲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爲主的,所以傾向於記敘性的,可以歸爲記敘文,這樣寫作就會文體分明瞭。如20xx年高考湖南卷和江西卷作文明確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考生面對這個題目,只能在記敘文或議論文中選擇文體了進行寫作。

二、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寫作

考生在複習迎考時,常常和平時一樣:怕寫作。一旦有寫作“任務”,也是能拖則拖,不能“違命”,便隨意寫夠800字繁衍了事,很少有意識地、積極主動地寫作,把寫作當成生活學習中的樂趣的少之又少。以上現象暴露出考生的寫作意識或者說寫作動機不足。其實,在爲了獲取高分的作文中,也有文體意識缺失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強調要求訓練學生擅長的文體寫作,收到一定的效果。其實這是一種趨利避害的策略、揚長避短的做法,很有操作性和可行性。在實踐中,多數學生會傾向於選擇議論文作爲文體,可是,結果卻寫來寫去不知什麼是議論文,寫出的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文體的文章,只能自己戲稱爲“雜文”――文體不清的“四不像”文章。其實,在語文領域有雜文一說,那是議論性的文體。

基於以上原因,筆者建議考生在平時練習中就要權衡比較自己的寫作文體,以確定一個適合自己的文體,多多練習,以達到熟練的程度,最終創作出優秀的文章。選擇文體的標準,除了自己的愛好和寫作經驗外,還可以借鑑他人的經驗和範例。比如同學之間,參加過高考的師姐師哥的優秀作品,甚至是大家的名作,都可以作爲參考。可以是橫向的或縱向的比較之後的深入思考,也可以是局外人的冷靜分析。

三、揣摩題目適合的文體寫作

作文題目在文體上有時是有一定的傾向性的,就是說,有的作文題目適合寫記敘文,而有的適合寫議論文。這時,就要仔細揣摩,細心推敲,結合自己的平日積累,確定哪一種文體更適合這個題目,更適合自己寫出高質量的文章。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日常的多加訓練,“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道理即在這裏。如20xx年高考安徽卷的作文題,材料中列舉了表演藝術家和劇作家就演員改動劇本臺詞一事的不同觀點,這就是所謂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自己換位思考或者旁觀思考也都有理。但是,這樣的作文是需要考生給出一個明確立意和觀點的,這樣的材料更適合寫議論性的文章。可以從不同立場發表自己的看法。而選擇記敘性的文體,容易犯“套作”的嫌疑。

以上是筆者的淺陋之見,在此還要提醒考生以上三點都注意到了,在寫作中就要始終貫徹,避免寫作過程中變了樣,結果800字是夠了,可是文體是個問題了。所以在寫作中和寫作後還要檢驗一番,看是不是能讓人辨識出寫出的文章是何種文體的文章,自己要首先能辨識出來。所以文體的基本知識要爛熟於心,還要常練習實踐。比如,記敘文講究順序,可以是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或者邏輯順序,必須要做出選擇;記敘文“六要素”基本不能缺失。再如議論文必須由論點、論據和論證組成;論點要明確,可以有分論點;論據要求典型、豐富;論證要充分,方法可以多樣等等。這些基本的知識要牢記,選擇一種問題後,腦海中應該能立刻回想出來,在不違背的前提下寫作就不會文體不清了;缺少了這些中的一個方面,就很易造成文體不分。

總之,在筆者看來,沒有文體要求的作文題目選擇餘地雖然大,但需要考生的慧眼識別,合理巧妙選擇文體;有特定文體要求的寫作,也不能掉以輕心,避免疏忽失誤。

高考作文 篇3

嘩啦啦,下雨了。天壓得那麼低,彷彿有意在這高考三天的最後一天開個黑色幽默。讓他彷徨,讓他心急,讓他激動,讓他微笑。人生的路總不是筆直,曲徑通幽,不是更樂得逍遙,就像前兩天風平浪靜的晴天和今天嘩啦啦下着詩意般的大雨。時而急速,時而緩行,又時而停止,接着又雷鳴,少不了閃閃眼睛,如此反覆。天的跡象總像在暗示什麼,不清晰。人有好奇,品嚐起來倒有七甜味,三分苦澀。

高考這三天,對誰來說都是個特別的日子,我看着昏沉沉的天,有點睡意,但心卻一直想着幾個朋友在考場發揮如何。想着他們看見如此的翻轉的雲層,聽見嘩啦啦的加油聲(雨聲),會有感寫出一篇情文並茂的文章。雷一鳴,電一閃,能突然有了思緒,解開了一道開始沒頭緒的數學題。再加上想起水的柔情,你便讓自己的心如無波之湖,雖有時起伏跌宕,躍起漣漪,不失爲精彩的片段。這樣在一些基礎知識就會用平靜的心去解答,不懂的題自然心中泛起漣漪,突如其來的靈感不也爲你增添色彩。能在這三天,心湖如此之境,如此之美,那也就無悔了。

高考在對死的知識進行解剖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心湖的檢測。心態往往是關鍵所在。但我往往不要求別人壓抑自己心靜如無波之湖。生命本是豐富多彩的,心湖也應該有多種浪花。所以啊!爲什麼不隨緣呢?

也許我的訴說是對朋友的勸告,但更多是我的自白。當他們在考場上書寫未來之際,我的高三也即將結束。是時候走上“十月革命”的征途了,是時候發表“十月宣言”了。(因爲有效時間爲10月)是時候奮筆疾書了。

我的人生不算什麼。只是大海中的一朵小浪花。風起時,隨風起舞;雲靜時,一起思考人生;就算在岸邊當守望者,也能夠滴水穿石,迴歸大海。

我的人生不是肢體的運動,只是精神的飛揚。我追求和諧,希望別人也能和睦相處;我追求和平,希望世界永無戰火;我追求和音,希望每個人都有知音,在自己的精神港口暢談。我的人生不需要理由,我只須這樣走下去。

雨下得再大,是知道“某地方”乾旱,趕來救急;雨下得再平緩,也只是對人類的撫摸,讓人感覺自然的溫暖和愛。一切都有理由,一切都無需理由。

高考作文 篇4

自1999年高考作文采用話題作文題型以來,高考作文在命題形式上大多都是先給出一段材料,然後給出某個寫作話題,讓學生審題後進行寫作,學生審題難度小。20xx年高考作文在命題形式上又進行了改革,由話題作文命題形式變成了只給學生材料,不再給出話題,讓學生閱讀理解材料含意後進行寫作,有專家稱這是後話題作文或命意作文。就是命題作文也在“題目”前面加上一段文字進行說明,如20xx年高考北京卷作文命題,本身是一個命題作文“北京的符號”,但在題目前用了一大段文字來介紹北京符號有哪些元素。寫作材料在表述方式上的改變,給學生寫作的審題加大了難度,提高了要求。學生如果不明材料的類型及其命題的特點,在寫作中有可能審題不準,從而寫偏題甚至跑題。下面我就從高考供材料作文不同命題形式出發,簡單地舉例說明寫作中如何進行審題工作。

一、對比型(對舉型)

1、材料特徵

(1)提供的材料在內容上一般是相對(反)的,在層次上明顯分爲兩部分。

(2)話題一般爲關係型的,着重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

2、審題要點

(1)材料內容是由相對(反)的兩部分組成的,審題時要堅持全面的觀點,既要注意兩部分之間的區別,又要注意二者之間的聯繫。

(2)堅持重點論,審題時要權衡內容的兩部分,把握命題者的感情指向性。要特別注意兩種觀點或看法之間的過渡語和過渡詞,如“然而”“但是”“相反”“與此同時”等標誌性詞語。

(3)構思時,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最好不平均用力,應該有所側重,這樣才能寫得具體而深刻。

3、經典例析

20xx、20xx年高考全國卷Ⅱ都採用了這種命題形式。請看20xx年高考作文材料 :

據有關部門調查,六年來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1999年爲60.4%,20xx年爲54.2%,20xx年爲51.7%,而20xx年爲48.7%,首次低於50%。造成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識字的人爲什麼不讀書?中年人多數說“沒時間”,青年人多數說“不習慣”,還有人說“買不起”、“沒地方借”。與圖書閱讀率走低相反,網上閱讀率正在迅速增長;1999年爲3.7%,20xx年爲18.3%,20xx年爲27.8%。

20xx年高考作文材料:

著名歌手叢飛節衣縮食,捐贈300多萬,資助了178名貧困學生。當他自己病危住進醫院經濟困難時,幾位受助完成學業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輕人,竟然沒有一個來看望他。這件是被媒體披露後,有一個受助者居然還埋怨說,這讓他很沒面子。叢飛說,不要責怪他們,我已經不再需要醫療了。

華農大的學生小李和同學們將買廢品的錢捐給了一所希望小學。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這所希望小學的師生給小李捐款,一個四年級的女生捐了10元,問她爲什麼把春節壓歲錢全部捐出來,她說:“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說的那句話就滿足了。”問她那是一句什麼話,她說:“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

【分析】

上述兩則材料在表達上都是由正反兩方面組成的,在內容上反映的都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因此審題時要注意問題兩方面的焦點與矛盾。材料一就“國民閱讀情況”進行了調查,一方是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一方是國民網上閱讀率上升。雙方矛盾的焦點就是材料中的一句話:“識字的人爲什麼不讀書?”認真解讀這其中的原因就能尋找到審題的突破口和最佳角度。

材料二選擇的兩則材料,都是在拷問人性:面對捐助者的病危與困頓,178名被捐助的貧困學生集體隱身,“知恩不報”,他們有的只是對媒體的埋怨,對慷慨捐助者卻沒有片言隻語;而希望小學的小學生卻能“受恩圖報”。兩相比較,不知是要“救救孩子”,還是要“孩子”救救“我們”。“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命題者通過稚嫩的童音來傳達兩則對比性材料的顯性主旨,也許比九天驚雷還要震撼人心:做人要不要講良心,要不要講人格,要不要幫助別人……這則材料在審題上不存在任何懸念。

再看看20xx年高考浙江卷:

據《列子》記載:子貢倦於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古今中外,還有諸多相關的論述,例如:

人就是不斷地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樂的最好辦法。(康德)

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勞農夫以休息之。(《呂氏春秋》)

休閒不是偶爾玩一次一次,而應是人們三分之一的生活。(旅遊學專家)

應該學會超前休息,也就是說在疲勞之前,適當休息效果最佳。(醫學專家)

讀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請以“生無所息/生有所息”爲話題寫一篇。可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你的真情實感,也可闡明你的思想觀點。

【分析】

話題“生有所息/生無所息”,富含哲理,所表達的其實是對人生的態度和思考,需要考生調動閱讀積累,結合人生實際,感悟思辨。“生無所息”和“生有所息”並不是兩個對立的命題,前者是從生活層次上來談的,強調的是人的精神和意志;後者是從生命層次上來談的,強調的是人的生理需求。兩者在審題上無高下之分。的深度,關鍵是看學生如何認識這個問題。命題者增加了“智性”因素,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價值觀,是一個有思辨性的作文題。若只抓住“生無所息”,圍繞“勤奮惜時”立意;或者只強調“生有所息”來談生活要求休閒娛樂的意義,這樣審題立意都是片面的。

二、寓言型或(哲理)故事型

1、材料特徵

(1)所給材料是一則經過加提煉的寓言或是具有一定情節的哲理故事。

(2)命意重點在於闡明道理,最易寫成議論文或夾敘夾議的。

2、審題要點

(1) 全面解讀寓言(故事)材料,把握材料的基本情節。如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行、矛盾衝突,問題的根源、事件的起因及後果,材料中富含哲理的議論句、抒情句等。

(2)歸納寓言或故事蘊含的哲理(主旨),提煉關鍵詞語(短語),確定寫作中心話題或寫作角度。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往往與現實中某種現象或問題是對應的,把握了寓言的內涵就找準了現實中的某個問題和現象。其基本審題過程:原材料→(提煉、整合、歸納)→話題式材料→(審題、立意)→寫作。

(3)研讀材料中的關鍵語句,進一步確定寫作的角度。一般情況下,材料中的問句、感嘆句、比喻句、議論性語句及人物對話都是關鍵信息承載的對象,時常包含着命題者的意圖。

(4)別放過寓言或故事中的細節描寫,這其中也暗含着寫作的角度,可啓發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

(5)細細研讀題目寫作要求,避開寫作的“雷區”。

3、經典例析

先看20xx年高考全國卷I卷作文題:

一隻老鷹從鷲峯頂上俯衝下來,將一隻小羊抓走了。

一隻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於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衝姿勢拼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衝下來,撲到一隻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隻什麼鳥,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着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問題,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

今年高考作文命題有二個改革:一是改話題作文爲材料作文,二是開放性比以往更強。但是,寫作絕不可能讓學生天馬行空,儘管話題作文包括一個背景材料,一段導引詞,用一段提綱挈領的話概括材料的主旨或題意,框定作文的話題範圍,制約作者的寫作思路;一個寫作的注意事項。而導引詞是材料中最關鍵的部分。而材料作文沒有導引詞,怎麼辦?其實導引詞被命題人鑲進了材料裏面,結尾牧羊人與孩子的兩句話不就是兩種不同觀點嗎,也給我們兩種寫作角度嗎?選取哪一個角度都可以。但選取前者也就是寫要看清自己的考生一定佔絕大多數,不容易出彩;而選取後者也就是說烏鴉努力過,此生無憾的考生則可以寫出新意,易得高分。這就是本次作文命題最高明的地方。

再看看20xx年高考江西卷作文題目:

與許多動物一樣,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示窩裏度過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讓它長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離巢之前也會減肥:控制食物的攝入,同時進行鍛鍊(拍打翅膀,做俯臥撐)。減肥之後,它們就能展翅飛翔。

請以“雨燕減肥”爲話題寫一篇。要求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不得抄襲。

【分析】

審題的關鍵就是要把握材料中的關鍵語句,通讀這則寓言,關鍵句不是第一句,而是最後一句話。理解了雨燕減肥的目的,就能找到材料的寫作角度。我們可以提煉出“要想有所成就,必須經受磨礪,不僅僅是本領還要有意志力”的觀點,由此我們會自然想到“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千古遺訓。如果只抓住“減肥”這個關鍵詞,就很容易導入“時尚”“追求美”等話題中去的。

三、現象(事例)列舉型

1、材料特徵

(1)材料形式爲鬆散型的現象列舉,且各種現象之間多爲並列關係。

(2)材料淡化了作文審題,甚至不需審題。

(3)寫作角度就在材料中,因而寫作角度廣泛,可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寫作。

(4)側重考查學生的立意和表達能力。

2、經典例析

例1、20xx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題:

在漢語裏,“三”是個有意味的數詞,構成了很多詞語。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舉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這些詞語既是社會生活現象或人生經驗的概括,又隱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蘊和人生哲理。

請根據你對上述詞語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帶“三”詞語(注意“三”在詞語中的含義)的聯想與感悟,寫一篇,可以就某一個詞語聯想思考,也可以把幾個詞語聯繫起來思考。要求:自定立意,自擬標題,自選文體,不少於800字。

【分析】 材料中給我列舉了諸多關於“三”的成語和熟語,且都是我們喜聞樂見的,理解它們並不困難。審題難度就在於寫出其深度和文化內涵,可以適合不同能力層次學生的寫作。

例2、20xx年高考安徽卷作文題:

自然是一本書,社會是一本書,父母是一本書,老師是一本書,同學是一本書,自己是一書本……

人生經歷中,各種接觸、交流的過程都是“讀”的過程。讀是面對,讀是探索,讀是爲解,讀是感悟,讀是品味,讀是溝通,讀是超越……

請以“讀”爲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書寫規範,正確使用標點符號。⑥不得抄襲。

【分析】

材料中列舉了六種書,每一種書本身就是一個寫作話題和寫作角度;七種“讀”的方式也可派生出七個話題和寫作角度。兩方面聯繫起來就有七的六次方(76)的寫作角度。再者,列舉的內容層次不同,適合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寫作,具有很大的區分度。

例3、閱讀下面智者的四句話,聯繫實際寫一篇800字左右的。

一位16歲的少年拜訪一位智者,他問:“ 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快樂也能給別人快樂的人呢?”智者說:“送你四句話: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抒發當成自己。”這位少年牢牢記住智者的話,終於成了自己愉快也給別人快樂的人。

要求:以其中一句話或幾句話作爲話題進行寫作。題目自擬,文體自選。

(審題提示:“把自己當成別人”強調對自己尊重和愛護,可擬定“自尊、自重、自愛、自惜”話題;“把別人當自己”強調對他人的理解,平等視之,或以平常心對待他人,引爲知己,絕不猜疑、冷漠、不屑,可擬定“平等”“真誠”等話題;“把別人當別人”也是針對他人而言,強調關愛、尊重、禮讓等人際關係;“把自己當自己”強調對自己要有清新的認識,切不可夜郎自大,忘乎所以。要學會淡泊,得意時淡然,失意時泰然。)

例4、20xx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題目要求考生對唐代詩句“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的理解,材料中已經列舉了5種不同的理解,要求考生在此基礎上來談你的理解或感悟。

  四、問題型

1、材料特徵

(1)選取的材料是當前社會中存在的熱點問題和生活中某種社會現象。

(2)材料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時代感、寫作的開放性。

(3)要求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發表見解和看法。

2、審題要點

(1)選準“靶子”,即準確把握材料所描述的社會問題或現象。

(2)確立寫“點”,在具體深入分析材料的基礎上,確定寫作具體的“點”。

(3)善於運用哲學方法分析問題,如發展的觀點、辯證的觀點、普遍聯繫的觀點等,使你的認識有理性深度。

(4)分析問題不能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應該重點分析問題的根源、危害及改革方案,通過現象揭示問題的本質。

3、經典例析

例如20xx年高考全國卷(Ⅱ)作文題目。(略)

20xx年高考全國卷(I)作文題目,形式雖爲漫畫,但內容上是針對現代教育問題的。

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現象讓學生去思考與討論。如:媒體上炒作的楊麗娟追星事件,愈演愈烈的家長“陪讀”現象,全國文藝界的各種“選秀”選紅了誰?“”現象等。

 五、獨詞型

1、材料特徵

作文命題中沒有材料提示,僅提供一個詞語或一個短語,作爲話題或題目(命題作文),這種形式以命題作文居多。因爲沒有材料的提示和渲染,對於寫慣了話題作文的學生來說,審題及寫作都很爲難了,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

2、審題要點

(1)語境設置法 即在詞語或短語前後添加修飾語或設置一定的語境,使之更具體、更明確。當然命題作文的題目就不能加了,但在審題時,我們可以從概念的外延和內涵上去挖掘,尋求最佳角度。

(2)虛擬提問法 我們可以借鑑西方新聞寫作中的“5W”理論對題目中的獨詞進行虛擬提問。“5W”是指“是什麼”(What)、“什麼時候”(When)“什麼地方”(Where)“是誰”(Wh)“爲什麼”(Wh)。拿到一個獨詞型或概念型的題目後,不妨多問幾下,通過遞加追問,變抽象爲具體,可以打開寫作的思維,確立寫作的角度。同時,這種由果及因的追問,也能對話題有更深的認識,易把寫得深刻些。

3、經典例析

如20xx年高考福建卷、廣東卷的作文都是命題作文,題目分別爲“季節”“傳遞”。審題時,我們要綜合運用上述兩種方法,求得小、巧、具體的寫作角度。以“季節”爲例,審題時,可先添加修飾語,縮小“季節”的寫作範圍:自然的、人生的、生命的、愛的、事業的、歷史的、社會的……,再結合虛擬提問法對話題內涵進行挖掘,我們的“季節”怎麼啦?通過分析可以派生出這樣一些角度:全球氣候變暖,四季不明瞭;人生四季,重在把握青春;愛的四季亙古不變(愛不分四季);人物心態的“四季變化”;中日關係“四季”變奏曲;城市高樓大廈四季不分給人們帶來的缺憾等。“傳遞”這個題目審題就更簡單了,運用虛擬提問法就可輕鬆搞定,如“傳遞什麼?”“爲什麼要傳遞?”“怎麼傳遞?”等。

縱觀歷年高考作文題,獨詞型的還不少:如1988年全國卷的“習慣”、1994年全國卷的“嘗試”,北京高考卷先後考的“規則”“轉折”“尋找”“包容”“安”“北京的符號”;上海卷的“雜”、“忙”;20xx年高考江西卷的“臉”、重慶卷的“自嘲”;20xx年高考四川卷的“問”、遼寧卷的“肩膀”、天津卷的“願景”等。

 六、解詞(釋意)型

1、材料特徵

(1)題目選擇的是一個多義詞語作話題或題目。

(2)材料對詞語作了多方的解釋和理解。

(3)每個義項都可以獨立作爲一個寫作角度。

2、審題要點

這種命題形式審題難度小,只要藉助義項理解詞語的深層含義即可。審題時還可參照“獨詞型”材料的審題方法。寫作角度也很明確,毋需在審題和立意上投入大量時間。

3、典型例析

例20xx年高考湖南作文題目:

“意氣”一詞,《現代漢語詞典》列有三個義項:

①意志和氣概,如“意氣風發”;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氣相投”;③由於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意氣用事”。

請聯繫你自己的感受和認識,以“談意氣”爲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分析】

20xx年湖南卷作文題爲命題作文形式,命題者在立意、選材、文體等方面做出了一定限制,要求考生依據命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但這道命題作文與以往不同,以往的命題作文,只是給出一個標題。今年在給出題目之前先列出了“意氣”一詞的三個義項,然後以“談意氣”爲題作文。命題對考生的立意有一定規定——既可就三個方面比較全面地談“意氣”;也可只取其中一個義項來談“意氣”,但不能脫離命題的三個義項而隨意發揮。

“意氣”的第一個義項是“意志和氣概”。“意志”指的是“決定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心理狀態,如意志堅強,意志薄弱,不屈不撓的意志。”“氣概”指的是“在對待重人問題大上表現出來的`態度、舉動或氣勢(專指正真、豪邁的),如英雄氣概,氣概非凡。”“意志”“氣概”合用,便構成了“意氣”的第一個義項。就這一層意義說,“意氣”一詞,多用來指一種向上的,昂揚的精神狀態,如意氣風發,意氣昂揚。“意氣”的第二個義項,是“志趣和性格”。“志趣”指的是“行動或意志的趨向”;“性格”指的是“在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爲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如開朗、懦弱、粗暴等。”就這層意思說,“意氣”一詞,多用來指朋友間的相知相識,如意氣相投。“意氣”的第三個義項,是指“由於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意氣用事”。這個義項是考生比較熟的。年輕人,容易偏激、任性,事後又免不了以“意氣用事”自責。

命題者還要求考生“聯繫自己的感受和認識”,這就還涉及一個選擇的問題。“聯繫自己的感受和認識”,並不意味着不能寫古今中外的一些事例,關鍵是寫出自己的感受與認識來。如果脫離自己的感受與認識,片面強調形式以求美,簡單堆砌材料以炫耀自己的才能,也不能視爲好。

例2、20xx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題提供的材料就是對“母語”這個概念的多角度的解釋和理解,材料本身對“母語”的涵義、性質、價值和意義以及母語與我的關係等方面作了解讀,爲考生理解、體會後自選角度立意寫作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類似的命題形式還有20xx年高考天津卷的“願景”,20xx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號”,材料對話題和題目中的概念“願景”“符號”作了解釋和說明,爲學生審題降低了門檻,也爲學生寫作提供了明確的寫作指向。

七、詩詞和名言警句型

1、材料特徵

(1)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一首小詩(詩歌意象是我們熟悉的且易理解的)或一些名言警句。

(2)要求學生根據詩歌的意蘊或象徵意義產生聯想或感悟,進行作文。

(3)詩詞型的不能寫成詩歌或詩句鑑賞短文。

2、審題要點

詩歌是藉助意象來表達情意的,而詩歌的意象都具有指代性和象徵性,審題時可抓住意象這一特點去聯想、體會,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徵意義和所指的對象,然後立意作文。名言警句一般是經過長時間積澱下來的不可隨意更改的哲理性的語言。對警句型材料(一般不只一則)審題時,我們要先理解其中所蘊含的生活現象或哲理,再把它置於當今時代背景下去分析解讀,發掘其中的合理和不合理的部分,看問題要全面,不能片面。如《伶官傳序》中有這樣一則名言:“憂勞可以興國,豫逸可以亡身”。從歷史教訓層面上看,有其合理性,若從當今信息化社會實情看,“憂勞可以亡身”(如“過勞死”“重複建設”等)“豫逸可以興國”(藉助高科技進行工農業生產、縮小工期提高效率等)都是成立的命題。

3、典型例析

例如20xx年高考山東卷作文題目就是採用著名詩人雷抒雁的小詩《星星》:

仰望星空的人/總以爲星星就是寶石,/晶瑩,透亮,沒有所取。/飛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兒有灰塵、石漬,/和地球上一樣複雜。

讀這首詩可以產生不同的聯想或感悟。請根據你的聯想或感悟寫一篇。

注意:①聯想與感悟要與整首詩的寓意有關。②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③不少於800字。④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分析】

今年高考作文貌似話題作文,實則爲材料作文(材料爲詩歌)。因爲命題者特別提醒考生“聯想或感悟要與這首詩的寓意有關”,即必須以所給材料的主旨爲作文的中心來寫,否則就有可能被判爲離題,這是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區別之所在。

審題時要抓住“星星”這個意象,“星星”可代指一個事物或一個人物,還可指某種理想、夢想或美好的東西等。再從詩歌內容上看,指的又是兩種相反的認識,人們因位置、角度不同出現截然相反的認識。其實,星星還是那顆星星,人們由於距離、主觀想象、個人偏好,或某種因素等造成了認識上的偏差。所給材料立意的角度很寬泛,可寫“現象與本質”“距離與認識”,也可寫理想主義者與現實主義者的對比。總之,只要抓住二者的內在聯繫立意,審題就不會出現差錯。

 八、漫畫型

1、材料特徵

(1)題目所給材料是一幅(幾幅)具有諷刺性和幽默性的漫畫。

(2)取材內容多源於現實生活,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2、審題要點

(1)認真觀察漫畫構圖,把握畫面基本構成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漫畫形象:人/物,形象的狀態(靜/動);

②漫畫布局:單幅/多幅,漫畫上下左右的層次順序;

③漫畫細節:形象的誇張性部分,如誇張的動作、表情和語言等;

④漫畫中的文字:漫畫的題目,漫畫中人物的語言。

(2)思考寓意

一般而言,漫畫多是對現實生活的喜劇化、誇張化、荒誕化表現,它往往通過誇張、比喻、象徵等手法來提示問題現象。因此漫畫中越是誇張厲害的地方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通過漫畫的藝術誇張解讀其對應的現象或問題。

(3)描述漫畫內容,提煉寓意

漫畫題是指把漫畫從圖片轉化爲文字表述的一種題型,因此先要把圖片轉化爲描述性文字,再解讀文字中的揭示的問題、蘊含的哲理。從圖片到寓意一般要經過兩次思維轉換:圖→表象→寓意哲理。

(4)對應現實,發散思維,選擇角度和素材。

(5)另外還要了解漫畫創作的特點,利於我們全面深刻的審題。如漫畫的感情指向多爲歌頌真善美,抨擊假惡醜,鍼砭時弊;表現手法常常採用誇張、比喻、象徵等達到亦莊亦諧的藝術效果;風格上具有諷刺性、幽默性和現實針對性的特點。

3、典型例析

【分析】

審題關鍵是要抓住圖中的人物之間的關係或矛盾:孩子(摔跤)與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同時還要注意圖中“文字”(漫畫標題、圖中人物的語言)的提示。對於這幅漫畫我們可以從兩大方面去審題立意,從孩子角度可以考慮:“獨立發展”,“呼喚自由、平等”等;從其餘三個方面可以考慮“少些溺愛,給孩子發展的空間”,“改革現行教育體制”,“減負”等角度。本題審題難度不大,寫作難點主要是怎樣透過現象挖掘其中蘊含的本質問題。

總之,上述對供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作了一個宏觀的分析,僅供教學參照,不能生搬硬套,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高考作文 篇5

斜斜地倚在門邊,呆望窗外被鋼筋水泥襯托得更加灰白的天空——我心情實在糟糕。說實話,考試砸了,心情也沒人會好的。我想,這七年來我爲了什麼而奮鬥?是的,我爲了夢想。但是,夢想似乎是那麼的可望不可即,爲了一個飄渺的抽象事物而獻出終生,值得嗎?我再次陷入沉思······

心想,也許是自己奮鬥得還不夠?是自己的失誤還是別人的因素?我覺得我還應該再試一次。七年來,我以失敗過無數次,但每次都是靠着這個念頭繼續堅持了下來。我想,如果這一次再不成功,我就真的應該換條路,不再爲理想奮鬥,庸碌的度過一生——總不能一棵樹吊死。

於是,這個念頭再次撐起了我生命的風帆,讓我不知疲倦地奮鬥。我早早地預習一切的新課,上課一改以往的萎靡不振,積極回答問題。老師們都說我變了,而我總在心中冷笑:哼,以前也是這樣,但是卻總不如人意。要誇我,還是等到結果出來再說吧!終於,複習再次臨近。我又一次緊張了——七門功課一起統考,我能否過這一關?但是看看牆上的“再試一次,海闊天空”的標語,我還是努力地奮鬥,爲了理想······

終於到了考試。我向一個考場的同學打出勝利的手勢,爲他們祝福,也爲自己祝福。之後就是地獄般的兩天,七門考試一門接一門,我累了,想像以往一樣趴下歇一會,但我沒有。我怕再因爲次失去寶貴的分數。於是我又一次檢查——發現了一道12分的錯題。也許這是上天的禮物吧。

考卷發下,我成績猛然拔高,同學們都來祝賀我。我笑着對他們說,不是我聰明,是理想給我了奮鬥的動力,讓我奮力拼搏;更給我了一份決絕,讓我毫無畏懼!同學們嘖嘖稱奇,說從不知理想有這麼大的能量,以後也一定要像我一樣。我們都笑得很開心。

高考作文 篇6

高考作文該怎麼破?早看早改早轉折!

卷面印象分

閱卷老師往往每天都要評閱成千上萬的高考試卷,很容易造成精神疲勞。所以,考生卷面給老師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卷面整潔,字跡工整美觀,給人的第一感覺賞心悅目,這樣即便作文水平一般,高考作文分數也不會太差。

建議平時考試注意考試習慣,儘量保持卷面乾淨、整潔、字跡清晰;不得已塗改以橫線劃掉即可,不要塗黑團,打叉。

標題、開頭和結尾突出作文風采

時間短可以說是高考作文閱卷最大的特點,一般而言高考閱卷對時間都會有所規定,作文一項絕不會超過60秒。而實際上,根據幾位高考閱卷老師反映,其實際閱卷時間也就在20-30秒左右。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讀完整篇作文以實屬不易,更何況細細品味?所以,閱卷老師閱卷往往對標題、開頭、結尾三個部分很重視,中間部分基本都是一掃而過。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採用的作文結構是“鳳頭、豬肚、豹尾”,即標題新穎讓人眼前一亮,開頭簡潔、文采引人注目,結尾總結作文主旨簡短有力。

結構是思維的外顯

高考作文是戴鐐銬的舞蹈,考生的自由創作限制在一定枷鎖之中。文章結構也有相應的制約因素,爲了讓閱卷者迅速把握文章大意,結構務必要完整、清晰、嚴密。例如領會高考優秀作文的一般行文架構,形成模板化的思維印象,有助於在考場及時調動素材,展開邏輯論證。

語言和情感思考相連

《作文分等評分標準》將“感情真摯”列爲內容等級中的第一等。可見作文表達能達到“真摯”的層面,便是擁有了作文高分的制勝法寶。

真摯的情感以“真”基礎,並發展爲“善”和“美”。即發自內心,真實而真誠,不是矯揉造作,不虛情假意;對自己和別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靈受到美的陶冶,給人以美的感受。情真意切,能使考官獲得共鳴,從而爲文章增加感情分。

選材要有時代、自我的氣息

作文構思,包括立意、選材、中心思想等要素。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立意是文章的靈魂,立意決定選材,選材要服從中心思想的需要。立意需要選材來支撐它,中心思想需要選材來突出它。沒有選材,立意和中心思想就都是空的。選材新而立意深,着眼於新鮮材料,對深化中心思想效果明顯。

材料選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這裏的“選得好”,除了指有意義以外,很大程度上是指新穎,有時代氣息,有自我氣息,別具一格。

不要一味追求個性化

考場作文和平時寫文章是有些不同的。尊重規定性不等於扼殺個性。前些年有的考生用古文來寫作文,雖然寫得不錯,但有點冒險。還有的觀點怪異,自以爲個性凸顯,其實也容易失誤。從符合時代主旋律、社會總基調上着眼,文章合爲時而著,纔是明智之舉。

最後,從閱卷老師和專家的點評中可以總結出,獲得高分的祕訣在於以下七個關鍵詞:漂亮、切題、充實,真摯、新穎、形美、文采。

高考作文 篇7

▲20xx年高考作文預測:教養

一、守時:無論是開會、赴約,有教養的人從不遲到。他們懂得,即使是無意遲到,對其他準時到場的人來說,也是不尊重的表現。

二、談吐:有節注意從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總是先聽完對方的發言,然後再去反駁或者補充對方的看法和意見。

三、態度和藹:在同別人談話的時候,總是望着對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東西,看書報,心不在焉,顯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四、語氣中肯:避免高聲喧譁,在待人接物上,心平氣和,以理服人,往往能取得滿意的效果。扯開嗓子說話,既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反而會影響周圍的人,甚至使人討厭。

五、注意交談技巧:尊重他人的觀點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或明確同意,也不當着他人的面指責對方是“瞎說”、“廢話”、“胡說八道”等,而是陳述己見,分析事物,講清道理。

六、不自傲:在與人交往相處時,從不強調個人特殊的一面,也不有意表現自己的優越感。

七、信守諾言:即使遇到某種困難也不食言。自己談出來的話,要竭盡全力去完成,身體力行是最好的諾言。

八、關懷他人:不論何時何地,對婦女、兒童及上了年紀的老人,總是表示出關心並給予最大的照顧和方便。

九、大度:與人相處胸襟開闊,不會爲一點小事情而和朋友、同事鬧意見,甚至斷絕來往。

十、富有同情心:在他人遇到某種不幸時,儘量給予同情和支持。

▲20xx年高考作文預測:教養

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一個人沒有教養就反映了家長或教師的失職,或某些社會制度的不健全。“教”指教育、教學、教導、教範、教改、教管、教化、教誨等,教的目的是使“被教者”接受符合道德的、文明的、一定社會規範的某些行爲;“養”指培養、養成、生養、訓練或修煉等,在這裏主要是指接受或養成上述一些道德的、文明的、規範的精神或物質行爲,使之成爲自身的生活方式或者習慣。一個人說話罵罵咧咧,張嘴就是髒話;站沒站相、坐沒坐相,走路橫衝直撞;隨地吐痰,不尊重老人、婦女;在公共場所破壞公物、不講公共衛生,低俗下流等等,這個人就是沒有教養。一個人文明禮貌、說話得體、談吐沒有粗話;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起路來規規矩矩;不隨地吐痰、尊重老人和婦女;在公共場合遵守各種規章制度,不破壞公物,人前不低俗下流等等,這個人就是有教養的人。

然而,在很多人那裏人前有教養,人後沒教養;有些場合有教養,有些場合沒教養;針對一些人或事有教養,針對另一些人或事無教養;對地位尊貴的人有教養,對待地位低下的人無教養等等,出現了很複雜的情況。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個人的教養也是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不同時代對教養有着不同的認知。

▲20xx年高考作文預測:教養

行爲有“物質行爲”和“精神行爲”之分,物質行爲大多是通過某種行爲使外界人或事發生變化表現出來,它往往能夠造成一定的物質的後果或結果;而精神行爲則更多地是通過語言、態度、面部表情、情感或情緒等方面表現出來的某些精神現象,它一般不會造成現實的物質結果。“涵養”比較偏重於精神方面的某些行爲。“涵”指海涵、胸懷寬廣、有胸襟的意思;“養”則是指培養、養成、生養、訓練或修煉出某種不爲情緒所左右的超出常人的一些行爲。

▲20xx高考語文作文押題:教養

教養不是天生的。一個小孩子,如果沒有人教給他良好的習慣和有關的知識,必定是愚昧和粗淺的。當然,這個“教”是廣義的,除了入學經師,也包括家長的言傳身教和環境的耳濡目染。

教養和財富一樣,是需要證據的。你說你有錢不成,得拿出一個資產證明。教養的證據不是你讀過多少書、家庭背景如何顯赫,也不是你通曉多少禮節規範、能夠熟練使用刀叉、會穿晚禮服……

▲20xx高考語文作文押題:教養

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掌握的詞彙是有限和貧乏的,除了描繪自己的生理感受,比如餓了、渴了、睡覺以及生殖的慾望,他對自己的內心感知甚爲模糊。因爲那些描述內心感受的詞,通常是抽象和比興的,不通過學習,難以明確恰當地將它們表達出來。那些雖然擁有一技之長,但無法精彩地運用公共語言這種神聖的媒介,溝通和解讀自我心靈的人,難以算是有教養的人。

技術是用來謀生的,而僅僅具有謀生的本領是不夠的。就像豺狼也會自發地獵取食物,那是近乎無須教育也可掌握的本能。而人,毫無疑問應比豺狼更高一籌。

▲20xx高考語文作文押題:教養

1、所謂從禮待人,即用你喜歡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對待遇別人。查理德菲爾

2、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管仲

3、有教養的人的遺產,比那些無知的人的財富更有價值。德漠克利特

4、權力和財富,甚至德行本身,其所以被人人看重,也都是因爲它們能夠增進我們的幸福之故,凡是幫助別人,而幫助時的態度不好,使得別人感到不安的人,從別人的幸福看來,他是不會受到歡迎的。凡是知道如何使得對方感到舒暢,而自己又不至於奴顏卑膝,降低身份的人,他就可以說得到了處世的真訣,到處都會受到歡迎與重視。所以說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洛克

5、使人高貴的是人的品格。勞倫斯

高考作文 篇8

高考材料作文怎麼寫?給材料的作文類型,我們在審題上首先要對所給材料的文字“分而析之”,從中尋覓可供發揮的立意點。所關注的文字,叫“視點”,由此而確立的寫作方向叫“立意點”。20xx年上海高考作文題,從題型上看,是給材料作文。作文原題: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一個角度,自擬題目。要求:①自選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於800字。

鄭板橋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俗稱“板橋體”。他的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下面,我們對09年高考作文題所給材料文字作審題分析,原材料中的“視點”與對應概括出的“立意點”見下表:

審題可見,09年作文題所給材料本身寫作難度並不大,可供發揮的角度有很多,考生應該能結合自身的長處,寫出個性化的思考。但從高考作文閱卷實際情況來看,卻很遺憾發現分化嚴重,很多考生作文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使總均分低於預期目標值。

究其失誤原因,我認爲主要是不懂得“給材料作文”類型的寫作基本規範,影響了作文效果,使閱卷者判分時左右爲難,“想說愛你不容易”。

09年高考作文閱卷中發現,考生在“給材料作文”類型的寫作基本規範方面的失誤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通篇不引用材料(既不明引,也無暗合)。

給材料作文比之於命題作文,除了審題難度更大,不直接告訴你應該“寫什麼”之外,還隱含着一個潛臺詞:所給的材料是引發你寫作的緣由。因此,如果寫議論性的文章,就叫“緣事而發”,當然應該引用它,只是在什麼位置引用,引用的技巧、水平因人而異,有所差別(只要不照抄原文就可以了)。當然,如果寫記敘文,用事件或故事來印證、表現所給材料中隱含的某一事理,則無需也無法引用材料。

2.戴帽穿靴式。有的考生雖然在文章頭尾處引用了材料,但對材料不做分析;還有的考生展開論述的正文,與開頭引用的所給材料之間毫無關聯。

例如,《夢想》。先引用板橋事例之後議論:“這是板橋的特點,而我呢?什麼都沒有。我從小有個夢想,做運動員,成爲姚明、劉翔那樣。”然後大段回憶14歲體校學棒球的受傷經歷與恐懼。最後自我鼓勵:“相信時間會沖淡一切,讓我能實現夢想。”正文與板橋的材料毫無關係,屬於典型的“戴帽”後就扔的類型。這樣的文章我只會給38分。

3、給材料作文的立意點應該是從材料中直接提煉後做的類似聯想,觀點與所誒材料間有必然聯繫。但有的考生拐了多個彎後,似是而非地漸行漸遠,偏題跑題。文章是表達思想的,這種思維不嚴密的現象是會重扣分的。

  例如,《不可缺少的追求》,其結構與內容如下:

(一)引用所給材料。

(二)議論:字如其人。“板橋體”別有韻味,折射了鄭燮的獨特個性。是啊,他不畏世俗譏諷,堅持自己的追求,才走出了獨特的發展道路。而我的追求是什麼?我的價值在哪裏?

(三)敘述:我有一次讀《老人與海》,桑迪亞哥……(概述小說情節)。議論:我明白,人,要追求尊嚴,絕不輕言失敗。

(四)議論結束:感謝《老人與海》,它教會了我哲理,是我獨一無二的追求,會帶我走得更遠。

這樣的文章的確已“走得更遠”了,我認爲只能給35分。

4.只抓隻言片語,套用材料中的幾個字眼,沒有理解內涵,導致偏離題意。

例如,《愛財而不過》,先議論開篇:愛財”這個詞人們多少總有些鄙夷,我看不然。雖然“愛財”在有些人眼中是“歪歪斜斜”,但適當的愛財,能催人上進,受人尊敬,只要不過分。第二、三段舉比爾蓋茨追求財富也辦慈善事爲正例,舉葛朗臺斂財吝嗇爲反例展開論證。最後引孔子“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結束。文章只是與所給材料中“歪歪斜斜”這幾個字面有關,而全文內容與板橋書法之事毫無關聯,這樣的文章我認爲至多25分。

5.用一個更幼稚的啓蒙故事來詮釋所給材料的深刻事理寓意。、這樣寫雖不偏題,只是欠深刻,所以可以得到及格分,但得分高不上去了。

例如,有篇文章題爲《梨樹的四季》,講述一位農夫讓四個兒子分別在春夏秋冬去看梨樹的模樣,然後教育兒子們不要只關注一季,才能看出美麗與韻味。這裏蘊含的道理暗合“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的寓理,表達出了“全面而整體地看問題”的觀點。但這個故事屬於低語境材料,在初中生的文章中或許算得上好作文,但相對於高三思維水平層次而言,只能算平平一般,得分在46分左右。

6.套題。套題比偏題更惡劣,更易激起閱卷者“公憤”,將重罰在30分以下。

例如,浦東新區09年模擬考試作文題也是給材料作文:人生當“藏鋒”還是“露鋒”?

於是高考中有考生寫了一篇套題作文《藏與露之顯人生》;還有的考生套題其他區模擬考試作文《“半”是一種藝術》,這樣做都將是得不償失的。

那麼“給材料作文”應該遵守哪些寫作規範?

“給材料作文”的作文類型,其基本要求是先從所給材料中抽提出蘊含的事理,然後緣事而發,類似聯想到社會、人生的思考,在思維方式上類似於演繹推理。基本規範要求:

1.根據材料中的關鍵點,確立視點,從而確定立意方向。

2.不要就事論事。抽提出事理後,要類似聯想,同理類推到更深廣的領域,寫出層次感。(如:自然→社會→人生→治國→世界)

3.寫作時要引用材料,緣事而發(儘量引用,但不要照抄),以避免套題之嫌。(可以明引,也可暗合)

4.充分利用所給材料,對材料本身要做分析與關聯,以避免“穿靴戴帽”之嫌。例如:談論“獨一無二”,就要具體分析鄭板橋是如何做到“獨一無二”的?(比如他的博採衆長,堅持不懈);再如談“融合”,就要說明鄭板橋是如何“融合”百家的?(比如:雜取衆長——“用隸書參以行楷”;打破門戶之見——“非隸非楷,非古非今”;借鑑他人也不失獨立人格——“不可無一”)

  例如,《創新切莫弄巧成拙》一文,其結構內容如下:

(一)分析“板橋體”的意義——追求創新。提出問題:應該如何追求創新?

(二)分析鄭板橋的通今博古,論證:創新是以積累爲前提的。

(三)分析鄭板橋與“揚州八怪”的行爲,是表現獨立人格的,論證:創新是有豐富內涵爲內容的。

(四)分析“板橋體”的“非隸非楷,非古非今”,是以振興書法爲目的的,論證:創新是有高尚目的而不是標新立異搞怪出風頭。

這樣的文章,緊扣中心論點,充分運用所給材料做具體分析,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可以評爲一類卷。

高考作文 篇9

【高考作文預測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60分)

有這麼一個民間故事:快過年了,財神爺憐惜一個住破廟的窮漢,就給了他一串銅錢。沒想到窮漢伸着脖子說:“喂,你把錢放到碗裏,不然我還得自己撿起來。”財神爺氣得拂袖而去,那串銅錢也變成了幾根稻草。窮漢後悔地說:“果然是救窮不救懶啊。”

今年3月21日,南京理工大學“暖心飯卡工程”正式啓動。南京理工大學301名同學收到了一份神祕禮物——每個同學的飯卡多了11.63元至340元不等的特別補助。以後,每年9個月的在校時間裏,他們每月都會收到這項補助。這個針對該校貧困生進行“精準援助”的工程,目的在於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這次給貧困生的伙食補貼方式是“直接打入飯卡”,學生不需申請,不用審覈,甚至完全不知情。“學校想在確保學生尊嚴的基礎上,給貧困生帶來溫暖。”南京理工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祕書長王虎表示。

今年1月25日,蘭州的田衛海首次在網上了解到“牆上便飯”公益活動,頓時感覺這個活動非常適合牛肉麪行業。田衛海與“牆上便飯”活動的發起人亞力坤?奧斯曼溝通協商後,正式在蘭州倡議發起了“牆上便飯?愛心拉麪”的公益活動。 據亞力坤?奧斯蠻介紹,“牆上便飯”的靈感來自在國外的“牆上咖啡”。“牆上咖啡”又稱待用咖啡,最早起源於意大利城市的那不勒斯。在那裏,人們買咖啡時常常會多買一兩杯,留着給較爲貧困的人士享用。囊中羞澀的顧客可以問問是否有“牆上咖啡”,如果有就可以不付錢喝上一杯咖啡。收銀員馬玉全程經歷了“愛心拉麪”活動。她說,活動發起一個月,飯店總共收到了600碗左右的愛心拉麪,其中有300多碗已經被領走。領拉麪的人有打工的、環衛工人和殘疾人,也有衣着乾淨的小夥,也有個別顧客卻濫用起了人們的愛心,有人撕取過七八次便條,但是從未捐贈過。

你認爲,“暖心飯卡工程” “牆上便飯?愛心拉麪”的公益活動是愛心救助還是助長懶漢?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作文,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闡明看法,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