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選】高考作文6篇

【精選】高考作文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高考作文6篇

高考作文 篇1

時事篇

第一期作文素材

所謂時事,乃是當前最新發生的各類新聞事件,所以本期整理的基本是20xx年1-2月份的各類時事熱點。

一、讓“春節時間”刻入世界錶盤

時事評論背景:

中國年意味着一種生活方式,之所以能吸引不同國家的不同羣體,就在於這套價值引起的廣泛共鳴。

剛剛過去的春節,不僅攪動着中國人心中濃濃的鄉愁,也帶動全世界進入中國的“春節時間”。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歡樂春節”盛裝巡遊把秧歌、武術等中國節目搬上街頭;在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雞年主題展覽爲參觀者奉上精美藏品和京劇表演;在泰國曼谷,詩琳通公主發佈自己手繪的紅色吉祥雞和富貴牡丹圖,並用泰語寫上“中國新年快樂”……如今,農曆新年不再只是中國的節日,更成爲世界範圍的文化現象,“中國福”貼遍世界,“中國紅”映照全球。

時事評論觀點:

醇醇年味,四海濃郁,這與中國人走遍世界的腳步不無關係。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我國公民出境遊總量約615萬人次,同比增幅近7%。爲吸引如此龐大的消費羣體,各國景點和度假勝地往往把農曆新年作爲賣點,與當地文化深度融合,營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遊覽體驗。同時,遍及世界各地的約5000萬華僑華人,更是把春節視爲尋根溯源的儀式,一些地方甚至延續着或者發展出國內都少見的習俗和傳統,在當地形成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作爲一種文化現象,中國年意味着一種生活方式,背後蘊藏着獨特的價值訴求。春節之所以能吸引不同國家的不同羣體,就在於這一價值引起的廣泛共鳴。在國外,許多人對春聯感興趣,但更中意“總把新桃換舊符”的美好願景;許多人愛吃餃子,但更青睞薄皮大餡所寓意的濃濃親情。和諧、團圓、重視家庭,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國文化對幸福美滿的想象,正成爲許多外國人新的精神追求。

可以說,中國年的全球熱,正是中國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的一個縮影和表現。從遍及一百多個國家、獨具中國特色的孔子學院,到“一帶一路”上開啓的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從京劇電影《霸王別姬》和紀錄片《中國面臨的挑戰》收穫海外如潮好評,到莫言、曹文軒、劉慈欣等中國作家獲得國際榮譽,這些年在全球文化領域颳起的陣陣“中國風”,與農曆新年一樣,背後不僅有綜合國力作爲支撐,更是中國文化所沉澱的歷史傳統、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在世界人民心中激起漣漪、形成共鳴。

中國的崛起不僅是經濟、科技等硬實力的崛起,更是文化軟實力的崛起。一個全球性大國,不僅要在具體的國際事務中承擔更多責任,更要從文化和思想的高度,回答人類發展中的一般性問題,爲人類的社會進步提供有益方案。從古代崇尚“和爲貴”、構築“禮儀之邦”,到今天習近平主席一再闡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着眼全球的“中國方案”,都有着中國文化的滋養與建構,並從中國智慧中尋找解決當今問題的啓示。在這個意義上,樹立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正是時代呼喚的命題、歷史賦予的任務。而當世界進入中國的“春節時間”,人們更有理由相信:以優質文化爲載體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中國文化就能夠贏得世界認同、取得世界影響、獲得世界價值。

高考作文 篇2

老外眼中的中國關鍵詞

陳丹青說:假如我們能有勇氣承認,則人文素質的低下、人文教育的切迫,是百年革命的深刻報應。

——題記

中國,位於東亞,是一個具有淵淵五千年曆史長河的國家。在這片廣闊無垠的黑土地上,孕育了一代一代充滿智慧的人,他們禮讓、仁義、勤奮、孝順,智慧與果敢並存。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華夏中國人。

百年革命就像一片一望無際的深褐色海洋,它狠心將中國千年傳承的美德抹去,古代與現代這兩個模糊的概念就只能隔着海洋彼此相望,現代在向前狂奔,古代在緩慢地追趕,卻無論如何都追不上。我們卻美其名曰,中國的發展突飛猛進,而中國人已經成爲了名符其實的現代化人民。

古代已經衰老了,如同開敗的殘花,它光輝的年代已經還給了歷史,這個年代叫做歲月。現代卻在茁壯成長,如同春季的筍芽,而成長的背後,卻有意無意得丟下了什麼。

我曾無意間看到一個短片,講的是一位中國大學生到美國留學拍下的外國人對於中國人的看法。那樣自以爲是的我信心滿滿得以爲全世界都認爲中國是一個絕對優異的國家。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個金髮碧眼的女生說:中國人素質很低,我完全無法接受中國被稱爲禮儀之邦。我對這個國家的驕傲瞬間被這番犀利的諷刺擊垮,我完全無法接受中國人竟然被斥責素質低下。我有一個姐姐在美國留學,她有一次打電話給我用不可思議的語氣對我說:有一家酒店的花瓶上竟然用中文寫着‘不要在花瓶中丟棄垃圾’!

這是所謂的現代化的中國人給我們親愛的祖國母親冠上的恥辱,難道一定要等到被全世界痛批之後我們,炎黃子孫,纔會覺醒嗎?

放眼望去,那麼多國家正在伏案疾書,努力鑽研那些被大部分中國人丟棄的東西:人們對於孔子思想從當時的敬仰推崇,到現在的不屑一顧;對於端午重陽這些傳統節日從當時的熱鬧歡騰,到如今的冷冷清清;對於漢字從當時的欣賞珍愛,到當今的草草了事……而外國卻設有孔子學院,無數外國人在探尋孔子思想的深沉;韓國正在申請中國的各種文化遺產:端午節、本草綱目、漢字……甚至連孔子、李時珍、西施、中醫、活字印刷術等等毋庸置疑源自中國的人與物韓國仍舊在向我們爭奪。中國人的確沒有好好珍惜這些珍寶,任它們在歷史的長河中蒙上塵埃,而等到韓國視爲珍寶向我們爭搶後我們纔有了些許悲憤,這難道不是中國人的失敗?

中國人不需要從別人的嘴巴里瞭解自己的面貌,因爲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流的是華夏民族的血液,我們骨子裏是蚩尤天皇的靈魂,我們的錚錚傲骨鐵膽忠魂,從不需要他人多加評論。

可是,那樣精忠報國忠肝義膽的中國人,已經被歷史歸結爲過去了。

現代化的中國人,仍舊是那個不懂禮貌,素質低下,談吐不雅的中國人。也許這真的是百年革命的報應,清朝腐敗的報應,崇洋媚外的報應。如果中國想要真正的發展,想要改變世界對中國人的看法,那我們就必須停下我們大邁的步伐,“迴歸過去”。別讓自己向全世界介紹中國時,只能失落地說:中國曾經是一個全世界公認的禮儀之邦。

拿破崙說:“那是一頭沉睡的雄獅,最好就讓它永遠沉睡下去吧!”可是,中國人總有一天會甦醒的,就算我們是一頭多病的、沉睡的雄獅,但是當我們醒來時,全世界都會震動。

高考作文 篇3

《墨守規則亦爲大道》得滿分

今年是我省進入新課標高考的第三年,材料作文延續了以往風格。材料講述的是某學校山羊過獨木橋比賽,習慣做法是按既定規則進行勝負對決,但有選手採用互抱換位的新方式雙雙過橋完成了比賽,這引起了激烈爭論和思考。胡景敏分析,材料內容清晰、指向較爲明確,表明瞭如何對待規則與如何對待新情況的問題,考生作文凡依此立意,或談論遵守規則,或談論變通出新,或探討二者之間的關係,以及由此生髮開去思考相關的人生、社會問題,均視爲符合題意。

今年我省高考滿分作文,題目爲《墨守規則亦爲大道》。胡景敏等綜合評卷組專家們意見認爲,這篇作文首先是立意新穎,今年考生中百分之七八十都以合作共贏爲主題,而這個考生則亮出新穎觀點,強調體育比賽、社會制度、交通秩序都需要制度需要規則,只有大家都遵守制度,才能促進社會和諧。

評卷組專家認爲,滿分作文的最重要原因並不完全是立意新穎,而是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出色,

一是視野開闊、知識面廣,對名人名言和社會各方面事例的引用駕輕就熟;

二是邏輯清晰,通篇文章起承轉合非常自然;

三是語言能力強,文章分析理性,雄辯味道濃;四是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能夠讓評卷組專家眼前一亮。

日常閱讀積累少文章沒神

今年作文命題雖保持穩定,但統計結果顯示,今年作文及格率約爲88.5%,比往年降低不少。對此,胡景敏分析認爲,近88.5%的考生能夠緊扣材料、準確立意,而少數考生則出現了審題偏差,導致基本符合題意、偏離題意甚至文不對題。多數閱卷老師認爲,學生面對開放性的題目,審題理解能力和應試靈活性不夠,出現這一問題的根源在於學生日常閱讀積累不夠,知識面過窄,思維能力弱化。今年高考作文的難點就在於對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考查,考生必須要加強理性思維訓練,培養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胡景敏建議,考生要學會運用理性思考,從現象與本質、過程與結果、共性與個性、內因與外因、量變與質變、主觀與客觀、過程與結果、必然與偶然、認識與實踐、物質與精神等多角度理解題意,整體把握材料內容含意構思行文,這直接關係到作文的選材、佈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是作文的生命線。

淺閱讀帶來語言粗糙化

不少閱卷老師還發現,目前高考作文在整體上存在一個不良發展趨勢,包括直接套用精彩文句、過於堆砌華麗辭藻、缺乏真情實感和寫作模式死板等,這類作文普遍分數不會很高。統計數據顯示,我省多數考生作文得分集中在36分至45分之間,佔到73.06%。

胡景敏介紹,從高考評卷情況來看,考生直接套用或抄襲已有精彩文句(段)現象普遍存在,這暴露出考生表達能力的欠缺。作文評閱不反對考生對已有精彩文句(段)進行模仿借鑑,但絕不允許考生直接套用或抄襲已有精彩文句(段),這樣會使語言滯澀,風格雜糅,導致內容與題意脫離。

此外,受現代社會信息交互便捷等影響,多數考生作文體現出較爲明顯的語言粗糙化傾向。雖然從語句上來看沒有語病,但是組織語言的說理性較差,表意不清晰,表達不準確,難以體現文字的思想性、文學性和藝術性。

胡景敏建議,考生在備考中只有學會廣泛積累素材豐富寫作內容,並學會錘鍊語言提升有效表達,才能寫出高分作文。考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要注重收集積累相關素材,用心思考其蘊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構建自己個性化的素材庫。同時,要注重錘鍊作文語言,提升表達意蘊,增強文章閱讀的美感。

高考作文 篇4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說:“言爲心聲”“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則爲文侷促,品性澄淡則下筆悠遠。這意味着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應該是一致的。

金代元問好《論詩絕句》卻認爲“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爲人”。藝術家筆下的高雅不能證明其爲人的脫俗。這意味着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離的。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寫一篇文章闡明你的觀點。

注意:①題目自擬,觀點自定。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優秀作文】

似曾相識燕歸來

現代刑偵理論中總有憑筆跡辨人一說,因爲一個人再怎麼隱藏、僞裝,流在骨中的血脈是不變的,而筆跡如是,文章亦如此,於書山稗海中沉潛含玩,鉤沉覺隱,一旦發而爲文,縱有千萬般隱匿修飾,字裏行間總是風流個性,不可抑勒。

普魯斯特早年時發表過一些小說與評論,縱然與舉世聞名《追憶》一文相差頗多,不論從語氣還是行文方式都有不同,但若仔細品味,他那對於細微事物的把握自始至終都融在了文章的骨子裏。“氣味與滋味卻會在形銷之後長期存在”,它們“以幾乎無從辨別的蛛絲馬跡堅強不屈地撐起回憶的巨廈”。他的風格就如同他的氣味,別人模仿不來,他也去除不了,無論是什麼內容,揮之不去的總是“似曾相識燕歸來”之感。

所以,不論是作家還是平凡人,一旦拿着筆寫下字,就相當於把自己的思維、人格的一部分展現出來,而歷史洪流可以湮沒人的生理性存在,卻永遠無法改變人的思想存在,那麼文字便是傳遞思考與精神的最好載體,即使手稿丟失,複本重印,一個人留在文章中深層次的精華卻會在時間的積澱下長盛不衰。哪怕他故意戲弄人世,隱藏自我,句式可以轉換,語氣可能顛覆,但文字中埋藏的個性和獨有的特點總會在不經意間表露出來,值得我們玩味深思。或許我們可以這樣想,大師大多在時間上離我們遙遠,如果沒有這些可以彰顯其風骨的經典之作,他們又怎能令我們無端欽慕?“似曾相識”的絕不只是表達方式,而包括一個人的血的烙印、思想的高度、思考的方式及其獨特的“掌紋”。

就像伍爾芙自然流露的女權主義思想,哪怕在《牆上的斑點》中也略有體現,而古斯塔夫·福樓丁的細緻與抑鬱即使在這樣明快的“我註定了要做詩歌風琴的手搖柄,而你要爲你愛的生活而生”一闕情詩中都能流露,更不必說大先生的戰鬥、批判與血性。艾略特的哲學思考與反省,“山的那邊,雷聲轟鳴”。就算是當年法國一位著名批評家模仿意識流大師喬伊斯的筆法挑戰意識流小說,大衆仍能從一個個細微之處看出他的獨有風格。畢竟,“似曾相識”不只是普通的一個詞語,它能讓人們循着氣味,找到當年給你以震撼的那隻燕來,無論它是否迴歸,熟悉之感早已匯入骨血,化爲純釀,讓你在作品中沉醉入迷。

紀伯倫曾寫道:“死亡改變的只是覆蓋在我們臉上的面具,農夫依然是農夫,林居者依舊是林居者,而將歌聲溶入微風中的`人,他依然會對着運轉的星球歌唱。”作品中深層思考就如同那個歌唱微風的人,無論面具怎麼多樣,你仍然可以看見那最本質的東西,畢竟“似曾相識燕歸來”。

高考作文 篇5

梅花,幾千年的書香繚繞得骨清魂香,幾千年的詩心陶冶得如此美麗。對梅花深入靈魂的熱愛,讓作者的感悟如此深刻,在不同國度的友人間熱情傳播梅之精神。

縱觀所有,好像沒有對哪個動物、植物會如此上心,以達到熱愛的程度。

似熱未熱的初夏,大學畢業來京面試的時候,攜玉龍爲君死”的錚錚誓言,迴盪天際。那份骨子裏的堅韌,早已使他們把剛毅不屈的追求奉爲人生信條,時時恪守,刻刻遵循。

然而,堅硬並不意味着刻薄冷硬,並不意味着要始終兇狠如猛虎,任由寒光畢露的雙眼,戰慄世界的暖意。我們不願再看到專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願再聽到不古人心的日漸冷漠。只是希望,堅硬之餘,人心中的柔軟可以裹藏尖銳的棱角,溫存人性的美好。

人心之柔軟,可以是對兇頑的寬容,對世間的博愛,是任何時候無法被冰封的溫暖。是特蕾莎修女給予流浪漢的擁抱,是南丁格爾提燈時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禱的“擁有一顆透明的心和會流淚的眼睛”。因爲柔軟,所以我們可以不甚苛求,盡享流年溫潤,因爲柔軟,所以我們可以在堅硬的壁壘下,重新拾得愛與感性的迴歸。

同樣,所謂柔軟,不是毫無原則地妥協退讓,更不是甘願被世事所欺卻不加反抗。我們不願看到,心的柔軟之處在現實的狂風暴雨中流血受傷,更不願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剛硬的外殼蹂躪的體無完膚。所以,只是希望,柔軟之餘,人心中的堅硬依舊可以承擔起生命之重,依舊可以在疤痕遍佈之後,不改初心。

心硬如鋼便不可摧,剛毅冷峻,堅硬如斯,所向披靡,心軟若柔則亦欣然,不失溫柔,不畏兇頑,不曾軟弱。亦剛亦柔,和諧人生,剛柔並濟,兩番精彩!

高考作文 篇6

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當洛杉磯探員古斯曼打開大學區一所公寓的大門時,這位藍眼睛的西洋人無法不爲眼前悽豔的景象動容:古色古香的傢俱散發着迷人的光暈,一位身着褐紅色旗袍的華裔老婦人躺在客廳中央一塊華美的地毯上。桌子上還擺着一沓文稿和一枝未合蓋的鋼筆。黑白的瓜子殼散落一旁……古斯曼自然不知道他面前的正是聲名響徹華文文壇的才女張愛玲,他更不知道這個在寂然中悄悄辭世的才女有着怎樣的心思與感情!

也許張愛玲早已計算好她的逝去,不然她爲什麼留下“把遺骨帶回上海”的遺言。友人們曾邀她回國,然而她又不願:“能回去的已然不是上海了。”是呀,她是屬於中國的舊時代的,十里洋場,紙醉金迷,而那個時代已成爲過去,她所能夠的只是忘記,忘記前半生的喧囂,忘記前半生的浮華,忘記他人帶給自己的傷痛或是不快,以至忘記自己,在一羣柏克萊學子健步如飛的身影中完成對靈魂徹底的放逐。張愛玲將一切浮華寫在沙地上,大風呼嘯而過,痕跡漸漸淡去,一切都是那麼落寞……於是,她說:“我的心輕了……”

五十年前,張愛玲把自己最心愛的照片夾入《流言》的扉頁———那張年輕的臉上洋溢着微笑。五十年後,面對許多往日舊影,她毅然提筆,在每張舊照片下記錄隨想,記錄追憶,記錄當年的感恩與感動。無法不愛亦無法不恨,愛情在時光的流轉間更加刻骨銘心。而追憶仿若迴旋的樓梯,上上下下,回還往復,沒有人知道會在哪一階迷失方向,沒有人知道會在哪一階停下。於是,《對照記》成了張愛玲的絕筆。張愛玲把自己的真心、真情、真思想深深地刻入石頭,石痕在歲月的沖刷下更加清晰……

在《傾城之戀》中,張愛玲道出了“與子相悅,死生契闊,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不正是她銘記在心的愛麼?這不正是她“忘記”之後,用以支撐生命與心靈的“銘記”麼?

她已長眠,她向死而生。當逝去的生命被納入漆黑的彼岸世界,靈魂則已凝成了剔透的白石。忘記浮華,銘記真心。

讓我們再道一聲:執子之手,死生契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