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必備】談高考作文三篇

【必備】談高考作文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談高考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談高考作文三篇

談高考作文 篇1

湖北省高考考了這樣一道作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母語是一個人最初學會的一種語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語。母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民族的生存發展之根。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競爭與交匯的時代,母語越來越受到普遍關注。我們交流思想感情,欣賞文學作品,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等,都離不開母語。可以說,我們每天都在感受母語,學習母語,運用母語。

請根據你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體會,自選角度,寫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不少於800字。

憑心而論,這道作文的話題指向性是非常顯豁的:可直接寫“母語”,也可由“母語”說開去。因此,人們普遍認爲,這是一道沒有多大審題難度的作文題。事情果真如此嗎?

筆者今年有幸參加了湖北省高考閱卷,在13天時間裏,共評閱了20xx來份作文。除偶爾爲一二篇優秀作文擊“鍵”讚歎外,的時間卻不得不爲一些低水平(特別是偏題離題)作文黯然神傷,嗟嘆不已。這些作文(大概有三分之一吧)究竟存在什麼問題?筆者在此試作一小結,以爲後來者戒。

一、曲解話題

什麼是“母語”?簡而言之,母語是一個民族(可以指某一具體的民族如滿族、蒙古族等,也可以指整個中華民族)所共同使用的語言。這既是一個淺顯的常識,也是由作文材料可以導出的結論。然而,很多同學卻對“母語”作了另一種解釋:母語就是母親的話。有的寫母親的某一句話給他十幾年的人生以啓迪;有的寫家裏發生了衝突,母親的一句話使矛盾冰釋;有的寫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階段正是母親一次次的點撥才使自己克服各種困難,茁壯成長。這類文章很多寫得情真意切,頗富文采,但因爲它審題立意錯誤,自然只能打入另冊。

要消除曲解,避免似是而非的立意,應注意二點:其一,詞語(概念)是約定俗成的,不能用網絡語言來“惡搞”,也不能用腦筋急轉彎來“變形”;其二,孤立的一個詞語可能是多義的,然而在一個具體的語境中往往是單一的,我們在確定義項時應緊緊抓住語境。二、斷章取義

在衆多偏題作文中,有一部分學生以“民族文化”、“發展”、“根”爲話題,作文中隻字不提“母語”。這些詞語雖取自原材料,但因爲不是話題中心語,因而以它們作話題自是很不恰當的。要糾正這個偏差,關鍵是閱讀理解材料要有整體觀,要審清它的範圍(材料範圍和話題範圍),另一方面要善於提取材料中的關鍵詞,特別要注意抓住材料中反覆出現的詞語。

三、弄巧成拙

反彈琵琶,逆向思維,在立意中往往別開生面,使人耳目一新,但逆反要有度。在這次考試中,有的同學提出要淡化母語的地位,甚至要讓母語消亡。母語是一個民族的象徵,母語的消亡往往意味着一個民族文化的消亡。以“母語消亡”立意的學生本質上不一定是不愛國的,但宣揚讓母語消亡,其貽害卻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寫這類文章的同學要端正思想,加強修養,多讀點哲學方面的書籍,讓境界高遠一些,視野寬闊一些,思維縝密一些。

四、暗度陳倉

有一類同學落筆點“母語”,但接下來卻是寫“誠信”、寫“和諧”。“母語”怎麼變成了“誠信”、“和諧”呢?他們的邏輯是:“母語”是“民族之根”,“誠信”和“和諧”也是民族之根,那麼“母語”就是“誠信”或“和諧”。這個推理就像“蘋果是水果,香蕉是水果,所以蘋果是香蕉”一樣滑稽可笑而不堪一擊。

要克服偷換概念、轉換話題的毛病,我們必須遵循概念同一律(即同一個詞語在意義上要自始至終不變),推理要合乎邏輯、事理。

五、舉棋不定

有的同學,一會兒寫“母語”,一會兒寫“母親的話”,從頭到尾,左搖右擺。另有一部分同學,文章寫了六七百字,才發現跑了題,於是趕快圍繞母語發一通議論,生拉硬扯把前後文拼在一起;時間稍充裕的同學,則硬着頭皮圍繞“母語”再寫幾百字。這樣不相干的兩塊拼在一起,自是特別刺眼。要消除搖擺不定、倉猝補救的現象,關鍵在於平時就要養成審題習慣,而且要肯花時間,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

六、迷失自我

作文本應是個性化的大展示,不同的閱歷、認識、情感,使學生作文千姿百態。然而,本次作文卻給我們潑了一瓢冷水,首先是大多數作文的結構“驚人地相似”:前半文寫母語的.作用,後半部分寫多元化文化下母語的地位。之所以如此,是因爲所有考生都受到原材料限制,把一篇材料作文變成了擴寫,不自覺地當了命題人的傳聲筒。這與前些年把高考作文中提供的故事類材料擴寫成小說,如出一轍。其二是很多作文的前半部分,堆砌了大量的名言警句,且又未對其進行必要的

分析,結果成了古詩名句默寫大比拼,如果刪去這些名言警句以及被套用的命題材料中的句子,作文中剩下來的自己的文字實在可憐得很。代聖人立言,成了時髦。當學生衆口一詞、千人一面,那將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啊!

談高考作文 篇2

“偶系窮銀,木油米! ”這句讓不少人看後不知所云的話,出現在競賽作文裏。在近日舉行的“外研社杯”第25屆上海市中學生競賽頒獎典禮上,“Q言Q語”即網絡語言的運用引起評委們的關注。網絡語言該不該進入作文?對此,週刊專門採訪了多年參與高考作文閱卷的專家,請他爲考生指點迷津。

七成學生認同網絡語言的“風趣”

網絡語言究竟是古老漢語的新時代烙印,還是將純潔的漢語引入歧途?究竟是現代漢語的積極發展,還是顛覆傳統的文字遊戲?本次作文競賽的主辦方之一——《中文自修》雜誌社,針對全市中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網絡語言頗受中學生的歡迎和追捧,超過50%的同學認爲網絡語言風趣、流行、有活力。即便如此,只有不到10%的學生表示,自己會在作文中使用網絡語言。大部分同學表示:不使用網絡語言的原因不是因爲自己不喜歡,而是因爲老師和家長不允許。

網絡語言的出現實際上是語言更新和豐富的過程,作爲一種語言實踐,網絡語言以新奇、簡單、幽默等特點在中學生中大行其道,更是證明了其生命力和活力。譬如將近70%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被網絡語言的 “風趣”這一特點吸引,而這正是網絡語言較之傳統規範漢語所獨有的特點。

記者採訪發現,很多家長和老師對網絡語言進入作文,持反對態度。 “只要有時間,我都會看孩子的作文,檢查是否使用了網絡語言。 ”本屆作文競賽的一位獲獎者的家長陳女士告訴記者,每天晚上,孩子都會上半個小時的網,瞭解有什麼最新的流行詞語,以便於第二天和同學進行交流。同時,細心的她還發現,女兒會在自己的習作中使用網絡語言。 “很多網絡語言,都不知道想表達什麼意思?有些還是錯別字。 ”對此,陳女士給女兒定了一條規矩:可以和同學說網絡語言,但是,寫作一定不可以使用網絡語言,避免給爲自己的考試和升學帶來“不安全因素”。

評委對網絡語言持寬容態度

多年從事上海市高考作文閱卷工作的專家、華師大中文系周宏教授是本次競賽的評委評委之一。他表示,在本次作文競賽中獲得一等獎的作文,絕對是高考作文的一類卷。他提醒各位同學和家長,請不要約束自己或者孩子的真實想法。高考作文的評判標準是非常開放,非常寬容的。沒有個性的文章,沒有思想的文章,沒有真情的文章是不可能在高考中獲得一類卷的,而我們的競賽作文恰恰是有個性、有思想、有真情的。

本屆作文競賽中,部分文章中出現了網絡語言,引起評委們的關注。 “對待網絡語言,我們持寬容的態度。 ”周宏介紹道,“網絡語言”需要更清楚的界定,在網絡上所使用的語言並不等於“網絡語言”。比如,“浮雲”一詞只是在網絡上出現的比較多而已,而其實“浮雲”一詞早就有了,“浮”了幾萬年了;再說,網上“打醬油”這樣的詞彙,我覺得很好嘛,它不過是賦予了這個詞彙以新的涵義,而不是錯別字。

反對網絡語言中的錯別字

曾經有中學老師表示,一些已被實體媒體使用的“網絡語言”,如“神馬都是浮雲”,運用到作文中去,是可以接受的。對此,周宏教授表示了不同的意見:“浮雲”是可以的,“神馬”是不可以的。因爲“神馬”是漢語拼音輸入法打錯之後出現的錯別字。網絡語言中的錯別字是不應該在我們主流語言的陣地中出現的。

周宏說道,如果想表達“今天,我很激動”,可以把“激動”寫成“雞凍”嗎?它在網絡中確實可以生存,但是要想到主流語言的陣地裏來走一走,對不起,不可以!我們反對的是這種網絡語言中的錯別字。比如說“灰機”,這是錯別字+讀音錯誤;再比如說“杯具”,“杯具”是悲劇,這個“杯具”會成爲將來中國的語言嗎?作爲一名大學老師、語文老師,其態度很鮮明,堅決反對這種錯別字。

所以,無論是作文競賽還是高考作文,閱卷評委對網絡語言是區別對待,寬容要與嚴格相結合。如果你在作文中出現“給力”,這就無所謂了,因爲“給力”不是錯別字;而今年最不給力的就是“hold”,因爲它已經“hold不住”了——太陳舊了,因此,請不要再“hold”了,更何況,這個詞它根本上是一個英文單詞。

談高考作文 篇3

一、辯證思維——引導作文正確路徑

有的同學在複習語文的時候常常走入一個誤區,認爲語文基礎知識雖多雖難,但複習起來容易操作,複習效果快而明顯,可是作文訓練卻不好把握,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多寫幾篇文章對提高分數沒有明顯的幫助。因此,在複習中不願意把時間和精力投放到作文訓練上。其實這種思想並不對,語文基礎知識的複習固然重要,但作文分數重,對考生的心理影響較大,更不能偏廢。

要想寫好作文,思維能力的訓練非常重要。面對一個作文題目能夠進行準確的認識分析是寫好一篇文章的關鍵,尤其是議論文,它的主要任務就是說理,說理需要認識分析,認識得越充分,分析才能越深刻,說理才能越透徹。要想做到這一點,必須注重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平時生活學習中,我有意識地鍛鍊自己觀察認識問題的能力,儘量用所學過的知識一分爲二地想問題、辦事情,以發展、變化、聯繫的觀點去對待身邊的事物,努力使自己保持一種健康、上進、善良的心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一個心智健康的人,寫出來的文章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所謂文如其人。以辯證的思維方式去寫文章,會避免看問題的片面性,減少審題不準的毛病,引導正確的作文路徑,同時也能豐富作文的內容,提升作文的認識層次。

進入高三衝刺階段,我在複習語文的時候,仍然非常注意有計劃、有針對地進行作文訓練,注意觀察考試作文的特點及其發展趨向,尤其重視思維的準確性訓練。鑑於高三複習時間緊迫,我在作文時,常常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審題上,對作文題目形成自己的認識後,把思路理清,寫下提綱,交給老師批改,或與老師討論。這樣可以節約不少時間,同時又很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思維訓練,增強對作文題目的靈敏感覺,爲寫好一篇立意準確的好文章奠定了基礎。多做這樣的思維訓練是很有好處的。

二、讓思想變成海綿,吸納生活的養分

隨着社會生活的進步,中學作文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古人主張“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現在的考試早就不是對教材的機械重複,所以高考語文不可避免會涉及到社會文化的內容。高考作文命題趨勢越來越貼近現實生活,強調時代感,突出實用性,像20xx年的高考作文題“誠信”,20xx年的高考作文題“論親疏關係”就體現出這樣的特色。

關注生活、文化、人生、情感是高考的要求,作文訓練,更是應該關注現實生活,更有現實針對性,更關注現實存在的問題,要注意反映和解決現實的、熟悉的、帶有傾向性的、典型的、具體的社會問題和思想問題。在一定的文化修養、文字積累的基礎上,打開思路,激發寫作的熱情,加強創造性作文訓練。心中有了豐厚的積累,上到考場時才能言之有物。

我在高三複習時仍然堅持用一定的時間去拓寬自己的閱讀面,關注身邊發生的事情,以及古今中外優秀的經典讀本,豐富自己的思想,注意訓練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創造性,提高認識能力。由於複習很緊張,我會見縫插針閱讀報刊雜誌,《讀者》《青年文摘》《21世紀報》等是我的最愛,或者一些經典名著的片斷,以豐富自己的閱讀面,爲自己的寫作打好基礎。使得寫出來的文章有自己的觀點,內容更充實.更有真情實感,因而更有深度和力度,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成績

三、不說廢話,讓語言準確流暢

高考對不同表達方式運用能力的考查都作出了相應不同的要求:記敘要能清楚完整,詳略得當;描寫要能具體生動;說明要能把握特徵,語言簡明;議論要能論點明確,論據比較充分,論證合理。高考作文對不同表達方式的運用有各不相同的考查重點,因此在作文訓練中提高把握不同文體、不同表達方式特點的能力很有必要。

在複習中進行作文訓練的時候,我注意既要把握不同文體各自的寫作的特點,根據不同的寫作目的綜合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如在寫記敘文時,加入較多的描寫,避免了呆板呆滯;寫議論文時,運用舉例和說明,使文章顯得充實生動。

同時在複習作文時重視語言的運用也至關重要。語言是敘事、說理、摹形、傳情的工具,是寫作能力中最基礎、最穩定的能力,對語言能力的考查是高考作文的重點。高考作文語言的要求是“規範、準確、連貫、得體”。“規範”,指用字規範,合乎語法,合乎邏輯;“準確、連貫、得體”是指用詞造句的技巧方面的問題。在行文過程中我注意敘述的流暢,不無緣無故堆砌辭藻,說廢話、套話,儘量把自己的觀點看法,用準確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做到文從字順。同時,調動平時的積累,使用貼切、生動、優美的詞彙,扣題、活潑的表達方式,使文章顯得更有文采,爲文章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