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高考語文作文彙編六篇

高考語文作文彙編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語文作文彙編六篇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高考專題輔導:常見作文文體之說明文

說明文由於其對象的科學性強,而學生接觸的生活有限,因此,命題有一定侷限:若命制學生熟悉的,如鋼筆,又容易被老師壓中;命制學生不熟悉的,學生又不好寫。故而在高考試題中,說明文作文大作文來寫,可能性不大。但作爲一種常見、常用、適用的文體,可放在語言運用中考查。也可以作爲小作文考查。如重慶市的《筷子》(20xx年)。因此,我們不能懷着僥倖的心理,放棄這一塊的複習。

說明文的特徵及相關的知識

一,說明文的概念:

說明文是以說明爲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或介紹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目的是給人以知識.

二,說明文的分類:

1.依據說明對象與說明目的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爲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說明對象是具體事物,說明目的是使讀者瞭解,認識這個或這類事物的特徵,我們稱之爲事物說明文,如《松鼠》,《中國石拱橋》等;說明對象是某個抽象事理,說明目的是使讀者明白這個事理,我們稱之爲事理說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進軍》等.其實,在一篇說明文中,介紹事物與闡釋事理往往是交錯使用的.

2.根據說明語言的不同特色,表達方式的使用情況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爲平實的說明文和生動的說明文兩種.生動的說明文又叫文藝性說明文 。

三、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

所謂特徵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誌.只有抓住特徵才能說明白這一事物或事理的獨特之處.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1.滿盈者,不損何爲?慎之!慎之!——朱舜水

2.正書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閒聖道也。——項穆《書法雅言》

3.且其浩浩落落之懷,一皆寓於筆墨之際,所謂品高,韻自勝焉。——張沅《石濤畫語錄》

4.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資治通鑑》

5.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聲畫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動情乎。——揚雄《法言》

6.如果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都能使你懂得一個道理,那麼,你是一個真正的富有者。——弗蘭西斯培根

7.學術經論,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動悉邪。柳公權曰:心正則筆正。——項穆《書法雅言》

8.筆禿千管,墨磨萬錠。——蘇軾

9.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10.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程頤

11.社會是一個泥坑,我們得站在高地上。——巴爾扎克

12.一切假知識比無知更危險。——肖伯納

13.只有兩種生活方式:腐爛或燃燒。膽怯而貪婪的人選擇前者,勇敢而胸懷博大的人選擇後者。——高爾基

14.爲了生活中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熱愛人生吧。——羅丹

15.玄妙之意,出於物類之表;幽深之理,伏於杳冥之間;豈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測。——張懷謹

16.手與神運,藝從心得。其志一於書,軒冕不能移,貧賤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終其身。——朱文長《續書斷》

17.信用是難得失的,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於一時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18.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價值、自己所能做到的與自己所應該做到的。生活,就是理智。——雨果

19.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20.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培根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語文素養提高之我見

古人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和一個擁有良好語文素養的人交流,就是一個與善人居的過程,久而不聞其香,與之化矣。可見,良好的語文素養對我們來說是多麼重要。

那麼,如何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呢?我認爲:有效的課堂學習是基礎,大量的課外閱讀是關鍵,社會實踐是輔助。只有這三者有機結合,我們的語文素養才能得以有效提高。

首先,我們需要老師的指引。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着厚重的文化積澱。韓愈在《師說》中寫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從小到大,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會了拼音,學會了方塊字,也學會了閱讀與鑑賞。多少次我們思索許久沒有答案,卻因爲老師的點撥而醍醐灌頂。是在課堂上,是在老師的諄諄教導中,我們感悟了唐詩之莊,宋詞之美,小說之精妙……

大量的閱讀對提高我們的語文素養必不可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大量閱讀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可以極大地豐富我們的知識儲備,我們的涵養也在閱讀中逐步提升。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學使人善辯。”只要閱讀,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中國也有位作家這樣說道:“我喜歡閱讀。我讀一千本書,這樣我也在書中體驗了一千種不同的人生。”

生活處處有語文,進行適當的社會實踐,更有助於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著名的詩歌《觀刈麥》和《憫農》就是作者深入社會觀察之後有感而作的,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即將進入大學的殿堂,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社會實踐。這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走入社會,對很多東西的理解也會大不一樣,白居易說:“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就是這個道理。

語文素養的提高,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她需要時間的積澱,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在平凡的課堂中、在浩瀚典籍的滋養中、在社會事件的感知中,一步一個腳印地邁向巔峯。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中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關乎國家的未來。因此,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成爲一個擁有良好語文素養的人,一個有氣質的人,一個談吐優雅不凡的`人,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

提升語文素養,課堂教學做主

語文學習是一種終身學習,語文素養的提升也貫穿着每個人的一生,那麼對於中學生來說,提升語文素養的途徑是什麼?我認爲主要是課堂有效教學。課堂教學教什麼、提升什麼呢?我認爲主要是聽說讀寫四種語文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首先,“聽”這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貫穿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始終。聽老師講解《沁園春〃長沙》,我們感受到了偉人的氣魄和胸懷;聽鮑國安先生朗誦《赤壁賦》,我們感受到了蘇軾的豁達和豪邁;聽同學們探討《記念劉和珍君》,我

們感受到了青年的熱血和執着。聆聽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解,欣賞名家感人肺腑的朗誦,我們提高了審美情趣,增長了欣賞水平,語文素養在傾聽中慢慢提升。其次,“說”在語文課堂上呈現的方式多種多樣,成爲提升語文素養重要的手段,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愛。在《再別康橋》的朗讀中,我們體會到了濃濃的不捨情思;在《中國夢》的演講中,我們體會到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在“能否以成敗論英雄”的辯論中,我們體會到了哲思的巨大魅力。在說中悟,在悟中提升語文素養。

再次,“讀”作爲提升語文素養最有效的手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比重最大。我們對《荷塘月色》進行品味和鑑賞,感受語言之美;我們對《拿來主義》進行思考和領悟,感受思辨之強;我們對《宇宙的邊疆》進行閱讀和理解,感受着自然之神祕。通過這些優秀篇章的賞讀,我們全面提高了語言鑑賞水平和語言運用能力,進而提升了語文素養。

最後,“寫”是語言表達運用的重要方式,心靈的觸動、情感的共鳴、理性的思考都可以在寫作中呈現,沒有“寫”,語文素養就無法從根本提升。我們寫作《難忘的瞬間》,表達生活的感動;我們寫作《霜葉紅於二月花》,描繪自然的美景;我們寫作《我心中的孔子》,讚美先賢的智慧。寫作完成了語文素養的提升。

這四種能力的培養最終達到了提升語文素養的目的,這是正在接受學校教育的中學生提升語文素養最有效的途徑。當然,除了課堂有效教學之外,課外的大量閱讀和社會生活實踐對提升語文素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初中在學校“火”起來

到了初中以後,用楊奇函的話說,那就是他遇到了伯樂。“我是個好動的孩子,剛上初中時經常會與班上的同學打架,有一次在打架之後,老師又讓我寫檢討,我用對偶、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了半文言文半白話文的檢討,老師讓我當着全班同學念一遍,以示警告。結果我念完了之後,贏得了全班同學的熱烈掌聲。同學們一致表示,沒聽夠,要求我再念一遍。”

從那次寫檢討以後,無論班級裏有什麼事,老師都派楊奇函去做,代表班級講話,讓他競選學生會主席,每次他都不辱使命。而他參加競選學生會主席時發表的競選演講則贏得了全校師生的認可:天爲何高,因我們有豪情萬丈;海爲何闊,因我們志上驕陽;何去何從的方向由我們何去何從的翅膀,我們期待,我們渴望……”他的競選詞點燃了校園裏文學熱的第一把“火”,結果順利當選學校學生會主席。

楊奇函點燃的第二把火出自同學們對周杰倫的批評,他說,學校裏有一部分學生聲稱周杰倫連歌詞都唱不清楚,你們還崇拜他幹嘛。就這件事,他寫了20xx多字讚美周杰倫的詩詞,在校園裏“火”了起來。

高中立下凌雲壯志

雖然中考考入鶴崗第一中學,但他很上火,因爲成績不理想。軍訓以後,他爲了激勵自己刻苦學習,寫詩一首:軍訓銘刻在心碑,白駒奮進馬難追。雄心壯志皆不語,三年之後再揚威。

在高中階段,他一如既往讀書,參加學生會主席的競選後當選,當選省級三好學生,在鶴崗中學生辯論賽中勝出,獲得最佳辯手稱號。

楊奇函說,說是他的強項,運動是他的弱項,但就在這個弱項上他居然還得過獎。原來,高中時楊奇函的班級是文科班,一共有9個男生,爲了能在運動會上取得名次,老師讓體格好的選報了1500米,楊奇函沒辦法只能報3000米。老師私下說,跑一圈就可以下來。但跑起來以後自己就想,一定要堅持到終點。3000米應該在操場上跑7圈半,結果他跑了6圈半就被一體育老師揪下場來,並告訴他已經跑完全程,他成爲全校第七名,也是班裏唯一得分“選手”。當他找到裁判坦白時,裁判則說,結果已經公佈,成績已經記錄在冊,不能改了,他拿了一個本不屬於自己的獎項。因此楊奇函發出感慨:“騏驥回蹄千浪堆,大鵬展翅萬里輝。三千奔跑雖無冕,壯志凌雲任爾追。”

復讀一年改掉浮躁

中考時立下的凌雲壯志在楊奇函首次參加高考時並沒有實現,他在去年的高考中僅得了610分,報考上海復旦大學,落榜了,寫給北大的自薦信也石沉大海。

“我當時相當上火,但我並沒有灰心,決定復讀,現場又作了一首詩:霞光碧照七彩開,龍吟虎嘯聚英才。我先乾得一杯酒,金榜題名我再來。”

“痛定思痛,我的缺點究竟在哪?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制約我成績提高的一個大困難,我是個左撇子,平時在家都是左手拿筷子吃飯,右手寫作業,眼睛還看電視,這可能直接影響到學習成績。”楊奇函首次高考後進行反思。

“我轉戰到大慶實驗中學復讀,剛開始成績不理想,我的心裏有些亂,我是不是真的沒有實力衝擊清華大學了?我在心裏開始畫問號。”楊奇函說,那時一個關鍵人物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班主任羅老師。羅老師在一次給同學們集體調整心態的課堂上說:“學習就應該像楊奇函這麼腳踏實地。”“當時老師說這話時我有點吃驚,因爲從初中到高中,老師普遍認爲,楊奇函太浮躁了。而認真思考老師的話也的確如此,我不再是小學時的那個頑皮的問題少年,已經具備一個優秀的高中生的品質。”

“接下來的日子就是沉下心來學習,我還認真讀了《道家箴言錄》。復讀最後階段,我的外語成績連續11次得了126分,就是提高不上去。老師說,只要把單詞都背會了就能提高,當我把單詞全背會了之後,奇蹟出現了,我的外語成績提高了一分,得了127分。實踐證明,單詞的威力的確是無窮的,我的外語成績由去年高考的126分提高到今年的141分。”

曾有過高考失利經歷的楊奇函已經能正視人生中的起落,爲了勉勵自己進入清華大學以後能夠繼續刻苦學習,他又送給自己一首詩:“雄心一抖天波碎,英豪舍我問乾坤。蒼茫殘雲虛席待,明朝清華我至尊。”

[標籤:作文,高考,語文]

高考語文作文 篇5

說紐帶

合作才能共贏的道理,如今可謂人所共知,但人類掌握這個道理,卻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小到人際間的往來,大到文明間的交融,紐帶關係始終是無法割裂的,它也在歷史的演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國家還沒有產生的時候,他認爲人類的網絡已經開始編織,其渠道便是語言。遠古先民通過交談、信息和物品的交換,實現了羣體間最古老的交往與互相影響,美國曆史學家麥克尼爾稱其爲“第一個世界性的網絡”。人類從走出非洲開始,儘管在征服新的土地的過程中喪失了對古老起源的記憶,但相似的生活方式和一定區域內的密切往來,讓我們的祖先懂得了合作的必要性,也意識到了合作中競爭乃至衝突對自身帶來的影響。

數千年以來,文明間的融合讓各自“一榮俱榮”。“條條大路通羅馬”,當羅馬帝國將地中海包攬爲“內湖”的時候,歐洲文明開始了第一次交融,同時也孕育出內在的多元性。當大漢使者張騫第一次踏上西域的土地時,中華文明的影響力也開始超越中原,在中亞、西亞乃至更開闊的世界舞臺上發揮影響力。即使如東晉十六國、蒙元時期,客觀上也起到了通聯諸國、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作用。更不必說,鄭和的大名船隊駛向浩瀚無際的大海,將中華的威名和富裕播撒到了南洋、印度洋,文明的紐帶接住和平的商貿活動愈發緊密。

然而,思考歷史,不只是爲了記錄過往,更在於反思當下與想象未來。不言而喻,人類文明的確在不斷進步,其依賴的便是這張不斷擴充而又不斷更新的大網,它將人與人、國家與國家、文明與文明連接起來。但在有的時候,只有歷經教訓,人們才知道若利用不好紐帶關係,也會造成歷史的創傷。正如在哥倫布踏上新大陸第一片土地時,他沒意識到眼前陌生的土著與他有着共同的祖先,在經歷血與火的殺戮後,人們才更向往和平,深知聯手合作的收益勝過零和式火併。

紐帶關聯的雙方,只有在雙方實力相當的情況下才更穩固,這符合當代經濟學的邏輯。但並不是所有的關聯都要服膺於資本,更具人道情懷的關聯往往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不論是拯救非洲疫病患者和饑荒罹難,還是在印度洋海嘯、海底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帶來的戕害裏救援傷者,聯合國維和部隊都在第一線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對於國內的經濟落後地區,也持續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展開定點支援與精準扶貧。這樣的紐帶關係是血濃於水的情誼,強者幫助暫時的弱者,符合的是人道的邏輯,折射的是紐帶關聯中人性的光輝。

進而言之,歷史的進程從來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不論西方學者愛講的“世界是平的”還是“歷史終結論”能否繼續維繫,從長遠來看,全球化的趨勢與合作一體化的浪潮不可逆轉。而關聯緊密後,風險的傳播也會更快、影響更大,這就需要人們在合作共享的同時,共同擔起責任和義務,協力地域可能存在的挑戰與風險,盡力維繫和睦的紐帶關係,這纔是紐帶關聯造福人類的關鍵所繫。

高考語文作文 篇6

20xx年寧夏高考語文科目考試已經結束。據考生介紹,今年寧夏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是材料作文,主要描述的是同學間的人際關係。考生普遍反映題目不難。記者第一時間聯繫到了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的語文老師,點評今天高考作文。

王老師說,今年高考作文切合實際,針對性強,直接面對學生現狀。其次具有一定的引導性,現在社會是一個合作性的社會,有些事情不是單槍匹馬就能夠完成,需要的是合作精神。最主要的是對於考生,這樣的作文不會造成學生無話可說,出現審題失誤。

一位考生告訴記者,今年的作文題目形式新穎,通過同學間的人際關係引申到社會關係如何融洽,可以從多角度切入來闡述主題。平時老師大多數都是給一段寓言性的材料,讓我們提煉出主題。總的來說今年高考作文寫的很輕鬆。

從上世紀70年代的“喝一碗綠豆湯、懷揣倆雞蛋進考場”到現在“一對一補課、特製營養餐、租學區房”,今年高考期間,有網友總結了“高考賬單”的變化,稱備考成本30多年來漲幅超過8萬倍,一時間,“高價備戰高考值不值”成爲話題。

每年一到高考季,關於高考的新聞總會引起人們思考,因爲高考二字總是輕易觸碰到人們敏感的神經。高考值不值,恐怕是一個僞命題。只要成績還過得去,還可以放手一搏,幾乎沒有人會輕易放棄這條上升途徑。儘管高考殘酷,儘管一考定終身,儘管曾一而再再而三陷入應試教育的泥潭,但是無可否認,對於無爹可拼的平民子弟,高考算是一處無太多污染的處女地,是可以通過自身努力魚躍龍門的途徑,也是絕大多數人可以藉此改變命運與人生軌跡的方式。也因此,就高考本身而言,沒有什麼值不值得的。對於過去那些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和遠離校園的學生而言,高考不啻於一場命運的鏖戰——有的人奮勇突圍,從此功成名就;有的人折戟沉沙,一生默默終老。人們衝着搏擊命運的平等機會而來,卻未必每個人都滿載而歸。在一碗綠豆湯、倆雞蛋進考場“零成本”高考的年月,拼的更多是對人生信念的執着。到如今,光憑一番執着還能不能擠過那顫悠悠的獨木橋顯然是一個問題。於是,“高考賬單”水漲船高,因爲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似乎都輸不起。期望不一樣了,成本自然大不相同,30多年前與今日不可同日而語。

高考,作爲一種上升途徑的意義毋庸置疑。但是,“史上最難就業季”讓這一途徑多了幾分蒼涼色彩,千辛萬苦擠過獨木橋卻未必能獲得相應的回報。上世紀90年代的擴招措施擴展了高等教育的受衆面,“高等教育”是否貶值引發激烈爭論。事實上,如今的高考已不復當年“千軍萬馬共擠獨木橋”的景象: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有114萬。20xx年,第一批擴招本科生進入就業市場後,畢業生成倍增長,逾212萬。我們應該承認,社會之大,專業化程度之高,還有更多、更重要的崗位未必都要通過高等教育來培育人才,一些技術性的工作應該有更加合適與成熟的培養機制。30多年過去了,知識依然改變着每個人的命運,但是獲得知識的途徑卻應該是可以選擇的。從這個角度而言,高考重要,卻還有比高考更重要的話題——個人生存與發展。

高考的確不完美,但有一些過錯是高等教育發展水平不能很好滿足人們的需求造成的,並不是高考本身的錯。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博士生一走廊,碩士生一禮堂,本科生一操場”的說法,這是人們對高等教育的調侃。在高等教育這條生產流水線上,一批批產品投向市場,隨之而來的是大學生就業面臨的空前巨大的壓力。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多,而整體質量卻有所下降。學問不高,技術有限,甚至連一個大學生應該有的精神狀態都很匱乏。在許多應聘場合,一些大學畢業生連基本常識都弄不清楚,令人瞠目結舌。大學本科教育似乎已經偏離了社會需要的標準,“人才生產流水線”與社會需求已經脫軌。與其如此,不如在當初便謹慎看待對高等教育的選擇。如果要談高考值不值,恐怕唯一的意義在此。

爲了培養創新人才,大學不惜在招生這件“最敏感”的事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引入校長推薦制,謀求招生權“重心下移”。

但對很多中學校長來說,從大學拋出的“繡球”,某種意義上簡直就是一個從大學踢來的“皮球”——

校長的困惑:選人標準不統一怎麼辦

11月10日,就職於滬上某區實驗性示範性中學的康校長受邀參加一所滬上名校召開的座談會,會議議題是共商該大學20xx年的自主招生大計,校長推薦制是核心議題之一。對此,康校長顯得有些受寵若驚,“我前兩天只是從新聞裏看到北大要推行校長推薦制,沒想到馬上就輪到自己爲學生推薦了。”

由於康校長的學校並非市級實驗性示範性學校,過去不在名牌大學格外關注的學校之列,與名校聯繫不多。除了對大學排名心裏有譜以外,此類中學對各所大學的“個性”瞭解十分有限。像康校長爲了認真履職而需要重新瞭解滬上多所大學的具體特徵,從而予以推薦學生的校長亦不在少數。

即便是在市實驗性示範性中學,校長們也開始困惑。上海市七寶中學校長仇忠海說,縱然把真正優秀、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送到好的大學深造是大學和中學的共同願望,但在具體推薦時,中學校長對人才的價值判斷可能與大學的判斷並不一致。

校長的難處:“條子”和“招呼”難以招架

不少中學校長之所以把“繡球”看成是“皮球”,乃是因爲他們預感到自己的壓力又增加了。

滬上某實驗性示範性中學的校長並不諱言隨着高校自主招生引入校長推薦制以後,他手上接到的“條子”和來自各方面的“招呼”可能會越來越多。所幸,這位富有“戰鬥”經驗的校長早已爲自己找到一條對策——排名次。採訪中,記者聽到不少中學校長堅稱,學校將通過制度和程序設計,確保推薦生是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被舉薦的。而看似公正的程序之下,能否保證一個富有創新能力、懂得關懷弱勢羣體的優秀生,其能力能夠被中學充分地化爲各種硬性考覈指標,不能不叫人擔心。

校長的盤算:“田忌賽馬”增加新籌碼

無論如何,校長推薦制,可以被看作是在大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銜接點上做出的一次努力。大學的目標很純粹:從中學選拔優秀人才,由大學來完成“深加工”。相形之下,中學校長的心情就要複雜得多。

一些教育界人士指出,升學率迄今仍然是對中學校長考覈的硬指標。由此,各大高校推出的校長推薦制,極容易在具體操作中,被中學校長當成一種“田忌賽馬”的博弈。毋庸置疑,升學率這一硬指標的存在,令很多中學校長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個把學生送上大學的機會。在此背景下,高校爲不拘一格選人才而推出的自主招生“校長推薦制”,會否最終淪爲中學校長們在招考這場“田忌賽馬”大戰中的博弈新籌碼,實在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