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真才實學高二議論文

真才實學高二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你要有真才實學才行,否則你再怎麼自吹自擂是沒有用的。小編整理了相關的文章,歡迎欣賞與借鑑。

真才實學高二議論文

  真才實學高二議論文

東漢恆帝在位的時候,有個有錢人想謀個一官半職噹噹,一來是爲了威風威風,二來也好借權力多弄些錢財。於是他狠了狠心,拿出一筆數目可觀的錢來打通關節,果然如願以償,得到了一個在太守衙門裏當屬官的職位。

他穿上官服,戴上官帽,趾高氣揚地走來走去,心裏非常得意。

這個有錢人得意了沒幾天,就遇到難題了:有一篇奏事的呈文必須由他寫,然後交給太守審閱。

他以前一直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漢生活,從沒想過要去學習,什麼都不會,這回要叫他寫呈文,可使他爲難了。

這個人着急地在家裏踱來踱去,整天都吃不下飯、喝不下水,只是愁眉苦臉地嘆氣。他妻子見他這樣,就給他出主意說:“鄰居張三念過幾年書,認識不少字,你去求他幫你寫一篇,不就行了?”這人一拍腦袋:“對呀,我怎麼沒想到呢?”他急急忙忙地跑到張三家,央求張三說:老兄啊,這回你可真要幫幫我呀!

你也知道我沒認真讀過書,哪裏會寫什麼呈文,要是太守怪罪下來,那就不得了了!張三聽了搔搔後腦勺,想了想說:“不是我不幫你,我實在也不會寫這種文章。這樣吧,我聽說很多年前有個叫葛龔的人,他的奏事呈文寫得很好,你就去照他寫的抄一篇吧,用不着再費腦筋了。”

這個人聽了大喜過望,趕緊回去把古書翻了一個遍,總算找到了葛龔寫的文章。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抄將起來,連一個字都不改,原封不動地照抄下來。到最後,他抄順了手,竟然忘了改呈奏者的名字,將“葛龔”二字也抄上了。

第二天,他把呈文交給太守,太守看了,氣得吹鬍子瞪眼睛,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馬上就把他給罷免了。

這個人不學無術,靠生搬硬套別人的東西來矇混過關,終究是要露出馬腳來的。

許多年輕人在學習中有一種應付心理,好像學習就是爲了應付考試,應付老師,應付家長,或者應付“差事”。因而,他們平時不刻苦學習,認真鑽研,只掌握了一些皮毛的知識,沒有真才實學、而聰明的年輕人知道:遇事不要不懂裝懂,要腳踏實地,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辦事,才能夠獲得成功。

  真才實學高二議論文

《工之僑獻琴》是元末劉伯溫所著《誠意伯文集》中的一篇。這是一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寫的是工之僑獻琴,琴真好卻遭到貶抑,他將琴僞裝之後由貴人獻上竟得到極高的評價。

很明顯,寓言諷刺的是當時居高位者沒有見識,不識真才實學而只重虛名。它給了我一個重要的啓未,就是要重視真才實學。

《工之僑獻琴》中的國工第一次看到古琴後卻說”弗古“,把琴還給了工之僑。可見國工並不識琴。而當工之僑謀諸漆工、篆工,把琴僞裝以後,由貴人獻上,國工卻交口稱讚琴爲“傳世之珍”。很明顯,同一把琴之所以得到不同的評價,是由於外表和推薦人的不同。其實,歸根結底,是國工不重視真才實學,只看到表面現象就妄下斷語。一個國工尚如此,難怪工之僑要嘆息:“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

其實,工之僑還算幸運,將琴僞裝後,總算獻了上去。而許多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和真正有才華可成大業的人才卻因此被埋沒了。更有許多有真才識學的人會因此而失去信心,國家失去建功立業的棟樑。在我們的現實生活,正是如此。由於某些領導的武斷或無知,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人沒有受到重用。像中國有許多的優秀運動員報國之心而無法實現,最後,只得到國外去任教多麼可悲!由於真才實學得不到重視,我們的人才不能給祖國效力,卻要轉移到異國他鄉任教,這是多麼大的損失啊!而那些重視真才實學的國家,卻可以得到不可多得的人才,收益卻是不言而喻的。

我們的國家還並不先進,現在正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是真正有才華的、能建功立業的棟樑,因此必須重視真才實學,必須善予發現、選拔和起用人才。這樣。才能使大批人才的真才實學得到充分發揮,也只有這樣,國家的建設事業纔會向前發展,國家才能進步,才能強大,人民才能生活得更幸福。爲了祖國,爲了人民,爲了“四化”的實現,讓我們全社會都來重視高真才實學吧。

  真才實學高二議論文

蘇東坡的聯語,極具諷剌意味地畫出了應事老道這一“勢利眼”的形象。但從另一個角度又分明可以看出,蘇東坡正是憑着自己的滿腹才華,一步步博得了應事的尊敬。這則小故事告訴我們:顯示自己的真正價值,要靠真才實學。真才實學,纔是一個人最美的外貌。

綜觀歷史,類似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戰國時期的晏子,“長不及六尺,貌不及常人”,出使楚國時曾遭到楚王譏笑。晏子憑着自己的才智,妙語連珠,針鋒相對,終於轟得了楚王的敬重,維護了自己的人格,也捍衛了國家的尊嚴。

蘇軾,一身布衣,終被應事奉爲上賓;姜子,長不足六尺,卻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他們,是憑着自己的才識實現了自我價值。而有些衣着鮮亮,姿容美麗之人卻被人們嗤之以鼻,原因何在?

某市舉行“選美”比賽,參賽佳麗們的確稱得上是花容月貌。但令人驚愕的是,在回答文化測試時,竟有佳麗連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也不清楚,思索良久,稱曰“火柴”。嗚呼!可悲可嘆!面時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一成語,用它來形容這班佳麗,確是恰如其分。可見,僅憑外貌的出色,或許會森得人們的一時注目,但這種注目是短命的。只有擁有了真才實學,才能真正顯示出自己的價值,纔會得到人們真正的長久的草敬。

一粒珍珠,即使是裝在一個簡陋的木匣裏,也掩不住它璀璨的光華;而一塊頑石,無論它擁有怎樣華麗的外包裝,終不會得到人們的青睞。同樣的,一個具有真才實學的人,即使他衣着簡樸,相貌平常,開始時也許不爲人所注意,但當他的才識一旦得以顯示,平凡的外表就絲毫不能遮掩他內在的魅力;相反的.那些華冠麗服、花容月貌,但“腹內原來是草莽”的人,開始時或許會使人們在感官上獲得一時的滿足,一旦真相大白,只會落得貽笑大方。

作爲中學生的我們,要使自己也得到社會的承認,受世人的羊重,就必須學好文化知識,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靠真才實學去贏得“請上坐”、“敬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