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高二關於造假的作文議論文示例

高二關於造假的作文議論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題目再現】

高二關於造假的作文議論文

閱讀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近日,許多人批評一些教材造假,特別是名人故事編造痕跡明顯。有考證者認爲,愛迪生用鏡子反光原理照明幫助醫生爲媽媽做闌尾炎手術的故事不符合當時的科技事實,還有陳毅探母、蘋果砸中牛頓腦袋等故事都是缺少依據的。一些編造的名人名言被廣泛引用,甚至被放到高考題中。

對造假持批評態度的人認爲,榜樣應該是客觀真實的;但也有人認爲,故事和名言不代表事實,沒必要在細節上過於追求真實。

要求:①選準角度,確定立意;②自擬標題;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不少於800字;⑤文體特徵鮮明。

 【寫作指導】

一、圍繞着材料展開,明確態度,對於“教材造假”到底怎麼看,要觀點鮮明。在此基礎上,再適當拓展。切不可直接談“誠信”“細節”的重要性。

二、無論哪一種觀點,都要說出必要的依據:

1.“不朽的是精神”“不必拘泥故事的真實”“造假未必就是錯”;

分論點可有:

①歷史從來就沒有最客觀、最真實。只是相對而言,這是歷史、故事的本質。

②一些名人受人敬仰,其勵志故事更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只要能弘揚美德,能給人以力量,能撫慰心靈,即使是假的,也有正面意義。

③讓兒童覺得未來美好可期,有足夠的理由熱愛生活,熱愛學習,憧憬未來,修身養性。

④盡信書不如無書。閱讀中形成良好的素養,形成基本的判斷。我們要在指引下懂得生活學習的方向,而非在盲目崇拜中迷失自我。

⑥每一個民族、國家、個人的每一段歷史,都是埋在心中的一粒種子。只要向上向善向美,那就讓他長成參天大樹吧!

2.“還我一片真實的藍天”“獨愛真實”

論點:榜樣應該是客觀真實的,失去了真實,就會妨礙我們認識真實的世界 。

真實不應該被掩埋,人們應該看穿虛假的外衣。

分論點:

①真實是我們客觀認識事物的基礎,是培養理性的必要條件。

②虛假影響我們隊問題的正確判斷,是一種精神上的欺騙與奴役。

③構建理性、真實、客觀的社會環境,才能使我們免受虛假的侵擾。

④教材擔負着傳播知識傳承文明的重擔,自身都虛假,何以教人?一個民族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是誠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⑤教材造假,是爲愚民;學術造假,是爲欺世。

⑥叫人單純,叫人善良,步入社會,叫人失望,叫人牢騷不平。錢鍾書勸人不要讓孩子讀《伊索寓言》,就是不讓孩子學的太過幼稚,不能適應社會。這些虛假的東西,到底要引人走向何方呢?

三、語言要乾淨,有文采;看問題抓住關鍵,引材料要準確新穎。

四、字數一定要超過800字標誌,卷面必須乾淨漂亮。

 【優秀習作】

揭開造假的面紗

不惟科技事實,歪用原理給愛迪生作假;毫無依據,探母心切爲陳毅造假;濫引亂用,高考試題誤導莘莘學子,給中華之未來造假……面對學術上的造假與苟且,吾民不可欺,亮出批評這把利劍,揭開虛假的面紗。(材料整合加工,引出主題,並鮮明有力地提出自己的觀點。於開頭便可窺探該同學語言之成熟、犀利。)

一個文化上虛假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因爲它沒有了希望。名人故事,教學材料之造假使下一代處在假象中,還原事實真相,將這“苟且的放過”扼殺於搖籃中。(站在民族的高度上,揭示學術造假之危害。)

“文字不可輕作,輕作則流爲‘猾’,流爲苟且;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文壇領袖胡適之如是說,胡適之以嚴謹治學著稱,做人在疑處無疑,做學問在無疑處有疑。因爲學術是莊重的,學術上造假則一國曆史造假,一國世代造假,胡適之秉承嚴謹治學的作風孕育了清華北大一代又一代國家棟梁,正是胡適在學術上如此認真的態度,才使之享譽文壇,如此計較,是爲真愛。

溫源寧曾說:“梁漱溟多滑,胡適之多肉,梁漱溟應位儒林,胡適之則入文苑。”能與胡適之比肩,就是因爲梁漱溟真實可信的態度,有人說,沒有梁漱溟,清華就不是清華。一向以厚德載物著稱的清華,總是給人以厚重精華之感,殊不知清華厚重踏實的本分源於梁漱溟做事的認真,上課永遠是那樣穩重,說話總是那麼有分寸,不肯說錯一句話,生活中總是千篇一律循規蹈矩,但只要是學術問題,梁漱溟定要追究到底。(緊扣學術造假舉例論證,從正面闡釋學術需要嚴謹認真的態度,來不得半點造假。)

所以說,清華的真,源於胡、樑的真;而反觀當下,頌揚民警之英勇,“撼”衛祖國河山;傳承高潔之精神,卻濯清“廉”而妖。試問,這種倡導如何能夠使一民族以其文化之敦厚而經久不衰?如何能夠形成嚴謹敦實的治學之風?面對一些人“沒必要在細節上過於追求真實的輿論”,“文化上絕不苟且”即是有力回擊!(反面事例簡潔精煉,反問句式增強氣勢。)

“天子萬年,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一代怪傑辜鴻銘是時代的反抗者,更是良心的反抗者,面對造假,面對苟且,他要批評,他要罵,要痛罵,他罵的也痛快!他畢生忠實於傳統文化,精真於傳統文化,他硬是咬文嚼字,寧可做真小人,也絕不做僞君子。(辜鴻銘一例沒能抓住其“批判”,“痛罵”“造假”、“苟且”之處,因此議論空泛。)

教材造假豈可恕?名言編造豈可恕?高考出題錯用豈可恕?孔子曰:是可忍,孰不可忍?文化的純美可以刪除每個人臉上的浮躁和冷漠;文化不“純”,社會便浮躁,民族便將傾,揭開造假的面紗,用純美普渡衆生。(結尾點睛之筆,揭示出了學術求真、求純的意義。)

不朽的是精神

(對謝冕“富有的是精神”一句改造,充分吸引了讀者的眼球)

近日,針對教材引用的某些名人故事或言論是否客觀真實,人們產生了爭論。有人認爲此事無可厚非,有人認爲榜樣理應真實。而在我看來,榜樣本身是真實的,這毋庸置疑;而榜樣之所以爲榜樣,根本在於他們不朽的精神。只要精義能夠傳達,細節上的修飾又有何妨?(在絕大多數同學對造假持批判態度時,該同學卻將立意定義爲“不拘細節,汲取精神”,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

愛迪生用鏡子反光原理照明幫助醫生爲媽媽做闌尾炎手術的故事,被人指出不符合當時的科技實情,但愛迪生長大後成爲“發明大王”卻是不爭的事實;劍橋園裏根本不曾有過哪顆蘋果砸中了牛頓智慧的大腦,但這也不根本妨礙他成爲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大科學家。即便這些流傳的故事、名言有所失真,但這些偉人們依舊有資格成爲我們的榜樣。無論有沒有這些細節上的紕繆,故事對後人的影響卻是始終存在的。這種影響,或像一盞明燈,點亮後人前行的道路;或像一口大鐘,音韻優美經久不歇啓人心智。所以,榜樣所留給後人的最有價值的事物恰在於那不朽的精神。(分析材料,爲自己的論點張本。)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古訓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完美的聖人。單着並不妨礙榜樣的存在,也不能剝奪這些軼事存在的權力。某些善意的修飾恰恰造就了美麗的謊言。誰能說丟失的假項鍊不是對馬蒂爾德一次精神的洗禮?說能說一千根琴絃的謊言換來的不是小瞎子的重生?或許瓦特從沒有從頂起的壺蓋中得到靈感,但卻吸引無數後輩從平凡的小事中創造偉大的不平凡;也許愛因斯坦也不曾說過“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將最多再存活4年”的言論,但這句流傳的名言卻激起無數環保人士對小小昆蟲的關注。(當許多同學喊着缺乏素材時,這位同學給大家一個很好的提示:到我們的教材中挖掘素材,爲我所用。)

錢鍾書曾說小孩子不宜讀《伊索寓言》,因爲那樣會把小孩子教的太單純。那麼,榜樣的過分美好會使後人在追索中迷失嗎?非也。寄託在這些榜樣身上的是人們對美好人生的希冀,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人們對自身發展的'信心。這些流傳不止的奇聞軼事點綴在歷史長河的畫卷裏,使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嚮往着美好的未來,並創造着美好的未來。(認識的高度決定了立意的深度。)

這樣的故事,不朽的是精神,爲什麼不讓它流傳呢?(再次點題,反問句引人深思。)

 浮沫滌盡現真實

魯迅先生有一句名言廣爲流傳:“哪裏有天才?我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罷了。”此言已成爲教人勤奮努力的不二之選,但極少有人關注,此句還有另一半:“但喝咖啡的時間也是很必要的。”魯迅話中想要表達的,絕非僅僅“勤奮”這一項,但被很多人斷章取義,妄加引用,這種現象引人深思。

如今是一個“榜樣”遍佈的時代,工作上有績效榜樣,道德上有精神榜樣,但在“全民榜樣”的浪潮中,編造和虛構的屢見不鮮卻在昭示着“真實”的缺失。榜樣應是人們動力的源泉,“榜樣”若存虛假、編造,建立在其上的力量便如浮沫,未有切實根基,一吹即散。(由大家熟知的魯迅名言引入,可讀性強,此時再提出自己的觀點,自然又有說服力。)

韓寒曾在接受來訪時笑言:“現在微信、朋友圈裏很多心靈雞湯會注出處是韓寒,但一看就知不會是我說出的話,這時候若看見自己的朋友忘情地點贊,心情真是百感交集。”這樣編造痕跡明顯的名言,卻因爲要博得關注度與點擊率被胡亂編出。若不加以辨認和區分,那麼現代人正如生活在巨大的虛假騙局中,要辨真假、步履維艱。(論證層次一:被動接受信息的民衆難辨信息真假。)

教材、名人故事是兒童認知世界,塑造個人價值觀的第一步,編者應恪守“真實”的宗旨,使他們對世界有一個建立在客觀與真實之上的認識。因此不論是名人故事亦或名人名言,都應再三驗實才可投印。作爲知識的傳播工具,教材書本向人們展示的,應是更爲真實客觀的內容。(論證層次二:教材、名人故事等信息事關兒童價值觀形成,需恪守“真實“原則。)

作爲傳播消息,塑造榜樣的大衆媒體更應持真實精神,否則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作爲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乞孩”江立維,被媒體譽爲最獨立堅韌的代表。但事後卻被人證實,他的情況並不是節目中那樣糟,這是節目爲播出效果而故意爲之。此消息一出,曾爲其捐款的人們紛紛大呼上當,其實人們真正在意的,並不是捐出的款,而是付出信任卻落空的失望,是對榜樣原是一場欺騙的憤懣。這樣的結果,無論是中國媒體或是中國人之間的信任度,都是極大的震撼。(論證層次三:作爲傳播消息,塑造榜樣的大衆媒體更應持真實精神。論證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韓寒、微信圈、江立維等無不顯示該同學關注當下的視角,也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古人有言:“繁華落盡見真淳。”而我卻說:“浮沫滌盡現真實。”虛構與編造再合理,也代替不了真實。

我們不懼怕赤裸,只懼怕虛無。(“赤裸”、“虛無”下得好,於輕描淡寫中,發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