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書》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李崇 崔亮 李崇,字繼長,小名繼伯,頓丘人也。文成元皇后第二兄誕之子。年十四,召拜主文中散,襲爵陳留公,鎮西大將軍。高祖初,為大使巡察冀州。尋以本官行梁州刺史。時巴氐擾動,詔崇以本將軍為荊州刺史,鎮上洛。敕發陝秦二州兵送崇至治。崇......

  • 《魏書》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崔光大綱 崔光,本名孝伯,字長仁,高祖賜名焉。東清河鄃人也。祖曠,從慕容德南渡河,居青州之時水。慕容氏滅,仕劉義隆為樂陵太守。父靈延,劉駿龍驤將軍、長廣太守,與劉彧冀州刺史崔道固共拒國軍。慕容白曜之平三齊,光年十七,隨父徙代。家貧......

  • 《魏書》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李寶大綱 李寶,字懷素,小字衍孫,隴西狄道人,私署涼王皓之孫也。父翻,字士舉,小字武強,私署驍騎將軍,祁連、酒泉、晉昌三郡太守。寶沉雅有度量,驍勇善撫接。伯父歆為沮渠蒙遜所滅,寶徙於姑臧。歲餘,隨舅唐契北奔伊吾,臣於蠕蠕。其遺民歸附者......

  • 《魏書》卷八十三上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賀訥大綱 夫右賢左戚,尚德尊功,有國者所以治天下也。殷肇王基,不藉莘氏為佐;周成大業,未聞姒姓為輔。及於漢世,外戚尤重,殺身傾族,相繼於兩京,乃至移其鼎璽,亂其邦國。魏文深以為誡,明帝尚封頑騃。晉之楊駿,尋至夷宗。居上不以至公任物,在......

  • 《三國志》魏書·徐胡二王傳原文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下面是小編收集的《三國志》魏書·徐胡二王傳原文,希望大家認真閲讀!魏書·徐胡二王傳原文作者:陳壽徐邈宇景山......

  • 《魏書》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一◎衞操 莫含 劉庫大綱 衞操,字德元,代人也。少通俠,有才略。晉徵北將軍衞瓘以操為牙門將,數使於國,頗自結附。始祖崩後,與從子雄及其宗室鄉親姬澹等十數人,同來歸國,説桓穆二帝招納晉人,於是晉人附者稍眾。桓帝嘉之,以為輔相,任以國事。及劉淵、石勒之......

  • 《魏書》卷一百六中 志第六◎地形二中大綱 兗州(後漢治山陽昌邑,魏、晉治廩丘,劉義隆治瑕丘,魏因之。)領郡六縣三十一户八萬八千三十二口二十六萬六千七百九十一泰山郡(漢高帝置。)領縣六户二萬六千八百口九萬一千八百七十三鉅平(二漢、晉屬,治平樂城。有亭亭山祠......

  • 《魏書》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羅結 伊馛 乙 羅結,代人也,其先世領部落,為國附臣。劉顯之謀逆也,太祖去之。結翼衞鑾輿,從幸賀蘭部。後以功賜爵屈蛇侯。太宗時,除持節、散騎常侍、寧南將軍、河內鎮將。世祖初,遷侍中、外都大官,總三十六曹事。年一百七歲,精爽不衰。世祖以......

  • 《魏書》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薛辯 寇贊 酈範 薛辯,字允白。其先自蜀徙於河東之汾陰,因家焉。祖陶,與薛祖、薛落等分統部眾,故世號三薛。父強,復代領部落,而祖、落子孫微劣,強遂總攝三營。善綏撫,為民所歸。歷石武、苻堅,常憑河自固。仕姚興為鎮東將軍,入為尚書。強卒,辯復襲......

  • 《魏書》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孝文五王大綱 廢太子京兆王清河王廣平王汝南王孝文皇帝七男。林皇后生廢太子恂。文昭皇后生宣武皇帝、廣平文穆王懷。袁貴人生京兆王愉。羅夫人生清河文獻王懌、汝南文宣王悦。鄭充華生皇子恌,未封,早夭。廢太子庶人恂,字元道。生而母......

  • 《魏書》卷一百五之一 志第一◎天象一之一大綱 夫在天成象,聖人是觀,日月五星,象之著者,變常舛度,徵咎隨焉。然則明晦暈蝕,疾餘犯守,飛流欻起,彗孛不恆,或皇靈降臨,示譴以戒下,或王化有虧,感達於天路。《易》稱"天垂象,見吉凶","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書》曰"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 《魏書》卷一百七 志第八◎律歷三上 大聖通天地之至理,極生民之能事,體妙系於神機,作範留於器象。然則制物成法,故冥賾可尋;推變有因,而化生以驗。昔黃帝採竹崑崙之陰,聽鳳岐陽之下,斷自然之物,寫自然之音。昔既協矣,黃鐘以立;數既生矣,氣亦徵之。於是乎備數、和聲......

  • 《魏書》卷三 帝紀第三◎太宗紀大綱 太宗明元皇帝,諱嗣,太祖長子也,母曰劉貴人,登國七年生於雲中宮。太祖晚有子,聞而大悦,乃大赦天下。帝明睿寬毅,非禮不動,太祖甚奇之。天興六年,封齊王,拜相國,加車騎大將軍。初,帝母劉貴人賜死,太祖告帝曰:"昔漢武帝將立其子而殺其......

  • 《魏書》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司馬休之 司馬大綱 司馬休之,字季豫,本河內温人,晉宣帝季弟譙王遜之後也。司馬叡僣立江南,又以遜子孫襲封。至休之父恬,為司馬昌明鎮北將軍、青兗二州刺史。天興五年,休之為司馬德宗平西將軍、荊州刺史。為桓玄逼逐,遂奔慕容德。劉裕誅玄後,還建......

  • 《魏書》卷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郭祚 張彝 郭祚,字季祐,太原晉陽人,魏車騎郭淮弟亮後也。祖逸,州別駕,前後以二女妻司徒崔浩,一女妻浩弟上黨太守恬。世祖時,浩親寵用事,拜逸徐州刺史,假榆次侯,終贈光祿大夫。父洪之,坐浩事誅,祚亡竄得免。少而孤貧,姿貌不偉,鄉人莫之識也。有......

  • 《魏書》卷四十 列傳第二十八◎陸俟 陸俟,代人也。曾祖幹,祖引,世領部落。父突,太祖時率部民隨從征伐,數有戰功,拜厲威將軍、離石鎮將。天興中,為上黨太守、關內侯。俟少聰慧,有策略。太宗踐阼,拜侍郎,遷內侍,襲爵關內侯,轉龍驤將軍、給事中,典選部蘭台事。當官而行,無......

  • 《魏書》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樑越 盧醜大綱 自晉永嘉之後,運鍾喪亂,宇內分崩,羣凶肆禍,生民不見俎豆之容,黔首唯睹戎馬之跡,禮樂文章,掃地將盡。而契之所感,斯道猶存。高才有德之流,自強蓬蓽;鴻生碩儒之輩,抱器晦已,太祖初定中原,雖日不暇給,始建都邑,便以經術為先,立太學,置五......

  • 《魏書》卷十九上 列傳第七上◎景穆十二王 陽平王京兆王濟陰王汝陰王樂浪王廣平王景穆皇帝十四男。恭皇后生文成皇帝。袁椒房生陽平幽王新成。尉椒房生京兆康王子推、濟陰王小新成。陽椒房生汝陰靈王天賜。樂浪厲王萬壽、廣平殤王洛侯,母並闕。孟椒房生任城康王......

  • 《魏書》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邢巒 李平大綱 邢巒,字洪賓,河間鄚人也。五世祖嘏,石勒頻徵不至。嘏無子,巒高祖蓋,自旁宗入後。蓋孫穎,字宗敬,以才學知名。世祖時,與范陽盧玄、渤海高允等同時被徵。後拜中書侍郎,假通直常侍、寧朔將軍、平城子,銜命使於劉義隆。後以病還鄉里......

  • 《魏書》卷一百二 列傳第九十◎西域大綱 《夏書》稱"西戎即序",班固雲:就而序之,非盛威武,致其貢物也。漢氏初開西域,有三十六國。其後分立五十五王,置校尉、都護以撫納之。王莽篡位,域遂絕。至於後漢,班超所通者五十餘國,西至西海,東西萬里,皆來朝貢,復置都護、校尉以相......

  • 《魏書》卷一百三 列傳第九十一◎蠕蠕 匈奴宇文 蠕蠕,東胡之苗裔也,姓鬱久閭氏。始神元之末,掠騎有得一奴,發始齊眉,忘本姓名,其主字之曰木骨閭。"木骨閭"者,首禿也。木骨閭與鬱久閭聲相近,故後子孫因以為氏。木骨閭既壯,免奴為騎卒。穆帝時,坐後期當斬,亡匿廣漠溪谷間,收合逋逃......

  • 《魏書》卷一 帝紀第一◎序紀大綱 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其後世為君長,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紀契而已。世事遠近,人相傳授,如史官之紀錄焉。黃帝......

  • 《魏書》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七◎劉昶 蕭寶夤 劉昶,字休道,義隆第九子也。義隆時封義陽王。兄駿以為徵北將軍、徐州刺史、開府。及駿子子業立,昏狂肆暴,害其親屬,疑昶有異志。昶聞甚懼,遣典籤虞法生表求入朝,以觀其意。子業曰:"義陽與太宰謀反,我欲討之,今知求還,甚善。"又屢......

  • 《魏書》卷九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僣晉司馬叡 僣晉司馬叡,字景文,晉將牛金子也。初晉宣帝生大將軍、琅邪武王伷,伷生宂從僕射、琅邪恭王覲。覲妃譙國夏侯氏,字銅環,與金姦通,遂生叡,因冒姓司馬,仍為覲子。由是自言河內温人。初為王世子,又襲爵,拜散騎常侍,頻遷射聲、越騎校尉......

  • 《魏書》卷十一 帝紀第十一◎前廢帝廣陵王 後廢 前廢帝,諱恭,字修業,廣陵惠王羽之子也。母曰王氏。少端謹,有志度。長而好學,事祖母、嫡母以孝聞。正始中,襲爵。延昌中,拜通直散騎常侍。神龜中,進兼散騎常侍。正光二年,正常侍,領給事黃門侍郎。帝以元叉擅權,遂稱疾不起。久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