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史》卷六十五 表第三 公主表春秋之法,王姬下嫁書於策,以魯公同姓之國為之婚主故爾。古者,婦諱不出門,內言不出。公主悉列於傳,非禮也。然遼國專任外戚,公主多見紀、傳間,不得不表見之。禮,男女異長,不當與皇子同列,別為公主附表。【一】屬母名封下嫁......

  • 《遼史》卷一百九 列傳第三十九 ◎伶官○羅衣輕伶,官之微者也。《五代史》列鏡新磨於《傳》,是必有所取矣。遼之伶官當時固多,然能因詼諧示諫,以消未形之亂,惟羅衣輕耳。孔子曰:君子不以人廢言。是宜傳。羅衣輕,不知其鄉里。滑稽通變,一時諧謔,多所規諷。興宗......

  • 《遼史》卷四十 志第十大綱 ◎地理志四南京道南京析津府,本古冀州之地。高陽氏謂之幽陵,陶唐曰幽都,有虞析為幽州。商並幽於冀。周分併為幽。《職方》,東北幽州,山鎮醫巫閭,澤數貘養,川河、泲,浸淄、時。其利魚、鹽,其畜馬、牛、豕,其谷黍、稷、稻。武王封......

  • 《遼史》卷四十九 志第十八 ◎禮志一理自天設,情由人生。以理制情,而禮樂之用行焉。林豺樑獺,是生郊禘;窪尊燔黍,是生燕饗;虆梩瓦棺,是生喪葬;儷皮緇布,是生婚冠。皇造帝秩,三王彌文。一文一質,蓋本於忠。變通革弊,與時宜之,唯聖人為能通其意。執理者膠瑟......

  • 《遼史》卷七十五 列傳第五大綱 耶律覿烈(羽之)耶律鐸臻(古突呂不)王鬱耶律圖魯窘耶律覿烈,字兀裏軫,六院部蒲古只夷離堇之後。父偶思,亦為夷離堇。初,太祖為于越時,覿烈以謹願寬恕見器使。既即位,兄曷魯典宿衞,以故覿烈入侍帷幄,與聞政事。神冊三年,曷魯薨,命......

  • 《遼史》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大綱 聖宗六二十八年春正月辛亥朔,不受賀。甲寅,如乾陵。癸酉,奉安大行皇太后梓宮於乾州菆塗殿。二月丙戌,宋遣王隨、王儒等來弔祭。己亥,高麗遣魏守愚等來祭。是月,遣左龍虎衞上將軍蕭合卓饋大行皇太后遺物於宋,仍遣臨海軍節度使......

  • 《遼史》卷一百十六 國語解 ◎國語解史自遷、固,以迄《晉》、《唐》,其為書雄深浩博,讀者未能盡曉。於是裴駰、顏師古、李賢、何超、董衝諸儒,訓詁註釋,然後制度名物、方言奇字,可以一覽而周知。其有助於後學多矣。遼之初興,與奚、室韋密邇,土俗言語,大概......

  • 《遼史》卷六十 志第二十九 ◎食貨志下徵商之法,則自太祖置羊城於炭山北,起榷務以通諸道市易。太宗得燕,置南京,城北有市,百物山偫,命有司治其徵;餘四京及它州縣貨產懋遷之地,置亦如之。東平郡城中置看樓,分南、北市,禺中交易市北,午漏下交易市南。雄州、......

  • 《遼史》卷五十九 志第二十八 ◎食貨志上契丹舊俗,其富以馬,其強以兵。縱馬於野,弛兵於民。有事而戰。彍騎介夫,卯命辰集。馬逐水草,人仰湩酪,挽強射生,以給日用,糗糧芻茭,道在是矣。以是制勝,所向無前。及其有國,內建宗廟朝廷,外置郡縣牧守,制度日增,經費日廣,上......

  • 《遼史》卷五十五 志第二十四 ◎儀衞志一遼太祖奮自朔方,太宗繼志述事,以成其業。於是舉渤海,立敬瑭,破重貴,盡致周、秦、兩漢、隋、唐文物之遺餘而居有之。路車法物以隆等威,金符玉璽以布號令。是以傳至九主二百餘年,豈獨以兵革之利,士馬之強哉!文謂之儀,......

  • 《遼史》卷六十八 表第六大綱 遊幸表朔漠以畜牧射獵為業,猶漢人之劭農,生生之資於是乎出。自遼有國,建立五京,置南北院,控制諸夏,而遊田之習,尚因其舊。太祖經營四方,有所不暇;穆宗、天祚之世,史不勝書。今援司馬遷別書封禪例,列於表,觀者固足以鑑雲。作遊幸......

  • 《遼史》卷一百八 列傳第三十八大綱 ◎方技○直魯古王白魏璘耶律敵魯耶律乙不哥孔子稱小道必有可觀,醫卜是已。醫以濟夭札,卜以決猶豫,皆有補於國,有惠於民。前史錄而不遺,故傳。直魯古,吐谷渾人。初,太祖破吐谷渾,一騎士棄橐反射,不中而去。及追兵開橐視之,中得一......

  • 《遼史》卷九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耶律韓八耶律唐古蕭術哲(藥師奴)耶律玦耶律僕裏篤耶律韓八,字嘲隱,倜儻有大志,北院詳穩古之五世孫。太平中,遊京師,寓行宮側,惟囊衣匹馬而已。帝微服出獵,見而問之曰:汝為何人?韓八初不識,漫應曰:我北院部人韓八,來覓官耳。帝與......

  • 《遼史》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範例 聖宗八五年春正月乙酉,如混同江。二月戊午,禁天下服用明金及金線綺;國親當服者,奏而後用。是月,如魚兒濼。三月壬辰,以左丞相張儉為武定軍節度使、同政事門下平章事,鄭弘節臨潢少尹,劉慎行遼興軍節度使,武定軍節度使蕭匹敵契......

  • 《遼史》卷七十一 列傳第一大綱 ◎后妃○肅祖昭烈皇后蕭氏懿祖莊敬皇后蕭氏玄祖簡獻皇后蕭氏德祖宣簡皇后蕭氏太祖淳欽皇后述律氏太宗靖安皇后蕭氏世宗懷節皇后蕭氏世宗妃甄氏穆宗皇后蕭氏景宗睿知皇后蕭氏聖宗仁德皇后蕭氏聖宗欽哀皇后蕭氏興宗仁懿......

  • 《遼史》卷五十三 志第二十二 ◎禮志六(嘉儀下)皇太后生辰朝賀儀:至日,臣僚入朝,國使至幕,班齊,如常儀。皇太后升殿坐,皇帝東面側坐。契丹舍人殿上通名,契丹、漢人臣僚,宋使副綴翰林學士班,東西兩洞門入,合班稱賀,班首上殿祝壽,分班引出,皆如正旦之儀。教坊起居......

  • 《遼史》卷九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大綱 耶律仁先(撻不也)耶律良蕭韓家奴蕭德蕭惟信蕭樂音奴耶律敵烈姚景行耶律阿思耶律仁先,字糺鄰,小字查剌,孟父房之後。父瑰引,南府宰相,封燕王。仁先魁偉爽秀,有智略。重熙三年,補護衞。帝與論政,才之。仁先以不世遇,言無所隱。授......

  • 《遼史》卷七 本紀第七 穆宗下十四年春正月戊寅朔,奉安神纛。戊戌,漢以宋將來襲,馳告。二月壬子,詔西南面招討使撻烈進兵援漢。癸亥,如潢河。戊辰,支解鹿人沒答、海里等七人於野,封土識其地。己巳,如老林東濼。壬申,漢以敗宋兵石州來告。夏四月丁巳,漢......

  • 《遼史》卷一百四 列偉第三十四大綱 ◎文學下○王鼎耶律昭劉輝耶律孟簡耶律谷欲王鼎,字虛中,涿州人。幼好學,居太寧山數年,博通經史。時馬唐俊有文名燕、薊間,適上巳,與同志祓禊水濱,酌酒賦詩。鼎偶造席,唐俊見鼎樸野,置下坐。欲以詩困之,先出所作索賦,鼎援筆立成。......

  • 《遼史》卷五十六 志第二十五大綱 ◎儀衞志二○國服上古之人,網罟禽獸,食肉衣皮,以儷鹿韋掩前後,謂之鞸。然後夏葛冬裘之制興焉。周公陳王業,《七月》之詩,至於一日於貉,三月條桑,八月載績,公私之用由是出矣。契丹轉居薦草之間,去邃古之風猶未遠也。太祖仲父述瀾......

  • 《遼史》卷五十三 志第二十二大綱 ◎禮志六(嘉儀下)皇太后生辰朝賀儀:至日,臣僚入朝,國使至幕,班齊,如常儀。皇太后升殿坐,皇帝東面側坐。契丹舍人殿上通名,契丹、漢人臣僚,宋使副綴翰林學士班,東西兩洞門入,合班稱賀,班首上殿祝壽,分班引出,皆如正旦之儀。教坊起居......

  • 《遼史》卷九 本紀第九 景宗下九年春正月丙寅,女直遣使來貢。二月庚子,宋遣使致其先帝遺物。甲寅,以青牛白馬祭天地。三月癸亥,耶律沙、敵烈獻援漢之役所獲宋俘。戊辰,詔以粟二十萬斛助漢。夏五月庚午,漢遣使來謝,且以宋事來告。己丑,女直二十一人來......

  • 《遼史》卷四十四 志第十四 ◎曆象志下○朔考古者太史掌正歲年以敍事,國史以事系日,以日、月、時系年。時月不正,則敍事不一。故二史合為一官,頒歷授時,必大一統。遼、漢、周、宋,俱行夏時,各自為歷。國史閏朔,頗有異同。遼初用《乙未元歷》,本何承天《元......

  • 《遼史》卷四十二 志第十二 ◎曆象志上遼以幽、營立國,禮樂制度,規模日完,授歷頒朔二百餘年。今奉詔修遼史,體與宋、金似,其《大明曆》不可少也。曆書法禁不可得,求《大明曆》元,得祖沖之法於外史。衝之之法,遼歷之所從出也歟?國朝亦嘗因之。以衝之法算,......

  • 《遼史》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 耶律解裏耶律拔裏得耶律朔古耶律魯不古趙延壽高模翰趙思温耶律漚裏思張礪耶律解裏,字潑單,突呂不部人,世為小吏。解裏早隸太宗麾下,擢為軍校。天顯間,唐攻定州,既陷,解裏為唐兵所獲。晉高祖立,始歸國。太宗貰其罪,拜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