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史》卷五十九 志第二十八大綱 ◎食貨志上契丹舊俗,其富以馬,其強以兵。縱馬於野,弛兵於民。有事而戰。彍騎介夫,卯命辰集。馬逐水草,人仰湩酪,挽強射生,以給日用,糗糧芻茭,道在是矣。以是制勝,所向無前。及其有國,內建宗廟朝廷,外置郡縣牧守,制度日增,經費日廣,上......

  • 《遼史》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大綱 聖宗三五年春正月乙丑,破束城縣,縱兵大掠。丁卯,次文安,遣人諭降,不聽,遂擊破之,盡殺其丁壯,俘其老幼。戊寅,上還南京。己卯,御元和殿,大賚將士。壬辰,如華林、天柱。二月甲午朔,至自天柱。三月癸亥朔,幸長春宮,賞花釣魚,以牡丹遍賜近......

  • 《遼史》卷三十六 兵衞志下 ◎五京鄉丁遼建五京:臨潢,契丹故壤;遼陽,漢之遼東,為渤海故國;中京,漢遼西地,自唐以來契丹有之。三京丁籍可紀者二十二萬六千一百,蕃漢轉户為多。析津、大同、故漢地,籍丁八十萬六千七百。契丹本户多隸宮帳、部族,其餘蕃漢户丁......

  • 《遼史》卷七十七 列傳第七大綱 耶律屋質耶律吼(何魯不)耶律安摶耶律窪耶律頹昱耶律撻烈耶律屋質,字敵輦,系出孟父房。姿簡靜,有器識,重然諾。遇事造次,處之從容,人莫能測。博學,知天文。會同間,為惕隱。太宗崩,諸大臣立世宗,太后聞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擊,遇......

  • 《遼史》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大綱 道宗六壽昌元年春正月己亥,如混同江。庚戌,西南面招討司奏拔思母來侵,蕭阿魯帶等擊破之。乙卯,振奉聖州貧民。二月戊辰,賜左、右二皮室貧民錢。癸酉,高麗遣使來貢。乙亥,駐蹕魚兒濼。三月丙午,賜東北路貧民絹。夏四月丁卯,斡特......

  • 《遼史》卷六 本紀第六 穆宗上穆宗孝安敬正皇帝,諱璟,小字述律。太宗皇帝長子,母曰靖安皇后蕭氏。會同二年,封壽安王。天祿五年秋九月癸亥,世宗遇害。逆臣察割等伏誅。丁卯,即皇帝位,羣臣上尊號曰天順皇帝,改元應歷。戊辰,如南京。是月,遣劉承訓告哀於......

  • 《遼史》卷八十一 列傳第十一 耶律室魯(歐里斯)王繼忠蕭孝忠陳昭袞蕭合卓耶律室魯,字乙辛隱,六院部人。魁岸美容儀。聖宗同年生,帝愛之。甫冠,補祗候郎君。未幾,為宿直官。及出師伐宋,為隊帥,從南府宰相耶律奴瓜、統軍使蕭撻覽略地趙、魏,有功,加檢校太師,為......

  • 《遼史》卷九十 列傳第二十大綱 蕭阿剌耶律義先(信先)蕭陶隗蕭塔剌葛耶律敵祿蕭阿剌,字阿里懶,北院樞密使孝穆之子也。幼養宮中,興宗尤愛之。重熙六年,為弘義宮使。累遷同知北院樞密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為東京留守。二十一年,拜西北路招討使,封西平郡王......

  • 《遼史》卷六十二 志第三十一大綱 ◎刑法志下興宗即位,欽哀皇后始得志,昆弟專權。馮家奴等希欽哀意,誣蕭浞卜等謀反,連及嫡後仁德皇后。浞卜等十餘人與仁德姻援,坐罪者四十餘輩皆被大辟,仍籍其家。幽仁德於上京,既而遣人弒之。迫殞非命,中外切憤。欽哀後謀廢立......

  • 《遼史》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大綱 聖宗七七年春正月甲辰,如達離山。二月乙丑朔,拜日,如渾河。三月辛丑,命東北越裏篤、剖阿里、奧裏米、蒲奴裏、鐵驪等五部歲貢貂皮六萬五千,馬三百。丙午,烏古部節度使蕭普達討叛命敵烈,滅之。夏四月,拜日。丙寅,振川、饒二州飢......

  • 《遼史》卷一百七 列傳第三十七 ◎列女○邢簡妻陳氏耶律氏常哥耶律奴妻蕭氏耶律術者妻蕭氏耶律中妻蕭氏男女居室,人之大倫。與其得烈女,不若得賢女。天下而有烈女之名,非幸也。《詩》贊衞共姜,《春秋》褒宋伯姬,蓋不得已,所以重人倫之變也。遼據北方,風化視......

  • 《遼史》卷九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蕭巖壽耶律撒剌蕭速撒耶律撻不也蕭撻不也蕭忽古耶律石柳蕭巖壽,乙室部人。性剛直尚氣,仕重熙末。道宗即位,皇太后屢稱其賢,由是進用。上出獵較,巖壽典其事,未嘗高下於心,帝益重之。歷文班太保、同知樞密院事。鹹雍四年,從耶律......

  • 《遼史》卷九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蕭惠(慈氏奴)蕭迂魯(鐸盧斡)蕭圖玉耶律鐸軫蕭惠,字伯仁,小字脱古思,淳欽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孫。初以中宮親,為國舅詳穩。從伯父排押徵高麗,至奴古達北嶺,高麗阻險以拒,惠力戰,破之。及攻開京,以軍律整肅聞,授契丹行宮都部署。開泰......

  • 《遼史》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大綱 聖宗二四年春正月甲戌,觀漁土河。林牙耶律謀魯姑、彰德軍節度使蕭闥覽上東征俘獲,賜詔獎諭。丙子,樞密使耶律斜軫、林牙勤德等上討女直所獲生口十餘萬、馬二十餘萬及諸物。己卯,朝皇太后。決滯訟。壬午,樞密使斜軫、林牙勤......

  • 《遼史》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蕭胡睹蕭迭裏得古迭耶律撒剌竹奚回離保蕭特烈蕭胡睹,字乙辛。口吃,視斜,髮捲,伯父孝穆見之曰:是兒狀貌,族中未嘗有。及壯,魁梧桀傲,好揚人惡。重熙中,為祗候郎君。俄遷興聖宮使,尚秦國長公主,授駙馬都尉。以不諧離婚,復......

  • 《遼史》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大綱 耶律敵剌蕭痕篤康默記(延壽)韓延徽(德樞紹勛紹芳資讓)韓知古(匡嗣德源德凝)耶律敵剌,字合魯隱,遙輦鮮質可汗之子。太祖踐阼,與敞穩海里同心輔政。太祖知其忠實,命掌禮儀,且諉以軍事。後以平內亂功,代轄裏為奚六部吐裏,卒。敵......

  • 《遼史》卷六十五 表第三 公主表春秋之法,王姬下嫁書於策,以魯公同姓之國為之婚主故爾。古者,婦諱不出門,內言不出。公主悉列於傳,非禮也。然遼國專任外戚,公主多見紀、傳間,不得不表見之。禮,男女異長,不當與皇子同列,別為公主附表。【一】屬母名封下嫁......

  • 《遼史》附錄 進遼史表 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錄軍國重事、中書右丞相、監修國史、領經筵事臣脱脱言:竊惟天文莫驗於璣衡,人文莫證於簡策。人主監天象之休咎,則必察乎璣衡之精;監人事之得失,則必考乎簡策之信。是以二者所掌,俱有太史之稱。然天......

  • 《遼史》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範例 聖宗八五年春正月乙酉,如混同江。二月戊午,禁天下服用明金及金線綺;國親當服者,奏而後用。是月,如魚兒濼。三月壬辰,以左丞相張儉為武定軍節度使、同政事門下平章事,鄭弘節臨潢少尹,劉慎行遼興軍節度使,武定軍節度使蕭匹敵契......

  • 《遼史》卷七十 表第八 屬國表周有天下,不期而會者八百餘國。遼居松漠,最為強盛。天命有歸,建國改元。號令法度,皆遵漢制。命將出師,臣服諸國。人民皆入版籍,貢賦悉輸內帑。東西朔南,何啻萬里。視古起百里國而致太平之業者,亦幾矣。故有遼之盛不可不......

  • 《遼史》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聖宗八五年春正月乙酉,如混同江。二月戊午,禁天下服用明金及金線綺;國親當服者,奏而後用。是月,如魚兒濼。三月壬辰,以左丞相張儉為武定軍節度使、同政事門下平章事,鄭弘節臨潢少尹,劉慎行遼興軍節度使,武定軍節度使蕭匹敵契......

  • 《遼史》卷五十六 志第二十五大綱 ◎儀衞志二○國服上古之人,網罟禽獸,食肉衣皮,以儷鹿韋掩前後,謂之鞸。然後夏葛冬裘之制興焉。周公陳王業,《七月》之詩,至於一日於貉,三月條桑,八月載績,公私之用由是出矣。契丹轉居薦草之間,去邃古之風猶未遠也。太祖仲父述瀾......

  • 《遼史》卷四十四 志第十四大綱 ◎曆象志下○朔考古者太史掌正歲年以敍事,國史以事系日,以日、月、時系年。時月不正,則敍事不一。故二史合為一官,頒歷授時,必大一統。遼、漢、周、宋,俱行夏時,各自為歷。國史閏朔,頗有異同。遼初用《乙未元歷》,本何承天《元......

  • 《遼史》卷三十八 志第八大綱 ◎地理志二東京道東京遼陽府,本朝鮮之地。周武王釋箕子囚,去之朝鮮,因以封之。作八條之教,尚禮義,富農桑,外户不閉,人不為盜。傳四十餘世。燕屬真番、朝鮮,始置吏、築障。秦屬遼東外徼。漢初,燕人滿王故空地。武帝元封三年,定朝......

  • 《遼史》卷二十五 本紀第二十五大綱 道宗五三年春正月乙卯,如魚兒濼。甲戌,出錢粟振南京貧民,仍復其租賦。己卯,大雪。二月丙戌,發粟振中京飢。甲辰,以民多流散,除安泊逃户徵償法。三月乙卯,高麗遣使來貢。己未,免錦州貧民租一年。甲戌,免上京貧民租如錦州。庚辰,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