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史》卷一百五 列傳第三十五大綱 ◎能吏○大公鼎蕭文馬人望耶律鐸魯斡楊遵勖王棠漢以璽書賜二千石,唐疏刺史、縣令於屏,以示獎率,故二史有《循吏》、《良吏》之傳。遼自太祖創業,太宗撫有燕、薊,任賢使能之道,亦略備矣。然惟朝廷參置國官,吏州縣者多遵唐制。......

  • 《遼史》卷一百六 列傳第三十六 ◎卓行○蕭札剌耶律官奴蕭蒲離不遼之共國任事,耶律、蕭二族而已。二族之中,有退然自足,不淫於富貴,不詘於聲利,可以振頹風,激薄俗,亦足嘉尚者,得三人焉。作《卓行傳》。蕭札剌,字虛輦,北府宰相排押之弟。性介特,不事生業。保寧間......

  • 《遼史》卷一百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大綱 ◎奸臣下○蕭餘里也耶律合魯蕭得裏特蕭訛都斡蕭達魯古耶律塔不也蕭圖古辭蕭餘里也,字訛都碗,國舅阿剌次子。便佞滑稽,善女工。重熙間,以外戚進。清寧初,補祗候郎君,尚鄭國公主,拜駙馬都尉,累遷南面林牙。以父阿剌為蕭革所譖,出......

  • 《遼史》卷三十二 志第二大綱 ◎營衞志中○行營《周官》土圭之法:日東,景夕多風;日北,景長多寒。天地之間,風氣異宜,人生其間,各適其便。王者因三才而節制之。長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宮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間,多寒多風,畜牧畋漁以食,皮毛......

  • 《遼史》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大綱 興宗一興宗神聖孝章皇帝,諱宗真,字夷不堇,小字只骨。聖宗長子,母曰欽哀皇后蕭氏。上始生,齊天皇后取養之。幼而聰明,長而魁偉,龍顏日角,豁達大度。善騎射,好儒術,通音律。三歲封樑王。太平元年,冊為皇太子。十年六月,判北南院樞密......

  • 《遼史》卷八十五 列傳第十五 蕭撻凜蕭觀音奴耶律題子耶律諧理耶律奴瓜蕭柳高勛奚和朔奴蕭塔列葛耶律撒合蕭撻凜,字駝寧,思温之再從侄。父術魯列,善相馬,應歷間為馬羣侍中。撻凜幼敦厚,有才略,通天文。保寧初,為宿直官,累任珝劇。統和四年,宋楊繼業率兵由代......

  • 《遼史》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大綱 聖宗七七年春正月甲辰,如達離山。二月乙丑朔,拜日,如渾河。三月辛丑,命東北越裏篤、剖阿里、奧裏米、蒲奴裏、鐵驪等五部歲貢貂皮六萬五千,馬三百。丙午,烏古部節度使蕭普達討叛命敵烈,滅之。夏四月,拜日。丙寅,振川、饒二州飢......

  • 《遼史》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大綱 天祚皇帝二五年春正月,下詔親征,遣僧家奴持書約和,斥阿骨打名。阿骨打遣賽剌復書:若歸叛人阿疏,遷黃龍府於別地,然後議之。都統耶律斡裏朵等與女直兵戰於達魯古城,敗績。二月,饒州渤海古欲等反,自稱大王。三月,以蕭謝佛留等討之......

  • 《遼史》卷一百三 列傳第三十三大綱 ◎文學上○蕭韓家奴李澣遼起松漠,太祖以兵經略方內,禮文之事固所未遑。及太宗入汴,取晉圖書、禮器而北,然後制度漸以修舉。至景、聖間,則科目聿興,士有由下僚擢升侍從,駸驍崇儒之美。但其風氣剛勁,三面鄰敵,歲時以蒐浯為務,而典......

  • 《遼史》卷三十七 志第七 ◎地理志一帝堯畫天下為九州。舜以冀、青地大,分幽、並、營,為州十有二。幽州在渤、碣之間,幷州北有代、朔,營州東暨遼海。其地負山帶海,其民執干戈,奮武衞,風氣剛勁,自古為用武之地。太祖以迭剌部之眾代遙輦氏,起臨潢,建皇都;......

  • 《遼史》卷六十六 表第四 皇族表遼太祖建國,諸弟窺覦,含容誘掖,弗忍致闢,古聖人猶難之。雖其度量恢廓,然經國之慮遠矣。終遼之世,其出於橫帳、五院、六院之間者,大憝固有,元勛實多。不表見之,莫知源委。作皇族表。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七世八世九世......

  • 《遼史》卷八十四 列傳第十四大綱 耶律沙耶律抹只蕭幹(討古)耶律善補耶律海里耶律沙,字安隱。其先嚐相遙輦氏。應歷間,累官南府宰相。景宗即位,總領南面邊事。保寧間,宋攻河東,沙將兵救之,有功,加守太保。乾亨初,宋復北侵,沙將兵由間道至白馬嶺,阻大澗遇敵。沙與......

  • 《遼史》卷九十 列傳第二十大綱 蕭阿剌耶律義先(信先)蕭陶隗蕭塔剌葛耶律敵祿蕭阿剌,字阿里懶,北院樞密使孝穆之子也。幼養宮中,興宗尤愛之。重熙六年,為弘義宮使。累遷同知北院樞密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為東京留守。二十一年,拜西北路招討使,封西平郡王......

  • 《遼史》卷一百二 列傳第三十二 蕭奉先李處温張琳耶律餘睹蕭奉先,天祚元妃之兄弟也。外寬內忌。因元妃為上眷倚,累官樞密使,封蘭陵郡王。天慶二年,上幸混同江釣魚。故事,生女直酋長在千里內者皆朝行在。適頭魚宴,上使諸酋次第歌舞為樂,至阿骨打,但端立直視,辭......

  • 《遼史》卷四十 志第十大綱 ◎地理志四南京道南京析津府,本古冀州之地。高陽氏謂之幽陵,陶唐曰幽都,有虞析為幽州。商並幽於冀。周分併為幽。《職方》,東北幽州,山鎮醫巫閭,澤數貘養,川河、泲,浸淄、時。其利魚、鹽,其畜馬、牛、豕,其谷黍、稷、稻。武王封......

  • 《遼史》卷六十八 表第六大綱 遊幸表朔漠以畜牧射獵為業,猶漢人之劭農,生生之資於是乎出。自遼有國,建立五京,置南北院,控制諸夏,而遊田之習,尚因其舊。太祖經營四方,有所不暇;穆宗、天祚之世,史不勝書。今援司馬遷別書封禪例,列於表,觀者固足以鑑雲。作遊幸......

  • 《遼史》卷一百十六 國語解大綱 ◎國語解史自遷、固,以迄《晉》、《唐》,其為書雄深浩博,讀者未能盡曉。於是裴駰、顏師古、李賢、何超、董衝諸儒,訓詁註釋,然後制度名物、方言奇字,可以一覽而周知。其有助於後學多矣。遼之初興,與奚、室韋密邇,土俗言語,大概......

  • 《遼史》卷七十九 列傳第九 室昉耶律賢適女裏郭襲耶律阿沒裏室昉,字夢奇,南京人。幼謹厚篤學,不出外户者二十年,雖里人莫識。其精如此。會同初,登進士第,為盧龍巡捕官。太宗入汴受冊禮,詔昉知制誥,總禮儀事。天祿中,為南京留守判官。應歷間,累遷翰林學士,出......

  • 《遼史》卷三十一 志第一 ◎營衞志上上古之世,草衣木食,巢居穴處,熙熙于于,不求不爭。爰自炎帝政衰,蚩尤作亂,始制干戈,以毒天下。軒轅氏作,戮之涿鹿之阿。處則象吻於宮,行則縣旄於纛,以為天下萬世戒。於是師兵營衞,不得不設矣。冀州以南,歷洪水之變,夏後始......

  • 《遼史》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大綱 道宗二八年春正月癸丑,如鴨子河。二月,駐蹕納葛濼。三月戊申朔,楚王蕭革致仕,進封鄭國王。夏五月,吾獨婉惕隱屯禿葛等乞歲貢馬、駝,許之。六月丙子朔,駐蹕拖古烈。辛丑,以右夷離畢奚馬六為奚六部大王。是月,御清涼殿放進士王鼎......

  • 《遼史》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範例 聖宗八五年春正月乙酉,如混同江。二月戊午,禁天下服用明金及金線綺;國親當服者,奏而後用。是月,如魚兒濼。三月壬辰,以左丞相張儉為武定軍節度使、同政事門下平章事,鄭弘節臨潢少尹,劉慎行遼興軍節度使,武定軍節度使蕭匹敵契......

  • 《遼史》卷五十一 志第二十 ◎禮志三(軍儀)皇帝親征儀:常以秋冬,應敵制變或無時。將出師,必先告廟。乃立三神主祭之:曰先帝,曰道路,曰軍旅。刑青牛白馬以祭天地。其祭,常依獨樹;無獨樹,即所舍而行之。或皇帝服介胄,祭諸先帝宮廟,乃閲兵。將行,牝牡麃各一為......

  • 《遼史》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聖宗六二十八年春正月辛亥朔,不受賀。甲寅,如乾陵。癸酉,奉安大行皇太后梓宮於乾州菆塗殿。二月丙戌,宋遣王隨、王儒等來弔祭。己亥,高麗遣魏守愚等來祭。是月,遣左龍虎衞上將軍蕭合卓饋大行皇太后遺物於宋,仍遣臨海軍節度使......

  • 《遼史》卷三十二 志第二 ◎營衞志中○行營《周官》土圭之法:日東,景夕多風;日北,景長多寒。天地之間,風氣異宜,人生其間,各適其便。王者因三才而節制之。長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宮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間,多寒多風,畜牧畋漁以食,皮毛......

  • 《遼史》卷七十七 列傳第七 耶律屋質耶律吼(何魯不)耶律安摶耶律窪耶律頹昱耶律撻烈耶律屋質,字敵輦,系出孟父房。姿簡靜,有器識,重然諾。遇事造次,處之從容,人莫能測。博學,知天文。會同間,為惕隱。太宗崩,諸大臣立世宗,太后聞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擊,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