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史》卷八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 李石(子獻可)完顏福壽獨吉義烏延蒲離黑烏延蒲轄奴烏延查剌李師雄尼龐古鈔兀孛術魯定方夾谷胡剌蒲察斡論夾谷查剌李石,字子堅,遼陽人,貞懿皇后弟也。先世仕遼,為宰相。高祖仙壽,嘗脱遼主之舅於難,遼帝賜仙壽遼陽及湯池地千頃......

  • 《金史》附錄 進金史表大綱 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錄軍國重事、中書右丞相、監修國史、領經筵事、提調太醫院廣惠司事臣阿魯圖言:竊惟漢高帝入關,任蕭何而收秦籍;唐太宗即祚,命魏徵以作《隋書》。蓋歷數歸真主之朝,而簡編載前代之事,國可滅史不可滅,......

  • 《金史》卷六 本紀第六大綱 ◎世宗上世宗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諱雍,本諱烏祿,太祖孫,睿宗子也。母曰貞懿皇后李氏。天輔七年癸卯歲,生於上京。體貌奇偉,美鬚髯,長過其腹,胸間有七子如北斗形。性仁孝,沉靜明達。善騎射,國人推為第一,每出獵,耆老皆隨......

  • 《金史》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大綱 白華斜卯愛實(合周附)石抹世勣白華,字文舉,庾州人。貞祐三年進士。初為應奉翰林文字。正大元年,累遷為樞密院經歷官。二年九月,武仙以真定來歸,朝廷方經理河北,宋將彭義斌乘之,遂由山東取邢、洺、磁等州。華上奏曰:北兵有事河......

  • 《金史》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 白華斜卯愛實(合周附)石抹世勣白華,字文舉,庾州人。貞祐三年進士。初為應奉翰林文字。正大元年,累遷為樞密院經歷官。二年九月,武仙以真定來歸,朝廷方經理河北,宋將彭義斌乘之,遂由山東取邢、洺、磁等州。華上奏曰:北兵有事河......

  • 《金史》卷一百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大綱 徒單益都粘哥荊山(劉均附)王賓(王進等附)國用安時青徒單益都,不詳其履歷,嘗累官為延安總管。正大九年正月,行省事于徐州。時慶山奴撤東方之備入援,未至睢州,徐、邳義勝軍總領侯進、杜政、張興率本軍降大兵於永州。辛丑,大兵......

  • 《金史》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大綱 顯宗諸子章宗諸子衞紹王子宣宗三子獨吉思忠承裕僕散揆抹捻史乂搭宗浩顯宗孝懿皇后生章宗,昭聖皇后生宣宗,諸姬田氏生鄆王琮、瀛王瑰、霍王從彝,劉氏生瀛王從憲,王氏生温王玠。鄆王琮,本名承慶,母田氏,其後封裕陵充華。琮儀觀......

  • 《金史》卷一百五 列傳第四十三大綱 程寀任熊祥孔璠(子拯)範拱張用直劉樞王翛楊伯雄(兄伯淵)蕭貢温迪罕締達張翰任天寵程寀,字公弼,燕之析津人。祖冀,仕遼廣德軍節度使。冀凡六男,父子皆擢科第,士族號其家為程一舉。冀次子四穆,遼崇義軍節度使。寀,四穆之季子也......

  • 《金史》卷一百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大綱 完顏奴申崔立聶天驥赤盞尉忻完顏奴申,字正甫,素蘭之弟也。登策論進士第,仕歷清要。正大三年八月,由翰林直學士充益政院説書官。五年,轉吏部侍郎。監察御史烏古論石魯剌劾近侍張文壽、仁壽、李麟之受敵帥饋遺,詔奴申鞫問,得其......

  • 《金史》卷二十五 志第六大綱 ◎地理中○南京路河北東路河北西路山東東路山東西路南京路,國初曰汴京,貞元元年更號南京。府三,領節鎮三,防禦八,刺史郡八,縣一百五。(都城門十四,曰開陽,曰宣仁,曰安利,曰平化。曰通遠,曰宜照,曰利川,曰崇德,曰迎秋,曰廣澤,曰順義,曰......

  • 《金史》卷五十四 志第三十五大綱 ◎選舉四○部選省選廉察薦舉功酬虧永凡吏部選授之制,自太宗天會十二年,始法古立官,至天眷元年,頒新官制。及天德四年,始以河南、北選人並赴中京,吏部各置局銓注。又命吏部尚書蕭賾定河南、北官通注格,以諸司橫班大解、並大將......

  • 《金史》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大綱 ◎宣宗中興定元年春正月己卯朔,宋遣使來賀。癸未,宋使朝辭。上謂宰臣曰:聞息州南境有盜,此乃彼界饑民沿淮為亂耳。宋人何故攻我。高琪請伐之,以廣疆土。上曰:朕意不然,但能守祖宗所付足矣,安事外討?乙未,詔中都、西京、北京等......

  • 《金史》卷一百九 列傳第四十七大綱 完顏素蘭陳規許古完顏素蘭,一名翼,字伯揚,至寧元年策論進士也。貞祐初,累遷應奉翰林文字,權監察御史。二年,宣宗遷汴,留皇太子於燕都,既而召之,素蘭以為不可,平章高琪曰:主上居此,太子宜從。且汝能保都城必完否?素蘭曰:完固不敢必,......

  • 《金史》卷六十 表第二大綱 ◎交聘表上天下之勢,曷有常哉。金人日尋干戈,撫制諸郡,保其疆圉,以求逞志於遼也,豈一日哉。及太祖再乘勝,已即帝位,遼乃招之使降,是猶能蒸虎變,欲誰何而止之。厥後使者八九往反,終不能定約束,何者,取天下者不徇小節,成算既定矣,終不......

  • 《金史》卷八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紇石烈志寧僕散忠義徒單合喜紇石烈志寧,本名撒曷輦,上京胡塔安人。自五代祖太尉韓赤以來,與國家世為甥舅。父撒八,海陵時賜名懷忠,為泰州路顏河世襲謀克,轉猛安,嘗為東平尹、開遠軍節度使。志寧沉毅有大略,娶樑王宗弼女永安縣......

  • 《金史》卷一百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大綱 粘葛奴申(劉天起附)完顏婁室烏古論鎬張天綱完顏仲德粘葛奴申,由任子入宮,或曰策論進士。天興初,卒開封府,以嚴幹稱。其年五月,擢為陳州防禦使。時兵戈搶攘,道路不通,奴申受命,毅然策孤騎由間道以往。陳自兵興,軍民皆避遷他郡,奴......

  • 《金史》卷九十 列傳第二十八大綱 趙元移剌道(本名按)高德基馬諷完顏兀不喝劉徽柔賈少衝(子益)移剌斡裏朵阿勒根彥忠張九思高衎楊邦基丁暐仁趙元,字善長,涿州范陽人。遼天慶八年登進士第,仕至尚書金部員外郎。遼亡,郭藥師為宋守燕,以元掌機宜文字。王師取燕......

  • 《金史》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七大綱 ◎食貨一國之有食貨,猶人之有飲食也。人非飲食不生,國非食貨不立。然燧人、庖犧能為飲食之道以教人,而不能使人無飲食之疾。三王能為食貨之政以遺後世,而不能使後世無食貨之弊。唯善養生者如不欲食啖,而飲食自不闕焉,故能適......

  • 《金史》卷一百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 完顏賽不白撒(一名承裔)赤盞合喜完顏賽不,始祖弟保活裏之後也。狀貌魁偉,沉厚有大略。初補親衞軍,章宗時,選充護衞。明昌元年八月,由宿直將軍為寧化州刺史。未幾,遷武衞軍副都指揮使。泰和二年,轉胡裏改路節度使。四年,升武衞......

  • 《金史》卷五十 志第三十一大綱 ◎食貨五○榷場與敵國互市之所也。皆設場官,嚴厲禁,廣屋宇以通二國之貨,歲之所獲亦大有助於經用焉。熙宗皇統二年五月,許宋人之請,遂各置於兩界。九月,命壽州、鄧州、鳳翔府等處皆置。海陵正隆四年正月,罷鳳翔府、唐、鄧、潁......

  • 《金史》卷八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大綱 ◎紇石烈良弼完顏守道(本名習尼列)石琚唐括安禮移剌道(本名趙三子光祖)紇石烈良弼,本名婁室,回怕川人也。曾祖忽懶。祖忒不魯。父太宇,世襲蒲輦,徙宣寧。天會中,選諸路女直字學生送京師,良弼與納合椿年皆童丱,俱在選中。是時......

  • 《金史》卷一百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大綱 古裏甲石倫內族訛可撒合輦強伸烏林答胡土內族思烈紇石烈牙吾塔古裏甲石倫,隆安人。以武舉登第。為人剛悍,頗自用,所在與人不合。宣宗以其勇善戰,每任用之。貞祐二年,累遷副提控、太原府判官,與從宜都提控、振武軍節度使完顏......

  • 《金史》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宣宗上宣宗繼天興統述道勤仁英武聖孝皇帝諱珣,本名吾睹補,顯宗長子,母曰昭華劉氏。大定三年癸未歲生,世宗養於宮中。十八年,封温國公,加特進。二十六年,賜今名。二十九年,進封豐王,加開府儀同三司,累判兵、吏部,又判永定、彰德......

  • 《金史》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禮六○原廟太宗天會二年,立大聖皇帝廟於西京。熙宗天眷二年九月,又以上京慶元宮為太祖皇帝原廟。皇統七年,有司奏:慶元宮門舊日景暉,殿日辰居,似非廟中之名,今宜改殿名曰世德。是歲,東京御容殿成。世宗大定二年十二月,詔以會......

  • 《金史》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三 ◎儀衞下○大駕鹵簿世宗大定三年,袷享,用黃麾仗三千人。分四節:第一節,無縣令、府牧,即用黃麾前三部,次前部鼓吹,次金吾牙門旗,次駕頭,次引駕龍墀隊,次天王、十二辰等旗。第二節,黃麾第四、第五部,次君王萬歲日月旗,次御馬,內增控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