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史》卷一百五 列傳第四十三大綱 程寀任熊祥孔璠(子拯)範拱張用直劉樞王翛楊伯雄(兄伯淵)蕭貢温迪罕締達張翰任天寵程寀,字公弼,燕之析津人。祖冀,仕遼廣德軍節度使。冀凡六男,父子皆擢科第,士族號其家為程一舉。冀次子四穆,遼崇義軍節度使。寀,四穆之季子也......

  • 《金史》卷五十九 表第一大綱 ◎宗室表古者太史掌敍邦國之世次,辨其姓氏,別其昭穆,尚失。金人初起完毅十二部,其後皆以部為氏,史臣記錄有稱宗室者,有稱完顏者。稱完顏者。稱完顏者亦有二焉,有同姓完顏,蓋疏族,若石土門、迪古乃是也;有異姓完顏,蓋部人,若歡都......

  • 《金史》卷七十四 列傳第十二 宗翰(本名粘罕子斜哥)宗望(本名斡離不子齊京文)宗翰本名粘沒喝,漢語訛為粘罕,國相撒改之長子也。年十七,軍中服其勇。及議伐遼,宗翰與太祖意合。太祖敗遼師於境上,獲耶律謝十。撒改使宗翰及完顏希尹來賀捷,即稱帝為賀。及太......

  • 《金史》卷七十二 列傳第十大綱 婁室活女謀衍仲(本名石古乃)海里銀術可彀英(本名撻懶)麻吉(子沃側)拔離速習古乃婁室,字斡裏衍,完顏部人。年二十一,代父白荅為七水諸部長。太祖克寧江州,使婁室招輸系遼籍女直,遂降移敦益海路太彎照撒等。敗遼兵於婆刺趕山......

  • 《金史》卷五十六 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殿前都點檢司宣徽院祕書監國子監太府監少府監軍器監都水監諫院大理寺弘文院登聞鼓院登聞檢院記注院集賢院益政院武衞軍都指揮使司衞尉司户禮兵刑工部所轄諸司三路檢察及外路倉庫牧圉等職殿前都點檢司。(天......

  • 《金史》卷八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張通古張浩張汝霖張玄素張汝弼耶律安禮納合椿年祁宰張通古,字樂之,易州易縣人。讀書過目不忘,該綜經史,善屬文。遼天慶二年進士第,補樞密院令史。丁父憂,起復,懇辭不獲,因遁去,屏居興平。太祖定燕京,割以與宋。宋人慾收人望,召通......

  • 《金史》卷三十五 志第十六 ◎禮八○宣聖廟皇統元年二月戊子,熙宗詣文宣王廟奠祭,北面再拜,顧儒臣曰:為善不可不勉。孔子雖無位,以其道可尊,使萬世高仰如此。大定十四年,國子監言:歲春秋仲月上丁日,釋奠於文宣王,用本監官房錢六十貫,止造茶食等物,以大小楪排......

  • 《金史》卷三十一 志第十二 ◎禮四○奏告儀皇帝恭謝儀皇后恭謝儀皇太子恭謝儀薦新功臣配享寶玉雜儀奏告儀皇帝即位、加元服、受尊號、納後、冊命、巡狩、征伐、封祀、請諡、營修廟寢,凡國有大事皆告。或一室,或遍告及原廟,並一獻禮,用祝幣。皇統以後......

  • 《金史》卷八 本紀第八 ◎世宗下二十一年正月戊申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壬子,以夏國請,詔復綏德軍榷場,仍許就館市易。上聞山東、大名等路猛安謀克之民,驕縱奢侈,不事耕稼。詔遣閲實,計口授地,必令自耕,地有餘而力不贍者,方許招人租佃,仍禁農時飲酒......

  • 《金史》卷五十 志第三十一 ◎食貨五○榷場與敵國互市之所也。皆設場官,嚴厲禁,廣屋宇以通二國之貨,歲之所獲亦大有助於經用焉。熙宗皇統二年五月,許宋人之請,遂各置於兩界。九月,命壽州、鄧州、鳳翔府等處皆置。海陵正隆四年正月,罷鳳翔府、唐、鄧、潁......

  • 《金史》卷八十 列傳第十八 熙宗二子斜卯阿里突合速烏延蒲盧渾赤盞暉大抃(本名撻不野)磐(本名蒲速越)阿離補(子方)熙宗諸子:悼平皇后生太子濟安,賢妃生魏王道濟。濟安,皇統二年二月戊子生於天開殿。上年二十四始有皇子,喜甚,遣使馳報明德宮太皇太后。......

  • 《金史》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 白華斜卯愛實(合周附)石抹世勣白華,字文舉,庾州人。貞祐三年進士。初為應奉翰林文字。正大元年,累遷為樞密院經歷官。二年九月,武仙以真定來歸,朝廷方經理河北,宋將彭義斌乘之,遂由山東取邢、洺、磁等州。華上奏曰:北兵有事河......

  • 《金史》卷一百三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大綱 ◎宦者○樑珫宋珪(潘守恆附)古之宦者皆出於刑人,刑餘不可列於士庶,故掌宮寺之事,謂之婦寺焉。東漢以來,宦者養子以繼世。唐世,繼者皆為閹人,其初進也,性多巧慧便僻、善固恩寵,及其得志,黨比糾結不可制。東漢以宦者亡,唐又甚焉。......

  • 《金史》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大綱 ◎章宗三三年春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辛丑,宋、夏遣使來賀。癸卯,諭有司:凡館接伴並奉使者,毋以語言相勝,務存大體。奉使者亦必得其人乃可。乙卯,詔罷講議所。丙辰,如城南春水。丁巳,並上京、東京兩路提刑司為一,提刑使、副兼安......

  • 《金史》卷三十 志第十一大綱 ◎禮三○宗廟禘袷朝享時享儀金初無宗廟。天輔七年九月,太祖葬上京宮城之西南,建寧神殿於陵上,以時薦享。自是諸京皆立廟,惟在京師者則曰太廟。天會六年,以宋二帝見太祖廟者,是也。或因遼之故廟,安置御容,亦謂之廟。天眷三年,熙......

  • 《金史》卷二十 志第一大綱 ◎天文自伏羲仰觀俯察,黃帝迎日推策,重黎序天地,堯歷日月星辰,舜齊七政,周武王訪箕子,陳《洪範》,協五紀,而觀天之道備矣。《易》曰: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故孔子因魯史作《春秋》,於日星風雨霜雹雷霆皆書變而不書常,所以明天道......

  • 《金史》附錄 進金史表 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錄軍國重事、中書右丞相、監修國史、領經筵事、提調太醫院廣惠司事臣阿魯圖言:竊惟漢高帝入關,任蕭何而收秦籍;唐太宗即祚,命魏徵以作《隋書》。蓋歷數歸真主之朝,而簡編載前代之事,國可滅史不可滅,......

  • 《金史》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五十八大綱 ◎世戚○石家奴裴滿達忽睹徒單恭烏古論蒲魯虎唐括德温烏古論粘沒曷蒲察阿虎迭烏林答暉蒲察鼎壽徒單思忠徒單繹烏林答覆烏古論元忠(子誼)唐括貢烏林答琳徒單公弼徒單銘徒單四喜金昭祖娶徒單氏,后妃之族,自此始見。世祖時......

  • 《金史》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大綱 ◎孝友○温迪罕斡魯補陳顏劉瑜孟興王震劉政孝友者,人之至行也,而恆性存焉。有子者欲其孝,有弟者欲其友,豈非人之恆情乎?為子而孝,為弟而友,又豈非人之恆性乎?以人之恆情責人之恆性,而不副所欲者恆有焉。有竭力於是,豈非難乎。天......

  • 《金史》卷七十三 列傳第十一大綱 阿離合懣晏(本名斡論)宗尹(本名阿里罕)宗寧(本名阿土古)宗道(本名八十)宗雄(本名謀良虎)阿鄰按荅海希尹(本名穀神)守貞(本名左靨)守能(本名胡刺)阿離合懣,景祖第八子也。健捷善戰。年十八,臘醅、麻產起兵據暮稜水,烏春、......

  • 《金史》卷二十三 志第四 ◎五行五行之精氣,在天為五緯,在地為五材,在人為五常及五事。五緯志諸《天文》,歷代皆然。其形質在地,性情在人,休咎各以其類,為感應於兩間者,歷代又有《五行志》焉。兩漢以來,儒者若夏侯勝之徒,專以《洪範五行》為學,作史者多采......

  • 《金史》卷七十五 列傳第十三 盧彥倫(子璣孫亨嗣)毛子廉李三錫孔敬宗李師夔沈璋左企弓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附)左泌(弟淵侄光慶)盧彥倫,臨潢人。遼天慶初,蕭貞一留守上京,置為吏,以材幹稱。是時,臨潢之境多盜,而城中兵無統屬者,府以彥倫為材,薦之於朝,即授殿......

  • 《金史》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七十三 ◎外國下○高麗高麗國王,王楷。其地鴨綠江以東,曷懶路以南,東南皆至於海。自遼時,歲時遣使修貢,事具《遼史》。唐初,靺鞨有粟末、黑水兩部,皆臣屬於高麗。唐滅高麗,粟末保東牟山漸強大,號渤海,姓大氏,有文物禮樂。至唐末稍衰,自後......

  • 《金史》卷九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大綱 移剌履張萬公蒲察通粘割斡特剌程輝劉瑋董師中王蔚馬惠迪馬琪楊伯通尼龐古鑑移剌履字履道,遼東丹王突欲七世孫也。父聿魯,早亡。聿魯之族兄興平軍節度使德元無子,以履為後。方五歲,晚卧廡下,見微雲往來天際,忽謂乳母曰:此所謂......

  • 《金史》卷十 本紀第十大綱 ◎章宗二四年春正月己巳朔,以皇太后喪,不受朝。辛未,以平章政事夾谷清臣為尚書右丞相,監修國史。丁丑,遣户部侍郎李獻可等分路勸農事。癸未,尚書省奏大興府推官蘇德秀為禮部主事,上曰:朕既嘗語卿,百官當使久於其職。彼方任理官......